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四国演义系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在东汉末年却没有人反对握手礼,所以姜冏很顺利的与对方建立了最初始的友谊。

    阿庇安于是照葫芦画瓢,也和对方握手致意。

    很难相信西方人之间的交流,却需要一个东方的少年郎在其中搭桥。但眼前的事实就是如此,舌尖上的隔膜有时候远远比地理上的局限更加影响深刻。

    经过这一番波折之后,双方在礼仪问题上都有了最起码的默契。所以,在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奥斯出现在他们身后的时候,类似的尴尬便没有再出现。阿庇亚在伸出自己右手的同时,很明智的说明道:“我们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友好。”

    这位圆锥曲线研究的集大成者,学着对方的样子,也试探性的伸出了自己的右手。他没有握住对方,而是抬起头来看向阿庇亚。眼神之中竟然闪烁着某些疑惑。

    姜冏鬼使神差的读懂了那种疑惑。他是在问,仅仅做到这一步,似乎还不能够表达友好。

    阿庇亚当然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他把自己的手向前递了出去,紧紧的握住了对方的手。这一刹那间,有一股暖流从这位瑞士舞台美术家的手中传递过去,穿透了2100多年的时间隔阂,冲进了古希腊数学家那苍老的血脉。

    阿波罗尼奥斯倏地睁大了眼睛。他不得不感叹人类真是一种神奇的生物,仅仅是互相之间的接触,竟然就可以带来如此诡异的情绪变化。他不知道的事。21世纪的学者们,穷极无聊的对这一现象展开了很多研究,其中有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是:美国贝克曼研究所的研究员弗洛林·多尔科斯和心理系博士后桑达·多尔科斯在论文中写道:“在社交活动之前的握手,强化了接近行为的正面影响,减少了躲避行为的负面影响。”

    这样的结论也印证了曾经广泛流传的古谚:陌生人的确会对伸手问候的人产生更好的印象。

    于是,阿波罗尼奥斯最后提议,将这个握手礼在凉州推广开来。

    在场的绝大多数人都表示支持,只有刚才表现出色的姜公子皱起了眉头。中国向来都以礼仪之邦自居,在人际交往方面,本来就有一套完整的规矩。对于外来的礼仪,恐怕是很难接受的。所以真要推广起来,恐怕会很有难度,说不定还会有意想不到的阻挠者。

    其实东方人在最初接触到握手里的时候,的确表现出了很多的不适应。且不论之前提到过的梁实秋和林语堂,就连亚洲最早敞开国门迎接西方文化的国家曰本,在其天皇与美国使节握手的时候,有在场的美国记者敏锐的观察到了他的不自然。

    当时的倭国还处在被迫打开国门的时代,他们在西方列强面前还是得伏低做小的。即便如此,他们的天皇对握手里还是表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而公元二世纪的大汉朝,虽然内政混乱,朝纲不振,但他的强大依旧不是别人可以觊觎的。这样的朝代面对西方礼节会有怎样的表现?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不太同意,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绝对不会像倭国那样伏低做小。

    什么叫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什么叫日月所照皆为汉土。大汉长不仅仅是嘴皮子上强硬,也实实在在的非常能打。想当年外去痘家只不过是想借助军功稳固自己在朝廷的地位,就敢悍然出兵向北匈奴发动进攻,并成功的将他们驱逐,并间接造成了西罗马帝国的覆灭。

    这样的帝国,有着属于他自己的高傲,也有着属于他自己的固执,更有着属于他自己的文化排他性。

    虽然姜冏并不懂这些,但它的感觉恰恰印证了事情后来的发展。苏宁在随后不久叫停了这一推广计划,只是默认来自西方的召唤者可以使用这一礼节。至于其他人愿不愿意效仿,那是其他人的自由。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任何借口,尤其是不允许打着先进文化的旗号,引诱,哄骗甚至强迫别人接受这些西方礼仪。

    提出这一建议的阿波罗尼奥斯也被苏宁叫去谈话,听说这次谈话持续了整整五个小时,当大家再次见到阿波罗尼奥斯的时候,那家伙几乎已经崩溃了。

    也正是从这件事之后,校长大人的谈话成为了众人最为忌惮的事情。

    后来,阿波罗尼奥斯也被打发去编修教材。他在圆锥曲线方面的研究是颇有成就的,以至于后世很多学者都调侃说:他的研究几乎囊括了圆锥曲线的所有性质,让后来者在这一领域几乎没有立足之地。

    姜冏此时还不知道,在即将开始的考试当中,圆锥曲线将会成为重要的一部分。他的主要兴趣,还在探究那些不断从苏宁房间中走出来的人身上。

    那一天,姜冏还见到了很多人。有个叫做阿博特的家伙,让他的印象非常深刻。这主要是此人的职业所致。摄影家,对于东汉末年的人来说,的确是一个闻所未闻的行当。

    此外还有几位草原上的一代枭雄,让他印象深刻。比如说来自布哈拉汗国的阿卜杜拉汗二世,已经希瓦汗国的阿布勒哈兹·巴哈杜尔汗。

    这两人还没有与他攀谈几句,就见阿提拉兴冲冲地赶过来,二话不说把他们两个拎走了。

    之后又连续来了20多号人,看他们的装扮、谈吐、语言,更是堪称形形色色。姜冏没来得及记住他们每一个人,但还是有几个印象比较深的。比如说那个叫做阿布里科索夫的物理学家。

