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李延庆这种做法在平时绝对大忌,但在这个时候却是一个救命消息,顿时将赵桓惊喜得声音都发颤了,“李府尹,这。。。。这是真的吗?”
“微臣不敢隐瞒殿下,官家应该也有这个想法,所以才保留了微臣京兆府同知的职务,使微臣能够顺利调西军入京。”
赵桓此时欣喜若狂,哪里还在意李延庆一些细节上的不当,就在李延庆到来之前,他刚刚得到消息,高俅率领三万禁军追赶父皇去了,这样一来,京城中的军队就只剩下三万厢军和三万新北军,厢军不堪大用,而新北军人数太少,加上皇宫的一万御前禁军也不够,如果李延庆的三万西军及时赶到,那守住京城就有希望了,怎么能不让赵桓惊喜交集。
“殿下,当务之急是要收厢军军权,防止军队出意外。”
赵桓看了看手中金牌,把金牌递给李延庆,“这件事朕交给你了。”
“殿下,如果童贯还在,恐怕光凭金牌还不行,必须断了他们的想念。”
赵桓当然明白李延庆的意思,李延庆是要自己杀掉童贯呢!只是赵桓略略有些犹豫,毕竟是重臣,李延庆又注视着赵桓的眼睛缓缓道:“殿下要想坐稳这个位子,心慈不得!”
赵桓心中一激灵,杀机沛然,他冷然道:“孤知道该怎么办了!”
他给旁边一名心腹侍卫交代几句,侍卫立刻去了,赵桓决定除掉童贯,那就是一杯酒的问题。
就在这时,头顶上的侍卫哨兵大喊道:“殿下,外面来了很多大臣!”
赵桓看了一眼李延庆,李延庆点点头,“童贯在我们手上,三万厢军暂时不会有什么动静!”
“开启宫门!”
随着宫门缓缓打开,数百名朝官在蔡京的带领下走进东宫,蔡京率先跪下,众人也一起跪了下来,蔡京高声道:“先帝已下退位诏书,臣等恭迎陛下登基!”
“恭迎陛下登基!”
赵桓点点头,举起手中的退位诏书高声道:“父皇身体有恙,无法再承担国事,便将社稷托付给孤,孤才微德薄,实在担当不起这份重担,只是现在大敌当前,孤也只能以大局为重,暂时登基稳住全局,待局势平定后,孤一定会呈禀父皇,请父皇另立明君!”
按理,赵桓要推却三次才勉强接受登基,但赵桓现在没有掌握局势,外面有太多变故,他也怕夜长梦多,便稍稍谦虚一下便答应登基了,只要名份定下来,很多宵小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众臣大喜,蔡京高声喊道:“恳请陛下进殿登基!”
赵桓微微点点头,“就依众爱卿吧!”
宣和六年十二月中,赵佶在金兵南下中仓皇退位,太子赵桓终于登上了期待已久的皇位,他遥尊已经南下的父皇赵佶为太上皇,尊封自己生母惠恭皇后王氏以及现在的皇后郑氏为皇太后,同时册封太子妃朱氏为皇后。
为了稳住局势,赵佶并没有对百官进行大规模调整,只是免去王黼和蔡攸的相国之位,改封为龙图阁大学士,同时封李纲和孙傅为左右仆射、知政事,入知政堂为相,又封李延庆为特进、签枢密院事,出任东京兵马大元帅。
。。。。。。。。。。
入夜,在京城以北约五十里外的一条小河边,一百余士兵正在紧张地打捞河里的物品,河面上的冰被敲碎一大片,河底堆满了软泥,使河水结冰不厚,其实这也正常,中原地区结冰都不会太厚,而黄河之水是从高寒地区而来,本身就带有深沉的寒气,一旦结冰就会冻得十分厚重结实。
燕青蹲在一块大石上,眯眼盯着渐渐出水的物什,白雪映照着月光,夜晚看得格外清晰,是一只大箱子,足有五尺见方,重达三四百斤。
“出来了!出来了!”士兵们惊呼起来。
燕青吐掉口中草根,快步走了过去,从水里捞起一只大木箱子,燕青摆摆手,“第一队留下,其他人去周围警戒!”
