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盐价,可却不愁没有销路。
盐买不到,就没钱买粮,就得饿肚子。现在,已经有好几户人家断了炊。
赵大掀开了锅盖,看着里面稀的能照清人脸的野菜粥叹了口气,一锅粥里没有几粒米,这样的饭食吃了哪里有力气?
“这是家里最后一点米了。。。。。。”妻子小声的说着,从赵大手中接过了木勺,开始舀粥。
最稠的一碗给年迈的婆婆,她身体一直不好可挨不得饿。
丈夫要熬盐,干得都是重活,吃不饱可不行。
家里的几个小崽子都是能吃的时候,也是长身体的时候,半大小子吃死老子,一碗野菜粥根本撑不了半天。
到了最后,留给她自己的只有一碗稀汤。
赵大看了妻子碗里连一粒米都没有,默默的把自己的碗放到妻子面前,强夺过妻子的饭碗稀溜溜的喝着。
“爹爹,我要吃干的!”八岁的次子看着碗里的野菜糊糊,大声的抗议着。
“老子还想吃干的呢,有的吃就不错了!”赵大骂了儿子一句,脸色臭臭的。
“当家的,盐真的卖不出去?”妻子小声问道。
“唉,别提了。王家已经停止了收盐,说是盐根本走不出去,已经没钱收盐。我去看过,王家的盐场仓库确实食盐堆积如山。”赵大叹道。
“那可以卖给马六他们啊!”妻子焦急道,马六等人是私盐贩子,流窜在盐区之间,和盐检司以及豪灶们打游击,以稍高于豪灶的盐价从灶户们手里收盐。盐区的灶户大部分人都和他们打过交道。
不过私盐贩子们的本钱太少,灶户们的食盐更多的还是卖给豪灶。
“卖什么卖?就在三日前,马六被盐检司抓了,如今正在如皋蹲大牢呢,听说秋后会问斩。”赵大没好气道。
“啊!”妻子顿时惊呆了,“这可怎么办才好啊?”
这个月来,家里煮了一百多斤盐,就等着卖掉换大米,现在盐卖不出去,可如何是好?
“赵大哥在家吗?”就在这时,一个声音在外面响起,赵大推开饭碗,走到外面,就见到灶户钱二站在自家柴门外。
“二弟吃了吗?”赵大顺口问道。本是一句寻常的问话,一般被问者会回答吃了或者没吃。
可今天钱二却没按套路来,而是脸上露出了尴尬之色。
“实不相瞒,大哥,我家里一点粮也没有了,想问问大哥家里有没有余粮,能不能匀给我一点。”钱二搓着手很不自在的说道,大家在一个镇子生活,情况都差不多,这个时候向别人借粮很是不妥,可若是但凡有一点办法他不会开这个口,因为他家里妻子刚刚生产,身体虚弱的紧,实在挨不得饿。
赵大点点头,转身走回了屋里,对妻子道,“把家里的粮食都拿出来,给二弟拿去!”
妻子张开了嘴巴刚要说话,被男人一瞪,只得站起身来走向米缸,从缸里拿出一只碗来,碗里盛着小半碗晶莹剔透的白米。
“就剩这一点儿了。。。。。。”
“这,这。。。。。。”看着碗里那一点米,钱二左右为难,也不知道该不该拿。
第396章 抢劫()
“二弟,先拿去给弟妹熬粥喝吧!”赵大不由分说把米碗塞到钱二手里。
“大哥,我,我。。。。。。”钱二嘴唇蠕动着,却不知该说些什么。
“终归有办法的。”赵大道,然后重重的点头,“肯定会有办法的!”
下一顿的饭没了着落,赵大无心再做工熬制海盐,也不愿在家里呆着,便出门四下走动。
“赵大哥!”无赖子王庆鬼鬼祟祟的走来,冲着赵大招手。
若是往日,赵大根本不愿搭理这游手好闲的无赖,可今日不知为何,赵大鬼使神差的迎了过去。
“赵大哥,有笔买卖你愿不愿做?”王庆鬼鬼祟祟,神神秘秘的问道。
“什么买卖?你要替人买盐吗?”赵大随口问道,心中却有了一丝惊喜。
王庆这厮勾连甚广,据说和私盐贩子也有往来,若是他肯收盐,哪怕盐价压得再低,总算也有活路。
“盐根本走不出去,我收它作甚!”王庆尴尬的笑笑,然后道,“我说的是一桩其他买卖。”
“什么买卖?先说好,违法的事情我可不干!”赵大警惕的说道。
这王庆是坏事做尽之人,赵大虽然穷困,为人立身却正,虽是灶户祖祖辈辈却是清白人家。
“违法的事我干,不需要赵大哥你做。”王庆笑嘻嘻的道,“赵大哥您不是弟兄多吗,我想请您今晚带兄弟帮我助助威,什么也不用干,事后每人我给十斤大米!”
