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好女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身穿蟒袍的太监手持长鞭来到金水桥上,用力的挥舞起来然后一收,便响起清脆的鞭声,这是早朝开始的标志。于是文物百官们便沿着金水桥进入奉天殿内,文左武右,按照品级站好,等待着大明天子崇祯皇帝的莅临。

    站在左侧的是首辅周延儒、次辅陈演、三辅魏藻德以及大学士范景文、李建泰等内阁成员,在后面是兵部尚书张缙彦、户部尚书倪元璐等六部官员,并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大理寺卿凌义渠,以及站在最后的十三道御史,六部给事中等官。

    站在右侧的则是以勋贵们为主的武将,成国公朱纯臣站在首位,后面则是定国公徐允祯、英国公张世泽,三大公爵。公爵之后则是武定侯郭培民、镇远侯顾肇迹、阳武侯薛濂、恭顺侯吴惟英等。再后面则是兴安伯徐治安、襄城伯李国帧等一应伯爵,以及驸马都尉巩永固等人。站在奉天殿内的勋贵武将足有数十人,大多数都是不管事的闲散勋贵,站在这里纯属凑数。真正有实权的也就成国公朱纯臣、恭顺侯吴惟英、襄城伯李国帧等寥寥数人。

    文物百官站定,但等着他们的皇帝莅临。没等一会儿,就见到穿着明黄色龙袍的崇祯天子迈着四方步子,缓缓从后殿出来,向着宝座而去。崇祯走的很稳很慢,让平日里见惯了他急躁脾气的大臣们不禁暗暗赞叹,不愧是做了十多年的天子,这种帝王威仪无可挑剔。

    若是崇祯知道大臣们的心里想法,肯定会忍不住大声骂娘,他哪里是不想走快,而是不敢!因为害怕稍一走快,襟幅摆动过大,会露出龙袍内的破烂里衣。这些年国库入不敷出、内宫用度大幅削减,崇祯已经好几年没有添一件新衣服,衣服破了就缝缝补补继续穿,而且缝补也不敢让宫人缝补,因为缝补的费用太高他很是心疼,便麻烦自己的皇后亲自为自己缝补,这样可以省钱。

    堂堂一个大明天子,日子过的如此寒酸,吃穿用度连一普通富户都有所不如,说出去又有谁信?

    慢慢悠悠、稳稳当当的走到龙案之后,坐在了皇帝宝座之上,崇祯这才松了口气。

    皇帝坐稳,文物百官开始行一跪三叩之礼,礼毕之后开始进入了议事过程。

    朝堂的议事往往就是扯皮,一帮子大臣们为某件事情争吵不休,争论半天也争不出个结果,而作为皇帝只能无奈的听着,不耐烦时便呵斥几句,结束争执。所以很多时候,皇帝们都不乐意每日上朝,实在是太过无聊,像嘉靖帝,就曾经二十年未曾上朝,而崇祯的爷爷万历帝更是创下了二十七年未曾上朝的历史记录。

    崇祯是个有责任心的皇帝,不愿像祖父那样懒于朝政,而是自登基就立下中兴大明之宏愿,所以才登基伊始便剪除了魏忠贤阉党。然而他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自登基以来天灾人祸,接连不断的降临。辽东的后金满洲鞑子一直在蹦跶,而陕西又反了无数的反贼,在整个中原大地四处流窜,派出了无数的精兵强将,却总也剿之不尽。严寒、干旱、蝗灾、瘟疫、地震,一件又一件的天灾接连发生,使得粮田减产很多地方颗粒无收,北方的田赋根本征收不上来,朝廷收入锐减,连九边将士的饷银都发不出。

    朝廷的精兵先后灭在流贼和满洲鞑子之手,有战力的军队越来越少,眼睁睁看着闯献流贼攻城略地,河南,湖广中原腹心之地任由流贼纵横,洛阳、开封、襄阳名城重镇先后陷入流贼之手,唐王、襄王,众多的宗室王爷死于流贼之手,眼睁睁的看着满鞑破关而入,多次进行抢劫,京畿,河北,山东一带多个府县被满鞑攻破,数以十万计的百姓被掠到关外为奴,损失的财富数以千万两。

    万千的苦难集于一身,压在了崇祯身上,压弯他的脊梁,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可是崇祯又不想像祖辈皇帝那样对朝政放任自流、得过且过,他不愿让大明亡于自己之手,总想着能够挽狂澜即倒,总想着有朝一日扫平流贼剿灭满鞑中兴大明。所以不管多苦多累,他都咬牙忍着、坚持着,始终不肯不愿放弃,为的就是祖宗的江山绝不亡于自己之手!

