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好女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东迁到了东番。”

    郑彩的话让郑芝龙三兄弟大惊。海上作战比的便是战船,要不然千余荷兰人凭什么在大明沿海横冲?

    现在齐国公陈越竟然拥有十三艘西夷夹板船,再加上上百艘其他战舰,单论水军实力已经不在郑家军之下。

    郑家军船只当然远远多于齐国公陈越,可是能和西夷夹板船匹敌的战船却是一艘也没有,哪怕是郑芝龙的座船那艘五桅巨舰,上面也只是装了六门红衣大炮而已!

    “有西夷夹板船有什么了不起,咱们也不是没有打败过荷兰人的夹板船。”郑芝豹还在嘴硬,郑芝莞却已经不说话了。

    因为大家都知道,料罗湾海战之所以能够打败荷兰人,靠的是海湾狭窄的海面以及己方几十倍的船只,然后用火船进攻这才取得了胜利。

    若是在大海上相遇,哪怕己方战舰是人家几十倍,想打赢也非常难,毕竟人家不会给你接舷战的机会,想用火攻根本别想。

    “大哥,我认为齐国公开出的条件还算优厚,并没有肆意欺辱咱们,不妨答应了便是。”偷偷看着郑芝龙的脸色,郑彩知道郑芝龙已经心动,或者面对齐国公的强大无可奈何,便开口道。

    “齐国公是驱逐满鞑的英雄,我理应敬他三分。把倭国航线让给他就让给他吧,每年几十万两银子的损失咱们郑家还损失的起!”郑芝龙微笑道。

第640章 变() 
虽然明面上达成了瓜分海上利益的协议,可对郑家来说却也是服了软,内部很多人心中很是不忿,便是郑芝龙自己心里也很不舒服。

    一山难容二虎,大海虽大有两家势力存在也嫌多。即便是为了郑家长久性的富贵下去,也必须得把齐国公府的势头打下去。

    明着战斗动静太大没有必胜的把握,也会两败俱伤,不过偷偷的下绊子却很简单。郑芝龙知道陈越在朝中树敌很多,若是能在朝廷层面把陈越扳倒,没了陈越,舟山和东番势力自然会烟消云散。

    所以,虽然达成了协议,郑芝龙也不介意偷偷写上几封信送往南京,只要齐国公陈越的举动散播出去,自然会有朝廷官员出面弹劾,根本用不着郑家动手。

    陈越正忙着移民安置,对东番岛上所有明人编户齐民,虽有顾君恩、单明磊、李彦直等人协助,每天也忙的不可开交。

    郑芝龙正绞尽脑汁盘算着如何应对崛起的东番势力对郑家的威胁。

    而南京朝廷则陷入了又一轮的争执,随着路振飞的罢官下狱,朝堂上的局势渐渐分为两方势力,官员们围绕在史可法与钱谦益身边,形成了两派。

    史可法出身东林党,钱谦益也是东林党的大佬,可是东林党只是个松散的组织,其内部也有着利益之争。

    钱谦益在东林党中的地位要在史可法之上,可史可法却是内阁首辅,身边围拢着一帮清流官员。

    路振飞北伐失败丧师辱国,首辅史可法一系的官员极力要求按律处置路振飞,进而牵连路党,为自己人腾出位置。

    路振飞和齐国公陈越走的很近,虽然当时陈越尚在倭国,浙江巡抚王寅便以陈越的名义请求钱谦益帮忙,务必留路振飞一条性命。

    而钱谦益一向和齐国公陈越关系不错,又想着借机收编路振飞一系的官员壮大钱党,便应王寅的要求上书为路振飞说话。

    两党在朝堂上争辩着,搞的崇祯也拿不定主意。按照崇祯以前的性格,对这种丧师辱国的督抚从来不会客气,在北京时,他杀了这样的督抚好些人。

    可是来到南京以后,经历过一系列的苦难,崇祯成熟了许多,急切的性格有些改变,最起码能听从人言不再任由大臣们忽悠,也不会再在暴怒之下杀掉大臣罢免官员。

    所以至今为止,路振飞还未被杀掉,而只是关在召狱之中。

    崇祯是一个苦逼的皇帝,因为哥哥天启帝的早逝匆匆登上了帝位,登基之前却从没做过当皇帝的任何准备。

    也许是天灾人祸使得大明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也许是崇祯本身的能力性格加速了大明王朝的坠落,总之,自崇祯登基之后,天灾人祸接连不断,内寇外敌此起彼伏。以至于京师北京竟然被闯贼沦陷,吴三桂的投降更使得满鞑越过了边墙占据了大明北方,大明王朝差点灭亡。

    天幸出了一个陈越,保着崇祯逃出了北京,在南京立稳了脚跟,又打败了满清两路大军,扶大明于摇摇欲坠。

    然而陈越刚刚为父守丧,便出了路振飞北伐失利的事情。而所谓祸不单行,打击总是接憧而来,当南京朝廷极力想稳住大明的局势时,在长江的上游又出了事情。

    夔州,这座位于长江上游的县城,长江从境内汹涌而过,雄踞瞿塘峡口,形势险要,历来是川东军事重镇、兵家必争之地。

    而现在这一带为顺军余部控制,靠着崇山峻岭道路南行,长江探险水路难过,十多万顺军牢牢控制了万县到夔州这片区域,和西面的大西军东面的明军抗衡。

    当初李自成丢掉潼关仓促经武关南逃荆襄时,远在陕北榆林的李过高一功部并未来得及跟着逃出,可是西安所在的关中已经被清军占领,李过高一功部明军只好取道甘肃陇西进入了四川,经汉中一路往南,来到了江边。

