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请记住本书:。阅读网址:
第744章 各家都在准备()
送走沈炼,王寅又在兵部官厅坐着良久,心中暗暗盘算着朝廷局势。
两日后便要在文渊阁举行朝议,由内阁大学士会同六部九卿共同商议决定储君的人选,而储君便会从桂藩、潞王、唐王之中选出。
王寅知道,一旦陈越带兵回来,无论选哪个藩王当做储君陈越肯定会统统不认,到时肯定是一场动乱。所以,后日的朝议对自己没有太大意义,而自己更应该趁着这些时日做好准备,准备等到陈越回京以后稳定住朝廷的局势,不至于太过混乱不可收拾。
大多数朝臣不会支持陈越,但要想控制住南京,必须还得寻找支持者才行,总不能弄得满城都是敌人。
在南京城中,除了文臣以外,掌握大权的还有便是几个勋贵了,比如京营总督保国公朱国弼,比如操江总督怀远侯常延龄,这两人掌握着南京城内的兵权。
朱国弼和齐国公陈越关系密切,正想在海贸以及东番岛谋取利益,再加上其害怕陈越的武力,只要稍加许诺,恐怕其便会倒向齐国公这边,对此王寅很有把握。
而常延龄就有些麻烦,这人是世袭的勋贵绝对的忠臣,其只会忠于大明,轻易不能说服。等陈越带兵回南京之时,不知道他会作何选择?
除了朱国弼和常延龄掌握的军队以外,南京城内还有着数万客军,都是从福建浙江而来。
陈越往九江时抽掉了大半的京营精锐,担心南京兵力不足,崇祯下令从各地调集军队入京。淮扬的军队在江北总督吴孟明的带领下担负着抵挡满跶的重任,毕竟现在满跶正在攻打山东,若是其打下了登州说不定会趁着大明内乱之时举兵南侵,所以江北淮扬的军队动不得。
而凤阳军却已经被陈越调到了九江,所以崇祯只能从浙江福建一带抽调兵力。
现在南京城内的客兵分为三部,一部分是浙江的王之仁所部约五千多人,一部是原本驻守在吴淞的方国安部兵力约八千多,最多的一部来自福建,带兵的是郑芝龙的兄弟郑芝豹,总兵力达一万五千之多。
这几部客兵王寅没把握劝服,而且郑家正和齐国公的势力敌对根本不可调和,王寅心中隐约有一种感觉,立藩王继统的背后有着郑家的影子。
所以在南京的各部军队之中,最有把握劝服的只有朱国弼的京营。所以,事情必须得好好谋划,陈越现在远在九江,南京城中齐国公一系以王寅为首,他必须得把一切考虑清楚。
下值以后,王寅回到了府中,天快黑时,沈炼来了,告诉王寅事情已经安排妥当。
“沈千户,齐国公离开南京之时有没有吩咐你什么?”王寅问道。
“齐国公有吩咐,若是遇到大事,可来向部堂大人您求教并听从您的吩咐。”沈炼恭敬的道。
“既然如此,我有些事情需要你做。一是要派出人手监视住王之仁、方国安、郑芝豹这三人的动向,特别是郑芝豹,一定要摸清他的情况以及行动规律。
再就是负责宿卫皇宫的锦衣卫同知汤国昌,想法策反于他为我所用。
最近局势十分紧张,你调集能用的人手不要再干其他的,把这两件事做好就行。”
刘能带着锦衣卫大部分人手去了九江,留在南京的人手原本不多,而宿卫皇宫的锦衣卫又非北镇抚司体系,这也是沈炼被东厂压制没有多少作为的原因。
在王寅积极筹划之时,南京的大臣们也都没有闲着,他们忙的事情相同,便是拥立自己心仪的藩王为储君。
夜晚的秦淮河,流光溢彩,丝竹声声,风流无限。
次辅钱谦益虽年过半百,却是风月场上的风流人物,他和秦淮名妓柳如是的风流韵事,在士林中广为流传。
当上次辅之后,钱谦益去风月场的次数少了很多,一是忙,再就是总要顾忌风评不是?
