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他们对多一餐饭这么看重,岂不是大好事儿嘛。不用加薪升职、不用缩短工时增加假期、不用分房子就能留住员工的心,每天吃五顿自己都管的起。来吧,可劲儿招呼!
“这……这……”彭大已经让驸马折磨得无话可说了,炊饼改成了酸馅,这不还等于加个菜嘛。而且对于工匠们来说,还是炊饼加菜比较实惠,两个炊饼总比三个菜包子容易饱人。
刚想再分辨分辨,突然看到莲儿站在驸马身后冲自己挤眉弄眼。老头也不傻,这是驸马的贴身丫鬟,肯定比自己了解驸马的脾气秉性,不让说就不说了吧。
“不用替官人我心疼钱,只要活儿干得好、干得快,多吃一顿也是应该的。你现在就去和他们说清楚,工期每提前一天,每个人就能多得三十文工钱。不过我丑话可说在前面,不许凑合,如果查验的时候发现了做工问题,一个问题每个人扣三十文。还有,在完工之前每多一个人受伤,同样每人扣三十文!”
洪涛不担心工人们能吃,也不太担心他们的施工质量。这个年代还真没有豆腐渣工程的概念,但凡是个正经工匠,哪怕这个活儿不干了,这笔钱不挣了,也不会故意偷工减料糊弄事儿。
可洪涛担心他们太仔细太认真,就像彭大做羽毛球拍和算盘似的,处处都要细扣,还全是装饰性的玩意,一点意义都没有。
至于说最后有关工伤的条款,纯粹是出于洪大善人的私心。这一批工匠都是自己手把手教出来、锻炼出来的,算是种子。
在把他们的剩余价值全榨光之前,不光不许离开自己的企业,想死都是不可以滴,就算到了退休年龄,自己也得鼓动他们继续发挥余热。
活儿可以不干,带个徒弟啥的没问题吧?务必做到让每个人都战斗到最后一刻,死也得死在工作岗位上!洪扒皮的工钱就那么好挣?饭就那么好吃?养老金就那么好拿?
“我等谢过大官人……”洪涛这几条奖惩制度一出台,立刻引来了一片唏嘘,然后灶台就变成了金銮殿。只要有一个人跪了,剩下的不管乐意不乐意也得跟着跪,只是没有高呼万岁。
“嘿嘿嘿……不要多礼,快快起来吃饭,不可耽误了工时。来,给我也来碗粥,炊饼只要半个。莲儿,这半个你帮官人吃。你们谁饿谁自己拿碗,每人只准吃一个炊饼半碗粥。”
虽然洪涛不喜欢给别人下跪,但被人主动跪的滋味还是不错的。看来这次收买人心的举动还算成功,那就再加上一把火。光对员工好还不够,还得和员工同吃同住才是全套嘛。同住暂时没机会,那就先来个同吃。
可惜这次的举动好像没怎么引起共鸣,除了莲儿很不情愿的接过半个冷冰冰的炊饼之外,朱八斤和黄蜂都没捧场,就站在一边看着驸马表演。
“政治思想工作还得抓紧啊,觉悟太低!”米粥是热乎的,炊饼也不硬,吃起来并没什么难以下咽的感觉,所以洪涛一边吃一边对这两位手下做出了新的评价。
吃完了饭,该干活的干活,该巡视的还得巡视。洪涛也不是故意来这里树立大善人形象的,只是巧合,不发挥发挥觉得亏得慌。
但到了苛刻的时候洪扒皮还是洪扒皮,眼里真不揉沙子。拿着图纸把连彭大在内的五位木作、铁作和石作大匠好一顿数落,问题依旧是老问题,无用功太多!
破齿轮上还刻花纹、石磨上还得专门雕出一片铭文、铁轴就是铁轴,干嘛非在一头弄个兽首呢?有这个功夫您多打一根不好吗!
“手艺是否值钱,不在花纹是否精细、也不在篆刻是否漂亮、更不在浇铸是否惟妙惟肖,而在于造出来的东西是否合用、是否能有新的突破。诸位如果想证明一下各自的手艺我也不拦着,来吧,看看这些图,谁想试试吗?成功了工钱翻倍,失败了没有惩罚!”
