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地理大发现这种事情,其实宋朝人也早就开始做了郑和下西洋的那些路线,没有一条不在宋朝人的活动范围之内,包括东非海岸。如此说来,大宋王朝真的是我国历史上距离世界霸主王冠最近的一次,要知道,当时的阿拉伯世界已经开始走向下坡路,而我国的大宋王朝却才刚刚开始,一场类似文艺复兴的运动,不幸的是,被解放的思想并没有向科学技术方向发展,他们虽然搞活了经济,你也知道工商业的重要意义,但缺少科技自然理论支撑对了他们,在祖先以及儒家的诅咒面前,最终以失败告终。
但这一次,苏宁绝对不会再容许那种事情发生,王安石在制度上留下的巨大弊端,他虽然没有绝对的信心,完全予以弥补,但不可否认的是,更完美的制度,他是建国的更好的制度,他也曾经构想过。如今,他在王安石的面前,大可以将之施展出来,也好让对面的这位一代改革雄才,好好见识一下自己的本事,与此同时,在一群改革者面前耍弄刀枪,刚好也方便他们指出其中的不足。
于是苏宁版本的农田水利法就开始推广起来。
那些还没有完成学校修建任务的工人,很快又接到了另外一条任务,不过这一次难度有所增加,因为引水灌溉这件事情,搞不好是会死人的,好赞,凉州体系的那些学生们,如今又一次派上了用场。他们甚至将曾经在战场上派上过用处的火药,给搬到了工地上来。
于是一阵阵惊天动地的声音之后,那些原本看来注定将会成为灌溉阻力的山石,就在短时间之内化为乌有。
这样的鬼斧神工,虽然没有多大的意义,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城里乱七八糟的碎石头也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却在人们的心中产生了巨大的震撼,以至于他们的心情立刻就变得高涨起来,认为苏宁推出的这项法令,是必然会取得成功的。
然而农田水利条约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即便到了21世纪,各种水利工程也还能在祖国的规划蓝图当中出现,比如说那条在西部,中国都出一个巨大圆弧的红旗和工程技术,曾经让苏宁心跳不已。
4万亿的投入不可谓不大,至少现在的苏宁还不敢弄出那么大的动静来,可是,有些制度的弊端也到了该修改一下的时候了。
市易法的改良版本,将会是他们这个秋天里的最后一项收获。
不过让苏宁没有想到的是,在过去的几天里,一直生龙活虎的孩子们,却在这个命题面前愁眉不展。
因为他们接二连三的争论之后,并没有为苏宁带来一份可行的方案,也有的人认为应该放开各个企业的竞争机制,让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的企业,在市场上充分进行价格战争,以便让消费者充分得利。
但也有的学生认为应该直接行使价格管制,因为注定有些领域是无法进行充分的价格竞争的,比如说那些专利掌握在少数公司手中的行业尤其以高科技的行业为主。所以他们认为价格管制是必须要进行的。
然而还有的学生认为,依靠行政能力是极其容易产生贪腐的,尤其是行政能力延伸到市场当中之后,很容易产生腐败,这样以来,经济的活力将会大幅度降低,而政治的廉洁也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不应当允许行政能力干涉市场价格。
于是几方争执不下,至今也没能达成一致。
然而,苏宁却很快为他们带来了一条相当不错的建议。
第407章 当总理,做总统,都不如总裁好—1()
这些天来,一直萦绕在凉州体系周围的民意,让苏宁开始变得有些不安起来。
老百姓们的力量是伟大的,也是强大的,但却并不一定是合理的,理智的,科学的。所以在舆论上引导他们,一直以来都是苏宁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但是没有想到竟然有人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耍,弄起了舆论上的小手段,利用各种坊间的传闻,开始鼓噪起自己登基称帝的说法。
虽然说那些一直忠于大汉王朝的士大夫美,已经在前几个月里悄悄的逃到了关东地区那边,甚至在那个过程当中,苏宁还在二战中为他们放了心,让他们好,尽可能平安的到达他们想投靠的那些人的身边,相信曹操,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得到了不少人的帮助,尤其是那个叫做荀彧荀文若的家伙,他近乎是在整个凉州效力的生涯期间都在与决策层做着暗中的对抗。
这样的人当然是尽早的放他离开比较好,更何况让他到他的身边去,更有利于保障关东群雄的争斗历史,符合原有的历史轨迹,这对于苏宁来说其实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它已经容不下更多的历史改变了。
扬州体系现在控制的面积虽然非常之大,但是从周朝分封以来,一直在华夏文明控制手中的故土之中,他也就只有凉州,并州和关中地区而已。