    然而刚到南方,便得到了顺军再次大败皇帝李自成被杀的消息。西路顺军便只能在夔州停留下来观望。

    跟着李自成的东路顺军随着李自成的殉国分裂为两部分,一部分跟着郝摇旗投降了明朝,另一部分则在田见秀袁宗第等带领下,佯作和明廷谈判,借机却通过了湖广前往夔州,与李过部汇合。其间明湖广总督何腾蛟屡次发兵攻打,却被过境的顺军哀兵击败,最后任由这支只有三万余人的溃兵西上夔州。

    李过、袁宗第、田见秀、高一功等都是陕北的老人,和明军厮杀了十多年根本不愿归降大明。汇合之后仍奉大顺国号,立李自成的弟弟李自敬为大顺新主,封高皇后为太后,在夔州再建大顺政权。

    之后,李过等一直想着出夔州攻略大明湖广之地,但有何腾蛟带领的明军在,叛徒郝摇旗部也被调到荆州对顺军进行严防死守。顺军出川进行的并不顺利,而且李自敬的威望能力不足以服众。再加上顺军内部诸将之间各不统属,相互协调不易,没有李自成刘宗敏这样有威望的人压着,根本难以形成统一行动。

    在顺军中,一只虎李过是李自成的侄子,对大顺最为忠心,重建大顺之心最为迫切,为了协调众将,他一直在积极奔走着。然而他虽然是李自成的侄子,功劳也算卓著,高居制将军之位,想让袁宗第、田见秀这样的重将听他的也是很难,李过一直在发愁。

    这日,突然有一队使者从西面而来,带来了大西国皇帝张献忠的圣旨。张献忠和李自成都是出自陕北的巨寇,一直以来有过合作有过竞争,李自成也曾经起过杀掉张献忠吞并其部的心思,所以两个势力之间实在是敌友难分。

    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之后,张献忠也攻入了四川,在成都称帝建立大西国。虽然和大顺的成就相比,大西要弱不少,可正因为偏据四川,大西没有受到清军的打击,明军急着应对清军的南下,也没有重点关注四川。所以大西政权得以在四川发展了起来。

第641章 顺西合流出夔州() 
大西军派出的使者是安西将军张定国,乃是张献忠的义子,也是其心腹,大西国四大将军之一。

    大顺新主李自敬只是一个毫无见识的农夫,口笨舌拙,毫无见识能力可言,别说和一代枭雄李自成相比,便是连一般人也比不过。当上大顺皇帝纯属赶鸭子上架,为了平衡大顺诸将的关系。实际上夔州的事务基本上由李过做主。

    张定国来到夔州之后,拜见过顺主之后,便由李过进行接待谈判。

    张献忠和李自成曾经有过蜜月期,在桐城兵败之后曾经投靠过李自成,所以张献忠的义子张定国和李自成的侄子李过是认识的,而且十分熟悉。

    见面寒暄过后,张定国直接道明来意,替张献忠招降夔州顺军诸部。

    “我顺军什么时候沦落到投靠大西王了?”李过闻听勃然大怒。

    “虎兄别紧张,我父皇并没有恶意,大西和大顺都是从陕北出来,咱们本来就是一家。现在明军势大,咱们只有合二为一才能对抗大明。”张定国苦口婆心劝道。李过绰号“一只虎”,张定国平素便以虎兄相称。

    “既如此,为何不是你大西投靠我大顺呢?”李过冷冷道。

    “虎兄莫要谈笑,眼下我大西占有整个蜀地,兵精马壮粮草充足。而你等虽然还有十数万人马,却困在夔州这方寸之地,粮草无以为继,不得不开荒种田维持生计,又哪里有攻伐重建大顺的资本。

    若是你我合为一家,可以四川的粮草接济尔等,咱们共同出兵顺江东下,攻打湖广江西,进而夺取整个江南,岂不是轻而易举?”张定国劝道。

    “当初我们连逢大败,最困难之时只剩下十八骑,可还不是在我叔父的带领下发展壮大,席卷中原打下北京。现如今我大顺还有十多万人马,比之当时好了不知道多少倍,又何必仰人鼻息!定国兄你不必再说,想让我大顺投降你们,绝不可能!”

    李过直接拒绝道。对李过来说,李自成所建的大顺是他的骄傲,只要他一息尚存,大顺的旗帜就绝不会倒下!

    “既然不愿归顺,那咱们就合作一次吧。”张定国退而求其次道。

    “如何合作?”李过问道。

    “今年五月,满清两路伐明,却在扬州芜湖被明军杀败,损兵折将。满洲人本来就人数稀少,一次大败之后最起码几年之内没有能力再次南侵。

    而明朝击败满清之后也膨胀了起来,派大学士路振飞督师北伐,却在荥阳遭到满清骑兵突袭,大败之下损兵十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