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燕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完走几步,又拿起一个悬挂的竹板,向众人道:“挂竹板的是药材,大宋药材有千万种,海外药材也种类繁多,这次出海只带回了少数几种大宋没有,但功效明显的药材,还有几样在大宋同样难得一见的珍贵药材,药材不同于一般物品,诸位需要什么,慎重考虑之后再定。”

    放下竹板之后,回到场中,高声道:“好了,我就先介绍这么多。关于交易和货物,诸位有什么想问的,现在都可以提出来。”

    听过简单介绍之后,人群中一商贾问道:“大人,我们对这些香料和药材不了解,能不能先少购买一些,研究一番之后,再来采购?”

    汤鷽笑道:“当然可以,如果想对香料和药材的功效做详细研究,那你可以将你看中的货物免费一斤回去,等确定效果之后再来不迟。但需要告诉诸位的是,船队不会在泉州停留太长时间,不久之后就要去明州、临安,想要货物的还是抓紧时间吧。”

    原本有商贾也是这个意思,想先少弄一点看看效果,再决定是不是要采购,毕竟售价实在不便宜。但一听船队不久之后要上明州、临安,顿时打消了这个念头。这里聚集这么多商贾,有钱人不少,他们要做的都是大宗交易,交割搬运十分麻烦,很费时间,而船队时间有限,谁知道错过今天的机会,以后还能不能排得上队。

    “大人,对采购数量有没有要求?”有商贾问道。

    “当然有要求。每种货物采购数量都必须以百斤为单位,可以是一百斤、两百斤、三百斤,也可以是一千斤、一千三百斤。每种香料和药材采购数量下限是一百斤,上限是两万斤。”

    “大人,为什么要设置上限,两万斤才多少货物,还不够塞牙缝。至少要提高到十万斤、二十万斤,不然我们不是白来一趟,是不是啊诸位!”有商贾一听最多只能采购两万斤,顿时就急了。

    两万斤才多大一点,这些可都是西域货物,错过这次机会,下次再想采购,要么等朝廷过几年再下南洋,要么自己组船队下南洋,那要等到猴年马月去。

    众人一听纷纷叫嚷起来:“是啊,大人,两万斤太少了,还不够我们自己用,哪还有拿来做生意的。”

    “至少要提高到三十万斤,不然这生意没法做啊。”

    “三十万斤太少,应该提高到五十万斤才行,我两艘船装不满,我哪有脸回去。”

    “要我说,应该设下限,采购下限十万斤,上不封顶。”

    。。。。。。。

    听着众商贾越说越离谱,好似个个都是身家百万贯、千万贯似的,汤鷽暗自摇头。

    商贾们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都在这儿吹牛皮,不外乎是想吓走其他人,他们才好谈判压价,低价大宗采购,货都被他们拿走,到时候一斤货卖多少钱就由他们说了算,提价一倍两倍也不是没可能,辛辛苦苦运回来的货,钱倒要被他们赚走。

    船队要想多赚钱,就得把货物广泛的销出去,越多人能买到越好,而不是设限,只卖给少数几个大商贾。

    “诸位,请安静一下。”汤鷽连喊两声,商贾们才停止叫嚷和交头接耳的讨论。

    “诸位的心情我也能理解,大宋又这么大,但带回来的货物就这么多,船队是朝廷的船队,这货物自然也是朝廷的,一州一府都得照顾到,不然还不要闹到临安去。还有,诸位别看船队这么大,货物这么多,这有一半是要放进官仓府库的,能拿出来卖的只是少数,设置采购上限也是迫不得已,希望诸位能理解。”

    “可两万斤也实在是太少了,还不够塞牙缝的。”

    众人又开始交头接耳,私下议论,对两万斤的限制十分不满。

    眼见效果达到预期,汤鷽高道:“诸位安静一下,听我说。”

    等众商贾停止议论之后,汤鷽才道:“既然诸位对两万的上限如此不满意,那汤某便斗胆做主,将上限提高到五万斤,这是我能做主的极限了,仅限今明两天,后天恢复两万斤上限。以后是不是再调整上限,那就要朝廷做主。诸位以为如何?”

    “五万斤,虽然还是少,但大人已经通融,我们再不识趣,那也说不过去。大人,现在可以交易吗?”有商贾道。

    “还需考虑的,那边有营房和茶水、点心,这些货物都可以随便看。已经决定采购的,请跟我来,马上开始交易。”说完,汤鷽转身向一间大营房走去。

    十几个商贾各怀鬼胎,纷纷跟上去,半路回头一看,大多数人还在察看货物,心下暗喜。

    走进营房,只见营房里陈设很简单,除了一张桌子,十几把椅子,还有几口箱子,就没有其他事务。

    “诸位先请坐,想必方才太过拥挤,还没看清货物和售价,在采购之前,诸位还是再看看。”汤鷽说着在桌后坐下。

    等众商贾坐下之后,等在房内帮忙的汤六娘便将一口箱子打开,拿出一沓商品小册,一一分发给众商贾。

    商贾接到小册子翻开一看,见每页上都记载着一种货物的详细信息,产自何地,如何使用,有何功效,还有售价等信息。

    有人快速一番,便起身道:“大人,我想好了,我要第一个采购。”

    汤鷽翻开一本账册,笑道:“好,你要采购什么货物,数量多少?”

