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虽然江淮和江东浙江今年收成不错,可朝廷能抽调的粮饷只能支撑十余万军队,这是真的。
十万军队出兵北伐,能取得胜利吗?须知道山东的清兵可也有十余万人,北京更是八旗兵的老巢,齐王陈越虽然所向无敌,可史可法还是感到忧心忡忡,因为他知道大明禁不住一再的失败。
“元辅放心,登州吴平部尚有军队八万余,加上我带领的军队,总兵力将近二十万人,如此多的兵力对付清军绰绰有余。”陈越必须得表现出信心来,这样朝廷官员以及监国公主才会放心。
在决定出兵北伐之前,陈越已经下令金鑫带着江西最精锐的十万新军水陆并进向南京开拔。这十万大军是从几十万降军、江西本地兵、江西精壮中挑选出来,训练了四个多月的时间,不论是阵列、战技、作战意志都是极佳。
再加上南京李奕余枫统帅的精锐老兵,陈越共打算带去北伐的兵力共十二万人。算上运送粮食辎重的民夫,号称三十万大军!
为了这次北伐,陈越刚入南京后便积极准备,军械司加班加点的工作,大量的武器弹药制作出来,南京武库的库存被搜刮一空,携带的辎重武器装满了百十艘大船。
陈越知道,若论战斗经验战技,除了两万老兵以外大部分新兵都不如清军,而自己的依仗只有士兵们之间的配合,以及装备的强大的武器。
十二万大军,火枪兵便有三万余人,弓兵弩兵两万,随军携带红衣大炮四十余门,佛郎机火炮二百余门,虎蹲炮近千门,远程兵力几乎占全部军队的一半。而剩下的一半便是长枪手刀盾兵,还有便是操船的水兵,辎重兵后勤兵。
若论火力,陈越自信手下军队火力比八旗兵还要强上很多,因为两路南侵的清军几乎全军覆灭,他们的火器火炮都落入了明军手中,其中一大部分当初被拉到了舟山,经过修理保养之后现在又重新出现在军中。
火力强大,军纪严明,训练有素,再加上这些士兵足粮足饷,家中都有着分发的自己的田地。奋勇作战者会有更多奖赏,畏敌不前者会被惩罚,拥有的一切会消失,这种情况也不由得他们不卖命厮杀。
而这些便是陈越有底气出兵的原因。这支经他一手打造的军队,战力绝对远在大部分明军之上!
“可法虽不才,但只要有可法在,朝廷可保无忧,这点还请齐王放心。”史可法对陈越保证道。
陈越微笑着点头,感动之余却也并不是太在意,因为他虽然带兵离开,在南京却依然留下了强大的势力,内阁有路振飞王寅,有锦衣卫指挥使刘能监控整个南京,更不用说南京守军大部分都是齐王一系的人,杨正平以左都督的官职掌管着南京守军。那些关系疏远者都被陈越以剿灭流贼的名字,让怀远侯常延龄带出了南京,现在正在衢州很快便会进入到福建境内。而在距离南京不远的江西,陈越还留有十来万的军队,足以威慑大明使人不敢异动。
对陈越的离开,坤兴公主不舍的同时保持着较大的理智,她知道情郎出兵征战为的是她,是大明的江山。
“齐王放心,有属下在,武备学院的事情可保无忧。”钱枫林向陈越保证道,他知道陈越对武备学院很是看重。
“钱兄辛苦了,武备学院成立之后,便能源源不断的培训出大量的基层军官,再配合在江西湖广等的施行的兵役制,以后的大明将再无缺少精兵之虞。”
陈越随口嘱咐道,然后把目光看向了杨正平,“正平兄除了参与武备学院的筹备,还要担负着南京守备之责,身上的责任重大。”
杨正平叹了口气,跟随着陈越这些年来,他一直担任的便是守卫后方的工作,招募军队,训练士兵,守卫后方,这便是一直以来他的任务。其实,杨正平更愿带兵决战沙场,可他也知道,陈越之所以让自己负责后方,是对自己的信任。
“属下定不负王爷所托。”杨正平毅然道。
崇祯十九年十一月初三,以内阁大学士高宏图为主考官,参加恩科的官员们已经被隔离起来数日,正常紧张的出题,准备恩科考试工作。
而位于紫金山下的武备学院早已建设完毕进行开放,武备学院第一次招生吸引了来自江淮江东浙江福建江西湖广一带的壮士纷纷前来,有世代军户出身的少年,也有普通的农户出身的汉子。
齐王陈越担任院长,通过考试便有七品武官身份,这些足以驱使有志少年们不远千里前来南京。截止到目前,报名的人已经有两千人之多,而武备学院第一次招生,招生名额只有五百人,也就是说四个报名者只能录取一个,可见竞争之激烈,而这还是因为从武备学院被朝廷同意建设到招生报名只有两个月的时间,远处的省份,甚至是近处省份很多人都来不及得知。若是等到明年,恐怕报名的人数会翻倍的增加。
然而,齐王陈越已经等不到武备学院开学的这一天,因为今日他便要带着军队出发。
