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贞观第一逍遥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叔达这老头儿可以不理,满朝堂的老头儿也可以不怕,但是上面坐着的大老板李慕云可不敢得罪,缩了缩脖子把笔捡起来交给一边的小太监,点头哈腰的说道:“皇上,臣一时失言,您大人有大量,还请看在微臣没啥文化的份上,放臣一马!”

    这混蛋!李世民险些被气乐了,这还是第一次有人用没文化为借口请求他原谅的。

    如果这个理由其他人来用,那后果指定非常悲惨,会被无数人跳出来指责,毕竟没文化就不能混朝堂,这是规矩。

    可李慕云就不一样了,整个大唐就算是刚会走路的娃娃都知道,他就是一个关系户,凭着李渊的关系才混上朝堂的,指责他就是指责太上皇,这事儿就算是魏征都不会干。

    陈叔达被气的像是刚刚跑过五公里武装越野,眼珠子通红的盯着李慕云,咬牙切齿的说道:“好,好个逍遥王,世人都说你生就一张利口,今日一见果然非同凡响,不过就算如此,如果你不把刚刚的话说明白,老夫拼着这条老命不要,也与你死磕到底!”

    “死磕到底?没必要吧?”李慕云看着小老头儿,在心里给他做了一翻评估,觉得这老头儿应该不会被自己气死,才继续说道:“陈大人,不知你能不能告诉大家,我大唐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大政策下以什么为第一要务?”

    陈叔达朗声道:“自然是发展民生!”

    李慕云在大殿上来回走了几步,嗤笑道:“太笼统了,详细些,发展民生这种事情就算是顺天门外要讨饭的都能随口说出来,何用您老来说。”

    陈叔达一口气憋在喉咙里,看着李慕云恨不能一口咬死他。

    作为朝庭的高层,只要知道发展民生就已经够了,具体细节那是下面官员才应该管的事情,何用他来操心,可是这种话他毕竟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说了便有渎职之嫌。

    好在李慕云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缠,很快便继续说道:“发展民生,说来可笑,朝庭上下其实一直都在强调这个词,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具体如何发展,不得不说,还真是悲哀!”

    群臣之中有人看不惯李慕云的得瑟样儿,讥讽道:“那不如逍遥王来指教一二如何?”

    此时正是某人独角戏快要唱不下去的时候,闻言大喜,重重一点头道:“好啊,那我就来说说。发展民生,重点要放在哪里?在我看来,就在于一个‘民’字,‘民’是什么?子民,百姓,所以发展民生就是发展百姓。”

    “噗嗤”李慕云话音刚落,下面嗤声一片,发展百姓,这算是什么屁话,只要稍微有点学问的人就不会用如此说话。只有有限几人微微皱眉,似乎想到了什么,将目光投向同样带着一脸讥讽的李慕云身上。

    “你们是不是觉得本王有些词不达意?那好,本王换一个说法,发展人口你们总能理解了吧?我大唐国土广袤无边,可实际人口才有多少?连带那些逃民都弄回来,有没有八百万户?按一家五口人算,充其量也就是四千万人口!”

    “四千万啊!听上去是不是很多?可是诸位大人们,这可是我大唐的全部人口,这么大一个国家,只有四千万人,很多么?!笑,你们怎么能笑得出来!”

    李慕云背着手站在大殿中间,冷眼扫过朝堂上那些混吃等死的家伙,用更加讥讽的语气说道:“杀杀杀,你们只知道杀,却不知道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需要十几年,你们杀的痛快了,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想过,要多少年才能重新把人口恢复过来?”

    “四千万人看着多,可是你们不要忘了,五口之家只有两个壮劳力,另外三个不是老就是小,四千万人真正能用上的只有一千六百万。”

    “大唐的税收要靠这一千六百万人,打仗要靠这一千六百万人,所有的事情都要靠这一千六百万人,可以说这些人每一个都很宝贵。”

    “但是,你们中有些人却不这样想,总是凭着自己一时的冲动,凭着自己那毫无远见的想法一意孤行,今天杀这个,明天杀那个,老子就不知道,等人都杀光了,朝庭靠什么吃饭?你们这些当官的又在谁的面前作威作福!”

    因为手下士兵的事情李慕云本就心情不好,再加上起了个大早憋了一肚子起床气,这下子全都暴发出来,把个陈叔达说的老脸通红,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最后,房玄龄实在有些看不下去了,上前两步来到大殿中间,对李慕云拱手道:“逍遥王之言如醍醐灌顶,房某佩服,只是不知剑南道之事郡王今后打算如何处置?”

