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选将快结束了,其实也没什么好忙的。闲来无事,每天就在营中走走,跟各军探讨一下此次实战挑战得失。朝廷花这么多钱组建选将营,各军长途跋涉百里千里来到此地,都该有些收获才是,纵使输了,也应该知道自己输在哪里,若吃一堑不能长一智,来参加选将挑战就没有意义,在选将营这半年吃的苦也就白吃了。末将以为选将营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挑选几个优秀将领,而应该以此为契机激发广大将士们敢拼敢战的勇气和斗志,优秀的将领都是从士兵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在他们心中埋下一颗战斗的种子,再给他们一个榜样,日后便会有数不清的将军,毕竟大宋江山广阔,一旦危机来临,一两个优秀将领难守一方安宁,朝廷若有十个百个千个敢打敢拼的将军,何惧金人,何惧西夏!渡河北上,收复旧地,收复燕云,也不无可能!”
杨丛义借机引申,将煞费苦心组建选将营的初衷如实相告,郡王是有机会继承大宋江山的人,只要他能听进去几句,日后大宋军队未必没有大干一番的机会。
目前看来,历史并未因为他的到来有任何改变,那是因为他人小力微,只要有足够的影响力,历史未必不会转向,大宋朝廷也未必会一直重文轻武,犹如跛子。
杨丛义以前很少考虑这个问题,但这几个月无形中被朝廷那帮手握重权的人逼迫,他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在那帮人眼中就如同一条用来钓金鱼的蚯蚓,只要挂在鱼钩上的蚯蚓入了水,蚯蚓要死,被钓住的金鱼也不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蚯蚓要想摆脱被人随意摆弄的命运,就不能再做蚯蚓。
如今有机会化身为龙的郡王就在他面前,无论如何,他都得争取一下,在郡王心里埋下一颗种子。
“杨副使一心为大宋江山着想,小王很欣慰。若大宋朝堂之上都是像杨副使这样的忠臣良将,大宋江山可保万年!”
赵瑗不由得感慨一声,但也没有多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先生这四句话,末将每次想起,心中便升起万丈豪情!末将读书不多,只能入了武学,不敢妄言立心、立命,但为万世开太平却是末将生平之愿,经历苦难无数,救世之心从未磨灭!末将随大宋船队去过南洋、西洋,从南洋诸海岛之国到天竺古国,再到大秦、大食等地,沿途所见国家几十个,双脚踏上过的国家也有十几个,但这些国家不论曾经如何繁盛,如今都不能跟大宋相比,回易终点塞尔柱国都巴格达建城千年,在西洋一带极为繁盛,但一城人口不足三十万,不说与临安比,就连湖州都能跟它一较高下。大宋物质文化之繁盛,令西洋人瞠目结舌,但我们却一再丢失国土,燕云十六州不曾拿回,淮河以北又尽数丢弃,金人西夏在边境陈兵百万,就等一个合适的时机一举吞下大宋整个江山。大宋物质文化在整个世界,*,如此繁盛,却要面临毁灭之忧,每每想来,末将便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大宋江山便犹如一朵美艳的牡丹花,由于本身没有刺能防止旁人损害,便有一头流着哈喇子的野猪在一旁觊觎,时时刻刻都想一口吞进肚里。末将两年时间见识了广阔的海外,林立的国家,更知大宋在这个世界上与众不同,更想为大宋恢复牙齿,扫清四周觊觎的野兽,让天下学子能安安心心读书做学问,让百姓不因战乱流离失所,让天下人人有饭吃,人人有事做。大宋就应该是中央之国,四方来贺,千秋万世,江山永固!说白了,末将就想为大宋练出一支强兵,退能抵御金人入侵,进能收复大宋故地!这就是末将生平之愿!”
杨丛义一番慷慨激昂,倒把毫无心理准备的赵瑗吓了一跳。
“杨副使请坐。”
赵瑗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谈论兵事不该是一个郡王该做的事,与武将妄议朝政大策更不行。再说如今宋金议和不过十年而已,怎么能破坏和议,再启战争,当务之急,还是休养生息。
“杨副使方才说到南洋和西洋,可否跟小王讲讲海外见闻?”
