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姓土地达一万亩之多,其兄弟欺压乡里无恶不作百姓们苦不堪言,其不过是一个七品给事中便如何横行霸道,还有脸作为言官在朝中指手画脚?”
“御史冯志晨,初为湖广知县,崇祯十年,张献忠带兵洗掠湖广,冯志晨弃城而逃,按照大明律丢掉城池当罢官问罪,冯志晨却走通当时温阁老的门路,把丢城的事情瞒了下来,调到四川做县令,然后竟然由当上了给事中。似这等无能的官员,有何脸面立足于朝廷?”
在史可法翻阅之时,陈越冷笑着说着,“元辅,这一桩桩可并非本王瞎编,都是有据可循的,只要按图索骥对他们审讯,谁都逃不了罢官问罪的下场。本王就是好奇,这些人自己屁股都不干净,谁给他们的胆子对军国大事,对本王指手画脚?”
史可法脸上的愤怒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苍白和无奈。
因为他深深的知道,大明到了现在的境地,文恬武嬉绝对是其中一个原因。烂了,整个官场都烂透了。若是一个个的追查,满朝文武没有几个人是干净的。
“齐王,我想知道你到底想怎么办?是要把朝中这些官员一个个罢职吗?”史可法问道。
陈越摇摇头,“水至清则无鱼,本王也不想对这些人赶尽杀绝,但他们做的实在过分!武备学院关系着大明能不能组建精锐的军队,事关大明的命运,这件事我不允许任何人指手画脚!”
史可法点点头:“我答应你,以后武备学员的事只你一个人说了算。”
事情发展到现在,史可法也不得不妥协。陈越说得对,他这个首辅是大明的首辅,所作所为都应为了大明,而不能被私人感情左右。
武备学院的事情从长远来看肯定有益于强军,而大明若是真的能训练出太祖成祖时那样强悍的军队,外辱内贼又何足道哉!。。
至于陈越因此在军中势力大涨,他本就是开府的大都督了,名义上全国的军队都有权调遣,即便没有武备学院也会有其他手段。
陈越点点头,“我会让刘能把这些人转到大理寺,由大理寺负责审讯问罪。”
政治是一门妥协的艺术,既然史可法已经服软答应不再插手武备学院,陈越也就没必要赶尽杀绝。把所有文官赶出朝堂全部换自己人,看起来很爽,操作起来难度太大,陈越手下既没有这么多的人手也不愿忍受朝堂动荡这个风险。
西贼已经不成气候,可还有福建郑家,山东吴平还在苦苦挡着满跶的进攻,这些重要的事情陈越还都没有处理,哪里有时间和朝中这些文官们扯皮!
只要他们以后肯老老实实的,陈越也不愿发飙。当然这些涉事的御史给事中们,肯定是不能留在京中了。罪名轻的贬黜出京随便找个偏远的地方当县令,罪名重的最低也得罢官回乡。史可法身为首辅,应该知道事情该怎么处理。
“元辅,如何了?”史可法刚从大都督府出来,便有等待的官员焦急的问道。
“如何了?”史可法冷冷一笑,“齐王答应,这些人会由锦衣卫移交大理寺!”
“好啊。”众官员皆欢呼了起来,以为齐王陈越再次妥协,大理寺是文官的地盘,有大理寺处置还不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好?看看这些吧,”史可法把写着犯事官员的罪证扔到了他们怀里,转身而去。
……
张煌言从江西回到京城,见到的便是这样一副情形。涉事的几十个御史给事中正在大理寺受审,没人捣乱,设立武备学院的事情已经正式通过。
武备学院?张煌言若有所思,若是真的按照塘报上所说设立这样一座专门培养基层军官的学校,毕业的武学生全部编入军队作为中坚,整编出一支强军不成问题。
而有了大量武学生作为中坚,可以轻易的扩编出一支又一支的军队。若是朝廷再能做到粮饷充足军械不缺,别说什么流贼,便是击败满跶横扫草原也是轻而易举的事。
张煌言并非一般的举子,他一直以来对军略很感兴趣,戚继光的几本兵书都看了不止一遍。可看的兵书越多,感悟也就越深。对‘兵者,国之大事’这句话也就了解的更加深刻。
出兵打仗从来不是容易的事情,士兵的训练士气暂且不说,光是后勤补给便是一个很大的学问。一支军队出兵每日的消耗有多少应该携带多少粮食,箭矢、火药等易耗品应该携带多少,辎重如何运输才能跟上行军的速度,还有行军路线的选择,每日行走多少里,这些都需要仔细考虑。
特别是军队数量一多,考虑的因素也就更多,一支千余人的军队和数万大军完全不一样。
而现在大明的很多军队之所以屡战屡败,就是因为将领都是粗人,根本不考虑这些。很多时候出兵还未到达目的地,粮食已经用尽,这个时候或者退兵,或者就地抢劫,哪里还有士气可言?
