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英雄-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伊斯法罕之战中炮兵虽然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张海却可以确定:在大多数情况下,随着新军主力部队基层火力的改善,特别是线膛抬炮兵的发展,中重炮兵的作用没有之前那样明显了。

    而张海则率领暂编第一师、近卫部队主力、暂编第二师、老营主力及航空等兵种累计五万余官兵及六万余匹正规军马、万余匹在作战中缴获的马匹随同刘洪涛归来时所携带的千余人马起一返回了前线,并在萨法维王朝西部的大山中完成了会师,使向西的主力总兵力依旧达到了近万人左右的规模。并且在这十万大军中包括了至少五个暂编师的野战力量。

    在刘洪涛率领左路集群向萨法维王朝西部山区的进兵过程中,也体现出了刘洪涛明显比张海更为积极的用兵原则。刘洪涛没有让大军集结在一起展开行进,而是分散成以旅群为核心的部队兵分九路以最大的效率快速而突然的完成了对萨法维王朝西部山区驻军的初步清剿与打击,之后就以最快的速度让队伍按照原定的计划集结起来。

    当张海率领的中央集群主力与左路集群在萨法维王朝西部山区集结起来的时候,原来做为萨法维王朝重点的西部地带已经不存在规模过万人的大规模抵抗力量了。反到是负责侦察的侦骑在开进的过程中发现了奥斯曼帝国一些先锋部队的影子。

    “穆拉德四世的打算和动向摸清了没有?”张海向负责外情部战略侦察的田彦询问道。

    “现在还没有发现敌大军主力规模的队伍前来。根据现在得来的报告:两个多月前在我军主力大军兵临波斯的时候,是曾经有奥斯曼人的主力集团曾经向萨法维王朝的西部边境地区调动过。但可能是在之后得到了什么消息,已经开始将主力部队西调了。不过,奥斯曼境内尚没有像波斯人那样全面动员的迹象。。。”

    听到这样的话,包括张海在内的不少新军高层也都大致明白了怎么回事儿。奥斯曼帝国做为与中华远隔万里的国家,虽然在对外消息和交往方面的意识强不少,然而若论对新军主力部队的真正了解,却是最少的。国内过去没有官方背景的商人从陆路最远也就是到波斯,而新朝四年左右那些叛逃者,也几乎没有几个人来到奥斯曼帝国境内并获得重用。

    不过哪怕是再对新军和新朝缺乏了解,这几个月来所发生的不少事情也显然给穆拉德四世政权以巨大的震动,迫使穆拉德四世放弃了以主力部队在野战中搞投机的想法。

第1183章 近东帝国() 
同以往的征战一样,张海所率领的新军主力部队并没有兴趣像当年贴木儿的大军远征奥斯曼时那样首先攻略两河流域,在获得足够给养和支持的情况下利用当地人的支持展开向奥斯曼帝国核心地带的最终进攻。因为新军主力部队并非当年的贴木儿,力量对比完全不同。

    在完成对萨法维王朝西部残余力量的清洗还有奥斯曼帝国侦察力量的驱逐之后,新军主力部队于新朝十年三月下旬阳春时节集结在了奥斯曼帝国核心地带东南部哈卡里至凡湖一线左右的地区随时准备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当年在新朝中原及其周遍境内作战的时候,似乎不论集结起多大规模的队伍,给养都是随时可以征掠的。然而进入到中亚至西域一带的这几个月的时间里,从张海到新军各级军官将领都感觉到了一个事实:中原以外的天地虽然辽阔,但要论人烟财富之稠密,就是那些西域繁华地区能够相提并论的也是凤毛麟角。这时的拥有超越时代后勤准备的新军主力部队也必须不停的展开征战,并对所经过地区展开残酷无情的掠夺才能维持其十万以上骡马化大军的正常后勤。并且在一个地区的停留超过半个月的时间,那粮草就会开始让人提心吊胆起来。

    因此到了这个时候下到新军官兵上到王光刘洪涛等人都清楚:大军绝不可能在这一带对峙,休整不会超过十天的时间就必须展开大规模的进攻行动了。

    在这近十天左右的时间里,张海从新军主力部队神箭队三千余名官兵中抽出了两千余人、从三百余后膛抬炮手中也抽出了两百余人、还有七成的前装线膛抬炮兵与六成的神射手部队一共两千余人,加上两千余名军队里精通投弹与爆破攻击等方面的精锐凑成了前所未有的多达六千余兵力的精锐集团并临时组建了“先锋突击旅”

    虽然这些队伍都是老兵了,但是因为这次突击任务事关重大难度也颇高,队伍所面临的考验远非当年中原起事的时候可以相提并论了。

    在队伍完成了基本的协同训练兵将要踏上征途的时候,张海照例亲自来到众人的中间。因为张海知道:这些最精锐的战士也只有亲自来训话才能让不少人在以后的征途只中提起必要的注意来。

    因为这些官兵都是张海比较熟悉的了,张海能做到对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有印象,一半左右的老战士叫的上名字,因此没有太多的闲话就直奔主题:“你们知道为什么这次出战,没有安排配属给你们多少骡马么?”