    可是,任凭他再勤政,哪怕一日只休息两个时辰,全部的时间都用来处理朝政,可眼看着局势还是一天天的恶化了下来,任凭他再简朴,吃的是普通的饭食,穿的是缝补的旧衣,可财政还是不断的恶化,到眼前连京营的饷银百官的俸禄都发不出。

    气数尽了,大明的气数尽了,有时崇祯自己都忍不住这么想。可是想过之后,擦干眼泪,再次埋首于无穷无尽的奏折之中。

    大殿中,朝臣们还在无休无止的争吵着,为的好像是什么鸡毛蒜皮的事情,崇祯不愿去听也不想理会,他的思绪飘荡到九霄云外。

    “启禀陛下,前不久西山巡检司巡检来报,言说收复被满鞑攻占的房山县城,击破满鞑五百,缴获首级一百二十八级,兵部并锦衣卫派员前去查验,查的结果如实。那巡检陈越立下如此大功,理应进行封赏,微臣请问该如何封赏之?”终于,朝堂的争吵结束了,一个声音响起,让崇祯不由得精神一振,定睛看去,就见到兵部尚书张缙彦立于阶下,正在向自己请示。

    封赏立下大功的陈越,这是今日崇祯最感兴趣的事情,尽管他心中对封赏早有定论,却还是想听听大臣们的意见。

第一百二十九章 争执 (第三更)() 
“张爱卿以为该如何封赏呢?”崇祯振作精神,向张缙彦问道,张缙彦身为兵部尚书,这种封赏之事他的意见极为重要。

    “臣以为,陈越缴获满鞑首级一百二十八级,按照朝廷赏格,一颗首级赏银五十两,陈越作为统帅当另行赏银千两,并擢升其官职,按照斩获可连胜三级,陈越原来有着锦衣卫百户的官职,升三级可为游击将军充任一地守备。”张缙彦侃侃而谈着。

    升为游击将军,会不会官职太小,崇祯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可那陈越又立下复地救民之功,收复房山县城,并从满洲鞑子手中解救出上万百姓,按此功劳,可再升两级,擢升为一镇副将,负责一路之守备。”张缙彦继续道。

    听了张缙彦的话,崇祯点点头,张缙彦身为兵部尚书,提出的封赏非常恰当。恩出于上,自己只要再稍稍提上一提,就可以任命陈越为一镇总兵了。

    “启禀陛下,微臣反对!”就在崇祯要同意张缙彦的提议之时,一个人越众而出,断然反对道。看清此人的面容之时,崇祯忍不住皱起了眉头,此人乃是兵科给事中光时亨。

    六科给事中并十三道御史合称科道之官,也就是所谓的言官。掌察纠内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在内两京刷卷,巡视京营,监临乡、会试及武举,巡视光禄,巡视仓场,巡视内库、皇城、五城,轮值登闻鼓。官品虽小,权力很大。

    而六科给事中和十三道御史不同之处是,御史是着重监察全国官吏和一般机关的,那么,六科则是按照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而光时亨身为兵科给事中,自然负责的是对兵部的监察。按照朝廷制度,兵部尚书选任武将,要与兵科都给事中一同报告皇帝请旨,武将赴任,亦应先赴兵科在文书上签署同意,可谓权力极大。

    不过一般而言,对兵部提出的武将任命人选,除非毛病特别大,兵科给事中一般不会驳斥封回,也就是说他虽然有权力,却不能滥用,否则会引起兵部的不满。

    如今兵部尚书张缙彦提出任命陈越为副将,光时亨却反对,虽然心中不快,崇祯不得不耐着性子听他到底有何见解。

    “哼,本官的任命有何不妥?”见到光时亨竟然当众反对自己,张缙彦不禁大怒,冷声质问道。

    “张大人不必恼火,我只问一句,陈越现在担任何职?”光时亨微笑着问道。

    “西山巡检司巡检。。。”张缙彦话一出口就知道不好。

    “哈哈哈,张大人还知道他是巡检啊,”果然,光时亨顺势接过了话茬,“巡检,虽然仅为从九品不入流,可也是文官啊,陈越乃是一介文官,怎么能升任副将总兵?按照张大人刚才的标准,当升五级,从九品升上五级刚好是七品,现如今房山县令殉国,当擢升陈越为房山县令才是!”光时亨笑呵呵的说道。

    升为县令?亏你想的出来!张缙彦冷哼一声,根本不愿辩驳。

    “呸,姓光的你疯了吗?陈越乃是一介军户出身,大字都不识几个,让他做县令,他懂得如何牧民吗?”果然,不用张缙彦辩驳,一个官员跳了出来,冲着光时亨吼道,张缙彦定睛看去,却是御史卫帧复。

    难得两个言官竟然掐了起来,殿中众大臣大感兴趣,不由得看起了热闹。言官们品级低,权力大,平日里最爱抱团,很少出现这种内讧之事。

    内阁首辅周延儒睁开微闭的眼睛,扫了左都御史李邦华一眼,卫帧复是李邦华的属下,跳的如此快,肯定是出自李邦华的授意,不过这光时亨反对张缙彦,其背后又站着何人?小小的一个巡检的立功升任,竟然当朝吵了起来,其中必然大有文章,弄不清背后原因的周延儒摇了摇头,决心置身事外。

    “就是,陈越连个读书人都不是,如何能当只有进士才能担任的县令!”其他御史也纷纷加入进来,对光时亨进行了讨伐。在这些御史们眼中,县令必须是只有进士才能当得,要是随便一个阿猫阿狗都能当县令,那么读书人十年苦读又有何用?光时亨此举,已然引起了众怒。

    “诸位,陈越虽然不是读书人,可他毕竟立下了大功啊,”这时又有一人站了出来,给光时亨帮腔,众人看去,却是户科给事中吴甘来,“并且我曾听说陈越虽不是读书人却也粗通文墨,故朝廷可以下恩旨,给他一个监生的身份,然后以监生身份勉强也能当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