对于这个问题洪涛也清楚,自己不可能凭借几句话就让他们大半辈子的习惯马上改变,但该说还是得说。手艺不是这么玩的,光追求那些旁枝末节是在浪费手艺。
可是怎么让这些工匠们向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呢?光靠思想教育肯定事倍功半,他们已经不是小孩子,三观都定型了,与其谆谆教导,不如潜移默化。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多造点东西,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
这次洪涛拿出来的是三种器物图纸,还不是草图,是不太标准但也还能凑合看的机加工图纸。
说它不标准,是因为有些制图符号可能不对,放到现代连个学徒工水平都够不上。不过放到古代嘛,那就是无比精密的图纸,已经精确到了毫米。
没错,不光制图用的是后世的规格,连单位也改成了公制。为了让工匠们能看懂,每份图纸最后还附上了一张换算表。
工匠们暂时可以对照着两种单位自己选择,等他们逐渐习惯了公制单位之后,洪涛就不再费这个事儿了。
这么做的目的并不是公制单位有什么优点,而是因为他自己脑子里那些知识用的都是公制单位,全部换算成宋代度量衡单位的话工作量太大了。
可是让古代工匠们去改变长久养成的习惯就容易吗?确实不容易,可是没办法,洪涛的原则就是尽可能的自利,只要条件允许,获利的必须是自己。
096 鼓风机和大头水()
“小人观此物应属木作,只是不明其功用……”彭大和洪涛合作的次数最多,对于这种吃力不讨好的结果已经有了心理准备,情绪恢复的最快,率先动手在三份图纸之间选择了起来。
虽然三份图纸上画的物件每个都怪异无比,没一个能看懂的,但木作的本行还是让他做出了正确选择。
“此物曰脚踏鼓风机,功用和水排差不多,但比水排小巧且效率高。”
宋代冶炼助燃设备大体有两种,大型的叫水排,是由水力推动的一连串风箱,小型的就是皮制的风囊或者叫风箱。
这两种鼓风设备的风压和鼓风量不足,要想提高熔炉的温度,就必须加大氧气量,鼓风机是最简单的选择。不是一般的风箱,而是离心式鼓风机。
它由两部分组成,一端的动力系统采用人力脚踏带动直径一米半的大飞轮为动力输入带动动力轮转动,再通过皮带传动方式驱动蜗牛风箱里的轴心扇叶转动。
鼓风机除了扇叶轴为钢质之外,基本都是由樟木和松木板制作,结构简单、单位鼓风量大、安装拆卸维护修理都很简单,最适合铁匠铺和小型炼铁炉。
使用的时候由人站立踩踏踏板带动飞轮旋转获得动力,比手拉风箱效率高,在节省人力的前提下还能有效提高炉温。
这一点就不用试验了,当年金河帝国最初发展冶炼业的时候,所有土高炉用的都是此种鼓风机,只不过是放大之后采用水轮驱动。
其实这种离心式鼓风机人力、畜力、风力、水力都可以驱动,要是有金属轴承的话,还能用锅驼机、电动机当做动力源,效率就更高了。
这玩意也不是洪涛的发明,它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非常普及,大炼钢铁时各村都能找到,也是很多专业和炼钢沾边工科生的必修课。
它制造起来没什么难度,但设计的时候必须得讲究点,关键的核心部件就是大飞轮齿轮和动力轮齿轮的比值,还有就是动力轮和从动轮的直径比值。不把这两个数据计算清楚,就达不到省力高效的目的。
洪涛也没去单独计算,实话说,靠他脑子里这点墨水儿,想把出风量、进风量、转速、齿轮比之间的关系捋清楚还真不太容易。
很多知识即便当时学的挺扎实,几十年不用也会忘的。好在金河帝国工匠们的智慧结晶他还记得,干脆也别自创了,照搬吧。
大飞轮和动力轮的齿轮比是4:1,动力轮和从动轮的速比是1:4。4,扇轮直径54厘米,宽15厘米,出风口直径8厘米,出风管长30厘米左右。
不过两个齿轮的齿比加工图还得自己算,为了这玩意洪涛趴在书房里熬了两天才弄出来。古人说的好,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平时吹个牛啥的满脑子都是数据,可是真要用了,才发现每个数据都不太准。
“小人想先用木料做轮扇,如可用再用黄铜替之,官人意下如何?”洪涛解释的原理彭大肯定是听不懂,但结论还是能听懂,可他对这个结论不太相信。
“也好,咱们还不富裕,能省就省。”洪涛也没指望自己说点啥别人就当成金科玉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需要培养的,盲目崇拜更不可取。大胆质疑、小心求证才是搞技术的态度。
“不知官人所画可是烧酒锅?”看到彭大领到了新工作,一边的铜作匠人王大郎有些挂不住脸。都是一样的大匠,人家就敢接活儿,自己的手艺低人一等吗?必然不能!
“哦?大头识得此物?”
王大郎的名字犯了洪涛的讳,他在这世的昵称就是大郎,也姓王。但府上有好几个叫大郎的,尤其是这个王大郎最可恨。可自己又不是皇帝,没资格让别人避讳,那就只能给别人起外号了。
王大郎四十岁不到,是个矮矮的小胖子,却长了一颗堪比王大力的脑袋,于是他在驸马口中的名字就成王大头了。
至于喜欢不喜欢,驸马从来没征求过人家的意见。就叫了,敢不答应一个试试,立刻就让黄蜂给你打针!
“官家的尚酿局中有烧酒锅,铜胎铜骨,专为烧酒而制。然官人此物比烧酒锅又精细繁复甚多,小人只是乱猜……”
王大头还挺谦虚,没敢说认得。不过他蹲在地上用手指头划了一个烧酒锅的草图,确实和洪涛图纸上的东西有几分相似。
“那官家的烧酒为何不见贩卖?”洪涛还真不知道北宋就已经有了高度蒸馏酒,因为南宋没有,而且开封城里那么多酒楼正店啥的,也没见有这种酒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