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主宰江山-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还好,财政部内部的机要科不认同这一点,部里头也相信周添才这样的中高层不会是叛徒,他现在已经财政部国库司的司长了,英国人能给他多大的好处,让周添才冒着全家遭殃的风险叛变卖国啊。何况刘之协的身份更不一般,他可公厅秘书处的副秘书长。这个身份比周添才更强大。

    周添才当然不会当叛徒,不说他现在的大好前途,就是他姐夫邱甲山,现在都是公安部的副部长了。这样的权力家庭下,这样的身份背景下,他才不会叛变卖国呢。

    这又不是原时空位面的清末民初,身为政府高官与洋人搅合在一起,不仅不会被人视为叛徒,还可挟洋自重,反而更有助你在官场上翻腾。

    而现在,跟欧洲人比起来,中国才是真正的大树,是当今地球上的第一强国。遮阴蔽日,供人纳凉,凑近来靠拢还来不及呢,竟然通敌卖国,本人可见就是蠢的。

    经过筛选,经过调查,进一步缩小范围后,有可能出卖财政情报的人选还有十多个。国库司里不算周添才本人,还有三个,但情报部门要想进一步的细密调查是需要周添才这个国库司的一把手来配合的。

    这个时代技术有限,可做不到远距离监视。

    周添才当然愿意,他太愿意了,看到自己竟然上了情报部门的嫌疑人名单,周添才委屈的都想哭。

    韩腾倒是理解周添才的这种心情,在不知不觉中竟然上了情报部门的嫌疑人名单,这个太可怕了。不过想到周添才嫌疑之所以被抹掉,那真正的原因时,韩腾心中又禁不住升起了嫉妒来。

    “好啦好啦,都过去了。”韩腾拍了拍周添才的肩膀。接着低下头在他耳边说道:“你道你身上的嫌疑真就是部里头给你担保啦?那是皇帝发了话,周添才是忠心的。情报部门这才作罢。”

    “说真的,我还羡慕你呢。”

    后怕受委屈算什么,皇帝的这句话才是真正的护身符,是千金不换。

第八百一十一章 三京小学堂义务教育() 
对于一个大国而言,正常的行政运转才是‘日常生活’中的主体,查除间谍只是生活中的一道小调味品。主宰着这个浩大国度运转的陈鸣和陈聪叔侄,现在一个操心的是如何廷推,另一个操心的是怎么才能在自己任期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再为陈汉留下一道浓墨重彩的笔痕!

    现在已经是承天十年的初夏,廷推在初秋时候就会展开,中秋之前得出最后的结果,敲定下一任内阁成员的名单。

    据报,很多有意再进一步的官员们现在已经活动起来了。

    就如之前说的那样,当受贿行贿的金钱交易受到了遏制之后,整个官场的‘交易’就不由自主的进入到了更深的一个层次,陈鸣现在正在密切的关注这一点。

    要知道,不久后的第一次廷推就要展开。

    陈汉版‘廷推’的红线是划到了三品,无论是正三品,还是从三品,对于内阁大臣人选都能发表自己的建议。针对某个位置,他们都有权利推荐自己认可的人选,然后由皇帝来统一汇总,从中决出一个人选表单——五到七个人。之后在京和地方上的三品文臣就可以针对这个名单进行推举了。

    陈汉有‘飞鸽传书’么。这在很大程度上就节约了‘选票’在往来道路上的时间。当然,保密也就变得更加重要。

    最后的前三名由内阁递交皇帝采选。

    所以,廷推也不是牛逼到就要逆天,不是说这些大臣们自己选出来的第一名就一定能坐上内阁宝座,最终的抉择权还是握在陈皇帝的手中。

    但这对于皇权‘承袭’了伪清的高度集中传统的陈汉来说,绝对是一件大事。

    陈鸣很看重这事儿,他认为在挣扎中学会‘交换’、‘包容’的中国官场政治集群,对于中国的未来有着更深刻的影响。

    但是陈鸣看中的事儿,陈聪却不怎么关心,因为他已经要退了。他的两个儿子也不会长久的留在中土,海外封国是他们最终的命运。

    陈聪知道第三任内阁首辅大臣的位置,陈鸣是属意柳德昭的。这并不是说陈皇帝已经不喜欢陈鼎了,改为喜欢柳贵妃之子。而是早就定下的章程,再干一任,柳德昭也要退下来了。那第三任内阁的结束,可能就是开国重臣们落下大幕的时刻。

    再上位的人就要是庞振坤、熊炳章、汪辉祖之流了。

    在‘人生’的最后时刻,陈聪很聪明的丢弃了自己的政治遗产,他相信自己的侄子跟定不愿意他推出一个人来同柳德昭打擂台。

    所以,陈聪直接选择了闭口不言。他就不去关心下一任内阁的推选了,只关心今年剩下的半年多时间里怎么再刷一波政绩。

    “陛下,宋王刚刚递上的折子。”

