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燕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认识汤鷽的时间跟认识杨丛义一样久,虽然在回易中分工不同,但他跟汤鷽的交流和交往没有杨丛义多,可他们依然算的上关系不错的朋友,毕竟太学辩议那天算起,他们已经认识十年,前后共事也有多年,这些年来,除了太学那几个交情还不错的同窗,临安的关系几乎全在杨丛义和汤鷽身上,如今突然失去一人,如何让他不难过,不上伤心?

    “谁知道呢,世事无常啊!”

    陆游也知道说些什么好,他跟汤鷽的关系虽然说不上多好,但也不差,有事还是能说事的,至于闲聊,他们没有共同话题,也聊不到一起去,最关键的是汤鷽根本不会跟他闲聊,并且也很少见他跟杨丛义以外的人闲聊。

    初时他还觉得奇怪,为何汤鷽除了对杨丛义,对其他人都很生冷,后来才听沈缙讲起他们二人原来是武学同窗,又一起授官入仕,更共同督造回易,护卫船队远洋出海,他们之间情谊深厚,旁人难以了解。

    “汤大人出了意外,杨大人恐怕也会大受打击,眼看船队就要回到泉州,却出了这等祸事,一起走了九十九步,最后一步恐怕要我跟陆兄多多担待了。”

    沈缙满面愁容,眉头紧蹙。

    “沈兄放心,杨大人待我不薄,最后一步一定陪他好好走完,完成回易,向朝廷交差!”

    陆游目光坚定,脸上神情不似沈缙那般悲怆,多了几份肃然。

    船队继续全速航行,一天后前队进入泉州湾内。

    按既定行程和计划,回易船队要在泉州停留半个月,进行小规模回易。

    海船战船入港,一一靠岸,护卫军第一时间登岸,将泉州三大外港完全接管,回易船队以外的船只暂时不得进港靠岸。

    后方海上寻找汤鷽踪迹的战船直到船队全部入港,方才传来消息,他们在海上只找到一件外衫,像是汤鷽穿过的衣裳。

    杨丛义看到那件衣裳,确定汤鷽落水逝世,顿时失声痛哭,痛哭好友时运不济,痛哭其大好年华,一腔热血,为国捐躯。

    哭过之后,将那件衣裳和留下的发簪一并收好,以便送回汤鷽的家乡安葬。

    随后马上手书两封书信,一封送往汤鷽的故乡剑浦县,一封急递临安,向朝廷禀报回易副使在归程途中落水逝世之事。 富品中文

    

第533章 争相采购() 
为防人心不稳,引发不必要的动乱,对船队造成损害,回易副使汤鷽落水身亡的消息被刻意封锁,知情人禁止对外传播。

    然而,就在船队停靠泉州港三天,做好一切准备,打算开放港口跟商贾交易之时,汤副使身亡的消息在船队中蔓延开来,一天之内,在整个船队传开。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回易船队具体回易一直是汤鷽负责,所有账目也都在他手中,如今他意外身亡,各船货物数量就没了知情人审核监督,若最终出售数量和账目不符,问题自然就能全部推给已经身亡的汤鷽。

    故而,各种阴谋论肆意传播,虽无恶意,但最终矛头都指向回易正使杨丛义,因为副使一死,他就成了船队中唯一的高官,没人再能对他形成制衡。

    从沈缙口中获知舆情的杨丛义,马上从悲痛中走了出来,立即将所有海船主事召集起来宣布回易处决定。

    “回易副使汤大人在外海意外落水,苦苦寻找三天,我们只找到一件衣裳和一根发簪,据推测,汤大人很可能已经身亡,三天前,我已把此事飞报临安。不论生死,我们会继续寻找汤大人的踪迹。回易是朝廷大事,汤大人不在,回易也要继续进行,在朝廷没有明确的命令传来之前,在此我代表回易处宣布,从今天起,回易参军沈缙全权接手船队与商贾的交易,回易参军陆游协助交易,对每一笔交易进行监督。”

    “另外,汤大人之前负责的每一笔交易都有流水记录,也有总账。每一艘船装载几种货物,各有多少,也都有详细的核对记录。所以,我要告诉大家,管好你们各自船上的人,不要动歪心思,在此后的交易中,若发现哪艘船上的货物数量少于账目记录,超过一定数目,军法从事!”

    “是!”

    众人齐声回应。

    各船主事都是精武军,杨丛义监军、统领一肩挑,他此时发话哪有人敢不听?