而这其中有2/3的土地是刚刚占领下来的,当地的治安状况都还没有恢复,想要他们短时间内投入有秩序的生产,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更加不幸的是,他在这个方向上的驻军数量远远低于西线战场,所以他不能容许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出现不可控的因素,更不能允许关东的那些诸侯们,利用这个机会,对自己形成太过致命的威胁,其中自然也包括大幅度的改变历史,因为他知道,借助历史的潮流去做些事情,其实是非常轻松的。而以他现在的力量来看,他能够做的也就是一名标准的历史投机主义者了。不过即便是穿越者的这个老本行,对他来说如今也有些难度了。防守尚且捉襟见肘的军事力量,如果想要展开进攻的话,恐怕就得寻觅一次绝佳的机会了,也就是说,他将错过关东地区大部分的绝佳机会,而只能在几个关键的点上发挥一下自己的先知优势。
不可否认的是,他在这一点上的造诣还是勉强合格的,更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机会都无法把握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连他自己都不能轻易再去改变关东诸侯的混战历史了,但是这样也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一旦它将来在关东的部署出现问题,那么造成的,总是有可能就是无法挽回的,因为现有的力量能够为她构造备用方案的条件也不是很多。毕竟首选方案的相关条件就已经被约束得比较严格了。
除了军事上的威胁之外,苏宁最为担心的只有是内部的混乱了,刚刚结束的治安战争,就是他对这一点的重点关注,但不幸的是,突然出现的怪异民意,又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些读书人,显而易见都是些比较老派的知识分子。所以他们才会觉得像朝代更迭一样出现奇葩皇帝是件正常的事情。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大汉王朝之前,改朝换代的统一王朝实在太少,以至于并没有多少人习惯于更换皇帝这件事。
当然,这个说法只在民间百姓当中,城里,虽然他们是帝国的主要成分,但却并非是有效成分。他们的意志并不被掌权者们所参考。恐怕也只有在天下大乱的时候,才会有人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说话,可是当那些农民起义的领袖们真正掌握权力之后,却发现他们不得不向官府那样做一样的事情来盘剥百姓,否则自己建立的小小政权也将无法运转。
这或许就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至少也算是其中的某一部分或者某种表现形式。
这是苏宁向来不喜欢将朴实无华的农民们和局限性这个词联系到一起去。相反,他特别强调知识贵族的局限性,以及他们从众心理严重,形式主义严重等各方面的问题。
所以在当他得知是一群旧派书生,率先发出这样言论之后,便立刻开始了大规模的舆论声讨。
首先他还是习惯的通过自己掌握的舆论阵地展开还击,各大报纸在第一时间就刊登了他的文章,内容则是批评所谓的谣言虽然说他在未来依旧会是凉州体系的控制者,代皇帝的位置上所作的人一定还是汉高祖的苗裔,在这一点上,苏宁并不准备做出任何改变,因为他已经准备好了一套制度,叫做君主立宪。
不列颠在大宪章签署之后,慢慢的崛起成为一代世界强国,其最鼎盛时期的领土面积甚至超过了陆战之王,蒙古帝国。这样的成绩无疑是令人艳羡的,可惜苏宁的凉州体系至今也没有几个像样的出海口,所以他如今能够做的事情,也仅仅是更高的发展效率而已。
想要更高的发展效率,就不能让皇权过多的干涉正常的经济运行,在古代的时候,皇权不下乡,是一种对地方自然经济的保护,也是一种对封建贵族掠夺的抵抗,但在苏宁到来之后,他的行政权力已经通过教育机构,尤其是学校的建立。摄影头到了每一个乡村之中,原有的皇权不下乡的概念,几乎已经被他彻底敲碎。
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老百姓们在这个过程当中还是保持着赞成的意见的,因为他们也知道,教育和读书能够改变他们孩子的命运,将来有一天,或许天子的朝堂上,也会出现自家儿子的身影。而在苏宁到来之前,这一局面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如果苏宁想要在此基础上继续清毒,农村自由经济的各项权利,那么他就很有可能与当地的居民们发生更大规模的冲突,除非他采用向凉州本地那样的模式,逐渐的利用自己的高产农作物,改造农村的现有经济态势。
这虽然在未来属于必然事件,但不可否认的是,人们在得到更多的粮食产出之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改变乡村的政治态势,而是先把自己的肚子喂饱,然后再讨论其他的问题,至于事到城里发展,还是做些什么别的事情,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
但是送女儿认为,恐怕大多数人在填饱肚子之时,都只会选择去晒太阳,而不是选择去更好的地方发展,这就是他们的眼界所造成的重大阻碍,在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