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自从上元节过后,李延庆便处于忙碌之中,范致虚反对北伐的态度渐渐明朗化,得到了枢密使郑居中和翰林学士赵野的大力支持,他们三人很快便走到一起,开始联络朝臣反对北伐。
他们的呼吁不仅得到大量地方官的支持,也得到朝中不少正直官员的认可,李延庆也被拉进了这个反对北伐的小集团,他积极的出谋划策,协助范致虚四处奔跑,赢得越来越多朝臣的理解。
这天上午,李延庆正在官房内写一份报告,这时,莫俊走进房间道:“真是奇怪了。”
“什么奇怪?”李延庆停住笔看了他一眼。
“京城到处都在议论我们那份报告的事情,我早上在茶馆听见一个老者说起行唐县军械仓库的事情,居然说得一点不差,御史,我们的报告怎么会泄露出去了?”
李延庆也愣住了,那份报告一直是绝密报告,怎么会泄露出去,还闹得满城皆知。
“御史,你不觉得这是某个有心人故意泄露出去吗?”
李延庆点点头,“我也有这个感觉,可这会是谁泄露出去的?”
就在这时,庆哥儿跑到门口道:“李御史,范相公请你过去一趟。”
李延庆随即对莫俊道:“这件事回来再说,我先去一趟。”
李延庆起身匆匆去了范致虚的官房,不多时,他走进房间,却只见范致虚阴沉着脸,一脸的不高兴,李延庆连忙上前躬身施礼,“卑职参见相国!”
“李御史,现在满朝文武都在谈论监察报告之事,你可知道这件事?”
李延庆连忙道:“卑职刚才也听说了,不仅是满朝文武,连市井百姓也在谈论,可以说整个京城都在谈论此事。”
“那我想知道,是谁把报告的内容泄露出去了?”范致虚十分不满地问道。
“卑职也是刚刚听说此事,首先卑职可以保证,绝没有泄露出去半个字。”
范致虚看了李延庆片刻,点点头道:“我知道你是懂大局之人,如果你要泄露一定会先和我商量,既然你说和你无关,我也相信,另外,我刚才也问过秦桧,他向我发誓绝没有泄露出去,那你再想想看,还有谁知道这份报告的内容?”
“要么就是郑俅仁和汪藻了,他们都知道一些内容,还有三个主事参与实际盘查,他们也知道一点,不过我倒觉得有可能是从宫里传出去的,报告在御书房放了十几天,应该很多人都看过了。”
范致虚叹了口气,“这件事虽然是给我们助声势,我还是有点担心会弄巧成拙!”
李延庆想了想道:“卑职倒觉得是给官家施的压力不够,只要有强大的舆论压力,官家就不得不查处梁方平,一旦查处了梁方平,那就承认是备战不足,在朝野强大的压力下,天子必然会放弃北伐之念。”
范致虚沉思片刻道:“赵学士也和你的想法一样,他建议动员太学生游行,我和郑公都比较赞成,只是我们不太好出面。”
李延庆笑了起来,“正好闹得满城皆知,太学生上街游行很正常,这件事就交给卑职去做,卑职正好认识太学生领袖陈东!”
范致虚点点头,“不过太学是蔡京的传统地盘,你自己要当心。”
=======
求月票推荐票!!
第五百二十七章 郓王之劝()
一 从军监所出来,李延庆随即来到了虹桥宝妍斋,他父亲李大器去了杭州还没有回来,不过李延庆今天是专程来找洪大志。
在账房的休息室内,李延庆笑问道:“大志现在还去太学旁听吗?”
这时,李延庆又看到了洪大志已经略略发福的肚腩,他忽然觉得自己这句话是不是问得多余了。
洪大志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已经快两年没有去了,我有自知之明,凭我这种水平,连太学都未必考得上,更不用说进士了。”
“你认识陈东吗?”
洪大志笑了起来,“他那样的太学名人,想不认识也不可能,但他不认识我。”
李延庆取出一张纸条,递给洪大志,“能否麻烦你替我跑一趟,把这张纸条交给陈东。”
洪大志接过纸条,“我这就去!”
他起身要走,却又犹豫了一下。“你想说什么?”李延庆看出了他的犹豫。
“小东主知道余慎吗?”
李延庆摇摇头,“他是什么人?”
“他和陈东一样,也是太学生领袖,我倒是和他接触过。”
虽然李延庆也是太学出身,但无论陈东也好,余慎也好,他都从来没有见过,也更没有接触过,不过他现在没有心思过问这些,便对洪大志道:“烦请你先替我送了这封信!”
洪大志点点头,起身匆匆走了,李延庆也站起身准备返回军监所,但他刚走出宝妍斋大门,一辆华丽的马车便缓缓停在宝妍斋大门前。
“你果然在这里!”
