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顺军主力渡过黄河之后,于正月二十三日到达平阳,明知府张麟投降,稍事休整之后,即向太原进发。
于此同时,镇守陕北榆林的大将李过也带领部下也渡过黄河,向大同方向进军,牵制大同等边镇的守军,以策应李自成攻打太原。
于此同时,李自成命令大将刘芳亮带领左营,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后,沿着黄河北岸进军,经怀庆府、潞安府,向卫辉、漳德进军,然后北上大名,攻取河北各府县,然后和李自成会师在北京城下。
大顺军的进军如同沸汤融雪,山西各处军民纷纷投降。这些年来,山陕一带屡受天灾,田地减收,民不聊生,而顺军的三年不征的政策让无数百姓向往。“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的民谣在各地流传,百姓们箪食壶浆,欢迎着闯军的到来。
而李自成也一改往日的流寇做派,提出“杀一人如杀我父,淫一人如淫我母”的鲜明口号,不再骚扰平民百姓,军纪肃然。至于大顺军所需的粮饷,统统来自所占地缙绅大户人家。所以顺军所到之处,平民百姓欢欣鼓舞,豪强缙绅则如丧考妣!
大顺军在西安建国改元和渡河东征的消息传到了北京,崇祯骇得坐立不安。他自己知道,连孙传庭统率的秦军精锐都败亡了,现在山西的守军绝对挡不住闯贼的步伐。
必须的调遣军队,入山西增援。可是虽然京畿附近还有数支军队,京营更有几万士兵,调兵总是需要粮饷,没有粮饷哪怕自己是皇帝,那些丘八也绝对不会听从命令。可饷银该从哪里来,如今国库内库皆空空如也,就是几万两银子也拿不出。
万般无奈之下,崇祯只能打起朝廷官员们的主意,希望他们能够把自家的银子献出一部分给朝廷,帮助渡过难关。可是面对他的暗示,文官也好,勋贵也罢,都是装聋作哑,装作不懂皇帝的意思。无奈之下,崇祯只能通过皇后找到国丈周奎,希望自己的岳丈能够带头献银。
周奎对着女儿一通诉苦,万般无奈的周皇后只能把卖掉首饰积攒的五千两银子给周奎,让他献给崇祯。然而周奎却私自扣下两千两,只把剩下的三千两献给了朝廷。其他勋贵官员们也都只肯捐献一点点银子,最终筹集的银子只有区区数万两,离所需还差了老多。
面对如此情形,崇祯知道,大明的气数已经尽了!他再一次,打起了撤向南京的主意!
第214章 兴奋无比的陈越()
虽然崇祯心里想着迁都南京,可是这件事情得由大臣们主动提出,最好是内阁大学士提起,然后他才能半推半就答应下来。可是眼下除了一个左中允李明睿,其他的大臣们全都对此事装聋作哑,崇祯无奈之下也只能再等时机。
不过准备工作还是要做的,就在正月十九日,崇祯派遣太监刘沫往青石口传旨,任命陈越为天津巡抚,命令他带领所部火速前往天津上任,并且给了陈越一道密旨,命令他到达天津之后收集海船,做好经天津出海逃往南京的准备。
圣旨是由宫中发出,并没有经过内阁,更没有经六科的复核。已经发出,朝堂内顿时议论纷纷,很多官员义愤填膺,认为崇祯此举有违大明制度,因为登基这么多年,这还是崇祯第一次未经内阁发出的中旨。很多官员,特别一些言官,相约一定要在次日的朝堂上好好和皇帝理论一番。
谁知道第二日早朝,叩见完毕,还未等官员们发话,崇祯自己已经痛哭流涕。
“朕非亡国之君,然事事皆亡国之象。祖宗栉风沐雨之天下,一朝失之,何面目见祖宗于地下。朕愿督师,亲决一战,身死沙场无所恨,但死不瞑目尔!”说罢掩面痛泣。
皇帝如此难受,群臣们谁还敢用陈越这样的小事来骚扰他。一个个跪在阶下,向皇帝谢罪。
其实对崇祯的这一番话,那些品级低的官员也就罢了,内阁的几个大学士都是心领神会。崇祯虽然哭着说要亲自督师御驾亲征,其实还是让他们表态,希望有人能挺身而出,带兵前往山西,抵抗李闯的进攻。
虽然明知道督师就是去送死,可是既然皇帝都这样说了,做臣子的就只能表忠心。于是自首辅魏藻德之下,内阁的成员们都挨次报名请替代皇帝出征。
崇祯虽然心中早就打好了迁都的主意,可却还抱着最后一丝希望,那就是能够抵挡住李闯的进攻,保住北京。而即使保不住北京,为了给南下南京争取时间,也必须派兵去抵挡一番。毕竟迁都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至于领兵出征的人选,督师这一级别最少得是六部尚书的级别,或者内阁大学士。而人选崇祯早就想好,那就是大学士李建泰!
李建泰乃是山西曲沃人,做官几十年家里早就积攒了数万亩良田的庞大产业,可以说是山西有数的大财主,家资何止几十万!
