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燕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很早以前她就想过要给师父立个牌位,可她说不出口,虽然她已经是杨丛义的娘子,可到现在连一个孩子都没生出来,她哪有勇气提出在家里给师父立牌位,要立牌位也应该是给夫君爹娘长辈立才对。因为这个原因,拖延至今,每次想到师父,也只能在心里怀念,而不能借助外物,奇托哀思。

    如今好了,夫君主动提出为师父立牌位,这让她如何不高兴、不激动?

    “好,那你看着办吧,该花的钱不要省,之前跟你说过,家里要用钱我写封信,钱就来了,不用担心钱。”杨丛义说着,替她擦干眼泪。

    清尘点头,脸上虽没有表露,心里十分欢喜。

    等清尘情绪稳定下来,杨丛义也想起了要说的正事,只听他说道:“把娘子带到书房来,其实是有事跟你交代。自古以来,不管小门小户,还是大门大户,只要家里有书房,一般都很少让女眷进入,也说不清缘由。我们家不讲那些规矩,娘子可以随便进出。不过,书房毕竟还是贵重之地,也不能让其他人随意进出,今天就跟娘子交代一声,不管我在不在家,这书房除了娘子之外,未经我允许任何人都不准进来,书房我自己清扫就行。娘子可听明白了?”

    清尘虽不知夫君说此话到底是什么缘由,但她知道夫君说的话一定是有道理的,因为这几天她晚上陪着夫君,见他一直在写写划划,想必是跟署衙公事有关,这等事确实不该让下人看到。

    于是点头回道:“是,夫君,我明白。以后没事儿,我也不会进来的。”

    杨丛义忙道:“娘子多虑了,你想进来就可以进来,你不是读过书吗,这书房的书虽不多,也有一些可看的,闲来无事,可以进来看看书,以后也好从小教孩子不是?”

    清尘想了想,这才点头道:“好,我听夫君的。”

    随后杨丛义起身将身后书架上摆放的一些书籍一一只给清尘看,并简单跟她讲了讲书中说的都是什么东西。

    这些书都是他回到临安以后在各大书铺挑选购买的,由于各类书籍价钱都不便宜,特别是印刷质量较好的,薄薄的一册就要几百文钱,手抄本的就更贵了,按文字多少计价,一册几百文,一套好几贯,甚至几十贯钱,他可用的钱财不多,也仅仅买了几十册而已,都只是简单看了看。

    所买的书籍都不是诗文,几乎全是杂学,天文地理、山川江河、工具制作、植物农业等等,涉及的知识很广泛很杂很多。

    买这些书籍,杨丛义有自己的考虑,他来自后世,耳濡目染,了解的基础知识实在过多,跟人闲聊或商讨要事,很可能不经意间就冒出一些别人闻所未闻的东西,若要不惹人猜疑,他就得多涉猎杂学,即使不深究,也要让人知道他对杂学很感兴趣。

    而在家里,他基本不设防,更有可能在清尘面前随口说些她不懂的东西,借由这些杂学书籍,便有可能打消她的疑惑。

第424章 暗中调查() 
无端来到这个时代已经整整七年了,无时无刻不在小心在意,不敢流露出不符合这个时代的思想和情感。

    相反,他努力想让自己快速融入这个时代,不光是从语言习惯、生活习惯,还有习俗与思想。

    他是怎么来到这个时代的,他自己一无所知,但要想生存下去,就不能太另类,否则等待他的怕是只有死亡一条路。

    当初督造回易,他初获官身,用力过猛,虽然很多事、很多知识他都假托得自云游道人,可若有人深究,那番说辞还是有很多漏洞,很容易就能将他拆穿。

    别的暂且不说,单说船队航行路线,一个云游道人能跨越重洋?他敢从天竺大陆最南端一路直往东行,不怕迷失方向,回不了大宋?莫说道人不敢,就是经年累月在海上讨生活的人也不敢。这其中的漏洞太大,以这个时代现有的地图根本不可能走出那条海路。

    若有人揪住这个问题深究,杨丛义怕是要被当成疯子,但幸好当初戴大人、黄大人,还有一众参与回易的主事都没出过海,他们没见过多少海图,提不出反驳意见,而真正出过海的老水手和舵手,却因为地位问题,根本没机会参与决策。

    无疑,杨丛义是幸运的,因为没人干涉行程和航线决策,船队冒险成功了。但若再去一次,船队能不能安全回来,他就不能保证了,海上的风浪他无法控制,一些人为干涉的因素他也无法控制。

    冒险只有一次,没有太大损失,又远在海上,便无人深究,可如今他在临安,此地人多嘴杂,闲人很多,稍不注意,便可能被人盯上,一旦紧追不放,恐怕他就要露馅了。

    不过,幸好大叔已经离开黄梅县,任谁去都不可能查到他的来历。况且经历靖康之乱,无数北人难逃,家破人亡,籍贯来历也都无从查起,真要有人追究到黄梅县,这北逃南渡也算是一个托辞,反正大叔踪迹难寻,无从对证。