赵瑗情急之间将焦点转移,避免尴尬,也避免谈论不该谈论的事情。
杨丛义谢座之后,激动起伏的心绪渐渐平复,方才那番话郡王听进去多少,他不能确定,但从郡王略显炽热兴奋而后慌乱的眼神中,他知道他已经在郡王心里埋下了种子,至于能不能发芽,就靠郡王自己了。
“郡王想听,末将乐意为郡王讲述。这要从绍兴十八年冬说起,上百艘四千料大船组成的远洋船队满载货物从泉州出海后一路南下,由于船队还带有出使南洋诸国的差事,于是在船队到达大宋国土最南端的琼州之后一分为二,大部分海船直接经千里长沙南下占城国,而后穿过万里石塘到达三佛齐国,另外一部分由原左司郎中戴骢戴大人带领,末将随船护送,转向琼州西边的李越国。我们到了李越国静州海岸之后,戴大人先被迎进城中安置,等待静州地方官员向升龙城禀报大宋使节来访的消息,谁知二十多天过去,没等到升龙城的消息,戴大人一行反被当地守军围困,末将获知此消息之后,立即带领宣威军杀入城中将戴大人解救出来,带回海上,而后查明乃是有人想挑起两国战争,好从中渔利,于是我等便主动出击歼灭四千多名从升龙城赶来静州的敌人,最终迫使李越国交出了破坏两国关系的王子。后来李越国王子逃走,李越又在广南发起战争,末将再次派人深入升龙城将那王子抓获,还打探清楚了李越国入侵广南的原因,他们发动战争并不是因为大宋扣留了他们的王子,而是因为他们想要抢夺广南的领土,早已为此准备了十几年,就在绍兴十六年,李越国还派遣使节来到临安,进献大象六头,他们借那次出使大宋弄清楚了大宋的状况,以为大宋国力虚弱,北边又有强大的金人威胁,他们就能趁机夺取广南,而戴大人出使李越被他们围困便是发动战争前的一次试探。从李越国入侵广南,末将就想明白了,大宋在四周邻国眼中就像一块肥的流油的肥肉,谁都想咬上一口。”
杨丛义一通讲述,最后再次回到大宋本身。
第494章 灭金之策()
赵瑗有些无奈,为何这些武将都是一根筋?
“李越进献的大象如今还在凤凰山下,李越之事,小王早前有所耳闻,杨副使还是给小王讲讲天竺、西洋吧。”
杨丛义见郡王再次避开,便不再继续坚持。
只听他说道:“说起天竺,在没到天竺之前,末将还以为天竺还像大唐玄奘法师西行时那般强大富庶,去了以后才发现,曾经强大辉煌的天竺已经分裂成了十几个国家,互相之间征战不休,数百年来谁也没能将天竺统一。末将因为在横渡大洋时意外落水,流落荒岛数月,等赶到天竺跟上船队,船队便一分为二,一部留在天竺与各国互通有无,交换货物,末将跟着另外一部沿着海岸绕过天竺继续向西,最终我们到达了波斯湾的塞尔柱国,这个地方在数千年前曾经有一个强大繁盛的国家叫巴比伦,虽然数千年过去,那个叫巴比伦的国家不存在了,但那片土地乃两条河流交汇之地,土地肥沃,依然富饶,如今的塞尔柱国国力强盛,已经连续吞并了周边数个国家,向西快到地中海,向东已经马上与辽国接壤,这个辽国便是曾经称霸大宋北方,后来被宋金联手赶走的契丹人所建,当初耶律大石带着五万契丹残部一路被驱赶到西域,谁知耶律大石竟然凭借手里五万残部很快打败西域诸国,在西域站稳了脚跟,重建了辽国。如今的辽国便在西夏西边,与西夏接壤,塞尔柱国又在辽国西边,快与辽国接壤。末将随船队乘风破浪在海上漂了两年,虽然走过的地方不算少,但仍然不足这个世界十之一二,如今郡王所见,大宋的西边是西夏,西夏国西边是辽国,辽国西边是塞尔柱国,而大宋船队经由水路直接到达塞尔柱,大宋看似很大,但跟整个世界相比很小,这个世界看似很大,各个国家一国一块,便马上拥挤不堪,这个世界便又变的很小。有人说这个世界无边无际,也有人说这个世界除了我们所知的中原、北方和西域,四周都是茫茫大海,末将以为都不对,这个世界不是无边无际,除了中原、西域和北方也不都是水,只要我们随着船队走出去就能发现这个世界很大,同时也很小,除了我们所在的这片大陆,海洋之外肯定还有其他大陆,大宋东边的茫茫大海之中不就有倭国,谁能知道除倭国之外没有更大的国家,只是被宽广的海洋阻隔无法相互看见,若是有一天我们大宋的船队走的更远,也许就能走遍整个世界,到那时就能知道大宋有多大,同时大宋又有多小。”
杨丛义说完,见郡王似乎听的入迷,未免冷场,便又接着说道:“上次我们出海带出去数百船大宋货物,到了天竺、西洋诸国,很快就被当地权贵和豪商巨富抢购一空,获取金银珠玉无数,同时更是换回来数不清的稀有货物,船队从海外带回大宋的货物也很快被抢购的一点不剩,据估计,船队出海一趟所获利润不下五千万贯,府库为之丰盈。”
“不对,据小王所知,船队赚取的钱财不止五千万贯,至少八千万贯,还有好多奇珍赏赐给了群臣。”
赵瑗马上指出杨丛义的错误,话一出口,他便后悔了。
“海上回易还真是个赚钱的门路,而这个赚钱的门路,据末将所知目前也只有大宋能走。”
“这是为何?”
显然赵瑗对赚钱更感兴趣,立即追问。
杨丛义道:“大海广阔无边,入海百里便会失去方向,若是天气晴朗的夜晚,还能根据星象辨识方位,一旦海上起了浓雾,便会很快迷失,最终被海洋吞噬。而我们大宋不同,我们现在有针盘,不光能在陆地上辨识方位,到了无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