    姜冏对他印象深刻,倒不是因为他对物理学有多大的兴趣,事实上,他在之后的年月里表现出来的生物学和地理学天赋,简直让人乍舌。之所以他能记住这个人,完全是因为它的通用称呼实在是太长了。而且长的恰到好处,不至于像阿布勒哈兹·巴哈杜尔还那样,长的让人都快记不住了。

    最后几位,则是对姜冏的余生影响最大的几个人。他们是美国植物生理学家、生物化学家,在1954年发现叶绿体在光照条件下合成atp的阿尔农,美国生物化学家,因为发现了细胞膜水通道而获得诺贝尔奖的阿格雷,以及美国海洋动物学家阿加西。

    虽然姜冏对他们口中的故乡美国一无所知,但却对他们所说的学问颇为向往。想不到那些绿色的花花草草,竟然可以产生维系人们正常喘息的气体。想不到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生物。尤其是那种一次性可以产出3万万枚鱼卵的翻车鱼。真想知道他产卵的时候是何等壮观的场景。

    话说,如果有人能够和翻车鱼一样,一次性产一下3万万个子女,那大汉王朝岂不是瞬间就变富裕了?

    这个时代衡量一个地方富裕与否的标准,仍旧是人口的数量。姜冏自然不会想到,如果华夏土地上突然多出3亿人口,恐怕会在走向富足之前,率先走向贫穷与战乱。光是饥饿这样的灾难,就足够消灭其中的绝大多数人了。搞不好,最后真的会像翻车鱼那样,三亿枚鱼卵只能存活30条小鱼。

第90章 站在师(巨)兄(人)的肩膀上—2() 
生性单纯的姜冏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瞬间就引来了众人的哄堂大笑。

    后来还是一个叫做阿莱的经济学家,为他解释了其中的奥秘。

    人口的数量的确可以展示某一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但它只是一个外在的标签,而不是根本的实力。对于土壤、物种等环境因素的利用,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对于工业和技术的应用,是商业吸纳人口的表现。对于士大夫的培养,是经济发展之后对教育的反哺,也是继续发展工农业的有力保障。有农业才有养活人口的资本,有工商也才能突破土地对于人口的限制,有教育事业,才能将这个良性的循环继续持续下去。这是迄今为止为数不多可以突破马尔萨斯陷阱的发展套路。

    对比,姜冏显然没有足够的能力理解。经济学也成为这位未来大学者最为严重的短板。这一短板甚至在他们的子孙后代之中不断延续,导致这一在自然科学领域声名显赫的家族,常常无法顺利的将研究结果产业化,甚至还间接的造成了好几次经济危机。

    当然,现在还没有人能够看出这一苗头。他们都认为这个年轻人还有成长的空间,毕竟他只是东汉末年的一名土著,无法接受20世纪的经济观念也属平常。至于他们思维里就缺少理解经济关系的基因,当下在场的很多人也只有后知后觉的叹息。

    姜家人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天赋,是很快就被人发掘了出来。阿格里科拉这位冶金学之父,只用了三言两语,就成功地吊起了这位年轻人的胃口。

    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各种各样的矿石,成为姜公子研究的对象。他们甚至还准备组成一支探险队,在凉州境内搜索各种可用的矿石。这一句话虽然没有得到苏宁的首肯,但是有姜家雄厚的人力财力作为保障,进行的还是十分顺利,没过多久,包括阿尔农在内的生物化学家们,也都相继加入进来。另外,他们不但动用了姜家自己的护卫,还打出为骑兵改良装备的7号,争得了阿提拉的支持。

    对此,苏宁虽然早有耳闻,但却一直暗中默许。只是他现在的主要精力,还需要放在积蓄实力上面,尤其是上一次指挥过各个部落的联军之后,他发现自己似乎不太愿意对那支军队放手了。

    于是在他找到了那几个部落的首领,公然挑出了想要招揽他们的意思。

    不出他所料的事,几位首领连商量都不用,就立刻表示反对。好在,他对此并不是毫无准备。

    各个部落的首领们得到了他开出的三个条件,第一,他们的勇士将组成渭水公司的专用商队。每次贸易的利润中,有一成可以划到他们帐下。第二,刚刚取得了那场胜利,在整个凉州范围内都造成了极大的震撼,各个部落的地位和声望也都随之而上升不少,这表明,手指头煤制油攥成拳头,才会发挥出自己的力量,才会被别人看得起。所以,苏宁准备针对联军进行特殊训练。这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