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兄,要是我们能赚很多钱,你想做什么?”
“我不知道,一日三餐,不愁吃穿就够了,要那么多钱做什么。”杨丛义不是有钱人,曾经一天只花五文钱的人,问他有钱了怎么花,他能想到的也许只是多买几只烤*。
“我们可有七船货呢,那能换多少钱啊。”汤鷽低声说道,生怕隔墙有耳,被其他人听到。
“你看着办吧,我不懂赚钱,也不知道怎么花钱。”杨丛义现在想的不是自己能赚多少钱,而是回易船队真赚够足够多的利润,黄大人是不是会兑现他承诺过的官职。
“行吧,我来处理,等到了泉州,我找个机会把那七艘船从船队调开。反正这七艘船都是我们的,你不管,那我就管着,要用钱的时候,问我要就是。”汤鷽看杨丛义的眼神又起了暧昧的意味。
杨丛义一阵阵惊慌,离泉州越近心越不安,不知道该怎么告诉她,自己其实已经成亲的事。
曾经他们是亲密的同窗,汤鷽同时也是他来到大宋以后第一个朋友,可自从知道她的身份以后,杨丛义一直就在担心会失去这个朋友。
也许该早点告诉她,让她提前有些心里准备,不然等回到泉州以后,再突然告诉她这个消息,怕她会承受不了,到时候不知道会出现什么乱子。
这种事还是宜早不宜晚,如此这般想着,嘴里便说道:“有些话一直想跟你说,只是没找到合适的机会,也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汤鷽打断他的话:“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我这个官还要继续做下去,短期内肯定脱不开身,你是有大志向的人,专心做你的事吧,先不用管我。都这么多年了,不急这一两年,只要你愿意等我,我一定不会负你!”
“其实我要说的是。。。。。。”杨丛义见她会错了意思,正要再解释,却被人打断。
只见沈缙推门而入,兴奋的喊道:“杨大人,这真是好东西啊!”
见有人突然闯入,汤鷽神色一敛,瞬间将温柔的眼神收起,看人的目光立刻冰冷起来。
沈缙也许是太高兴了,尤不自知,走到案前继续说道:“大人,那些石头是难得的好东西。你看!”说着将一幅画展开在案上。
杨丛义的话头被打断,心里有些不悦,见沈缙如此兴奋,便也没说什么。
“这跟石头有什么关系?”汤鷽干咳一声,看了看那幅画问道。
沈缙指着画说道:“两位大人看这幅画的颜色,这种天青色用在画上,整幅画立即沉稳端庄起来,不管是多么随意的画作,用上这种颜色,画作马上增色三分,实在神奇的颜料!这在大宋绝对找不到。”
“这是从青色矿石里提炼出来的?”汤鷽惊疑的问道,又看一眼那幅画,经过天青色颜料的点缀,确实很好看。
“不是提炼,是把青色矿石捣成粉末,滤水处理之后得到的颜料粉末。用这种颜料作画,妥善保管,能保持百年千年不变色。天青色颜料很少见,如果用来作画,那真要增色不少。”沈缙解释道。
“看起来确实是很不错的颜料,当初把这些矿石换回来就是想把它当颜料来用,既然已经能够作画,那这矿石变颜料的工艺沈兄应该是全都摸索清楚了吧。”杨丛义脸上露出笑意。
沈缙笑道:“多亏那些工匠帮忙,我们也是研究了好久,才把石头制成可以用来作画的颜料。工艺有些复杂,从石头到真正的颜料,要七道工序。不过能有颜色这么纯正的颜料,再复杂也值得。”
汤鷽看了杨丛义一眼,随后笑道:“幸苦沈兄了。要是沈兄喜欢,等到了泉州,我送一些矿石给你作画。”
“多谢汤大人。”沈缙连忙道谢。他本就是为这事而来,天青色颜料实在太少见,这船队是朝廷的,要是不出售矿石,他可买不到,如今汤鷽主动要送一些给他,那真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杨丛义忽然想起一事,问道:“沈兄,玻璃研制研究的如何了?”
沈缙有些歉意的回道:“玻璃需要大火烧制,船上多有不便,没有这个条件,还无从研究。不过从塞尔柱人那里打听来的消息对烧制玻璃很有帮助,只要有材料,烧制出来应该不难。等回到临安之后,我一定加紧研究,制成可用的玻璃,改造针盘。”
“那就有劳沈兄了。”
“大人不必客气。打扰了,告辞。”沈缙说完离开船舱,继续回去做他的研究。
“这矿石是你要换回来的,你应该早就知道它的用处吧。”汤鷽有几分疑惑。
杨丛义笑道:“不知道的话,我能让你换回来?之前在巴格达见到不少建筑上都涂的青色,后来经人一说,才发现这天青色看起来其实更像海蓝色,塞尔柱那边缺水,缺什么就喜欢什么,所以这种天青色特别受人喜欢,后来我问了使团里的工匠,知道大宋没有这种纯正的青色,于是就让人放出话,后来才有商贾拉着石头来交易。我也问了随行工匠,这种矿石颜料用途很多,除了作画,最常见的就是给瓷器上色,我们有白瓷,有三彩,唯独青瓷颜色太淡,看起来更像灰色,如果把这些用在瓷器上,烧制出青花瓷,这可是一项创造。”考虑了许久,他最终还是把这个想法说了出来,青花瓷,这是他看到青色矿石后猛然闪现出来的想法,这种瓷器在后世的价值实在是太高了,如果真能制出来,那绝对是一件好事。
“青花瓷,听起来就觉得很美。还真想看看烧出来的样子,看它能美成什么样,估计到时候会人人疯抢吧。”汤鷽满脸笑意,她似乎看到了一堆堆的黄金。
“这些矿石我们留一部分吧。”汤鷽又想了想。
“留着干嘛,你要烧瓷器?”
