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海无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衍又是一怔,半天才挤出一句话来,“有是有的,只是儿臣愚钝,心里明白不能胜任天子之位。”

    “子顺!你说的这叫什么话,愚钝?从古至今,有的是贤臣辅佐,你怕什么?这能是借口吗?我看你近日都开始说起胡话来了,你好好想想,想不清楚就不要来见我了!”高娴妃的怒意翻腾而出,对着他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骂。

    见母妃生气,挥挥衣袖就要走,唤了两声母妃,到底不敢追过去。

    父子同心,皇帝早朝时也是颇受困扰,一些大臣连日来奏书,说是皇后之位不可空缺,当立太子生母高娴妃为本朝皇后。

    皇帝始终是不愿意的,自从皇后死了以后,大臣们也是像如今这般,常常提到立后一说,但他就是不想,每天找借口推脱,后来便连理都不理了。

    那时的中书侍郎孙无冲已到了花甲之年,思想顽固,硬是追着皇后一事,不肯罢休,日日来说,不见他便跪在门外不肯走。

    饶是这位孙无冲在朝中已有多年,为人也甚是明白,甚得皇上宠幸,可最后还是被皇帝的一句打发了,朕准爱卿告老还乡。

    临走前的那日,也在宫外跪了一会,希望着皇上能见他一面,早些重立皇后。

    如今大臣们逮着顺王立储这一事,自然不肯松手,开口便是立后二字,皇帝因此犯了头疼病,宣告礼部,迅速办好太子的册立大典,想要借此让此事快些翻章。

    册立大典还未来到,一个惊人的消息便已传遍南宋。

    魏国要与北燕打仗了。

    魏国国力稍逊南宋,但若是吞并了北燕,那自然是要强于南宋,北燕深谙其中利弊,国君成子谓派人来金城向皇帝借兵。

    原以为皇帝知其中利弊,定会出兵相助,谁料皇帝竟没有同意,当年与齐国一役,若不是他北燕借道齐国,怎会被齐国偷袭了去?金城怎会伤亡如此惨重?

    就算他北燕后来看形势不好,重新站到了南宋后方,还出兵助南宋攻打齐国,可到了那一步了,南宋还需他北燕那区区几万兵马助力吗?只不过是为了不被南宋追究,才做出这么些举动。

    皇帝虽事后没有追究,可这件事他记在了心里,因此不仅没有借兵给他,还派出了郴州的列行军,由裴叔东作为主帅,前去助魏国一臂之力。

    虽说如此,但其实皇帝也存有别的心思,若到时侯提出与魏国瓜分北燕,魏国必不会拒绝,如此一来,魏国的势力便不会远在南宋之上了。

    这边派出了列行军去北燕,东边的梁国似乎也有些蠢蠢欲动,连日来屡次与南宋边境发生冲突,大有趁着战乱想做渔翁之意。

    这不,刚举行完册封大典,翌日,便被皇帝派到了卞州,梁国果然没有动静了。

    皇帝还未宽下心来,那边齐国封地又出事了,乱民组成反宋军,在齐国各地暴乱。

    齐国候刘子期不过十三岁,根本压制不住乱民,皇帝便将庆王撵了过去,庆王虽不愿去齐国,做事倒也迅捷,很快便将乱民控制住了。

    魏国的三路大军来势迅猛,将北燕击的节节败退,北燕深知无路可退,国是必亡的,可亡国前也要拖着南宋下水。

    北燕连夜集齐所有兵力,一举攻向南宋,想要将南宋打个措手不及。

    南宋正是多事之秋,也不防备他有这么一招,派去的列行军竟被北燕击退了回来,眼看着又要攻打到金城了。

    皇帝焦急地不知如何是好,北燕此举必是殊死搏斗,反倒叫魏国占了便宜去了,先灭北燕,顺势攻到南宋。

    无奈,南宋兵力此刻分散开了,卞州与齐国都与金城相距太远,远水根本救不了近火。

第六十一章 帝都不保() 
魏国的三路大军来势迅猛,将北燕击的节节败退,北燕深知无路可退,国是必亡的,可亡国前也要拖着南宋下水。

    北燕连夜集齐所有兵力,一举攻向南宋,想要借此将南宋打个措手不及。

    南宋正是多事之秋,也不防备他有这么一招,派去的列行军竟被北燕击退了回来,眼看着又要攻打到金城了。

    皇帝焦急地不知如何是好,北燕此举必是殊死搏斗,反倒叫魏国占了便宜去了,先灭北燕,顺势攻到南宋。

    无奈,南宋兵力此刻分散开了,卞州与齐国都与金城相距太远,远水根本救不了近火。

    中书令长孙无唐和尚书左卜射萧思话提出南迁,定都建康,此言一出,朝中是一半支持,一半反对。

    建康,是六朝古都,又是南宋之中心,建康是南宋最富庶的地区不说,光是那条长江便可作为军事的固守。

    不主张迁都的大臣大都是年事已高,亦或是思想保守的大臣,始终认为此刻南迁对于民心和军心都是极大地不利,御营司应尽快将兵力调遣回金城,将北燕从南宋击退出去。

    齐国一役后,皇帝早已有了迁都之意,此刻自然是站在主张南迁的大臣这边,一举定下了南迁之事。

    南迁一事很快传遍了各国,梁国又心痒痒,试探着攻破卞州,卞州与金城只隔了三座城池。刘衍自然知道守住卞州的重要,甚至比金城更重要,若是梁国真咬了他南宋一口,不敢咬去多少,他国定是相继跟风,纷纷向南宋发起攻击。

    远处的马蹄声不绝于耳,梁国的兵马在护城河前止步,陆执得刘衍眼色,清了清嗓子高呼道:“你们这是何意?”

