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浅予斋的徒弟都是洪涛塞进去的,她又不能不教,干脆弄个教材出来让他们自己看,不懂的地方问,这样就能省下不少授课时间。
但洪涛真没法惯着她,不愿意教也得教,不光要教还得多教。靠在浅予斋里教总共也带不了几个徒弟,到了长江学院,一期最少也得几十人。以浅予斋女神医的名号,说不得能破百。
“孩儿没时间!”王十八终于肯抬头了,可惜很不给面子。
“没时间也得挤出时间来,你看啊,以后促进社就不是为父一个人说了算啦,再也不能给你弄那么多药、那么多器具和试验材料。如果你不自己争取,连做试验的钱都没有。你看看她们的德性,谁不想把更多经费搂到自己的部门,顶多给你点残羹剩饭,为的还是她们有病了好找你医治。所以爹爹给你想了个办法,教育发展委员会改为教育医疗发展委员会,你去当委员,这样就能和代表大会争取更多经费了。”
怎么对付王十八,洪涛已经总结出经验了。说别的都没用,她也不说反对也不说同意,就那么低着头不出声,然后该干啥干啥,和没听见一样。只有在医疗问题上下手,才能真正让她重视。
“……让十七哥当委员,我去看病挣钱!”王十八歪着头想了想,觉得不划算,又拒绝了。
“成吧……大家继续开会!刚才我和十八说的话,不仅仅牵扯到一个部门,而是所有部门。以后花钱要先有预算,不能想起什么就花什么。对了,再加上一个部门,全国预算委员会,各党部也要有同样的设置,不见得常设,可以身兼多职。”
计谋没得逞,洪涛也不恼怒,他在王十八身上吃的憋数不胜数,要是次次生气早就气死了。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权当没这个女儿,该干啥干啥。
光讲解这些部门的权限就花了整整一下午时间,吃完晚饭继续开会。进入讨论环节,每人都可以提出问题,洪涛一一作答。
“爹爹,您的地图画错了吧?福州路的州县可比这上面多多了。”首先发言的就是王二,她举起手中的材料翻到最后三页,上面都是各州府的区域图,按照规划每个地方都对应着一个党部。
“嗯,地图确实和现在的区域划分不同,这就是我要说的一个大问题。莲儿,把地图挂上来。”
洪涛本来想在最后再解释这个问题,因为它的牵扯面太广,解释起来费时费力。既然王二问起了,别人也都点着头等着听,索性就先说了吧。但不能光说,还得配图。
小省制,这就是洪涛准备推行的新政。宋代国土面积在历朝历代里算小的,但仍旧很庞大。宋神宗时全国划分为二十三路,算上开封府应该是二十四路。后来多了甘凉路和幽州路,总数二十六路。
但路作为行政区域却没有行政编制,真正的地方官是州府军监和县二级制。二级政府的某些权力要由中央委派的路一级官员制约,仓司、宪司、漕司和帅司就是路一级的官员。
明清民国则是三级制,基本和后世没啥差别,都是省、府(市)、县。其实宋代也是在三级制上略微改变了改变,把省(路)一级的权利部分交给州府军监,一部分收归中央,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再出现唐代节度使割据一方的局面出现。
但是吧,由中央垂直管理几百个州府工作量太大了,这也是形成冗官的原因之一。割据是防止了,但工作效率太差,政府管理成本也太高,有点矫枉过正。
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恢复三级制吧,还真就存在地方大员割据的可能性,而且不低。受交通、通讯条件制约,一旦边陲省路出问题,最少也得一个月以后朝廷才会得到消息。
等调派军队完毕,给养准备好,走到事发地,最佳的剿灭时机已经过了,火势着了起来,不管能不能扑灭都会造成极大损失。
沿用宋朝的二级制吧,中央的权利太大,责任也就跟着变大。这么多州府的具体事宜全得中央拿主意,必将会造成一个巨大的中央政府。而地方官则成了混子日的,反正也没啥权利,干啥都干不利落,很打击积极性。
而且大省制下的省一级官员真的很累,照顾不过来辖区内的方方面面,只能依靠再下一级的官员,这样一层一层压下去,中间环节太多,真正干活的得不到好处,积极性自然就不高。
向左低效、向右不好管理,洪涛干脆就往中间凑凑,既不搞明清的三级制,也不完全沿袭宋朝的二级制,而是二合一,来了个三级小省制。
805 小省制2()
具体说来就是把宋代的省路一级行政区域拆分开,一个路变成两个或者三个省。更新最快行政区域缩小、管辖人口减少,能直接降低省一级官员的工作压力。但又比州府数量少了很多,间接的也减轻了中央政府的工作量。