从江西而来的士兵早已到了南京,在大都督府参谋司的筹划下,第一批先锋已经到了扬州,而第二批第三批的军队也已经越过了南京,所以陈越不敢再等。。。
现在已经到了十一月份,天气已经很冷。虽然为了此次的打仗做了充足的准备,数月前就采购自松江的棉布棉花制作冬衣,足以保证每个士兵都能度过寒冬。
可一旦下雪的话,行军打仗便会变得格外麻烦,所以必须尽早出发,最少要在十二月之前攻入山东。
史可法亲自带着满朝文武送到了南京城外,敬过践行酒后,看着陈越上了江上的大船。城外送行的百姓达数万人之多,人群中张煌言看着江中远去的帆影,微微一叹。
第806章 三路大军攻山东()
十多万大军分批而行,在淮安府集结,而淮安也成了北伐军的大本营。
漕运总督镇北侯吴孟明也率领手下士兵来到了淮安,整个淮安府大军云集,形势十分紧张。
十一月十三日,陈越到达淮安府,立刻召开战前会议,部署进攻的事情。
此次作战的目标很明确,攻打山东,援救吴平军,歼灭盘踞在山东的以洪承畴为指挥的十万绿营兵。
满跶经历过上次的南侵失败之后,损兵折将,曾经投降他们的明军绿营兵也星散,再也没有另一个时空数十万上百万投降的绿营兵帮他们打天下那种情形。现在洪承畴麾下的绿营是投降满清为数不多的军队,这批绿营兵大部分是当初明朝的九边军队,还有就是顺军降兵。
若是能消灭这支汉奸军队,将会斩断满清一臂,使其实力大大减小。
“据探马回报,现在大汉奸洪承畴正指挥着绿营兵猛攻登州,青州以西的府县均已沦陷,便是胶州也被清兵占据,现在八万明军困守在登州城中,死死的当着数十万清军的进攻。”顾君恩指着地图,为诸将介绍着山东的情形。
“不是说山东只有绿营兵十万吗,如何说数十万清军?”余枫疑问道。
顾君恩解释道“青州失守,赵应元被杀,数十万义军溃败,很多人投降,再加上清军强行征召百姓入伍,有这么多人不足为奇。而咱们说说的清军十万,是洪承畴带入山东的十万绿营兵。”
余枫点点头,不再多问。众人也都明白,像攻城这种事情清军将领们自然不会让嫡系手下去做,招募一些降兵百姓做炮灰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过真要打起来的话,真正有战斗力的还是原来的那十万绿营兵。
“不过我军北伐,动静如此之大,清军统帅不可能不知,登州受到的威胁可以大大减小。”顾君恩续道。
“王爷,要怎么办你尽管吩咐吧!”听顾君恩介绍完山东的形势,诸将纷纷表态道。
陈越目光在大帐内移动,看着这一张张的面孔。金鑫,李奕,余枫,陈岩,马闯,王猛,李玉林,这些都是从北方时都一直跟随着的老人,也都是他最心腹最值得信任的手下。这些将领若论独当一面,也许比不过阎应元、堵胤锡等,可论战术素养,论执行力之强,却远在其他人之上。因为一直以来这些将领都跟着陈越,都出自平南军,对陈越麾下的军队体系,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所以也是陈越带着他们的主要原因。
而这些将领,在历次的大战中屡立战功,像金鑫李奕余枫吕泰,都已经受封伯爵,马闯王猛李玉林也都有了总兵的官职。而在场唯一的“外人”,便是镇北侯吴孟明了,不过因为一起从北京南下的关系,吴孟明和诸将也并不陌生。
“诸位都是跟随本王多年的老弟兄,多余的话也不需多说。吴平在登州硬顶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现在登州的局势岌岌可危。现在我等首要的任务便是解救吴平,进而歼灭绿营兵,让山东重回大明治下!”陈越目光扫视着诸将,沉声说道。
“本王决定,兵分三路,第一路是水师提督吕泰,率领两万水军乘坐战船从海路前往胶州湾,攻打胶州即墨。”陈越道。
水师提督吕泰不在淮安,他早就听从陈越的命令带领水军从海路攻往山东。虽然现在是冬季,吹的是西北季风,但船行八面风,近海勉强能够行驶,只不过速度会比较慢。不过一直到海州都是大明的治下,船队随时能够进港避风,能得到及时补给,问题不是很大。吕泰早在十月初就已经出发,按照计算现在应该快到了海州。
“第二路由东莱伯李奕带领,打着本王的旗号,率领主力十万,顺着黄河往北,经宿迁徐州,攻往兖州东昌府,然后向东攻打济南。”陈越继续道。
“齐王!”一直静听的镇北侯吴孟明忍不住插话了,“这样做不妥吧,在下以为,还是应该您亲自率领这十万大军的好。”
此次北伐干系重大,陈越却把主力军队托付给副将,这让吴孟明极为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