    下面遥遥传来一句,“我们的世子前几日进到卞州,如今都未出来,国君着急,派我们来寻,你暂且将城门打开,待我们找到世子,必会退兵。”

    刘衍嘴角一抽,低声冷笑道:“这等冠冕堂皇的话也说得出口?”

    一士兵跑上前来,在陆执耳边说了些什么,刘衍见陆执神色有些纠结,索性问道:“何事?”

    “楚沉夏让殿下过去一趟。”陆执似乎有些不放心,见刘衍二话不说就要下去,忙叫住他,踌躇了一番,才说道:“殿下,我觉得楚沉夏不可全信。”

    刘衍顿住脚步,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问道:“你为何如此觉得?”

    “若渝姑娘说的在理啊,楚沉夏与景旡是一伙的,楚沉夏是怎么也摆脱不了嫌疑的。”陆执紧张道。

    刘衍没有说话,视线在城墙另一侧之下的街道扫视了两眼,才慢慢吐出一句话来,“我相信他。”

    一路疾走,走到屋内时,楚沉夏正背对着自己在地图前看得入神,听到动静才回身来行礼。

    “你有何良策?”刘衍也不拐弯子,开口便道。

    楚沉夏手一扬,便指在了地图上的一个点,目光却落在刘衍脸上,沉稳道:“良策谈不上,不过是给殿下说些我的建议。”

    刘衍见他指着梁国的都城平城,不解道:“平城怎么了?”

    “梁国都城远在平城,看上去与南宋极远,我们是打不过去的,可是对魏国来说就不一定了,他日吞并北燕之后便能从平城下手,吞并梁国,如此一来,我南宋疆土远远不及魏国,只怕下一条案板上的鱼便是我南宋了。”楚沉夏放下手又指了指洛阳,继续道:“卞州与洛阳相邻,洛阳是梁国榷场中最鼎盛的一座城池,洛阳每年所产的钱是梁国国库收入的一半,断了洛阳,相当于砍去了梁国的双足。”

    刘衍目光在洛阳上停顿了片刻,皱眉道:“你的意思是,我们不守反攻?夺下洛阳,以此警示各国不要妄想吞我南宋江山?”

    “也为他日吞并梁国做打算。”楚沉夏将手放下,轻飘飘道。

    刘衍紧皱着眉头看了一会楚沉夏,思量了片刻,眉心才缓缓舒展,似乎想到了什么,又马上皱了起来,不由自主地来回踱步。

    楚沉夏问道:“殿下有什么疑虑吗?”

    刘衍抬眼望了一眼楚沉夏,又走到地图面前细细看了半晌,才回道:“只怕做起来实属不易,单是一个洛阳,我们就不好下手,金城那边战事正吃紧,洛阳若是沦陷,梁国必派兵相助,我们到时退无可退,便是极危险的一件事。”

    楚沉夏明白他的疑惑,点了点头道:“殿下说的确实如此,我们身后已无退路,我思前想后,相比之下仍然觉得进攻才是正道,待我们占据了洛阳,便可凭着洛河做防线。北燕是留不长的,依着目前的走势,顶多吃去我南宋两座城池。到时候,我们依然腹背受敌,情况也是危急的,倒不如主动出击,争取在最快的时间攻下洛阳。”

    “如何能快速攻下洛阳?我倒觉得这是一场持久之战,不好攻。难道你已经想到办法?”刘衍说着说着,目光一跳,闪着亮光看着楚沉夏。

    楚沉夏被他这灼热的眼神一惊,摇头轻笑道:“我还未想到,只是在想该从哪调兵助我们攻洛阳。”

    “为何要调兵?就算我们硬碰硬去和洛阳打,我们这些兵力也是足够的。”刘衍十分不解,他洛阳能有多少兵力,只是略比卞州多一些罢了,他带了一半的禁军,足足五万,难道还不足以攻下一个洛阳?

    “攻打洛阳确实足矣,若到时金城沦陷,我们要不要去夺回呢?那时他们必定精疲力竭,距金城最近的恐怕也就我们这半支禁军了,其余的都护送皇上南迁了。但我们那时已然经过一场恶战,防御洛阳必要用去大半的兵力,我们又拿什么去支援亦或夺回金城呢?”

    刘衍的手在腰间的刀上有一下没一下的击打着,忽然想到什么,猛地抬眼,欣喜道:“洙县。”

    “洙县?”楚沉夏从未听过这个地方,向刘衍投去诧异的一眼。

    “这是一个全县人口不过一万的地方,十分偏僻,却与卞州极近。”

    见刘衍眉角眼梢掩不住的喜意,楚沉夏更加不解了,讪讪问道:“殿下的意思是去征兵吗?征这一万人去支援金城?这一万人,除去老弱妇幼,能参军的不过三千人吧?”

    “你不知道,几年前我公办时无意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