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枭士-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次赢来众人一致叫好,李延庆不停笔,一口气写了二十几幅春联,众人各自得了一幅,都欢天喜地而去。

    李延庆最后给自己也写了两幅对联:‘十载寒窗,百天苦练,何人健步登金榜;一腔热血,万丈豪情,我辈英才夺桂冠。’

    这是他准备贴到自己宿舍大门上,李大器在一旁暗暗赞叹,儿子书法遒劲浑厚,比起解元那会儿又大有进步,已经颇有一点大家风范,自己的字已经远远不能和儿子相比了。

    这时,李延庆又写了一幅对联:名牌誉满三江水:好货诚招四海宾。

    “这两幅对联爹爹要哪一幅?”

    李大器看了看笑道:“虽然第一幅对联是指科举,不过挂在宝妍斋也可以,第二幅就挂在新桥店,两幅我都要了,你再给家里写一幅吧!”

    李大器笑呵呵走了,李延庆无奈,只得给家里再写了一幅铁柱贴到大门去

    从古至今,除夕的重头戏都是年夜饭,李大器早早预订了三份万宾楼的福满金年夜饭,一份售价二十贯,由三十个大菜组成,鸡鸭鱼肉样样,在汴京颇有名气,不过只是半成品,需要自己烹饪,李大器便又高价请了三个大厨掌勺,给家里的年轻人做了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做包子比赛已经结束了,喜鹊和岳飞、牛皋所在的组以一百五十二个包子夺得第一,奖品是每人一块上好的‘丽人脂’香皂。

    李大器拍拍手道:“年夜饭要开始了,包子搬到后院去晾晒,去抬桌子和长凳子,按照去年的规矩,先发压岁钱,然后吃饭。”

    众人顿时兴奋异常,大家一起动手,很快将院子收拾完毕,众人一个个挺直腰坐在桌前,李大器对站在墙边看热闹的李延庆五人笑道:“你们也坐进去,每个人都有份。”

    五人听他们也有份,顿时欢喜异常,一起挤进去坐下。

    李大器对众人笑道:“你们父母把你们托付给了我我照顾你们,所以你们也都是我的孩子,作为长辈,我需要给你们发压岁钱,不过今年宝妍斋比去年更加兴盛,压岁钱当然也要比去年更多一点。”

    众人喜不自胜,去年可是得了五两银子,今年又会得多少?

    这时,李大器的后妻杨氏端着一个大盘走了出来,她已经怀孕六个月,挺着肚子,颇有点不便,不过风俗必须由她来端盘,李大器发钱,其实这也是东主以压岁钱为借口给伙计们的一种奖励。

    压岁钱是用红纸包着,每人一锭,这时,拿到压岁钱的人开始惊呼起来,里面竟然是一锭黄金,大约重一两,这就是十两银子,拿回家乡可以买几亩好地了。

    李大器把红包递给了岳飞、王贵、汤怀和牛皋,四人连忙起身感谢叔父的厚爱,岳飞和牛皋尤其感动,他们还从未得到这么厚重的压岁钱,李大器笑眯眯对四人道:“不要乱花了,把它存起来娶媳妇!”

    众人一起大笑,这时,李大器走过了李延庆,却没给他,李延庆挠挠头,不解地问道:“为啥我没有,难道我就不需要娶媳妇?”

    院子再次爆发出一阵大笑,李大器敲了一下他的头,把一个红包塞给他,“年纪就开始想媳妇了,我可不想这么早抱孙子。”

    李延彪怪叫一声,“二叔双喜临门,儿子孙子一起抱!”

    欢快的笑声再次淹没了院子,这时,得了赏金的十几个少郎纷纷跑到大门外放炮仗,铁柱带着几个帮手在院子挂起了大灯笼,娘们则进屋去拿碗筷、端酒菜,在灰蒙蒙的暮色中,院子里灯火通明,亮如白昼。

    三十几人聚集在四张大桌子前,桌上摆满了各种丰盛的酒菜,李大器举杯笑道:“明年生意兴隆,学业有成,我们一起干了此杯。”

    众人一起举杯大喊:“干杯!”

    整个汴京城都响起了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到处是欢声笑语,在除夕的家庭盛宴中,新的一年即将到来。

    【月票不景气,向大家求求月票啊!】

第二百六十五章 桑家瓦子() 
过了新年后,科举的日子便一天天临近了,新的一年改年为宣和,宣和元年的省试科举定在二月初一。

    其实省试只是科举中的第二场,下面是发解试,上面还有殿试,在某种程度上,省试只是殿试的资格考试,在紧接着省试举行的殿试才是真正决定命运的科举开始,由皇帝亲自主考省试中榜者,排出最后的名次。

    殿试的结果甲榜和乙榜,甲榜是指前三名,考中者被称为进士及第,而乙榜人数不定,大多在二十人左右,这二十人赐进士出身,而在殿试中落榜的士子也有功名,赐同进士出身,都有机会出任官职。

    从去年十一月开始,来自天下各地的举人和贡生已陆陆续续抵达京城,贡生是这一次科举特有的考生,也是礼部因为各地发解试出卷权被剥夺而给地方的一种补偿,从州学中若干名优秀的士子来京城参加省试,人数差不多是发解试名额的一半少一点,这其实是照顾地方高官大族子弟发解试落榜的一种变通。