崇祯派他为督师,就是希望李建泰回到山西,能够拿出自己家的家财,充作军队的粮饷。现在的崇祯已经没有了一点办法,只能想出这样的主意。
李建泰也知道皇帝的意思,可他也知道自己别无选择。若是老家曲沃被闯军攻陷,万贯家财都便宜了闯贼。倒不如把它们都主动拿出来,如此也能博得一个急公好义、破家为国的好名声!
“陛下,臣家曲沃,愿出私财饷军,不烦官帑,请提师西征!”李建泰站出来,慨然请命道。
见李建泰如此识趣,主动站出,崇祯不禁大喜,“卿真乃忠君爱国之士也,如此卿就做督师,代朕亲征!”
。。。。。。。
就在崇祯朝廷委任李建泰为督师,决定派兵入山西,抵抗大顺军的进攻时。青石口,陈越等到了前来宣旨的太监,却是宫中的老相识刘沫。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按察副使、青石堡守备陈越,远征敌军于千里之外,斩杀蒙古鞑子数千人,扬我大明国威。。。。。。。特封陈越为天津巡抚,带部克日上任!”
太监刘沫一脸严肃的宣完圣旨,然后满脸堆笑的请陈越站起。
“陈大人您以弱冠之龄即为封疆大吏,放眼大明二百多年,可真是少见啊。”刘沫笑嘻嘻的恭维道。
“哈哈,蒙陛下信任,陈越真是诚惶诚惶,倒是劳烦公公您远途而来,真是辛苦了。”陈越笑着摆摆手,早有亲卫端着一只托盘送来。
轻轻掀开盖着锦布,刘沫的眼睛顿时被布下的灿灿银光晃花了眼。满朝都说陈越是个鲁莽野蛮的武夫,怎么咱家倒是觉得这人很不错呢。于是刘沫的笑容更加的盛了。
“好叫陈中丞得知,令尊大人蒙陛下隆恩,现在也担任了锦衣卫副指挥使。贵家父子俱为高官,放眼整个大明也没有多少啊。”刘沫笑眯眯的道。
啊!这下陈越是真的愣住了,自己当上巡抚也就罢了,没想到父亲陈江河竟然也做上了锦衣卫副指挥使的高位。崇祯为何对陈家如此隆遇?难道真的是为了自己私自攻打蒙古部落立下的这一点点功劳?
“陛下对陈家之恩天高地厚,若有差遣,陈越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陈越收起了脸上的面容,严肃的表着忠心。
“好,好,好!”对陈越的表态,刘沫很是满意。
“这里还有皇上的一份手诏,不用下跪,你拿去看吧,万万不能泄露给别人。”刘沫说着,从怀中掏出一道黄绫,递到了陈越面前。
陈越接过崇祯的手诏,细细的看了几遍,这才明白了崇祯对自己父子加官进爵的原因。
原来是想逃跑到南京啊!这是看上了自己能打,希望自己能够护送他到南京呢。
自己本来就想着逃到南方,现在皇帝也想逃,这道圣旨倒是真合了自己胃口。如此自己既能名正言顺的带兵逃到南方,还会因为有着救驾之功,从此成为崇祯身边真正的心腹,加官进爵自然不在话下,从此前途无限光明!
而若是崇祯真的逃到了南方,大明再也不会像历史上那样,出现各自为政各自抗清的局面。当了十七年皇帝的崇祯有着绝对的权威号令整个南方。
如此以富裕的南方的粮饷,征募大军,把满鞑挡在长江以北当毫无问题,如此大明保住半壁江山绝对的可能的。
而只要大明在,陈家就会因为救驾之功,和大明同存,自己说不定会被封为侯爵公爵,从此子孙后代都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而说不定崇祯一高兴,还会把坤兴公主许配给自己,哈哈哈!
这一刻,陈越的心里美滋滋的,只觉得生活充满了无线的希望。
第215章 再闻坤兴公主的消息()
一 刘沫除了来宣旨以外,还有另一重使命,就是被崇祯派来作为监军太监,留在西山军中。
在明末,几乎所有的军队,崇祯都会派有太监监军,为的就是控制军队,防止将领不听调遣,虽然并没有多少鸟用。
而青石口西山军却很是特殊,因为陈越的残暴鲁莽,几乎没有多少太监愿来,有职司的那些太监们都躲着,最后竟然便宜了刘沫这个原本品阶不高的小太监,也因为刘沫和陈越有点交情,不太害怕陈越,这才主动前来。
刘沫一路旅途劳顿,宣过旨后,陈越便让人带他下去休息了。青石口主要人等,聚在一起议事。
对陈越能够当上天津巡抚,堂上众人都是欢欣鼓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巡抚,已经是封疆大吏,意味着陈越从此走上了人生巅峰,而作为部下的他们,一个个自然也水涨船高。
“大人你以后就是真正的封疆大吏了,巡抚啊,这可真是一方诸侯,恭喜大人贺喜大人了!”何禄第一个上来拍马屁,语无伦次的恭喜着,看得出来他的心情无比的激动。是啊,陈越当了巡抚,他这个掌文书的书吏也水涨船高,以后说不定能跟着混个六七品的官职,前途可是无限光明。
堂上众人也都能够理解何禄的喜悦,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