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地盘小了、人口少了,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减少地方割据现象发生,除非你能联合周围好几个省一起起事。
众所周知,合纵连横的难度有多大,又有多么不稳定。增加难度就是好的趋势,绝对免除是不可能的。
接下来就能把原本属于中央政府的权利和责任下放到省一级行政机构,让地方官员切实的管理地方,不再是中央的传声筒。
再接下来,就可以相对放心的让本地人担任地方官,只有本地人才会一心一意的建设家乡、为家乡福祉着想,不是百分百把做官变成演戏,专门演给上司看,欺上瞒下糊弄百姓。
最后,省以下的地方官就能逐步改成由当地人自己推举一两个人选,再由中央政府任命其中一个,慢慢的把人事权也交还地方。
同时中央政府也不再负担地方官员的工薪福利,完全变成一个统筹规划国家大事和专职对外的小政府,各司其职。
假如全套设计全能完成,未来官员的职位就没那么吸引人了。肩负的责任太大,权利又受到各方制衡,不能说受气包吧,反正风光不再。
面对这种转变,还会全民争走独木桥去抢吗?必然会少了很多人,而且少的这部分人中高智商人数会占不小的比例。不管是经商、研发都比当官收益大,钱多了照样可以步入仕途完成更高理想,何乐而不为呢。
“省下面是市和县,市下面是镇、县下面是村。党部建立在省一级,市县成立分支机构,村镇派驻工作组,就可以覆盖全国。”
嘴皮子都说薄了,洪涛才算解释完小省制的大致规划。注意,是大致,真要一点一点扣细节,那得讲好多天。
“别举手了,直接说!”刚把茶杯端起来,打算接受众人的顶礼膜拜,洪涛就有把杯子扔出去的冲动。这个王十真是太讨厌了,整天在下面搞小动作不说,连自己应得的掌声她都搅合。
“按照爹爹的说法,把一路划分成二三个省,是可以降低地方割据,但地图上好划分,实际中在当地百姓心里是很难割开的。比如说爹爹把凉州、甘州、肃州与湟州、马尾城分划两省,但马尾城和湟州百姓与凉州本就是一脉,很多家庭成员也分驻两地。两省官员从当地选择,根本就是一地人,很容易勾结在一起,那不还是甘凉路割据嘛。”
王十丝毫没在意养父眼睛里的怒火,站起身侃侃而谈。一边说还一边得意的摇晃着脑袋,很有我就气你、我就气你的架势。
不过她提出来的问题确实很有见地,这个问题不解决小省制就等于少了一项功效,还是很重要的功效。
“我可没说省市官府有兵权,全国的兵权都在中央手中,军队由中央派驻地方,隔段时间换防它处。地方官府只能有衙役编制,连弓手、团练都隶属于地方驻军管训。驻军的财政支出由中央划拨给地方,用于就近购买军队补给。地方驻军和当地官府没有上下左右的关联,完全独立。”
洪涛是用剥夺地方官府军权的方式来预防地方割据的,其实宋朝就是这么干的,但做的不太彻底。也不是不想彻底,而是做不到。
光靠少量禁军无法绥靖地方,因为大家拿的武器都差不多,真打起来,禁军也占不到绝对的优势,要是人数上差距太大,禁军也没什么好办法。
但新军不同,乌合之众对上新军,十倍数量也是白搭。洪涛目前还不敢把话说得太满,但一个省驻扎两个连基本没问题。
边境、多民族混居的省份可以多驻扎一些,一个团也足矣了。这笔钱中央政府还是出得起的,平时由新军震慑内部,战时则抽调出征,左右都不浪费。
至于说这么做会不会和禁军一样,造成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问题,随着新军和新式武器的出现,已经不存在了。
冷兵器时代军队的战斗力全看士兵训练水平高低、阵法演练程度、将领对军队的控制力,双方熟悉不熟悉确实是个大问题。
到了热兵器时代,作战不再纯粹依靠阵法、体能,新式武器拉近了士兵个体的差异,也削弱了高级将领在作战中的作用,更依靠低级将领。
只要低级将领熟悉手下士兵就够了,高级将领谁来了基本都是一个打法。低级将领可以长期跟随一支队伍,反正他们手下也没多少兵力,总不能就拉着三五百人造反吧,那也太儿戏了。
“……军队都派驻地方了,都城由谁来保护?”王十肯定有借机报复的心思,一个问题解决了,她马上又提出第二个。
“你们谁来回答这个问题?不是为父不回答,是问的太没水平!”讨论了两天,洪涛一直没有机会损人说笑,这下终于捞到机会了,现在就算王十认输他都不乐意,必须狠狠的抽才解气。
“按照爹爹的意思,政府官员任期有限,不用等兵来攻人家自己就让位了。抢皇位更是傻子,皇帝就是个摆设,抢来何用?权利都在各省官员手里呢,发下去容易,收回来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