“十斤大米!”赵大就觉得心砰砰跳着,若在往日,这点米也算不得什么,只要干上两个天煮盐就能赚的,可是现在盐堆在家里卖不出去,想想家里嗷嗷待哺的妻儿,赵大的心动了。
“真的只是站阵助威?”赵大的声音充满了软弱和犹豫。
“我还能骗您不成,就是助助威。”王庆笑道。
“好,我答应你!”赵大重重的点头。
“二更时分在镇头的关帝庙前等着,千万别晚了。”王庆叮嘱了一声,便离开了。
原地站了片刻,赵大扭过头来走进了镇子,去召集相熟的兄弟去了。
当夜二更,赵大带着十来个相熟的兄弟走出了镇子,就看到关帝庙前,一身黑衣的王庆正等在那里,身边还站着五六个人,黑灯瞎火的看不清模样。
“走吧!”见赵大带人如约而来,王庆点点头没有多说,带头向镇外走去。
借着天上的月光,一行人沿着道路深一脚浅一脚的走着,却是走向如皋方向。
赵大震惊的发现,一路行来,不时有人从其他村子加入了队伍,当走到如皋县外东关时,队伍已经有了一百余人,赵大模模糊糊的认出,人群中大部分都是本地的灶户,很多人赵大都能叫上名字。
如皋县城是一座低矮的小城,位在运盐河边,城外靠近运盐河有码头,码头边有数处仓库,一家粮行,沿着运盐河还有好几家商铺。
而一行人的目的就是粮行。
两淮沿海盐区,土地贫瘠,产出很少,灶户们有的也种有少量田地,地里所产实在太少,所需的大部分粮食必须得采购。所以扬州的粮食商人便把生意做到了这里,在沿海各县城,乃至较大的镇子都开有粮行,专门卖粮食给灶户。
在大明早中期,朝廷收购灶户手中的盐是用粮食来换,往往价钱是一担盐换一担粮。可自从万历朝盐制改革,朝廷购盐不再用粮食来换,而是用银子买,灶户卖了盐再用银买粮,于是粮商应运而来,低价从江东乃至湖广收购,加价卖给灶户,从中赚取差价,催生了很多富商。
在这如皋城外的东关,就有这么一家孙记粮行。
而就在今天,孙记粮行遭了劫,一百多强人趁夜而来,把粮行团团包围,里面守卫的粮行伙计吓得一个个魂不附体。
原来竟然是抢劫粮行!赵大感觉非常不妥,有心放弃参与,可是看看身边精神振奋的兄弟们,想想各家嗷嗷待哺的家人,赵大犹豫了。
这么多人参与,又是深更半夜,想必没人知道自己吧,赵大在心中想到。
一支火把骤然亮了起来,然后又是一支,赵大手下的兄弟每人也都被塞了一支火把,让他们擎着。夜幕下,近百支火把如同一只长长的火龙。
“他们是虚张声势,不让城内的官兵知道虚实!”钱二站在赵大身后,凑在赵大耳边轻轻说道。
赵大点点头,这么多的火把看似好像有数千人的规模,如皋城内的官兵就算发现不妥,也绝对不敢有异动,更不敢出城。
王贤很守信用,没有让赵大和他手下的兄弟参与行动,而就让他们擎着火把站着。
火光下,十几条黑影叠着人梯翻过了粮行围墙,很快,粮行大门被打开,里面的伙计统统被捆了起来。
。。。。。。
如皋县城,守城的官兵已经被城外的动静惊动,在城墙上惊恐的看着外面的情形。如皋只是一座县城,城内有着数百守军,再加上盐检司的弓手,正常时候守卫的力量足够了。
可是看外面情形,匪徒的人数怕不有千人之多,守城的把总腿肚子的筋都转了,生怕匪徒会攻打县城。
如皋知县也被人喊了起来,胆战心惊的爬到了城墙,看着外面的情形说不出话来。
“太爷,请你快点下令出兵吧。我家的粮食都被抢光了。”孙记粮行的掌柜平素里住在城内,听到城外的粮行被抢劫,他顿时急了,爬到城头抓着知县的衣袖哀求着。
“出兵?如何出兵?你没看到城外匪徒的规模足有数千人吗?若是他们趁势攻打县城该怎么办?”
知县冲着孙掌柜训斥道。
可是这些匪徒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如皋知县心中也在纳闷。县城驻有士兵,每隔几十里都有盐检司,严密监控着盐区的安危,虽然辖境内有少许的私盐贩子,可也从来没有形成规模。这么多的匪徒好似凭空冒出来一番,这其中大有文章!
想想看到的从扬州传来的公文,以及最近盐商停止收购食盐的举动,如皋知县本能的知道事情不妙,也许安宁的日子不复存在。
第397章 干票大的()
一袋袋的粮食被从库房搬了出来,装在粮行里的大车上,然后消失在黑夜之中。
赵大一伙儿如约得到了报酬,十来个人,王庆慷慨的分给了他们两袋粮食,约合每人二十来斤,比事先许诺的要多出一倍。
二十斤粮食,省着点吃够一家人吃上十来天。可是回去的路上,赵大钱二一伙人却并不开心。
整个粮行足足有数百担的粮食,自己却只分得了二十斤,想想就让人觉得心里不舒服。可王庆事先说好的报酬是每人十斤,现在却给了二十斤,自己还能再说什么?更何况西场众人委实没做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