    “畜生远不如人听话!”

    “对,还走路的时候拉屎,要以最高标准隐蔽行军的话的确有不少麻烦。”

    “圣主,不是据说那奥斯曼帝国核心版图一带也是以山区为主么?他们怎么会对乡村基层控制的如此严密?要让我们以最高级别的隐蔽行军标准展开行军?”

    有过不少地理知识学习的新军最精锐部队显然了解一些基本原理:在平原地区交通方面人口容易集中,而在山区那些耕地零散的地方会不不少难以监管到的小自然村。不论是实行什么制度的政权,在山区的统治力度都不可能同平原地区相提并论的。

    张海沉默了许久郑重的回道:“因为奥斯曼帝国同我们遇到的以往那些对手都不相同。他们对基层的控制力要比像中原学习的越国、朝鲜,还有人口数量多达两三千万又分布在不同岛屿的东瀛更强。东瀛藩主最多的时候不过千余奥斯曼人的领主规模据外情部的了解大概四万人左右。换句话说:哪怕一个只有数十户人家几百人左右的普通村落,也有可能全民皆兵并拥有时刻能动员起来的一些武装力量。他们和波斯人一样都是有效管理到千万人口级别的大国。这就是为什么在当年奥斯曼帝国刚刚起家的时候,就能在本土动员起数十万大军应敌的根本原因。除此以外:奥斯曼帝国还有十万人上下的禁军、数万规模的常备新军、数万规模的外族仆从军,总计多达二十万规模左右的骑兵。他们的财政收入多达6亿奥斯曼银币或折合我们中原的三亿多两白银,就算这一带的物价因为自古以来的贵重金属多于中原,物价似乎要比江南一带还要高不少,那也是一个远远超过前明而堪比两宋时期中原拥有庞大军事潜力的国家。在这四战之地,他们的治安军也不在是一般意义上的治安军,是可以随时动员起来参加作战的野战部队。从这个角度上说:他们的动员组织力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超过我们地域辽阔的新朝。因此:我才要求你们在之后行进作战抵达目的地的一个月内:要想在国内的潜伏行军对抗性演习那样一丝不苟。不要轻易的脱离外情部专属人员的配合去与当地的人打交道。征水都要谨慎,更别说是征粮或借宿。你们明白没有?如果你们疏忽了一点儿,就有可能在分路行军的时候遭遇到严重的威胁。我并不希望在这次几千里的远征突袭作战的时候,有任何营队发生意外!”

    “圣主放心吧!这次敌境行军路途虽然远了一些。然而我们知道队伍是在什么样儿的环境下,绝不会有所懈怠的。”不少近卫部队的官兵们纷纷答道。

    张海似乎还是不放心什么,叮嘱道:“路途虽远,但是我相信你们在外情部侦察员与情报员的帮助下是不会迷失方向的,应该可以按时且准确的抵达潜伏地。我不要求你们以最快的速度抵达,隐蔽性的要求是第一位的,明白么?。。。”

    临别的时候,张海见到刘洪涛的时候还是有些犹豫。这次行动是刘洪涛主动请缨,但张海还是下了相当大的决心才决定由刘洪涛亲自负责这次艰险的任务。因为要最大限度的谋求胜利,似乎没有比刘洪涛更合适的人选了。

第1184章 逼敌决战() 
如果他亲自率领的队伍出了问题,张海冷静思索后的结论依旧是:这会是新朝重大的损失,长远影响不可预料。但还不能说是承受不起的损失,这个风险事实上是值得一冒的。

    即便是在不利的情况下面对敌骑兵集团的攻击,数千新军最精锐部队依旧是一股拥有战役能量的队伍。按照高风险对抗演习和以往的实战详报记录,不论是花费巨大成本的神箭队官兵还是线膛枪炮部队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杀伤四五名冲击过来的骑兵或是十多名步兵,挫败二十倍以上有一定战斗意志的敌骑或是百倍规模的敌军步兵。这个规模的能量或许不足以在伊斯法罕城外野战或是当年安卡拉会战时那样面对史诗级兵力的对手依然能够稳操胜券,却也有了足够抗风险能力。尤其在土耳其核心地带境内多山地而少有能够展开规模庞大骑兵冲击的地方。安卡拉及其周边地带是为数不多这样的地区。而这些先锋突击部队在出发之前就被叮嘱要尽量避开这样的地方。

    队伍所面临的最大风险,其实就是跨越和泅渡那条欧亚之界的海峡将要面临的种种风险。如果此时的奥斯曼帝国把他全部的海上主力集结在那里进行防御和守备,即便是准备充足手段齐全的新军精锐部队进行渗透攻击也依然会面临巨大困难。张海在临别的时候就叮嘱过:如果事不可为,或者目标暴露,精锐先锋部队应该避免执行败算明显高于胜算的任务。更不要说之后以没有配备多少弹药辎重的轻型部队去进攻举世闻名的坚城就更是一大挑战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