    不得不说,老房的确是当宰相的料子,这话问的不带一点烟火气,但却十分关键,如果李慕云不能说出个子午寅卯,那么之前说的一切就全部成为无稽之谈式的扯蛋。

    李慕云深深看了老房一眼,似乎想要确定他如此问的意图,朝堂之上敌友难分,老房虽然名声不错,但知人知面不知心,他的行为既可以解释成在帮助陈叔达,也可以解释为在帮助李慕云。

    思索片刻,李慕云已经有了定计,接过话头说道:“房大人目光如炬,既然如此,李某便说一下。”

    赶鸭子上架的情况下,李慕云也豁出去了,揉了揉鼻子说道:“剑南道僚人叛乱,说白了就是活不下去,再加上被有心人利用,所以才会发生。”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原因,那么一味的杀戮只会更加激化矛盾,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诸位大人家中都有子嗣,难道诸位会因为子嗣跟你们犟嘴就把他们都杀了?这未免有些矫枉过正。”

    “所以李某认为堵不如疏,既然杀戮不能解决问题,那么我们就给他们一条活路,比如我们可以修一条宽敞的水泥路进入剑南道,或者在派人入剑南道,教给那些僚人养蚕纺织之法,让他们能够看到希望,看到未来,看到出路。”

    “圣人有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就是在告诉我们,如果百姓明白事理,那就让他们自己去发展,自己去管理自己,若是百姓不明白事情,那么当权者就要教导他们,让他们懂得礼法,这同样也符合圣人的有教无类之言。”

    大殿之上众人哑然,目光诡异的看着李慕云,亏得这小子刚刚还特么说自己没有文化,没文化能张嘴圣人有云?没文化能给‘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重新释义?啥时候特么文化人这么不值钱了?

    孔颖达原本正事不关已的闭目打盹,这个时候也来了精神,以前对‘民可使’的解释是知让百姓知道太多,只要他们迷迷糊糊听从使唤就好,可经过李慕云的重新断句,竟然有了另外的意思,这让老孔这个孔圣人的三十一世孙如何能不意外,如何能不惊喜。

    大唐是一个开放式的国家,兼容并储,并不排斥一些新的思想与文化,同时大唐的儒家文化也是如此,它并不像后来的儒家那样排斥异己,而是不断吸收一些新的东西,从学术方面来讲,只要不是胡说八道,真正的儒家学者往往都会讨论一下,如果是正确的那就吸收进来。

    所以当老孔听到李慕云的新奇解释之后,立刻来了精神,如果不是场合不对,怕是他能马上拉着这位郡王大人好好讨论一下。

    房玄龄到底还是城府深一些,虽然也惊讶于李慕云的解释,但他更看重实际,经过初时的惊讶之后立刻问道:“郡王,剑南道地处蛮荒,修路的话花费甚巨,若是真按你所说的那样,朝庭就是把国库都花光了怕也不够,只为区区剑南道之僚人,这样的投入是否得不偿失?”

    “非也!”李慕云摇摇头,直面房玄龄道:“房相岂不闻要想富先修路?修起一条通向剑南道的路固然花费不少,可是路修好之后的路桥费却足够朝庭赚的钵满盆满,还有就是路修好了,剑南道的特产可以轻松运出来,中原的丝绸同样也可以运进去,这一来一往又是一笔不菲的税收。”

第六一九章 马蜂窝(上)() 
对于李慕云设想的美好,陈叔达充而不闻,作为一个上位者,商贾之事他羞于挂在嘴上。

    只不过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在乎老陈头儿的想法,不管是李二还是长孙无忌还是房玄龄都在认真听着李慕云的阐述。

    候君集这个时候却在一边插了句:“我觉得最大的好处还是速度,路修好了,若是再有叛乱,大军便可朝发夕至,再也不会发生那种一耽搁就是多半个月的事情。”

    柴绍亦在旁边点头:“不错,若是有一条直通剑南的道路,那边今后便不再是蛮荒之地,朝庭大军威慑下,僚人估计也不敢再起叛乱的心思。”

    两个军方大佬的支持,让李慕云基本上赢得了朝庭半数人的支持,陈叔达就算是不满意这个时候也无法再说什么道理。

    因为他的道理只存在于无端揣测,而李慕云的说词却有着事实根据,所就算是老陈头儿再食古不化,也知道在这件事情上自己输了。

    而李慕云则是微微一笑,似乎并不想就此嘴闭,先是对着四方支持自己的军方大佬拱手致谢,接着又道:“其实关于对剑南道的开发只是其之,之所以没有对僚人斩尽杀绝,其实李某还有另外的一个想法。”

    李世民已经被李慕云的话题引起了兴趣,摆手止住下面众人的低声讨论,沉声问道:“哦?还有什么想法,说来听听!”

    李慕云转身面对李二:“陛下,人才啊!要知道,人才的引进可是很重要的,这次剑南道之行,臣着重观察了一下,发现有很多僚人的思维路子很不一般,虽然他们并没有读过什么书,但是却有特殊的思维,所以臣打算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能够一展所长。”

    “僚人能有什么人才,不过就是一群化外蛮夷,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这次不知道是谁在下面发声,人太多,不站出来很难发现是谁。

    对此,李慕云并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