    但万事还是自己小心为上,不被人觉察出异样才最好。

    书房里的杂书还是太少,有时间还是去书铺淘一淘,再买些书回来,越多越好。

    清尘看着书架上有限的书籍,随手拿了一册,随意翻了几下,便毫无兴趣的放回原位,她本就识字不是太多,长大之*剑时间远远多于识字,没了读书的习惯,自然培养不出看书的爱好。

    该说的正事说完,杨丛义拿出一个钱袋交给清尘,告诉她这是两个月的俸禄,一共六十贯钱。

    有钱可拿,清尘自然高兴。

    钱袋接到手里之后,她并没有马上收起来,而是在桌上稍稍挑拣了一番,留给杨丛义两贯,用于日常应酬度之。

    杨丛义不拒绝,也不嫌少,赶紧当面收起。并告诉清尘,放衙时遇到两个一同出海的故人,他们二人正好在临安,等到休息日,要找他们聚一聚,吃顿酒。

    当清尘问两贯钱够不够用时,杨丛义能说不够吗?

    但两贯钱怎么可能够呢?

    临安城里少有太便宜的酒,就是有,也是在偏僻小巷,环境差,酒也浊,怎么说他也是一个官,在那等地方请客很丢身份。

    可稍稍过得去的地方,一顿小酒小菜,没有四五贯钱根本不够,幸好他还有一些私房钱,那是除了月俸之外的差旅费和公使钱,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请人吃几顿酒还是够的。

    等二人从书房出去,太阳已经完全落山。

    稍稍在院中乘凉小半个时辰,再各自洗漱之后,天已经黑了。

    回到房中,二人自然要为生孩子努力一番,他们已不是稚嫩初经人事的新婚夫妻,虽然带着任务,但也要顾及感受,两相配合之下,不忘享受夫妻乐趣,直到精疲力尽,方才罢休。

    清尘很满足,对于怀上孩子,她满怀期待。

    而杨丛义则看淡了,这么多次了清尘还怀不上,多半是他身体出了问题,能不能传宗接代,他根本无所谓。

    月落,日生,又是一天来临。

    殿前司都指挥使衙门里,将校正在向杨存中汇报调查结果。

    “末将这几天把他在临安的关系都梳了一遍,终于找到一些跟他有过接触的人。在他接触的人里有一般百姓,也有官员,更有太学生。”

    “一般百姓就不要说了,重点说说官员,还有太学生。”杨存中头也没抬,看着手里的文案,满脸忧虑。

    “是,大人。经过梳理,除殿前司外,跟他有些关系的在京官员有五位,首推内侍黄大人,他跟黄大人办差三年,关系深厚,一年未见。其次是户部右侍郎戴大人,在回易期间曾护卫他出使李越,二人关系应该还可以,也是一年未见,没再联系。接下来是枢密院都承旨何大人,他们去年在广南时单独见过一面,回临安后,没再见过面。然后是礼部侍郎出知泉州的陈大人,陈大人是徽州知州陈如是的兄长,而他当年入临安武学正是得到时任安庆军知军陈如是举荐,这些年他们之间是否有书信往来,无法查证,他在泉州是否见过陈大人,短时间内也无法查证。最后是武学博士黄忱黄大人,他在武学一年半,与黄大人也有些交情,但至今也有三年多未见。”

    将校说完,稍稍停顿了一下,见杨存中没有说话,便接着汇报:“至于太学生,真正跟他有交情的,只有两位,都是曾经跟随他出海之人,去年回来之后没再见面,昨晚刚见过一面,那二人一个叫沈缙,一个叫江恺,其中江恺是今科一甲进士,正在等待派官,另一人落榜。”

    杨存中双眼还在看着手中的文案,没有开口说一个字。

    将校也不知是何意思,只得继续说道:“除了这些关系之外,就剩下殿前司衙门里的官员了。差事磨勘案冯忱,每日一早在门前等待应卯前,他们二人会有一些闲谈,都是无关紧要之事,兵案孙淼与他同在一个署衙办公,之前关系还好,离开临安前往浙西、福建之前,正是跟他喝过一次酒,聊的是功勋核查之事,他以请教为主。除此之外,整个临安城里,他与其他官员再无其他关系,也没有交集。”

    “好,除了关系网,钱财花费和来源,可有问题?”杨存中终于开口,可他的眼睛还是在手中的文案上。

    将校马上回道:“花费很少,据这几天观察,他一早乘车进城应卯办公,放衙就直接出城回家,从不在城里停留。除他之外,他家还有三口人,夫人、丫鬟和车夫,他家娘子几乎不外出,丫鬟采买的东西也都以蔬菜为主,偶尔会买条鱼,每天花费在四十文以内。”

    “当真如此节俭?”杨存中放下手中文案,抬眼相问,对将校所言似乎不信。

    “是,末将派人日夜盯守在他家门外。据报,购买东西都是十二三岁的丫鬟出来,警惕性较低,他们能抵近观察,距离不会超过一丈,亲眼所见,亲耳所听。”

    “你们可见过他家夫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