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吧,在这个年代里计算圆面积的时候,还是按照《周髀算经注》里的公式:“径自相乘,三之,四而一。”
翻译成白话就是:圆的面积就是用圆的直径平方,再乘以三、除以四。
在这个公式里,圆周率被固定为三,称作径一周三。如果这么算的话,大概其的估算一下问题还不大,可真要是具体到数字上,误差还是很大的。
但古人就这么执着,到了清代依旧在把圆周率视为三,计算圆面积的公式也和宋代毫无变化。到底为什么这样洪涛真不清楚,明明已经有了正确值却没人用,邪门了。
至少在这一点上,社会发展了一千年真没进步。不进则退啊,我们的数学其实一直都在退步,最终愣是让欧洲人把祖冲之在上千年前算出来的答案,用枪炮为媒介很粗暴的再告诉了我们一遍,然后倒真记住了,也会用了。这不是贱骨头嘛,白给的不要,非揍一顿才明白。
为了证明自己计算无误,洪涛还做了一些简单的教具,比如说让府中工匠抽空弄出来的铜球。
这个球做的真圆,洪涛很难理解,工匠们并不知道啥是圆周率,就凭一双眼、一双手、一副很原始的卡尺,就能随心所欲的把误差控制到如此精确。
当铜球的体积被计算出来之后,洪涛就把球按入装满水的小瓦盆里,它会咕咚咕咚的把水喝进去。没错,这个球是两瓣粘合的,中空。
纯水的比重为1克每立方厘米,忽略掉杂质、温度、气压之类的参数,1立方厘米的水也约等于一克。这样的话,只需要称一称铜球中所装水的重量,就可以大概证明洪涛的计算方法对不对了。
实际上容积和重量之间的换算还是有不少误差的,但对古人而言这已经很准确了。光靠纸上谈兵就能八九不离十,还要啥自行车啊。
069 抛砖引玉()
但洪涛的目的远不止于此,计算圆球的容积会用到阿拉伯数字、圆周率公式、立方公式,还有密度、体积的概念。
这些计算思路、计算公式、概念,每一样都可以拿出来单独分解并用数学方式求证。而为了求证,还要用到更多计算方法、公式和新的概念。更多的方法、公式和新概念又可以求证……
循环往复,最终一道题会演化成无数道题,几乎能把后世高中以前代数、几何的所有公式和概念都牵扯到。
逆推!
这就是洪涛的阴谋,他给算院里的师生们挖了一个巨大的坑,谁要是掉到这个坑里,这辈子还能不能爬上来就很难说了。而且还不会有任何怨言,全是心甘情愿的往坑里跳,嘴上还得对始作俑者洪涛千恩万谢。
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从学前班的课程慢慢教授古代大学生,洪涛认为基本不靠谱。先不说他们乐意不乐意听自己每天瞎白话,光是获得白话的权利就很难。
前面不是说了嘛,即便自己都是算院的博士了,依旧无法单独开班授课,得按照算院的教学大纲讲。要是洪涛能看得懂那些古代术数书籍也还罢了,问题是他根本就看不懂,也就没法在其中掺杂上后世的概念。
于是洪涛换了一种方式,先让大家看到结果,引起兴趣之后再一步一步的解释为什么。对于这些大学生来讲,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学习并不见得是最好的方式,而用一个又一个兴趣点唤起他们求知欲,让他们自己去找寻答案,说不定效果更好。
“此法甚秒、甚妙哉!先生所曰零应是源自天竺大乘佛教,取其神魔都不免入相、脱离不了轮回之苦,有既是无、无既是有,原点也……”不用说不定了,效果马上就来,有人对洪涛的解题方式做出了回应。
洪涛在算院里没有自己的专业课程,自然也不会有课堂,他讲课的地方是院后的一片碑林。
不光国子监是由寺庙改的,算院的前身也是一处寺院,这几座石碑上以前写的是啥洪涛也不清楚,现在写的都是数字和公式,全拜他手中这块油墨衍生品所赐,黑乎乎一片。
别看课堂不咋样,听课的人数倒是不少,二十多位。一开始并没这么多,讲着讲着就有人悄悄溜回去叫人,想凭借人多力量大破了疯驸马的妖法,结果越聚人越多。
说话这位显然也是被人后叫来的,一直站在外圈看。话音一出,众人左右一分才把他亮了出来,是位瘦瘦的中年男人,个子不高,青袍青帽黑靴,三缕长髯。
“此字的确来自天竺,阁下是……”
听了此人所言洪涛心里咯噔一下,难道说又碰上一位穿越人士?否则他怎么知道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真正的主人在印度。
“后进沈括,见先生演算奇妙无比故出声打扰,还望海涵。”见到洪涛面色变得凝重,来人抱拳施了一礼,满口道歉,以为自己多嘴扰乱了讲课。
“沈存中?”听到这个名字洪涛心里先是一安,然后才是一惊。又一位牛人啊,相比起王安石、神宗、司马光、李公麟,包括苏轼,这位好像更厉害点。
那些人玩的都是虚的,这位可是实打实。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冶炼都有建树,还写过医术和乐谱,不可谓不是全才。
最让洪涛纳闷的是沈括还出使过辽国,很好的完成了外交任务,这次又是从西夏边境以一位军队统帅被召回的。他是怎么做到文理双精、能文又能武的呢?