    此时前来汴京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各地士子已接近八万人,太学生、新晋举人、贡生,但最多的一块还是从前的落榜士子,年龄从十五岁到六十岁皆有,京城的各大客栈早已爆满,寺院、民居也住满了士子,汴京的商业因各地士子的到来而了黄金时期。

    客栈、酒楼、茶馆、青楼、教坊、妓院等等场所都随处可见读书人的身影,就连宝妍斋门前也设立了士子专柜,每天都有士子排起了长长队伍,难得进京一次,当然要给娘子或者母亲带点京城的高档物什,宝妍斋的胭脂香水自然便成了首选之物。

    有钱的士子买上几盒二十贯钱的宝盒,稍微清贫一点的士子也会买两色胭脂,或者是去李氏胭脂铺买点物美价廉的脂粉带回乡。

    但生意最好的却是各大酒楼,除了一些档次极高,诸如矾楼之类的酒楼外,、汴京的大中小酒肆以及各瓦肆勾栏都被士子们占领了,到处是天南地北的口音,但人都在谈论着同一个话题,科举,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十年寒窗,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已经准备充分,只要是公平竞争,他们一定能被科举录取。

    中元节过后,向科举飞奔的时光马车陡然加速了,一天天如翻书般的过去,眨眼间,距离科举序幕拉开只剩下十天时间。

    下午,李延庆和往常一样,在宿舍背后的小树林里稍坐小憩,这是他养成的一个习惯,每天下午都会抽一刻钟时间来这里走一走,呼吸树林里的新鲜空气,此时已是一月下旬,空气中已经有了一丝暖意,积雪早已消融殆尽,枝条开始发青,几株腊梅开放得正盛,使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沁香。

    李延庆最喜欢腊梅和菊花,他就站在一株腊梅前,望着满树金黄的腊梅,娇嫩的花瓣,暗黄色彩,他仿佛看见了世间最美的艺术品,此情此景他想起了一首绝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就在这时,身后忽然想起一声破锣般的叫喊:“哈!原来在这里。”

    的美景和心绪都被这一声叫喊破坏殆尽,李延庆回头,只见一个肥胖的家伙出现在树林旁,脸上挂着招盘式的痴笑,原来是大胖子郑荣泰。

    李延庆没好气道:“你来做什么?”

    “我来找你喝酒呀!”

    郑荣泰最大的优点就是脸皮厚,李延庆对他再不客气,他也毫不生气,他跑上来笑嘻嘻道:“我昨天晚上才回京城,早上一睁眼就想来找你,可惜被大伯拉住了,你没觉得我又瘦了一圈吗?”

    郑荣泰象猪八戒跳芭蕾舞一样,在李延庆面前转了一圈,李延庆笑着摇摇头,“我看不出哪里瘦,只觉得和从前一样,不过比我刚认识你时瘦得多了。”

    李延庆说的是实话,他刚认识这个大胖子时,那简直象肉山一样,后来在京城稍微瘦一点,变成了河马,再后来自己教他减肥,他便又瘦了一圈,变成了一头山猪,然后就一直保持这个体型了。

    李延庆忍不住笑道:“能保持就不错了,值得鼓励。”

    “快走吧!我们矾楼喝酒。”

    郑荣泰急不可耐地拉着李延庆便走,李延庆迟疑一下,“不去矾楼!”

    郑荣泰忽然反应过来,他想起了那群西夏武士,去矾楼的热情立刻消退了,他便挠挠头,“那你说去哪里?”

    “去桑家瓦肆!”

    太学去年开了西门,西门外便是蔡河,而河对岸也是汴京一个极为热闹场所,桑家瓦肆便坐落其中,再向西北方向走一里就是兴国寺。

    郑荣泰还有点犹豫,他嫌桑家瓦肆的档次太低了,李延庆眼睛一瞪,“你去还是不去?”

    “去!去!去!”郑荣泰一迭声答应。

    李延庆稍微回宿舍收拾了一下,便和郑荣泰向桑家瓦肆走去。

    桑家瓦肆坐落在得宜男桥西,这一带是外来人口的聚集地,人口稠密,商业繁华,不过档次都比较低,民房大多以出租房为主,也有不少官方出租,常年在太学听课的一万多旁听生便有一半聚居在这里,还有一半则住在城外,因为这一带房租便宜,进京赶考的士子也住在这里。

    桑家瓦肆远远比不上州西瓦肆或者新门瓦肆,它的特点是‘大杂小’,大是指瓦肆占地面积大,足有数百亩之多,由十几条小巷上百座建筑组成。

    杂是指店铺极多,密密麻麻,一家挨着一家,没有规划,各种行当交杂在一起,每家都不大,这就是‘小’的含义,店铺小,数量多,虽说汴京有六千多家店铺,但并不包括这些密集杂乱的小店,另外汴京最廉价的妓院也集中在这里,桑家瓦肆就有十几家,隐藏在昏暗的小巷深处。

    以郑胖子的皇亲国戚身份,当然瞧不起这些低档的铺子,李延庆却无所谓,他虽然已是巨富,但依然不改他出身贫寒的本色,况且这里的开店人来自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