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洪涛不太懂医学,也不打算去钻研,但这并不影响他逼着别人研究。除了讲一些后世的人体机理和简单的医疗知识以外,还得进行人体解剖。
尸体的来源不用发愁,就算洪涛拿活人做试验也没人敢反对,大卸八块死人嘛,大家权当这个人生前没积德,否则死后就不会落到天煞星手里。
天煞星也没赶尽杀绝,他也有怕的东西,什么呢?就是皇帝庙。这座庙就在医院的后面,新盖的,建筑物不太大也不太高,只有一层,更没有金碧辉煌。
里面供奉的不是神佛而是人,活人,神宗皇帝!这次就有点奢侈了,皇帝的坐像有真人大小,全由纯金打造。
注意,是纯金,不是鎏金。金胎金身,里外都是金的。据说用了千斤足金,到底有多重也没人敢去秤一秤。
这个数据只有王大头知道,金像是他亲自带着徒弟弄的,然后就闭口不再提重量问题了。为啥呢?以为他心里虚啊。
驸马不光骗人,还骗皇帝。他把金像铸造成了空心的,虽然比鎏金用料足多了,但外壳也没多厚,一寸都不足。里面用钢架和铁板做了一个内胆支撑,防止金像由于自身重量被压变形。
不管金像是不是实心的,反正它也算价格不菲了。而且帅司大人贴出了布告,号召湟州百姓都改拜皇帝像。
不是白拜,有好处,切实的好处。比如说信了皇帝教可以全家减税、孩子可以优先入州学、优先进入各工坊学徒、优先获得种植米囊子花的许可等等。
庙里也不光有皇帝的金像,还有一块大石碑戳在中间,和个影壁墙差不多。可谁会把影壁墙建在屋子里呢,所以它不是影壁,而是一块碑。
石碑做得很精致,四周都是云水纹,正面刻着一句话:所有为国家、人民利益牺牲者,皆刻于此碑万世留名。
反面就是万世留名的人了,粗略一数就有百十个,都快刻满了。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在修建马尾城时不幸遇难的蕃人和厢役,也有攻打马尾城时牺牲的特种兵、各个工坊里因为工伤事故去世的工匠。
他们的名字没有先后次序,也不分民族。一旦这块碑刻满,旁边就会再矗立起一座接着刻。屋子里没地方了不怕,帅司大人说了,到时候可以翻建这座庙,再大一些、再高一些、弄成两层!
目前真正的教众只有几百人,包括特种部队、儿童团和溪罗撒的一小部分族人在内。皇帝教既没有教义也没有教规,这玩意洪涛正在一点点往外挤,换个名字的太阳神教。
他要在精神层面上彻底摧毁这时候的信仰,不仅仅是蕃人们信奉的各种佛教,还有宋人信奉的道教和佛教。
为什么要这么干呢?并不是这些宗教信仰不好,而是它们不够狠、侵略性不够。道教是一个劲儿的强调自我修为,所以才被佛教抢占了市场。而佛教又太倾向于统治阶级,把人都向着小绵羊引导。
这样一来统治阶级是省心了,可是失去血性,长久下去不利于整个民族的扩张。
282 主动背黑锅(白银24/40)()
那有人说了,咱自己过自己的小日子,干嘛非去扩张呢。这玩意吧不是谁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人类本性里就是贪婪的,你不扩张别人就扩张,躲是躲不开的。
一个族群一个国家想发展,只能踩着其他民族、国家的尸体前行,不掠夺、不剥削、不奴役别人,你凭什么比别人过得好?
这个经验历史已经展示了无数次,想改变就得从思想上引导,光喊口号没啥用。信仰这个玩意就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有什么样的统治阶级就有什么样的信仰。
说白了吧,信仰就是道德基础,想让大部分人跟着自己的指挥棒同进退,必须找到一种大部分人认可的道德体系或者叫信仰。
但这玩意从来都是少部分人带着大部分人一起盲从的游戏,说的好听叫宗教信仰,说难听点就是传销愚弄大众。可它又是必须的,要不说人类这个物种是很自相矛盾的呢,他们最大的敌人可能就是自己。
“走马承受确实有点麻烦,这个王中正是什么来头,好相处吗?”最让洪涛挠头的并不是参谋部的建议,而是即将要来湟州的监军。
监军这个职务好像始于春秋战国,它的意思并不是特指宦官,一般都是由正常官员担任。到了唐朝才开始重用宦官,并且把这个习惯传了下来。
从宋朝建立开始监军使这个职务就一直存在,几乎每场大的战役里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有的时候叫监某州兵、护兵某州、监军使,但不一定是宦官,也会由官员担任,还无论文武。
大舅哥派下来的倒不是真正的监军使,而是挂着都总管司走马承受公事头衔。这个职务其实就是监军,只是权利没有监军使大,也不独自领军,地位连五把手都算不上。
但位卑权重,它的主要职责就是替皇帝盯着本路的大小官员,屁大点事儿也可以打小报告,每年还有一次入朝面圣直接扎针的机会。属于那种癞蛤蟆爬脚面,不咬人膈应人的职务。
大舅哥为何不干脆派个监军使来呢?这里面很有讲究。监军使的权利比都总管还大,最次也是平级,能单独领军作战。
假如给妹夫派这么一位来湟州,那皇帝的计划搞不好就得破产。监军使压住了驸马,湟州还会变成原来的湟州。驸马压住了监军使,湟州就会陷入内斗。
这两个职务就是天敌,不存在和平共处的可能,否则设置它也就没意义了,除非经略安抚使和监军使是亲父子。
皇帝的意思很明白,他是在向驸马诉苦。大致意思就是说:我在朝中也不太舒服,有人逼着我给你上套,我是顶着压力回护你,所以你该如何表现心里有点数!