“正是小官,此次回京就听说都尉受了重伤,性命虽无碍,却因失心疯而记忆全无、行为怪异并精通术数。原本某以为是无聊之人刻意编排,见到算盘之后才知此事非虚言。今日有幸闻得先生解题,真乃妙哉,妙不可言!”
听到驸马喊出了自己的名字,沈括也不意外,还在解释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在算院之中,极力想避免落一个偷听偷学的名声。
“嘿嘿嘿……雕虫小技,不值一提……今天就讲到这里,改日再继续。来来来,沈兄,先跟我去看一件更需要赞美的东西。黄蜂,你的马先让沈大人用用。”
沈括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来,洪涛没有兴趣知道。自己早就想见见这位全才了,可惜他被皇帝派到西夏边境带兵了。应该正是拜自己所赐,皇帝又不打算对西夏用兵,所以才把他调了回来。
按照王安石所说,沈括应该在入冬之前就抵京,可惜天算不如人算,入冬之前西北下了第一场雪,还不小,耽误了行程。
不过这没关系,只要能见到就好,现在自己有很多事情想和这位全才探讨探讨。在这个世界上能理解自己想法的恐怕也没几个人,他应该就是其中之一。
这么着急拉着沈括回府去干什么呢?无它,看印刷机呗。
这玩意挺让洪涛费脑子的,纵使所有人包括皇帝和宰相都借口来驸马府上打球,偷偷查看一番之后给出了非常正面的肯定,但洪涛本人真不忍直视那几台用破木头板子拼凑起来的玩意。更不好意称之为机器,模样太简陋、操作太麻烦、效率太低了。
改进的办法倒是有,但都不太符合实际。洪涛脑子里能想出来的,无非就是钢筋铁骨带丝杠齿轮的现代化改进方案。
可是每一个零件几乎都是跨时代的,不把此时的冶炼、锻造、机械加工、热处理工艺提高几个档次根本做不到。搞不好还得把化工业也提上日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办到,也不是一位驸马能决定的。
那是不是就无法改进了呢?也不是,以彭大为首的御用工匠们一直在努力改进,但受限于知识面和时间,他们没精力也没能力去做更多改善。无非就是用一些硬木材质代替原来的杂木,模样稍微精致了点,可骨子里还是一堆破木头。
沈括的出现让洪涛看到了希望。他是本时代的人,对这个年代的机械制造很有造诣,同时又具备足够的理论知识,还热衷于此,是改进和完善印刷机的不二人选。
而且吧,以后自己提炼白蜡、花膏还需要更多的机械设备,如果能把此人吸引到身边当个兼职的助手,肯定会受益匪浅。
070 尽弃前嫌()
可是一路上不管洪涛如何变换话题,这位沈大工程师总是若有所思的样子,既不反对也不迎合,像是心里有很大的犹豫。
这让洪涛又开始怀疑他的来历,难不成真的是个穿越者,正在内心评估与自己合作的利弊得失?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洪涛就不得不考虑让黄蜂给他后脑上来一针了。啥大拿也顶不上自己的小命重要,两个穿越者是不可能和平相处的,只能留一个。这是洪涛最基本的底线,不可逾越。
到了驸马府的后苑沈括稍微正常了一些,围着那几台印刷机左转右转,在得到允许之后还亲自上手操作,像是一个得到了大玩具的小孩子,对什么都好奇。见到这个场面,洪涛又稍微安心了些。
“官人找沈存中来府上是否有深意?学生虽是老大人族侄,可除了朝廷要事之外仍以先生马首是瞻,这也是老大人再三叮嘱的。如有还请明示,学生也好为先生提前打算才妙。”但有一个人也不太安心了,高翠峰悄悄凑了过来,用他那副带磁性的男中音在洪涛耳边絮叨开了。
“他有何不妥吗?”
洪涛是真糊涂了,自己的担心和谁也没说,更不可能被人看出来。可是让高翠峰一说,就好像带沈括回来是要加害于人似的,难道说自己和沈括有仇?
“先生应是忘了,子瞻之祸全赖此人之功……”
驸马的迷惑已经成了日常,在这些日子里大家都习惯了。这位驸马确实有病,还病的不轻,什么都敢忘,还不是装的。于是高翠峰再次当起了拾遗补漏者,喋喋不休的讲起了一则往事。
沈括和苏轼以前是同事,一起在崇文馆**职。崇文馆就是国家图书馆,好像从古至今,图书管理员这个职位成材率很高。
在这期间两人交情还不错,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