    回易处的决定很快在船队中传开,人心渐渐稳定下来。

    港口开放,开始交易,早已在泉州城等待数月的商贾,立刻闻风而动,携带大笔钱款齐聚港口营地。

    船队有什么货物,售价多少,全都在交易选择区一一展出。

    然而,争做第一笔交易的豪商巨富根本不会花时间去挑选货物,要买什么,买多少,船队没回大宋之前,他们就已经做好决定,他们在第一次回易中获得了巨大的好处,这次自然不会落于人后。

    回易厅内,沈缙、陆游一左一右,一个负责议价验款,另一个出具提货单。

    交易开始,平常深居简出、难以见到真身的豪商巨富,在他们两人面前争得像孩子,生怕轮不到他们采购货物。

    “诸位不要争抢,这次的货很多,想要多少就有多少,保证都能买到。诸位既然着急,想尽快拿到货,就回去坐下,一个个来,用不了一盏茶时间,拿到提货单,今天就能提货。”

    沈缙实在看不下去了,不得不说几句话,稳稳他们的焦躁而激动的心。

    众人这才一一回去做好。

    “按座位顺序来吧。一个一个来,千万不要抢,诸位拿不到提货单,我们绝对不会走。”

    沈缙话音未落,坐在第一位的富商起身上前,拿出厚厚一叠银钞放在他身前桌上,口中高声道:“白银一百万两,只要香料!”

    沈缙没有触碰面前的银钞,向那富商笑道:“回易处的货物按铜钱标价,可不是白银,这一百万两白银能兑换多少铜钱?还有,我们的香料有三十多种,你要哪几种,还是每种都要?”

    那富商道:“大人,一两白银兑换两贯铜钱这都是多少年的规矩了,我这一百万两白银当然能换二百万贯铜钱。至于香料种类我没有要求,只给一种当然最好,但我也知道这不可能,少给几种就行。”

    白银的价值因为靖康之乱,在大宋管辖区一再提高,但近些年,特别是八年前回易船队从西洋带回来大批金银之后,价值逐渐稳定,可在某些地区,白银的价值是在降低的。

    特别是在外贸繁盛的泉州、明州、临安等地,因为白银大量交易,大量出现,与铜钱相比,价值一直在降低,之前一两白银能换两千个铜钱,现在只能换一千七八百个,往后会更低。

    “不对吧,据我所知,一两白银不管是在泉州还是明州、临安都不可能换到两贯钱。回易处是为朝廷办事,售卖货物的钱最终都要上交国库,若我们带着银子回临安,换不到足够的铜钱,这巨大的窟窿,我们可没法补,追究起来,我们也承担不起。买卖讲究公平,讲究你情我愿,所以还需要你能理解我们的难处。”

    当初回易处采购货物时就因为是用白银计价还是用铜钱计价内部争论许久,因为白银价值一直变动,把货物赊给回易处的商贾都不同意白银计价,坚持要用铜钱,最终回易处妥协,下定决心,所有货物统一使用铜钱计价。这番曲折,汤鷽跟沈缙和陆游都讲过,如今他们遇到这种问题自然就会警惕,不然吃了亏,可没地方说理。

    “胡掌柜,现在的世道比之前稳定多了,一两白银哪里还能换到两千个铜钱,在临安只能换到一千六百个了!你要是今天带的钱不够,再让家里送些钱来就是了,上百船货,总会轮到你。”

    排在第二位的商贾迫不及待的想把那富商赶出去,如此一来,他就排一位了。

    那胡姓富商一听后面有人挤兑,马上向沈缙道:“那我一百万两白银就算一百六十万贯铜钱,只采购两种香料!”

    “好,既然如此,一两白银就按一千六百个铜钱计价。为公平起见,所有人都依照这个标准。诸位可有异议?”

    沈缙先请胡姓富商在桌前坐下,而后抬眼扫视一众商贾。

    “既然银子最终要回临安,按临安的银子和铜钱计价,我没有异议,完全赞同。”之前挤兑胡姓富商的商贾回应。

    这种时候有异议,必然会被人看不起,甚至还会失去拿到西洋货的机会,到时候别人赚钱,他只能在一遍扼腕叹息了。

    于是,其他人也纷纷点头,开口表示认同。

    “好,这张契约你按提示填写清楚,姓名、商号名称、常驻州府县、货物用途等都写上,不要漏,按上指印。”

    沈缙将一张版印交易契约递给胡姓富商,提示他按要求仔细填写,这张契约要在回易处存档,以备朝廷查验。

    在富商提笔填写契约时,沈缙方才拿过桌上的那叠银钞点数。

    不多时,点算清楚,每张银钞一万两,整整一百张,不多不少。

    至于银钞真伪不是他能分辨的,即使汤鷽在,也不可能分辨的出来,但他并不担心收到伪钞,因为回易处代表的是朝廷,若有商贾敢欺骗回易处被查出来,一旦追究起来,那商贾怕是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胡姓富商很快将交易契约填好,交回沈缙手中。

    在此之前,沈缙已经为他挑选好两种香料,并计算好具体数量。

    拿到交易契约,他马上填写货物种类和数量,而后将契约递到对面等待的陆游手中。

    陆游一言不发,查看契约上的货物数量和种类,再比照各船货物和数量,默默填好提货凭证。

    “三天之内,去七号船和九号船取货。”

    陆游说完将两张取货单交给身前的胡姓富商。

    “多谢两位大人!告辞!”

    那富商接过提货单看了一眼,见上面有货物种类、数量和船号,信息很清楚,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