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说这个时候他们需要休养生息,用培育一代劳动力的时间扩充自己的农田耕种能力在得到丰富的粮食积累之后,他们便有了足够的本钱去雇佣各种长工和短工。那个时候农田的产出才会达到一种类似峰值的状态,接下来的各种发展也只不过是简单的堆积这种风格而已,并没有多少推动生产力的现实意义,当然对于水利和农具以及种子的各种改良,都不在这种简单的模型之列。只可惜的是,就算是这种简单的模型,曹操和袁绍等人也不可能请宗的了解,因为苏宁已经把这些东西都丢尽了保密的内容当中,现在出现在凉州报纸上的农牧生产细则已经越来越少,绝大多数都是关东诸侯们所无法做到的工业品制造问题。
这让广东的诸侯们在心理上就处于一种劣势,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控制的地盘原没有,凉州地区富庶和发达,如果双方展开战斗的话,那么他们取得胜利的可能非常之想,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凉州体系的安全,因为苏宁在东方的兵力实在是太少。
但这并不代表他集结重兵的地方就能够带来丰厚的胜利,尤其是在刚刚得到的恒河流域,还没能充分调动起国内各个势力的生产积极之前新的领土对于帝国来说,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所以当百乘王朝真的开始动员军队,准备与他争夺恒河流域的时候,苏宁的凉州体系还在不紧不慢的争论着,是不是应该主动的进行军事屯田?
幸好来自西方大秦帝国的士兵们早就已经做好了战争的准备,这简直就是他们生活当中的一部分。所以一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顺利的打破了凉州体系原有的平静。
第450章 先雇佣你的士兵,再雇佣你的国家—5()
其实百乘王朝并没有想象当中的多么可怕,与当时世界上同时存在的四大鼎盛帝国一样,这个王朝也陷入无到了非常严重的危机之中,它的领土已经被大部分的诸侯所割裂,只不过只有一些边远和实力强大的诸侯,彻底的脱离了中央的掌控而已,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随时都能够召集足够数量的军队展开进攻。所以一直等到苏宁将河流域的各个城邦都收服之后,他才最终缓过劲来,决定召集足够数量的士兵,抵抗这支来自北方的入侵力量。
在原本的历史上,扮演这一角色的是贵霜帝国,但那个庞大帝国并没有坚持多久就土崩瓦解了。没有了鲶鱼的印度,各邦国很快就陷入了内部的混乱之中,比如说现在已经与苏宁的势力搭界的纳加,便是已经脱离百乘王朝中央掌控的几支重要力量之一,不过这个政权比较识相,当苏宁的力量渗透进北印度的时候,他就已经宣布了投诚,虽然并没有彻底的交出自己土地的控制权,但已经愿意成为苏宁政权的附庸。
苏宁当然不会傻到在这个时候就与这个附庸动手,他甚至还主动拉拢对方许诺在未来的战争当中,将会把百乘王朝的部分土地划拨给纳加管理。
这让他们非常兴奋,甚至主动请缨派出军队,协助凉州体系攻伐中部印度。苏宁当然不会拒绝他们的好意,这让他们私底下暗藏着的野心得以迅速的膨胀,不过这也是苏宁愿意看到的,因为只要战争开始,他们就会付出更多的东西,对于内部的控制也将会迅速迅速,这对于苏宁来说,也将会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当然这个机会是不是应该抓住出手还要取决于到时候的具体情况,好在对于印度的征伐,将会是一次漫长的征战,苏宁有的是时间慢慢的分析每一条遇到的消息。
做一段合适的机会出现的时候,他也不用担心自己会抓不住。
反倒是对面的那个复杂的衰败帝国,更让他觉得情况复杂得难以掌握。新西兰帝国的皇帝纠集了足够数量的兵力,并且联合了尽可能多的诸侯,还许诺了大量的封地和赏赐。
虽然说其中的具体内容大多属于空头支票,因为他们的皇帝竟然将苏宁治下的土地当作是封地,悬赏给了各路诸侯们,并且在扬州体系所掌握的土地当中,大量的财富已经开始积累,至少先进的生产技术在广泛的推广应用之后,已经凭借当地比较优越的地理和气候,制造出了大量的农副产品,轻工业也在这里迅速的发展起来,财富的堆积速度足够让周围的帮国感到艳羡。所以这也成为了皇帝纠结住虎门的一个重要条件,只可惜的是,他所掌握的消息也十分有限,并不能够将苏宁的两种体系描述得尽善尽美,所以他只能在其中使用艺术的手段加以美化,不过这样以来,就让那些靠近凉州体系的诸侯们,感受到了皇帝浓浓的恶意。
这也正是诸侯联军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是一股内部四分五裂的力量。
对付这样一支四分五裂的力量,从遥远的大秦帝国赶来的士兵们,并不认为自己无法胜任,而且根据前线传回来的最新情报,那魏智大才疏的皇帝好像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直接向北推进,疯了吗?这是……”
“我觉得也是,如今我们在东北方向,而另有一股兄弟部队在西北方向,他们甚至还拥有数量不菲的海军,完全可以攻打百乘王朝的沿岸地区,虽然那里都已经被当地的诸侯割据,但不代表无法通过诸侯的控制范围,进入王朝的腹地,真想不到他们的皇帝究竟传有着怎样的想法,才会犯下如此严重的失误?难道他们那脆弱的国家不担心我们的背后突袭吗?”