从马车里走下一人,正是已经数年未见的郓王赵楷,他脸上带着平淡的笑容,这个笑容曾经是那么熟悉,现在却变得那么陌生。
“我去了军监所,他们说你可能在这里,所以我就赶来了。”
李延庆上前躬身行一礼,“卑职参见郓王殿下!”
“不必,我是以朋友的身份来见你,假如我们还是朋友的话!”赵楷的眼中闪过一丝失落的神情。
.......
“这是我们科举后的第一次见面吧!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就过去了整整两年。”
清风茶楼内,赵楷轻轻感叹,看得出他和当年那个小王爷已经有些不一样了,目光中有一丝和他年纪不相配的成熟。
赵楷给他倒了一杯茶,“还记得我们一起去苏州查案吗?那次若没有你,恐怕我会一无所获。”
“殿下太自谦了!”
赵楷沉吟了一下,他来找李延庆显然不是为了叙旧,他喝了一口茶,尽量用一种若无其事的语气和李延庆说话。
“听说你最近一直在反对北伐?”
李延庆淡淡一笑道:“不是最近,我一贯如此,否则殿下怎么会认识我呢?”
赵楷的脸上露出一丝尴尬,半晌,他挥挥手让所有的仆妇和茶妓都离去,装饰豪华的房间内只剩下他和李延庆两人。
“我过去也很担心金国,不赞成北伐,不过最近一两年我的立场开始有了一些变化。”
“哦?不知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殿下的立场变化?”
李延庆深邃的目光分明已经知道了答案,是权力,对权力的渴望改变了这位年轻王子的立场,支持并积极实践北伐,他将有可能取代太子成为新的大宋储君。
赵楷被李延庆犀利的目光看得脸微微一红,不过他可是正一品的亲王,而对方不过是正六品的中低级官员,赵楷的腰不知不觉又挺直了。
“是因为责任!”
赵楷斟酌一下语气继续道:“父皇是大宋君主,雪洗先祖蒙受的耻辱,收复幽云十六州是他的责任,现在辽国即将覆灭,这时实现祖先遗志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父皇畏难不前,他就有负于祖先,有负于天下,作为皇子,这也是我的责任,至于金国,它或许攻宋,或许不会攻宋,但我们绝不能因噎废食。”
尽管朝廷反对北伐的人很多,但大都是因为财政压力太大,民生艰辛或者担心失败等等,而担心金国会大举南侵的朝臣却寥寥无几。
原因也很简单,女真本是偏远蛮族,象它们那样的体量吞下辽国,消化殆尽至少也要几十年时间,怎么会贪心不足,又继续侵宋呢?
再说宋金已经签署了海上之盟,将来最多是一些条款的变更,而不会想到墨迹未干就撕毁了盟约。
基于这些考虑,赵楷对金国侵宋的担心也不象从前那样执着了。
“殿下看过我这次去河北监察写的报告吗?”李延庆目光锐利地望着赵楷。
赵楷避开了李延庆的目光,沉声道:“报告我原原本本看了两遍,我很痛心,也很愤怒,但如果你是因为这份报告的内容而反对北伐,我就觉得有点多余了,北伐至少还有半年,我们完全可以亡羊补牢,不过还是很感谢你这次监察发现的问题。”
“但朝廷并不相信我的报告,否则梁书平为什么还没有受到任何处罚呢?”
“这件事我会劝说父亲严惩梁书平!”
李延庆似乎明白了什么,他不慌不忙喝了口茶,浓黑的眉毛一挑,“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北伐的主帅将会是殿下吧?”
赵楷没想到李延庆这么精明,一下子就把自己看透了,既然已经看破,他索性也不再含蓄,便对李延庆道:“你说得没错,父皇已经决定任命我为北伐三军大元帅,我希望你能跟随我一同北伐,就像当初我们一起去苏州一样。”
李延庆望着茶盏淡淡笑道:“我也是朝廷职官,如果朝廷调我北伐,我岂能不从?”
“我还是希望你本人愿意!”
李延庆缓缓道:“我本人是坚决反对北伐,可如果实在反对不成功,朝廷最终决定北伐,那么我希望朝廷能取胜,不过这并不是我能决定。”
赵楷叹了口气,“我还是希望你能放弃反对北伐的立场,这样对你很不利,父皇已经对你们十分不满了!”
李延庆取过一张纸,提笔写下了一行字,放下笔起身行礼道:“如果殿下没有别的事,卑职先告辞了!”
他转身便快步离去,赵楷望着他走远,这才伸手将他写的纸拿过来,只见上面只有一句话:‘*******,*******。’
赵楷一下子呆住了。
.........
没有太多时间和赵楷细谈,他已经和陈东约好了时间,如果他反而迟到,那就显得太没有诚意了。
李延庆约的地方在离太学不远的潘家茶馆,这也是京城一家很有名的茶馆,著名的潘楼街就是因为它而得名,不过太学这里是一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