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燕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54章 出发() 
十天时间,转瞬即逝。

    杨丛义这十天过的很不愉快。怀宁与太湖县很不一样,虽然他还住在衙门,但与在太湖县时相比,就差了很多。

    首先说住宿条件,在太湖县住的虽然是单间,但房间够大,院子里住的人也不多,宽敞安静。但来怀宁以后,房间狭小,只有一张木床,除了睡觉,做不了别的,看书写字不要想,人来人往,犹如闹市。

    再说吃饭问题,在太湖县衙有食堂,每天在饭点去,总会有饭吃,不会饿肚子。在怀宁,虽然也有食堂,但在饭点去,总是没饭了,后来才知道,衙门里的衙役们总是提前去守着,不等开饭,就先吃了,怀宁衙门人多,去的晚了自然没得吃。

    几次吃不到饭,他也想着提前去看看,但见了衙役争抢饭食的场面后,他顿时停住了脚步。

    这一刻,他才明白,他杨丛义跟这些衙役不一样,他们只是为了填饱肚子,而他,作为一个八百多年以后过来的人,骨子里早就不是填饱肚子这种原始的需求了,即使是要吃饭填肚子,那也应该从容,有尊严,而不是如遇施粥的乞丐一样。自此以后杨丛义再也不去跟他们抢食了,他宁愿出去花钱吃饭,即使是吃最便宜的饭食,他也从容的如同富翁。但钱禁不起常年累月的花。

    最让他郁闷的是,衙门小吏对他的孤立与排斥,以及怀宁官员对他不以为然的态度。衙门小吏对他怎样,他不在乎,反正他跟他们不一样。而官员,特别是何县尉,他负责追捕逃犯,杨丛义协助,但杨丛义几次去找他商议进山事宜,他总是借故推脱,或者打断杨丛义,不与他讨论任何事情,总是告诉杨丛义一句话,说他自有主张。结果几次下来,杨丛义没有从何县尉那里得到任何有用的信息,这种感觉让他很不爽。

    一开始他对进山追捕逃犯,还抱有一定的希望,也认真思考过很久,自从在何县尉那里多次碰壁后,他有些绝望,跟这样的上官共事,进了天柱山,能保住命就不错,抓捕逃犯还是不要想。

    这几天杨丛义越来越能感受,陈大人那句“力不从心”的意思。怀宁的官员,虽然是陈大人官职最大,权力最大,但他背后没有任何力量支持,其他人背后各有推手,任何决定不顺他们的心意,明面上不会有人反对,但背地里就会有人扯后腿,几乎所有命令都无法准确执行,陈大人如今就是一个光杆司令,做知军还不如知县来的痛快。这些话,陈大人不会跟他说,但他能察觉到。

    陈大人对杨丛义很信任,也对他很好,但他只是一个小吏,对于陈大人目前的处境,无能为力。

    这十日,各县捕快全都赶来了,加上怀宁的进山捕快,总计一百五十多人。

    此次进山,杨丛义统领捕快,每个县的捕快进城当天,他都去看了,结果让他很失望。经过上一次各县捕快进山损失惨重的教训,这次各县派来的几乎都是打杂的,真正缉拿过盗匪的捕快,少之又少。

    不过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太湖县来的居然都是熟人,是上一次进山的那批人,带队人自然还是张捕头。本来张捕头想来怀宁,可惜因为李大人被罢官,也就不了了之。

    在各县捕快到齐之后,杨丛义召集了各县捕头,开了一次会,把追捕逃犯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告诉他们,并告诉大家,这次追捕行动,陈大人和安抚司非常重视,除了各县捕快,还调集了五百兵将协助,请大家放心,肯定不会再像上次一样损失惨重,这次的任务就是把逃犯追回来,任务完成个个都有重赏。

    本来大家都还很担心,但一听说任务完成有重赏,个个自然都来了精神,要问清楚具体是什么重赏,但杨丛义哪里知道,只能告诉大家陈大人不会亏待任何一个出汗留血的人。

    杨丛义是陈大人从太湖县带过来的亲信,大家自然不会怀疑他说的话。位高权重的人不会轻易做出承诺,一旦做出了承诺,那便是一言九鼎。陈如是是安庆知军,在他们眼里那就是安庆最大的官,不信他还能信谁?

    杨丛义先收拢了各县捕快的人心。天柱山里的情况,他知之甚少,进山之后情况复杂,他所能依靠的就只有同是小吏的各县捕快。至于何县尉和那五百兵将,他不敢有太多奢望,到时候不挑事惹麻烦就是烧高香,从高统制和何县尉的态度,他可不相信他们不会挑事。真挑事,他也无可奈何,毕竟何县尉是官,他是小吏。

    他只能管好属于他的捕快,其他的事轮不到他插手,也轮不到他说话。

    绍兴十六年,四月二十日,晴。

    粮草兵马齐备,择吉时出发。

    捕快在前,五百禁军随后,后面还有运送粮草物资的民夫劳役。

    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很有一番气势。只是在老百姓看来有些奇怪,因为在前边开道的不是精锐禁军,而是衙门的捕快,禁军反而落在了后面。