在一张清楚的南亚地图上,来自西方大清帝国的军队指挥官们已经商讨出了不下十余种作战方略,当然,这只是他们平时的演练罢了,想要将之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方案,还需要得到苏宁的批准,这就是一支雇佣军的不幸了,毕竟只有雇用他们的人才会切实的考虑整个凉州体系的利益,接下来的那场战争该如何进行,恐怕也只有在苏宁的心中才会保留着完整的战术意图。
果然,来自苏宁的消息很快就证明他们大多数的方案都是不可行的,因为苏宁已经根据凉州体系内部的情况,准备好了另外一种战略方案。
凉州体系的内部究竟有什么新的情况呢?其中之一就是他们在河中平原以及阿富汗山脉地区的驻兵数量,实在是太少了,根本不足以应付大规模的敌**队,而且兰州91就将自己的主力屯驻在与波斯帝国的交战现场,虽然有了铁丝网和水泥堡垒的帮助已经大大减少了防守兵力的数量,但是对于恒河流域和西北印度地区的大规模征战,也已经将节约出来的士兵数量大大的耗费在那漫无边际的战斗当中,至少在印度人视为圣河的恒河流域的征战过程当中,他们就已经分散了大部分的兵力进行存储,而那些丰沃的土地也不可能白白的浪费掉,于是军事屯田的工作也迅速的开展起来,这又浪费了大量的兵力,尤其是一些刚刚加入军队,原本应该进行密集训练的士兵,被派遣到了当地的屯田单位进行密集的劳作,现在其中的大部分人都是从当地的士兵当中招募而来的,但是苏宁依旧不准备将这些忠诚度仍然有待提高的士兵划归到自己的战斗序列当中。
所以苏联能够调动的兵力其实是非常有限的。介于这个原因,在这次的战斗过程当中,投入抵挡和消灭对方,主要战斗人员的士兵数量绝对不可能太多。
只有这些来自西方大秦帝国的军事指挥官们,之前所想象的那些方案,估计都不会出现在战场上,因为苏宁能够投入到其中的兵力,远远要低于他们的想象,不过他们这群来自遥远地域的雇佣军还是会老老实实的经受一场在南亚次大陆的战争。因为这正是苏宁将它们从遥远的大秦帝国征募过来的重要原因,要不然他也不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交给那个刚刚上台的皇帝,然后换取这一支能征惯战的雇佣军的指挥权。
既然金银铜钱都不能白花,那么非得让这群来自西方大秦帝国的士兵们,在这片遥远的战场上,流尽最后一滴血不可。
不过他的这种险恶用心并没有太过直板的表现出来,以免激怒面前的这些未来盟友,虽然根据他苏某人的历史记录来看,所谓的梦游,当晚一天也会撕破脸面,当然是大汉帝国,终究与大秦帝国相隔万里,他们之间的贸易又在这个时候成为了彼此重要的金钱来源。因此他们短时间里不会出现太严重的外交问题,所以只要不在工农兵的问题上表现出过分的贪婪,那么苏宁将得到这股武装力量的绝对效忠。
其实大秦帝国的士兵们也没有想太多,他们竟然愿意作为雇佣兵,出现在这遥远的战场上,就已经做好了应对各种局面的准备,其中甚至包括雇主的背叛,以及把他们当作添油加醋的东西,直接塞到战场上进行消耗,对此他们也已经有了各自的方案,有的人认为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就应该在第一时间逃跑,有的人则认为应该反击这种卑鄙无耻的雇主,但是苏宁在他们刚刚来到这里之后的第一个措施,只能是让他们见识了凉州体系的武装战力,这既是一种宽厚仁慈的表现,因为这支远道而来的军队毕竟需要休息,也是一种彻彻底底的武装威吓,因为凉州体系所展现出来的工程实力,绝对是他们这群来自西方大秦帝国的士兵们所不敢轻易忽视的。
不过就现在而言,来自西方大秦帝国的士兵们,依旧保持着当初的平和心态,甚至苏宁都会因此而认为自己当初的不只是实在是有些多余。
基于这个原因,她决定为这些远道而来的士兵们带去另外一条好消息,那就是他们不必要在。环境恶劣的南线战场上作战,而是会沿着恒河流域返回到扬州体系主要控制的新都库什山脉以南地区,在这里作为核心地带,布防的军队当中有多支都属于凉州体系的王牌战力,他每天和这些世界上最为精锐的士兵们一起离党来自南方的印度士兵的进攻。
这个消息对于大秦帝国的士兵们来说,无疑是非常有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