而相比于明军,满跶的组织力要强得多。
若是所有的军官都经过系统的培训,都能掌握军伍中的基本知识,军队的战斗力能提高的何止一星半点!
第801章 张煌言的选择()
经过仔细考虑之后,张煌言心中生出一个念头,那便是放弃两个月后便会进行的科举,转而考入武备学院学习。
在张煌言看来,大明并不多他一个进士一个文官,而需要的是能够领兵打仗的统帅。齐王陈越虽然厉害,可是大明现在也只有一个齐王。
现在齐王担任大都督,位居朝堂,总不能以后每一场仗都需要齐王去打!而齐王属下将领虽然很多,可在张煌言看来,除了阎应元以外,能独当一面统领大军的根本没有几个。勇将不少,缺乏帅才!
而张煌言自己本来就对军略感兴趣,相对于考上进士当一个县令之类,他更愿意带领军队决胜沙场。
张煌言的理想是扫清寰宇中兴大明,而现在看来,要想中兴大明,先把满跶歼灭才能谈得上。
不知道是有意还是巧合,齐王陈越决定,把武备学院入学考试的时间定在了十一月初九,恩科开考的同一天。
而武备学院报名资格很简单,只要年龄适合的大明人士,不限军籍还是民籍,只要你有志于军伍即可报名。而只要被录取便会授予七品武官的待遇足以让很多大明百姓心动。
虽然大明有好男不当兵的说法,可是这并不是兵而是官!若不是文贵武贱的传统,七品武官在品级上已经和县令同级了。
当然,令张煌言心动的不是武备学院的待遇,而是他真的准备系统的学习军事知识,投笔从戎做一个带领千军的统帅!
……
“什么?你要放弃恩科报考武备学院!”陈子龙长大了嘴巴,震骇久久不能闭嘴。
自从一个多月前和张煌言意见不合吵了一架后,张煌言离开了陈家,陈子龙事后仔细回味之后,心中很是后悔。
多年的好友岂能因为一时意见不合便决裂?而自己的看法又岂能全部加在好友身上。
陈子龙知道张煌言是个君子,和自己辩驳也绝非为了私利,更多的是为了大明的命运前途。反而自己,考虑的却更多,掺杂了不少其他因素……
后悔之后,陈子龙便出去寻找张煌言,却打听到张煌言离开了南京去江西去了。
作为张煌言的知己,陈子龙第一时间便明白了张煌言的用意,那是要亲自去江西游历,观看江西之政是好是坏,看看齐王以胥吏、丘八为官治理江西治理的到底怎样?
于是,陈子龙便让家仆时时打探张煌言的情况,得知他回京之后第一时间找上门来,谁知却听到了这样一个劲爆的消息。
张煌言竟然要放弃恩科,放弃身份高贵的进士武官,竟然要考那个什么武备学院去当丘八,这让陈子龙简直无法接受!
“懋中兄,我辈读书人追求为何?”张煌言没有辩驳,突然问道。
读书追求什么?对大部分人来说当然是要做官发财了。可是对陈子龙张煌言这样的人,当然早就超越了做官发财这么低级的追求。
“当然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了。”陈子龙几乎不假思索道。
出自《礼记。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几乎是所有读书人时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儒家的理想追求。当然很多读书人考中了进士做了官以后,早就把这句话抛在了九霄云外,想的都是自己的前途,想的都是如何发财。
而对陈子龙来说,他和其他官员不一样的地方便是,他从来没有忘记过这句话,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理想。不过陈子龙也知道,张煌言之所以会问出这个问题,肯定意有所指。
张煌言微微颌首,“懋中兄说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便是我辈读书人毕生的追求。
可是不论是《大学》还是《论语》,里面并没有文贵武贱之说。先圣说的可是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御可是属于武的范畴,而数在军中用处更大。
先贤讲究君子六艺,秦汉隋唐的读书人也多能出将入相,统带兵马等闲事。而到了我大明,读书人便变成了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样子,早已偏离了圣贤的教诲。
现如今我大明内忧外患,煌言以为,多一个进士文官不多,少一个也不少,而现在我大明更缺乏能统兵打仗决胜千里之人。齐王肯定已经意思到了这个,这才举办武备学院,为我大明培养更多的军事人才。
煌言不才,也愿统帅大军驱逐鞑虏决胜沙场,便是马革裹尸也是人间快事,好过一生庸庸碌碌。”
张煌言的话铿锵有力,竟然使得陈子龙愣了好大一会儿才反应过来,随即而来便是叹服。
像张煌言这样敢作敢为不为名利的读书人,是越来越少了。
“玄著贤弟之志子龙知矣!”陈子龙拱手叹服道,“可是带兵打仗不一定要入武备学堂当武将,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