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案五月初确实派人去浙东和福建核查去年各军上报的功勋,派出去的人也今天刚刚回来复命,那边具体发生何事,下官尚未来得及细问。”张大人心下紧张,不知对方到底是什么意思,不敢贸然回答,以免说错什么话。
“五月南剑州发生二十多起命案,为何牵连到神骑军和殿前司?你就没听到一点风声?”杨存中浓眉萎缩,显然对张大人躲躲闪闪的态度有些不满。
一提到此事,张大人忙道:“此事下官略有耳闻,说是兵案派出去核查功勋的官员在南剑州协助当地州衙侦破一起大案,而几十个凶犯却是驻守南剑州的神骑军逃兵,此事的确匪夷所思!”
“既然派出去的人都回来了,你就没有过问此事吗?”杨存中再问。
张大人忙道:“他今天刚刚回来,尚未来得及询问。若大人想弄清楚其中缘由,下官马上回去找他问明此事,再来向大人禀报!”
“不必了。”杨存中冷声道。
张大人心中一凉,不敢目视对方。
“来人。”
杨存中一声高呼,一校尉应声而来。
“你再去殿前司衙门一趟,把兵案。。。。。张兵案,他担任何职,姓甚名谁?”杨存中吩咐到一半却忽然一顿,因为他不知道兵案派出去的是何人。
张大人忙道:“兵案秘书,杨丛义。”
“你速速把此人带来,我有事问他。”杨存中吩咐道。
那校尉应一声“是”,匆匆离去。
“坐吧,今天叫你来是有其他要事交代。”杨存中说着拿起一封文书,向对方稍稍展示了一下。
张大人一旁椅子上落座,后背挺直,不敢稍有借力、
“兵案负责转补、连排、换官,可最近这几年,你们做的如何?张兵案,你自己说说。”杨存中并没有马上交代要事,反而问起责来。
张大人不敢不多言,但又不能不说,只得回道:“下官自掌兵案以来,兢兢业业,不敢稍有懈怠。这几年兵案挑人用人确实不如从前,可军中没有太拔尖的人才,下官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大人若要责罚,下官甘愿领受!”
“禁军几十万,选不出可用之人来?”杨存中将手中文书放下,起身往书案外走来。
张大人急忙起身,站在原地。
杨存中此问不好回答,兵案选人用人,他们说了算的机会并不多,绝大多数都是走个过场,具体升谁用谁早就安排好了,哪里轮得到兵案说什么。
此问确实有些难为张大人,好多人还不是他们这些军中勋贵安排的自家子弟和旧将,他一个小小的兵案敢拒绝吗?面子要卖,命令要执行,如此一来,名额占满,哪里还选得出来其他人来。
“确实是下官做事不够严谨,大人恕罪!”张大人无法,该顶罪责的时候他就得顶,话说的太明白就没意思了。
“以前所作所为,我可以不追究,但以后再选不出可用之人来,你这个兵案就该做到头了。”杨存中盯着对方,虎目逼视。
“以后下官一定亲自把关,请大人吩咐!”张大人心中一轻,抬手请命。
杨存中道:“好,希望你说到做到。”
而后说道:“大宋天下安定太平,十年无战,军备松弛,军中从上到下皆是老弱,为大宋千年万年大计,殿前司必须挑选一批青年将校加以培养,以期将来能出几个优秀的青年将领,此事由兵案具体牵头来办。有几个条件你记着,一是所选之人年龄必须在三十岁以下,二是必须打过仗,上过战场,三是出身清白,四要勇武过人。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要求,你好好记着,但凡有人请托,安排子弟旧将,一律报到都指挥使衙门来,不得擅自应允!”
“是,大人!”
接下这等挑选未来将领的大事,张大人又惊又喜,惊的是责任实在太过重大,喜的是这批将校经他亲手挑选提拔,不论将来谁取得成就,他都是他们的伯乐,知遇之恩,如同再造,这等大如天的恩情,不知能换来多少好处!
“此事事关重大,若有失公允,选不出良才,不能如东华门外唱名那般公告天下,此次挑选便是失败,若失败,责任便有你来负,你可明白?”杨存中目视对方,看他是何反应。
张大人一听此话大惊,额头顿时惊出汗珠,慌忙回道:“大人,此事责任重大,下官怕是难以担当,还请大人收回成命,另择贤能!”
杨存中脸上神色一变,冷声道:“兵案是你主掌,转资转补换官,哪一事不是你管,这是你兵案职责,此事你不做也得做!”
张大人急道:“下官身体不适,郎中交代要好好休养,下官精力不济,确实难以担此重任。”
“那你就挂冠回家呆着去吧!”杨存中猛然转身回到书案后坐下,双眼盯着对方,不再发一言。
张大人站在原地,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内心煎熬不堪。
第411章 如实对答()
“既然不想挂冠,那就好好办成此事!”杨存中见他摇摆不定,便出此一言。
“是,下官领命!”
