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政策么,天子之下人人平等,恰好现在我大晋的天子正是千载难逢之人。
“本王要走了1”司马季谢恩之后,看着一身宫装羊献容开口道。
“走了?什么时候”羊献容一怔,脸色复杂的道,“是回蓟城么,这么快?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相见,也好,京师现在是一个是非之地。”
“把河间王麾下大军的军饷送到就走,是回蓟城,回去征兵。”司马季眼皮一翻,幽幽地道,“乱世当中只有大军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有大军在,一切皆有可能。”
“我该说什么呢?期望你早日回来?你我本不应该认识。”羊献容有些自怨自艾,但还是开口道,“献容只能说,永远不想听到殿下兵败身死的消息传来。”
一直平淡之色的司马季闻言,忽然鼻子一酸,伸出手指抹掉了眼角的湿意,默然道,“中宫应该是不会听到的,本王告退,中宫保重。”
这就是一句平淡的话,我怎么会觉得有些感动?看来有句话叫不经意的感动,这种情况是存在的。出宫的路上司马季一脸的羞愧,看来他还是不够六亲不认。
诸王接连开府,整个洛阳都在大兴土木,酒宴之上各自的拥趸推杯换盏,这一切都和他无关。司马季不过是八王当中的普通一个。大筑第馆,北取五谷市,南开诸署,毁坏庐舍以百数,使大匠营制。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司马季此时也不介意送出顺水人情,将关押在廷尉的一众官员全部释放,算是给辅政的司马冏一个面子。
这在其他人眼中,自然是在司马冏的强势压力下,重用酷吏的燕王不得不就范。消息传来,朝臣一片欢腾。
这一切司马季并不在意,老话说先胖不算胖,等着石超带着两万步卒到达司州,他就启程北返,还有一个藩王没有出现在庆功当中,而是和一众禁军的将校厮混在一起,似乎一切都与己无关。
“司马乂啊!”司马季想着这个除了自己的异类呐呐自语。
“殿下,石超将军已经率领两万步卒到达东郊!”李山从堂外走进来禀报道。
“我们和东安王一起走,该回家了。”司马季闻言马上吩咐道,“带上剩下的钱财布帛,还有将作监的工匠,派人去东安王府,要是东安王没有问题的话,明天就启程。”
:。:
第四百七十四章 三驾马车()
司马季想的不错,可惜还没准备实施就要延后,今日新封公的韩泰登门,倒是没有说太多话,就是来禀报燕王天子要祭祖,在京诸王都要参加。齐王派他来通传司马季一声,特别说道,“秦王也回参加。”
“啊,知道了。”司马季张了张嘴,天子要祭祖他有什么资格反对?反正马上要北返了,不在乎这一天两天的,在京开府的几个藩王面和心不和尚且要参加,他矫情什么。没看连只能躺着的司马柬都参加么。
前往皇陵的车驾当中,和司马冏同坐的司马歆开口道,“齐王,司马颖乃是天子至亲,应该留在京师辅政,如果不能留,应该想办法夺他的兵权。”
司马歆坦露了司马冏麾下很大一部分人的心声,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他们当然希望司马冏能够踢开司马颖,独擅朝政,他们也好附骥尾,跟着鸡犬升天。
如果能把司马颖留在洛阳,就会把他就近看住,司马颖不能回到关中,他的根基就会消失,这样便可兵不血刃的干掉这个同样加九锡的政治对手。
司马颖麾下的大军来自关中和益州,如果他本人不能回去,麾下大军就会失去控制,失去了军权就不能在成为司马冏的政治对手,到时候就看司马冏的心情如何了。
“新野王,好主意啊!”司马冏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但话锋一转又问道,“可现在京师西郊的大军如何处理?现在他们可就在西郊,你想让本王强留他么?”
司马冏一听司马歆描绘的美好前景,只问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如何对付京师西郊的大军,司马歆这个建议就如同,一个工匠造出来了美轮美奂的大船,这艘大船任何方面来看都是这么完美,只有一个缺点,它下水就沉。
司马炜、司马允先后在洛阳被诛杀,司马冏可不认为司马颖就会乖乖就范。要是听从了司马歆的主意,加上司马歆带来的五万荆襄大军,就是麾下三十多万大军和司马颖的二十万大军火并的局面。
失败者肯定是满盘皆输的结局,可打赢了呢?河间王还有十几万大军,范阳王的大军也将近十万,要是司马冏惨胜之后,这两个王侯跳出来发难,他到时候如何抵挡?