但这里还有个问题,都总管司走马承受公事这个官职是路一级的高官,怎么跑到州里面了呢?难道说神宗皇帝打算把湟州从秦凤路里单独拿出来升格为一路!
神宗皇帝还没这么激进,湟州不是有特区了嘛,军事特区,所以地位无形中升了一格,再让秦凤路辖制有点不合适,所以从官职上就像路看齐了,这样可以避免很多官场上的扯皮。
“此人不太好相与,他原任永兴军路监军使,与种鄂因为战功、补给等问题争斗不休、水火不容。但深得陛下信任,想是不好降级调用,干脆就挂着都总管司走马承受公事调任秦凤路勾当。可大人的湟州又不归秦凤路调遣,他这个职务到了大人面前也是无用。”
这个问题有人能回答,黄蜂。王中正是宦官,黄蜂也是,想来应该不陌生。果然,黄蜂听到这个人名之后就开始皱眉了,看样子宦官里也有派系之分,王中正大概不是黄蜂、裴英一派的。
“真是乱啊,如果把这些脑子都用在夏人身上,估计大宋边关早就应该设在兴庆府了吧……”
洪涛听明白了,这位也不是来帮忙的,搞不好还得添乱。办法自己是一点都没有,但说几句牢骚话还是可以的,哪怕当着黄蜂的面儿。
“末将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黄蜂的脸色不太好看,他跟着驸马已经两年了,从金明池到渭桥镇再到湟州,除了对这张破嘴有些不习惯之外,在很多问题上都认同驸马的理论。
但他的身份限制了他的立场,既不能像蒋二郎那般独领一军为国杀敌,又不能像黄怀安那样默默为国出力。现在又来一个捣乱的,还是和自己一样的宦官,真不太好意思面对驸马的眼睛。
“说吧,本官最不怕话多的。”洪涛也感觉出来自己当着黄蜂的面儿诋毁朝廷不太合适,但人这个玩意吧,是随着环境改变的。
如果是在金明池畔,自己有再多怨气也不敢这么说,但到了湟州胆子就大了。古人老说天高皇帝远,确实有道理。
“如果大人不想与王中正纠缠,可以督造之名常驻马尾城,此人交给末将应付。”黄蜂深吸了一口气,提出了他的建议。
“……你如何应付?”洪涛倒不是怀疑黄蜂要趁机谋害自己,要是真能躲开这块狗皮膏药自己求之不得。但黄蜂有这么大本事吗?这么做了之后皇帝会如何看待?
“大人难道忘了,末将是帅司的勾当公事,正六品。王中正也是正六品,在职事上还要排在末将后面。大人不在湟州城,湟州之事就全由末将、苗大人、刘大人主持,有误也是大人御下不利,罪责由末将领了大半。”
“你是要替本官背黑锅?你可知道本官要不就没有锅,要不就是一口大黑锅,你背的动吗?”黄蜂的意思洪涛明白了,他打算高喊一声:让领导先走,我掩护!
这种事没法作假,也非常危险。一旦他和王中正的冲突太过激烈,多一半会被皇帝替换,回去之后没罪也是有罪,即便有裴英的面子估计也不会有好果子吃。
皇家向来是无情的,尤其是牵扯到忠心问题。最可悲的是朝臣们没有一个会出面为他说半句好话,全都恨不得把这些宦官都弄死,不管好坏。
“末将愿意为大人试试,将来还望大人在皇帝庙的石碑上也给小人留个地方。”黄蜂看来已经想好了这个问题,回答的既无奈又无惧。
“……没那么严重,遇到这种事儿的时候要往好处想。本官就去马尾城躲一躲,但你不要与这位王大人正面冲突,他提出什么你先答应着,然后多与刘松、苗魁、朱八斤他们商量。这些人别看品级不高,满肚子都是对付上官的坏水。虚与委蛇懂不?尽量拖时间,实在不成就报与本官知道,由本官出面对付他。”
洪涛很欣慰,自己没白忙活,居然把皇帝的密探都影响了。虽然黄蜂依旧不会背叛皇帝,但已经懂得了除了皇帝之外还有一些东西更值得保护。
好不容易有了一个成果,洪涛当然不舍得被别人轻易毁掉。王中正也没那么可怕,他不就是个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