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有毒-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洪涛还嫌把汉人祖宗糟践的不够,又添上了一笔,说翻脸就翻脸,顺便还要拿人家和谈使节当人质,估计下次大宋再提和谈的事儿,金国皇帝打死也不会信了。

    其实吧,这是个谬论。能打赢,虐待使节多少次,失败者也得乖乖坐到谈判桌上来,再不乐意也得咬着牙答应条件。打不赢,把使节当亲爹伺候,该谈不拢还是谈不拢,该挨揍还是挨揍。和谈的成功与否,与杀不杀使节没啥直接关系。

    打也打不过,守也守不住,敢不给还要搭上亲弟弟的性命。最麻烦的就是大宋的和谈使节太麻烦,收买不成、威逼不成、欺骗也不成。这位大宋摄政王的权利还极大,说增兵就增兵、说进攻就进攻,完全不受朝廷的羁绊。

    遇上这么一个对手,完颜劾里算是没辙了,终于在八月初,授权弟弟完颜麻颇出使开封面见大宋皇帝,签订了宋金两国的第一份和平协定。

    承认大宋的兄长国地位,每年纳贡人参、貂皮、名马、北珠、俊鹰若干,归还五州之地并重新划定两国边境,双方在大同府宣德、武州、檀州古北镇、石城开辟四个互榷场,开放金州(苏州)、耀州、图门江三个沿海口岸,允许持有大宋官凭的十支商队进入金国贸易,并享受治外法权,放弃与高丽朝廷的一切协议。

    在这份协议里,头一次出现了海疆的概念,洪涛坚持要把大海也像陆地一样划分边界,具体做法就是从幽州最东临海的军寨划一条实际上看不到的线直连金州,此线以北的海域归金国所有,此线以南归大宋所有。

    并不是说金国的船只不能越线向南,也不是不让大宋船只越线北往。这条线只限制武装船只,也就是大宋水师和金国水师的兵船,对民间船只不限制。

    但只要跨越了这条线,不管你是百姓还是官员,就都要遵守对方的法律了,否则被抓到之后就会被以所属国家的律法判处。

    对于这款条纹,不光赵佣想不出来目的,就连委员会的委员也有些摸不着头脑。海疆,大海上画根线,谁也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用经纬度在地图上很抽象的表示。别说金国人,就算在大宋,能知道经纬度概念的,除了新军、情报部门、少部分领航员、长江学院的毕业生之外,百分之九十九的官员百姓也没听说过。

    在地图上画一条疆界、双方签字用印容易,可如何执行呢?总不能整天派大量船只去海上巡逻,看到越线的金国船只就过去告知一声,你们国界了!

    “做事要有前瞻性,尤其是国与国之间的正式协定,把能想到的东西落在纸面上,有没有用以后再说。海疆早晚要有用的,经纬度坐标也不可能永远在小范围内使用。”

    “这次金国皇帝就提出了要派遣子弟来长江学院学习,本王以学业过难,循序渐进为由,让他们的子弟先入小学、中学。但五年后他们依旧要进入长江学院,到时候金国高层也就会明白经纬度的概念,再画这条线怕就没有这么随意了。”

    “不管金国能存在多少年,多此一举总比不闻不问强,它毕竟是要载入史册的,可以从历史方面证明,大宋曾经是这片海域的主人,哪怕我们的子孙不孝把它丢了,将来再打官司的时候也有据可查。”

    在这个年代标示海疆确实没啥实质意义,但洪涛想得已经不是远了,而是超远。几百年、上千年之后,只要大宋的史料不完全被毁,这份材料就是史实,有可能会对后世子孙产生很大作用。当然了,也可能没用,在这方面洪涛一点不怕麻烦,哪怕只有很小的可能,他也会去全力争取。

    没事儿下几步闲棋是他的习惯也是爱好,这些棋子有可能闲几年、十几年,也有可能一闲就是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但只要遇到机会,一步闲棋保不齐就能左右整个棋局,属于投入非常小、收益无限高的大手笔,最能展示智商和眼光。

    现在就有一步闲棋越上了舞台中央,大宋和金国的儒州之战结束四个多月,刚刚签订完儒州之盟,大海另一头就乱了。

    九月初,一艘大海船出现在长江口,向静海县令递交正是国书,要求觐见大宋皇帝。来人自称蒋之梁,字仲权,乃宋人之后,漂泊海外荒岛自成一国。这次来觐见大宋皇帝,就是想认祖归宗,求大宋赐封。

    静海县令看着这艘大船怎么看怎么眼熟,当初往扬子镇运送兵将的几艘大海船不就是这个模样嘛,那时候可没说是啥海外汉人,而是挂着杭州钱家的旗号。

    但这位县令没说什么,只让船只现在静海县停靠,船上所有人等不许下船随意走动,然后亲自拿着国书骑快马直奔扬子镇摄政王府。

    不管是不是摄政王的熟人,既然人家拿着国书来了,走的又是公对公的套路,那就别乱说乱想。现在的摄政王已经不是当初有名无实的凉王了,跺跺脚大宋、吐蕃、金国,包括高丽王朝都得晃,多这种嘴有害无利。