麾下十万以上的大军,除了态度不明的司马虓之外,司马冏的力量不过是对司马颖和司马颙稍占上风而已,要算上在京藩王,力量不大的勤王藩王,局势这么复杂的情况下,司马冏断然不会选择动手火并。
“出镇之后,便可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如同燕王一样,最差也是关起门来过日子。”司马繇很是憧憬,也没在同乘一车的司马季面前掩饰,被流放带方郡的时候,两人就见过面,连自己最落魄的时候司马季都在场,没什么可以隐藏的。
“是啊,天高任鸟飞,什么都不如麾下大军可靠,看看我大晋军容是多么鼎盛。”司马季撩开帘子完全是有感的发。
后世的人都说晋朝灭掉吴国之后,统一天下便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才会被胡人有机可趁,一切都源于太康元年武帝下了诏令解除州郡武装。这道诏令一直被后人诟病。
当时司马季才多大,怎么可能知道洛阳的情况,但就现在的情况来看,这道诏令没有被实行,就看这次讨伐司马伦的过程就知道,晋军和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这种词汇一点关系没有,绝对可以说是人多势众、军容壮盛。
而且除了自己和司马颖之外,出镇的藩王还没有尽全力征兵,所带的大军都是属于军镇原有大军。开始全力备战,应该是司马冏身亡前后的事情。
“东安王接受了齐王的任命出镇,不管如何,你我二人在别人眼中都是齐王一党了。”司马季意有所指的开口道,“还望以后守望相助。”
“这是自然!”司马繇郑重的点头道,“无事则罢,一旦有事,你我还要同气连枝。”
除了封赏之后和没封赏一样,善于锦上添花,一副和事佬样子的司马虓之外,现在的大晋隐隐有三分天下的意思,这三人就是司马冏、司马颖和司马颙,他们三个各有拥趸。除了这三个人之外,就剩下司马季、司马歆这种果断低头的藩王。
司马季本来是要在这次大战一场的,带着十万大军南下,但一听到司马颙也响应司马冏的号召,对司马伦反戈一击。顺便就改变了初衷,开始专心致志的刮地皮,直接把所有步卒都留在了赵国境内,这种半路拉稀的表现,也看在别人眼中。
这燕王把自己吹的天下无敌,到了真章的时候表现也不怎么样啊,这其中肯定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最后其他人得出了一个很有逻辑的答案,以前不是燕王多强,而是洛阳禁军很强。燕王多次作战都是带着禁军出征的。
中央禁军的战斗力,可以从这一次的作战看出来,各军镇百万大军围攻京师八关,禁军虽然一度危如累卵,但在司马伦被司马漼政变之前,诸王联军确实没有攻破通往洛阳的关隘。
当年秃发树机能祸乱雍凉、马隆自荐去平定关中,结果只带了三千人,只用了几个月时间,就解决了雍凉数万大军十几年都解决不了的难题。齐万年起兵之后,洛阳禁军的表现也高出了关中大军不止一筹,关中大军就算有司马柬坐镇,之前也连吃败仗。
当然出现这种表现,也归功于我大晋开局先送一波的传统,不把叛军养大不会打。没几千人的时候连吃败仗,等到真膨胀到成心腹大患,反而能一举攻灭。
开局送一波的传统,好像不会随着司马亮、司马彤、司马伦老人离开,司马季记得,新野王司马歆似乎也是因为这件事死的。
在另一个车驾当中,同样有两个藩王共坐一车,就是现在领左军的司马乂和司马颖,秦王司马柬因为身体原因,在两人身后的车驾当中独乘一车。
司马乂现在做的事情,和司马歆一样,只不过口气更加理直气壮,“天下是我们家的天下,是父皇传下来的,由你辅政更加名正言顺。”
司马歆不过是武帝的堂弟,他是宗室疏族,所以身为长辈,却对齐王司马冏保持着谦逊的姿态;司马乂的身份与司马歆不同,他是先帝之子、皇帝弟弟,与哥哥楚王司马玮、淮南王司马允一样,司马乂也把天下事看作家事,不允许他人染指。所以他的口气就比司马歆来得坚决,来得理直气壮,他直接抬出武帝的名号,要求司马颖向司马冏收回旁落的大权。
“兄长说得对,不过颖已经决议要回到长安了,秦王已经上疏,让本王出镇。除了天子之外,秦王便是长兄,颖不敢不听。”司马颖面色从容,并没有顺着司马乂的话说下去。
司马颖心中也有顾虑,顾虑自然是和齐王司马冏一样,司马冏的兵力占优势,他的压力只会更大,现在已经放弃了直接争锋的心,至少在齐王大军散去之前,是不准备夺权了。
而且和司马炜和司马乂不同,对方是亲兄弟,司马颖和司马乂又不是一母同胞,司马颖还比司马乂小一岁,直到因为太子被废前夕惹怒贾氏才被赶出洛阳。
兄弟俩打小没什么交情,成年之后又分居两地,十多年才见一次面,更谈不上什么情谊。帝王之家包罗万有,唯独亲情是奢侈品,尤其是兄弟之情,更是奢侈品之中的奢侈品。
先有司马炎和司马攸、后有东安王和东武王、最近就是司马冏还杀了自己的兄长,连同左军将军王舆,不然司马乂的左军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