“我烧什么瓷器,只是觉得这东西好,就想留一些。”
“喜欢就拿几块,没必要留太多,又笨又重,除了烧瓷器上色、作画,也没更多用处。”
“那行吧,听你的,我们就要香料和药材。”
第272章 亲人来了()
五天之后,船队历时一年零八个月,终于返回泉州港。
庞大的船队进港并没有引起太大轰动,只是把泉州湾堵塞长达一天时间,制造了不小的麻烦。
一百多艘海船分别停靠在秀涂港、蚶江港、石湖港三个港口,每艘船留下十名宣威军,其余宣威军和后备军全部上岸,在港口戒备。而招募的工匠、舵手、水手、郎中、道人等,结算酬劳之后,原地解散。整个船队便只剩下宣威军和后备军,以及少数几个外人。
三个港口封锁三天,外人不得入内,港内任何人也不得外出。
三天时间,港口内两年前修建的库房设施被重新清扫和修整。
三天后,宣威军在赵安带领下,乘战船离开泉州港,返回昌国县宣威军营地。泉州港口的巡视保卫工作全部由后备军负责,包括即将到来的搬货卸货。
按黄大人临行前的要求,船队到达泉州后暂时不要对外交易,等五艘海船先一步返回临安,把第一批货送进皇宫之后,再开始对外售卖货物。
而返回临安的船队黄大人指定要杨丛义亲自押送,务必尽快赶回临安。
船队休整三天,所有人都在港口内忙的手忙脚乱,杨丛义也不例外。三天里,他没有踏出港口一步,虽然很想回泉州城去看看清尘,但最终还是忍住了,等从临安回来见吧,也不差这一两天。
赵安带着战船先走一步,随后便是五艘满载货物的海船。
岸边,汤鷽前来送行,并做物资交割,她将一本账册递给杨丛义:“杨兄,这是这批货的账目明细,除了香料、药材外,还有一批珠宝玉石和六十万枚金币、三百万枚银币。”
杨丛义接过账册翻看了一下,果然见第一页上记录的便是金币的箱数和每箱金币的数量,后面依次是银币的装载明细和各种香料以及各类名贵药材明细,略一翻看之后,笑道:“汤兄,泉州之事就全部交给你了,我在临安等你回来。”说完一挥手,转身上船。
“杨兄好走,我随后就到。”汤鷽挥手一笑。
“起航!”
上船之后,杨丛义一声令下,军士收起船桥和船锚,船桨划动,海船离岸。
不久之后,五艘船掉头升帆,迅速离开泉州湾。
汤鷽目送海船离开后,转身回到营地。
接下来就只需要等待几天,等杨丛义到达临安,泉州这边就可以开始售卖天竺和西域货物。
神舟主船上存放的金银珠宝绝大多数已经送走,单单这批金银就已经完成当初三百万贯本钱赚十倍利润的差事。
大宋此时的金银很值钱,不论是官方还是黑市,一两金子就能兑换二十两银子,一两银子又能兑换两贯铜钱,也就是说一两金子兑换四十贯左右的铜钱。
之所以这样,跟靖康之乱有极大的关系,当时汴京是大宋国都,整个国家一半金银珠宝和财富都收藏在那座城里,金人围城,财富运不出去,等破城之后,所有财富尽归金人之手。
在这之后,整个大宋金银稀少,有限的金银又被持有金银的人紧攥在手里当宝贝,如此一来更没有多少金银流通,金银的价值自然开始翻倍。
运回临安的这批金银是塞尔柱国好几代人的积蓄,若不是他们拿不出等价货物来换取丝绸、茶叶和瓷器,他们也不会把积攒的金银拿出来,这批金币银银币算是补充了极度缺少金银的大宋。
整个船队如今所剩的金币银币不多了,这些真金白银,明明白白的财富是不能动的,都得一个不少的送进国库。至于还没有换成钱财的货物,种类太多,数量也太多,价值难以估计,不到售卖以后,根本不知道能赚多少钱。
一千多万贯商贾的本钱要还,还要多给他们一倍的钱款,不知道剩下的百艘船货能卖多少钱,以在广州的情况看,还了商贾的钱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