而今夜,钱谦益再一次的来到了秦淮河,去的却不是著名的媚香楼、花语坊,而是秦淮河中一艘普通的画舫。
画舫花厅之中,钱谦益端坐正中,两旁陪着的却是郑芝豹、刘孔昭,御史方名夏敬佩末座。
郑芝豹是画舫的主人,代表着郑家的势力,而郑家在此次拥立唐王中举足轻重。
刘孔昭虽然是戴罪之身,却有着世袭诚意伯的爵位,更是唐王的代理人,有一席之地理所当然
至于方名夏,资历浅官职低,不过要靠着他和韩赞周联系,这也是他在场的原因。
在场的这几人便是支持唐王继统的核心力量。原本对钱谦益来说,他一直支持的是潞王,可是郑家许诺给了他庞大的利益,其中海贸利润之大,便是钱谦益也不得不动容,经过深思之后,钱谦益觉得唐王继统可能性极大,便果断的选择了和郑家合作。
“钱阁老,后日的廷议可全依仗您了!”刘孔昭举杯笑盈盈的对钱谦益道,现在的他总算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我自当尽力而为,有老夫在,六部九卿至少三分之一的会选择站在咱们这边。不过史阁老在清流之中名望太重,桂藩继统也算是得人心,相当一部分大臣会站在他们一边。所以,最关键的事情还需要你们去做,必须要保证支持潞王的大臣转投咱们这边。”钱谦益神色凝重道。
对钱谦益来说,选择支持唐王是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赌博,若是能成,他便能当上首辅,而有了海贸的庞大利润,钱家也会一跃跻身大明一流世家。而选择跟随史可法支持桂藩,即便成功功劳依然是史可法的,他休想能够在内阁中把史可法挤掉。
“放心,不是有王阁老在吗,王阁老可是咱们自己人,至于潞王,哼哼”刘孔昭冷笑了起来。
“诸位放心,即便后日朝议失利,咱们也不用怕,咱们内宫有韩公公在,内阁有钱阁老和王阁老,在南京城中还有我郑家的大军,便是硬推也能把唐王推上皇帝的宝座!”郑芝豹笑道。
。
第745章 陈越要回京()
南京距离九江八百余里,正常走路需要半个多月时间,若是逆流而上更需要二十多天。不过要是采取六百里加急快马传递消息,也就两天的时间。
公主给齐国公的密信事关重大,沈炼派出心腹精干的数名锦衣卫,采用的便是六百里加急的办法,一人两马,换马不换人,从南京到九江日夜兼程。
江南繁华,从南京到九江陆路也很通畅,各处驿站很是完备,再加上信使是锦衣卫的身份,又拿着兵部开具的文书,沿途根本没人敢于阻拦。当朝廷派出给陈越传旨命其移师武昌的天使还乘快船在半路上时,锦衣卫密使已经进入了九江城。
陈越看到书信以后不敢怠慢,立刻召集心腹之人议事。
路振飞、顾君恩、单明磊、刘能等被召到经略府书房,命令侍卫严守在书房之外,严禁任何人进入。
“齐国公,发生了什么事情?”路振飞率先问道。
“见白兄你先看看这个吧,”陈越说着把一封信递到路振飞手中,这封信并非公主的手召,而是兵部尚书王寅的私信,主要是向陈越介绍南京现在的情势,跟着公主的手召一起送了过来。
南京距离九江八九百里,按照这个时代正常的消息传递也需要十多天时间,若非王寅命沈炼使用兵部传递紧急军情系统采用六百里加急的形式,九江要想知道南京发生的事情还需要登上几天。虽然陈越在南京城中安置了诸多的耳目,锦衣卫会把发生的事情及时传到九江,不过消息的传递总归会有延迟,南京发生的事情这里一般要十来天以后才会知道。
路振飞拿起信纸仔细看过,脸色顿时严肃了起来。
“到底怎么回事啊?”单明磊问道,路振飞随手把信纸给了他。
当众人一一看过信纸之后,室内的气氛明显凝重了起来。
“三皇子被杀,陛下得到消息以后中风,内阁三位阁老各自推举一位藩王为储君,即将进行朝仪选择储君。为了防止齐国公你干涉立储,阁老们一致决定让您移师武昌,追剿流贼收复四川。没想到短短的几日竟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路振飞叹道。
刘能目光看向了陈越,和陈越眼睛对视之后低下头去。三皇子的事情原本就是锦衣卫透露给的东厂,实指望着甩掉三皇子这个锅免得崇祯以后猜忌陈越,没想到竟然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陈越也微微有些内疚,要知道是现在这样,当初就应该自己派人接回三皇子而不是假手东厂,还是考虑不周啊!
“想让咱们移师武昌走的远远的,内阁诸公打的主意未免太精!”单明磊冷笑道。
“选择皇储的事情向来是朝廷议定,武将无权干涉,这是惯例也是大明的规矩,诸位阁老做法并无不妥。”路振飞随口道。
“路大人,这么说你是支持内阁了?”单明磊冷笑着问道。
路振飞闻言一惊,连忙看去,便见室内的诸人大都面带不满,便是陈越也一眨不眨的看着自己。
“我说的只是惯例,我自己已经不是什么阁老,如何还会支持内阁。现在我只不过是经略府帐下的幕僚,一切当然以齐国公马首是瞻。”
当过巡抚做过阁老督师,路振飞的政治嗅觉自然是有的,他知道自己若是再不表达立场的话以后便会被排出经略府的核心。北伐失利让他成为的待罪之身,若无陈越的保举这辈子将再无出头之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是陈越的人。对陈越,路振飞自然是佩服的,他也愿意辅助陈越成为大明的一代名臣。可却害怕陈越行差走错,做出出格的事情。
对路振飞,陈越也算是知之甚深,此人才干不凡,对大明也忠心耿耿,所以他现在的表态已经很是难得。
“顾先生你怎么看?”陈越看向一直沉默的顾君恩。
“移师武昌的事情万万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