张大人好不容易得到殿前司兵案这个实职肥差,怎会轻易放弃,即使困难重重,此事最后真的没办成,顶多不过是去职,或者调任他职,怎么着都比现在主动挂冠去职要强的多。
“好,三天之内,你拿出一个章程来,核准之后,即刻开始挑选。”杨存中得逞,脸上不由得一喜。
军中满是老弱旧人,他虽然着急焦虑,却也想不出好办法来,况且挑选将才旷日持久,颇耗时日,他主掌殿前司责任重大,半步也离不得临安,不可能亲历亲为,最终是要交给各司各衙去办,不如一开始就交出去,他只确定章程,最后把关就行。
“是,下官明白。”张大人脑中一团乱麻,口中接下此事,但这么多要求,却不知该如何处理。
“坐吧。此事要办好,兵案日常事务也不能不管,若人手不足,自可去其他司衙协调调遣。”杨存中语气平和下来。
“是,下官明白。”张大人忐忑不安的在原位坐下。
“今年教阅兵案准备怎么办?”杨存中又问起兵案另一件大事。
大教阅转资,也是殿前司兵案每年必做之事,要从一般禁军中挑选优秀士兵,充任殿前司精锐,或是补充临安和皇城宿卫。
这件事兵案每年都做,问到此事张大人心中不慌,具体该如何做,他是如何想的,一一道明。
但他的上司不这么想,很快就提出不同看法。
当杨存中提出,能不能将大教阅转资和这次挑选将校结合起来时,张大人急得一头汗水。
挑选将校虽各方难以取舍平衡,但不必大动干戈,只牵扯到有限的人群,可一旦跟大教阅掺杂在一起,问题便十分的麻烦,因为参与的人越多,事情便越复杂,兵案只有区区数人可用,他们哪里有那个精力将这两件事一起完成?弄不好,还会引发不可预测的大问题。
此事万万不可行,张大人不得不与顶头上司争辩,提出质疑。
但杨存中并不是轻易能被说服的人,二人随后便是一番你来我往的辨析,分析利弊。
下次毕竟是下级,可以提出疑问,可最终决定权还是在上级手中,况且对方官职地位高了好几个不可能跨越的等级。
张大人到最后只能无奈的接受现实,把两件事合为一处,至于以后会发生什么不可预料之事,他也无能为力。
此后二人又围绕兵案日常事务商讨了好一段时间,直到杨丛义被带来都指挥使衙门才暂时停止。
“下官兵案秘书杨丛义,见过都指挥使大人!”一进署衙,见到紫色官衣之人,杨丛义立即在一丈开外,躬身行礼。
“杨丛义?很好,不光与我同姓,还与驻守西北大散关的名将杨丛义同名同姓。”杨存中微微笑道。
杨丛义不知回什么才好,也不敢套近乎,索性什么话也不说,安安静静的站在那里。
少时,杨存中问道:“你可知把你叫来此处为了何事?”
杨丛义想也没想,当即回到:“下官不知。”
杨存中暗自点头,不胡思乱想、妄猜上意才是属下本份,于是说道:“听说你代表兵案去巡查了浙西和福建驻军?”
杨丛义眼睛望着对方书案以下的位置,恭声回道:“是,下官五月初离开临安核查去年各军上报的功勋,先后巡查了处州龙骑军、南剑州神骑军和泉州骁骑军,近日才从泉州马不停蹄赶回临安复命。”
“巡查结果如何?”杨存中问道。
杨丛义一惊,这个问题可不太好回答,他告诉张大人的当然是完全没有问题,功勋属实,毕竟连银钞都收了,不可能再说他们有问题吧!况且这还都是得自张大人的暗示。可都指挥使如今发问,如果不说实话,那便是欺骗最高领导,问题的性质便完全不一样了。
于是他悄悄看了旁边的张大人一眼,见张大人没有丝毫表示。
而他这个小动作,却被杨存中看在眼里,只听他道:“是什么结果你回答就是,看张兵案做什么?”
杨丛义马上解释道:“大人,今早在衙门下官已经跟张大人汇报过。”
“让你再说一遍不可以吗?”杨存中语气稍变,声音微冷。
杨丛义立即感受到压力,于是马上回道:“大人恕罪,下官这就就核查结果说于大人听。”
稍一停顿,组织了一下语言,而后说道:“下官五月初出临安后直奔浙西处州,先去了龙骑军在城外的军营,查看了龙骑军饷钱发放名册,也在校场当众点了名,随后被校尉带去统制衙门,龙骑军统制询问过下官哪些指挥上报的功勋值得怀疑,下官没有隐瞒,一番问答辩解之后,下官离开统制衙门前往龙泉县和庆元县时,龙骑军参军送行十里,临别时送了一份土特产,下官当时不知到底是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