    出城不远,何县尉便派人追上杨丛义,让他带队跟着向导走,不要自作主张。上官有吩咐,杨丛义也只能听从。

    全部人马一路出城往西行了三十多里后,又转而向北行进,走走停停,不到酉时,太阳还没落山,后方便有人赶来传令,命就地扎营,明日再行。

    杨丛义也是无奈,他们一天才行进不到五十里,稍走的快一点,后边便有人快马追来,让他们就地休整,如此这般,什么时候才能进得了天柱山。进了天柱山没有大路,大队行进岂不是要慢如蜗牛,要是这样,逃犯也不要抓了,也许这就是他们想要的结果的吧。任何简单的事情掺杂了两派政治争斗,都会变得无比复杂,对此杨丛义只能感觉到深深的无奈与悲哀。

    既然传令就地扎营,他也只能带队停下,寻找平坦安全的地方,让大家开始搭起帐篷,生火做饭。

    这次出来,唯一让杨丛义满意的地方,就是物资齐备,不像上次一样,什么都是自备。

    一百五十人的捕快队伍,按各县分成了六队,各有捕头带队,行进扎营,倒也不是太混乱。

    杨丛义带的是怀宁府衙的捕快,原本的捕头现今正跟在何县尉身边打下手。怀宁的捕快对杨丛义这个新来的老大并不信服,执行命令自然就不痛快。杨丛义对此也不在意,空降来的老大,立马就让人信服就见鬼了,杨丛义对他们也没有太多要求,只要不逃跑不掉队,就很好了,他需要的就是人多势众,不然人马太少进了山,连浪都翻不起一个。

    扎好宿营地,在开饭前,杨丛义召集来各县捕头,就办案经验来说,他就是个新手,可以说是基本没有经验。追凶缉盗,捕头们的经验应该很丰富,不然做了五年十年的捕头,不是白做了?他需要捕头们开动脑筋,借助他们的经验和智慧,集中他们的力量,依靠他们来完成追捕逃犯的任务。

    众捕头围坐一圈,杨丛义跟他们都认识,也就不再客套,直接开门见山的问道:“各位捕头,你们办案经验比我丰富,大家以为我们进山之后该怎么展开追捕?先从哪里入手为好?”

    众人听后沉默不语,不知道是没想好,还是根本就没有想过。

第55章 众怒() 
众捕头不语,也许是有所顾虑,也许是一时之间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杨丛义接着说道:“关于追捕逃犯的事,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关起门来说,该怎么追捕,是由府衙做主,也就是我们捕快说了算,最后的功劳自然也是我们的。后面那些兵将只是来充门面,压场子的,不会让他们出手,自然也就没他们的功劳。”

    有捕头道:“天柱山里的具体情况,我们虽然不是很清楚,却也知道里面土匪众多,各个山头几乎都有匪徒盘踞。逃犯在哪个山头,我们根本没办法知道。”

    “即使我们知道逃犯在哪里,怎么去抓?他们会乖乖把人送来吗?如果不,我们能怎么办,硬抢吗?”另一捕头直接道出了另一个难解决的问题。

    “很好,就该这样,大家有什么问题,直接问出来,只要抓住了问题,才能想办法解决掉,我们的任务也就可以完成。大家还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提出来。”杨丛义见有人道出了最棘手的问题,他很高兴,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态度。

    “我们能自主行动吗?实话说,我不信任何县尉,上次我们来就吃了大亏,死了好几个精明能干的兄弟。如果这次还是他指挥我们,我们就只能想办法保命了,追捕逃犯不要想。”宿松县捕头神情严肃,上次他们的损失非常大,心里自然不爽。

    “我也正想说这个事情,上次来协助,损失那么多兄弟,怀宁什么补偿都没有,还把责任推到兄弟们头上,这次又让我们来协助,到底是想怎么样!”岳西县捕头情绪激动,他们上次的损失也很大。

    同安县捕头也坐不住了,高声道:“这个事情一定要说清楚,我们上次也损失了六个兄弟,也没给个说法。”

    望江县捕头还算平静,只见他摇头接着说道:“你们才损失六个,我们就回去了两个,找谁说理去。”

    张捕头见大家情绪激动,杨丛义也有些面子上挂不住,便出来打圆场道:“我说大家不要激动,上次来,杨捕头还是太湖县的捕头,上次各县的损伤跟杨捕头有什么关系,有怨气也撒不到杨捕头头上吧。”

    “张捕头,这些逃犯可都是你们太湖县的。另外我可听说,你们太湖县上次来了将近三十人,只损失了两三个,这其中莫不是有什么不为他人所知的隐情吧。”望江县捕头语气怪异。

    “不说我倒忘了,这一伙逃犯可都是在太湖县犯下血案的凶犯,多数都是太湖县人。张捕头久在太湖县任职,不应该不认识吧,是不是该跟我们解释解释。”望江县捕头意有所指的说道。

    “张捕头,你还是跟大家解释一下吧。你们太湖县衙门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