    摄政王还真在,儒州之盟还没正式签定,他就从开封坐小船回到了扬子镇,把接受开封民众彻夜欢呼的机会全让给了皇帝赵佣和一干新军将领。

    用他的话讲,以后没有影响国家安危的大事儿就不会在开封露面,也禁止在报纸马上过多出现他的名字。大宋百姓只需要知道有个宽厚仁慈、励精图治的皇帝,和一干为国舍命、清正廉洁的将领、官员即可,光芒耀眼的人物太多反而不美。

    现在朝廷的政务外交有总理府统领、军事安排训练有枢密院和兵部管辖、生产建设工部已经递交了三年计划并得到皇帝批准,官制改革、军制改革正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他这个摄政王已经无政可摄,也不打算给大家添乱,所以回家与妻儿团聚才是正路。

    可是谁也没真的相信摄政王不理政务了,尤其是扬子镇以南的各州府,但凡是有公文往开封送,必然要在扬子镇听一下,先去拜见摄政王,哪怕挨顿骂赶出来,这个环节也不能丢。

    洪涛也没装孙子装得那么彻底,来了就接待,说完事该干嘛干嘛去,要意见没有,想蹭饭更没有。但静海县令例外,因为洪涛正在等这份国书呢,亲自出门迎接,还手挽手聊着嘘寒问暖。

    “陛下登基以来,赐封了吐蕃新王,成了金国的兄长,再来个宗藩之国,四海升平、万邦来朝,于县令,这可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事儿啊。你不该来扬子镇,应把此事速速报于朝廷官家,保护好他们的安全,大功也!”

    国书都不用看,蒋二郎还能写出啥好玩意。不对,这玩意写得肯定不错,因为是许东来替他写的。现在许东来除了学院副校长、真理报主编之外,还进了总理府专职教育发展部长,不一定能比苏轼写得花团锦簇,但也算得上大家之做。

    

886 培养对手() 
来主动归藩蒋之梁就是蒋二郎,这名字也是许东来给他起的,梁,国之栋梁。仲,二也,权嘛,都岛主兼国王了,哪儿能没权。犹太人都跟着宸娘走了,济州岛上重新建立了新政权,蒋二郎成了第一任岛主兼国王,国家虽小,也称得上栋梁。

    听说他要归藩,许东来和苏轼就和吃了蜜蜂屎一样,争着要帮他写国书,还争着给他起名立字,结果还是许东来中标,他和蒋二郎十多年的老朋友,吃苦受累享福都经历过,感情不一般。

    他俩为啥这么热情,就和洪涛说的一样,打心眼里觉得大宋强大了,周边没什么威胁了,算不算四海升平先放一边,有个万邦来朝必须特别提气。大部分宋人也都和他们俩差不多,让外族压制了百十年,胸中憋着一口气,有点缝隙就得往外呲呲冒,堵不住。

    别问,这主意又是洪涛出的,济州岛的将来就是辽东和朝鲜半岛的主人,早归顺比晚归顺强。趁着年轻皇帝心气高,再给他添把火,济州岛能得到的回报肯定比几年后多。

    啥回报呢?军事和外交支援。遏制住了金国的南侵势头,国内的新政改革也步入正轨,济州岛就可以对高丽人下手了。

    为了这一天,蒋二郎他们筹备了六七年,老不让人家动也不合适。但只要他们一动,高丽朝廷势必要向大宋、向金国告状求援,如果不先和大宋建立关系,到时候会很被动。

    为什么在两国盟约上特意标注让金国和高丽朝廷废除一切约定,就是在给蒋二郎打埋伏呢。先断了高丽朝廷和金国媾和的可能,金国敢帮忙就是违反盟约,大宋出兵理所当然。

    现在再把济州岛赐封为藩属,小弟在外面和人打架了,当大哥的必然不能向着外人,就算不出兵拉偏手,私下里卖点武器装备,派点军事观察员啥的也是必须。

    高丽朝廷,真不值得心疼,当王八蛋当了几百年,谁有利就跟着谁瞎搅合趁机捞好处,想来大宋人也不会觉得大宋是仗势欺人,就算有点非议,咱不是还有报纸呢嘛,接着忽悠呗。

    谁掌握舆论,谁就掌握了主动权,这个概念不光儿童团能活学活用了,也逐渐被一部分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宋人认可。各地都有报纸出现,尤其是几个特区。

    但洪涛不想让大家觉得济州岛和自己有啥特殊关系,即便蒋二郎往朝堂里一站,赵佣分分钟能把他认出来,保不齐朝臣里也有认识他的,但有些事能做不能说,表面上必须避嫌。

    “下官明白、明白,摄政王为国操劳,还要保重身体,下官告辞!”

    于县令只听了一句,立刻眉开眼笑。这叫啥,这就叫基调!摄政王说是好事儿,不管自己上报给谁,就都不会是错。有没有功劳再说,当官第一条就是先不犯错。

    “弄虚作假!”于县令一溜小跑走了,王小丫正好要去上课,路过府门的时候看着远去的几匹马,极度不屑的扔下一句话。她是过了叛逆期,可是比叛逆期的孩子还叛逆,对老爹的做法就没几个能看上眼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