    那人笑道:“所有香料,每种五万斤。”

第274章 我全都要() 
“每种五万斤?你可看清楚了,小册中记载的香料可有三十八种。”汤鷽吃了一惊,这商贾看着清瘦,不像是大富大贵之人,莫不是来捣乱的。

    那商贾笑道:“看清了,每种五万斤,大人刚刚说过的话,不会不算数吧?”

    “当然算数,只是这么多货,可不是小数目。”汤鷽十分怀疑,他可不相信一个人会随身带上百万贯钱财。

    谁知他商贾一伸手就从怀里掏出来一大沓纸钞,笑道:“这些银钞一张一万两,拿着它们在临安鸿运钱庄可以直接兑换同等数量的银子。大人不必担心,这些货款当场现付,绝不赊欠。也不用担心这些银钞做假,在座的诸位都是生意人,手里都有银钞,估计有不少也是鸿运钱庄的,大人要是有所怀疑,可以让诸位帮忙辨认真伪。”说着取出一张银钞递给汤鷽。

    汤鷽自然知道鸿运钱庄,他们的两万两黄金就是兑换给了这个钱庄。

    此钱庄在大宋开国之初就存在了,原本有六大中心店铺,在靖康之乱时汴京的店铺被毁,但由于当时汴京的掌柜机警,在辽国被灭之后,钱庄里库存的大量金银便被偷偷运到江南,果然不久之后,金人南下,汴京被围,城破之后,金银财宝被金人搜刮一空,鸿运钱庄躲过一劫,而汴京城里手持鸿运钱庄大额银钞的人,非富即贵,都是金人的目标,他们多数死于战乱或被抓去北方,后人寥落,而银钞也基本被损毁,不知所踪,因此大量的金银无人兑换,这些无主的金银就成了鸿运钱庄的私产。

    在靖康之乱以前,鸿运钱庄在大宋也只能算是排的上名号,跟那些中心店铺在汴京城里的钱庄没法比,可自从金人将汴京搜刮一空之后,原本的几大钱庄从此全都一蹶不振,朝廷在临安重建,原本生意中心就在江南的鸿运钱庄一跃成为大宋最大的钱庄。经过几十年快速发展,除了临安的中心店铺,还有成都府、江陵府、洪州、福州、广州五大中心店铺,全国重要州府也都有分店铺,势力强劲,就连有些地方官府上缴财赋为图方便都走钱庄的路子。

    汤鷽接过银钞仔细一看,确实有鸿运钱庄的标记,是没有兑换过的银钞。但他为了安全,还是将银钞拿起来,向众人问道:“本官不曾见过这等大额银钞,还请诸位帮忙看,以辨真伪。”

    此话一处,马上就有商贾起身道:“大人,我用鸿运钱庄银钞十几年了,从来没出过错,我替大人看看。”

    汤鷽将银钞递出,那商贾接在手里,仔细看了一会儿,便道:“大人,银钞没问题,确实是鸿运钱庄的。”说完将银钞递回汤鷽。

    汤鷽拿在手里,笑道:“好,既然银钞没问题,那我再确认一遍,册子上三十八种香料,全部都要,每种五万斤吗?”

    商贾笑道:“正是。还请大人算算,这一百九十万斤香料要多少钱,我马上付款,尽快开始交割货物。”

    汤鷽将那张银钞退回给他,笑道:“好,稍等,我就这给你算算。”说完他便提笔在纸上写写画画。

    片刻之后,计算清楚,对那商贾道:“香料三十八种,每种五万斤,所需货款共计白银二百四十三万两千两。你自己也计算一遍,两相核对吧。”

    商贾笑道:“不必了,大人负责整个船队的贸易,定然不会出错。”说完就开始在桌上数起银钞来。

    汤鷽则在账册上登记交易信息,开提货单据。

    约一炷香时间之后,单据开好,银钞也清点清楚。

    商贾将少量银钞放回怀里后,拿着一沓银钞道:“大人,这是二百四十三万两千两银钞,请大人清点。”

    汤鷽接过银钞仔细清点过后,不多不少刚刚好,于是收起银钞,将开好的一沓提货单据交给他,笑道:“恭喜,这第一批一百九十万斤的货是你的了。”

    商贾拿着单据,仔细一数,刚好是三十八张。

    第一单完成后,汤鷽见其他商贾似乎还在考虑,便笑道:“诸位付过货款之后,暂且不要离开,一会儿还要给你们安排提货的先后顺序,船队在泉州的时间有限,付款之后来不及交割货物的话,就只能等船队到明州后再做交割。”

    此话一出,众商贾顿时就不淡定了,当即就有数人跳起来争抢道:“大人,第二批货我要!”

    “好了,诸位不要争抢,前十五单肯定能在泉州交割,就是晚上不休息,也给你们交割完毕。你第二个,你第三个,你第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