    张大永捧着一道奏折,送上了陈鸣的案头。

    陈鸣不置可否,继续提着笔在手中拿着的一份折子上写写画画,这是内蒙的马场送上的折子。陈汉搞马种改良工程已经好几年了,效果已经初见成果。

    因为陈汉从外国引入的公马数量足够的多。

    蒙古、薪疆、清海等地的马场,以蒙古母马为基础培养出的数万匹新马的平均体高已提高到四尺三寸【143公分】、平均体重超过五百五十斤【330kg】,全面超越了之前中国的主流马种蒙古马。但与西方的军马相比,体高仍差距20厘米左右,平均体重差距110斤,冲刺平均速度相差约10千米/小时。当然,最后这个数据不是长途奔袭。蒙古马超强的耐力是它们最大的优点之一。

    虽然这个时代的中国很难有跟英法普奥几大强国开打的机会,但俄国却并不在其列。中国的军马有一个最直接的对比对象,那就是俄国的战马。

    这个年代的俄国战马的主流——顿河马还没有被改良,整体上比之蒙古马并没有太大的优势。或者说顿河马最原始的基础就是蒙古马——西伯利亚无数大草原的蒙古马。那比之南面的蒙古马会有一些优势,但并不能形成质的差距。之所以被叫做顿河马,那是因为俄罗斯以蒙古马为基础,在适合马匹繁衍生息的顿河流域建立了一系列巨大的马场。

    现在,陈汉大规模的引入了土库曼马、阿拉伯马,还有英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的一系列纯血、混血马种。时间虽然短暂,这些良种公马与蒙古母马相结合,却已然打造出了一批不错的后代。

    这些新马依旧继承了它们母亲的优良传统,吃苦耐劳,易于饲养,耐力持久,能够在冰冻的大草原中生活。且脾气很好、适应性强,但是在体格上没有吸引力。

    对比它们的父亲,新马的体格和体型结构上依旧有很多缺点,例如动作受到限制、不自然、不高雅和不适宜,但军马不是赛场上的赛马,战争中的马匹不需要那些花哨的东西,很少有马能够在零下二三十度冰雪覆盖的大草原上有效地工作的。

    陈鸣心里有种很古怪的感觉,他觉得这些新马如果在改良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很可能就是原时空位面中大名鼎鼎的哥萨克顿河马了。真正意义上的顿河马!而不是俄国人现在骑的那些原始货。

    才短短的几年时间,马种改良就能有如此的成果,陈鸣是很高兴的。要知道,马种改良是一个为期很长很长的工程,一期、二期、三期,每一期都要二三十年。

    就像原时空位面的小日本,搞了前后两个相连接的马中培育工程,每一期就是三十年。到了抗战时期,最终搞出的还是一个人高马大的‘东洋马’。

    在体高与力气上都有了巨大的提高,可也得了一种要老命的‘娇贵病’。被土八路缴获的东洋大马就没有几匹能养得活的。那生活标准叫一个高杆。

    要是放在21世纪,算是珍惜动物,说不定还能当宠物养呢。

    小鬼子的马种改良不能算很成功,但也不能算失败。毕竟他们把自家比驴子都矮的土马改良成了高头大马了么。

    而置身事外的来观看小鬼子历史上的马种改良工程和陈汉眼下进行的马种改良,各类细节比较一下,为什么中国短短几年里的成就就如此喜人了,那只能说是富豪和穷鬼之间的差距了。

    陈汉的马种改良摊子铺得有多大啊?

    光是从外国陆陆续续引进的良种公马就多达两三千匹,而小鬼子呢?明治维新后,小日本搞起的马种改良基础是多大的盘子啊?是仅仅二十六匹公马。

    明治维新前一年,法国拿破仑三世为了感谢德川幕府为挽救法国养蚕业所做的贡献,曾赠送给日本26匹阿拉伯马。不识货的幕府将这些世界上顶尖一流的骑乘马全都赏赐给了大名及家臣。明治维新后,这些阿拉伯马陆续被政府追回充当种马,用于改良本土矮马。

    经过了近10年的改良,日本在册军马的平均体高才追赶上了蒙古马的平均身高。注意了,这是在册军马,那个时候小鬼子的在册军马能有多少?有没有陈汉这几年陆续引入的良种公马的数量多都是两说。

    日本人的改良效果之所以不显著,是因为优秀马种的种群数量过少,仅仅是那26匹阿拉伯马中的公马,导致了严重的近亲繁殖。

    而陈汉除了在改良军马的品质外,着手进行的马种改良还覆盖了小型挽马、轻挽马、重挽马产地等。陈汉在草原上建立的马种基地都是有专门的分类的,建立专门的乘马、小型挽马、轻挽马、重挽马产地。各型引入的良种马配出来的混血后代都根据各自特点,充作特定用途。比如刚才说的骑兵战马,还有步兵、炮兵、辎重兵以及宪兵队中广泛使用的挽马;当然也少不了专门作马术表演和赛马的快步马,也作为高级军官及传令兵的座骑。

    以这个时代从欧洲引入的挽马为例,同样一辆炮车,六匹陈汉军用挽马拉得相当吃力,而四匹欧洲挽马却能拉着炮车奔跑如飞。这就是差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