士兵们纷纷散去,燕青这才命令几名士兵用铁棒撬开大木箱,里面竟是一口大铁皮箱子,上面还有铜锁,燕青敲掉铜锁,打开铁箱盖子,里面的物品被几层油布密密严严包裹着,此时燕青也没有耐心在去剥开油布,他随手抽出剑,在油布上划开一个大口子,用力撕开,一片金灿灿的耀眼光芒顿时让众人睁不开眼。
“是黄金!”众人惊呼起来。
燕青掂起一块金灿灿的黄金,至少重十斤,燕青迅速估算,这一箱大概有三十块左右,那就是三百斤,五千两黄金。
燕青又问几名水鬼道:“下面有多少这样的大箱子?”
“回禀将军,下面大概有十三艘沉船,每艘沉船内装了四箱,这样算起来大概有五十箱左右。”
当然不可能全部都是黄金,但至少有四十箱,这就是二十万两黄金啊!这就是童贯的宝藏吗?燕青着实有点激动。
这时,一名士兵快步奔来,“启禀将军,大名府的探子回来了,说有紧急情报要禀报。”
燕青点点头,“带他上来!”
片刻,一名士兵被领上来,单膝跪下禀报道:“启禀燕统领,大名府金兵正在集结兵力,有南下迹象!”
第七百一十八章 虚惊一场()
燕青和他的手下不同于一般斥候营,他们是情报营,直属于情报司,使他们具有更高的自主决策权,燕青当然知道现在京城最需要的就是时间,这支大名府的金兵是偷袭过来,若他们真杀到京城,就算攻不下京城,也会严重打乱京城的防御计划。
燕青立刻做出了决定,北上阻击这支准备南下偷袭的金兵。
燕青当然不会一时头脑发热而自不量力,他心中明白着呢!这支南下偷袭大名府的金兵大约有八千人,而且都是骑兵,他的手下只有百余人,对方一次冲击就得全军覆没,他只能制造声势,稍微耽误一下对方的进程,真正对付这支军队还得靠主帅。
燕青随即又写了一封短信,令手下十万火急送去京城。
天快亮时,黄河南岸的几座丘陵山头同时燃起了熊熊烈火,几座山头浓烟滚滚,渐渐连为一片,十几里长的黑烟里透着火焰,黑烟遮天蔽日,声势极为壮观。
这时,一支五千人金国骑兵刚刚抵达白马渡的黄河北岸,这里是去汴梁的最近之路,再向前便是宽达十几里的黄河冰面。
“有点不对!”
金兵主将是一名万夫长,名叫完颜独,是都元帅完颜斜也的远房侄子,使一根狼牙棒,武艺十分高强,这次奉完颜斜也之令率一万骑兵绕过宋军的防御,千里偷袭大名府得手。
或许是偷袭大名府太容易,他被激发出更大的野心,决定偷袭大宋都城汴梁。
他从昨天下午出发,奔行了一夜才赶到黄河北岸,不料抬头便看见了黄河南岸的熊熊烈火,完颜独看了一会儿,回头问道:“陈知县,这是怎么回事?”
他身后是一名四十余岁的男子,名叫陈璘,原本是河间府白水县知县,金兵杀来后他立刻献城投降,由于他对河间郡情况极为熟悉,这次他便作为向导带一万金兵作为先锋南下,陈璘带领金兵一路绕过了宋军的防御线,成功偷袭大名府得手,使完颜独对他颇为重视。
完颜独不会说汉语,有人翻译过去,陈璘也在注视远处的大火,半晌挠挠头道:“如果是想伏击我们,应该没有必要弄出这样的声势,或许是野火,要不先派人过去看看。”
完颜独点点头,回头令道:“大军原地休息!”
他立刻派出一支五十人的骑兵向黄河对岸奔去,但就在巡哨队伍走了没有多久,河面上传来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整个黄河冰面都仿佛颤抖起来,只见一股黑烟腾空而起。
“震天雷!”
完颜独惊出了一身冷汗,他忽然明白了,对岸的黑烟可不是什么野火,就是敌情。
这次完颜独想偷袭汴京就是他自作主张,根本没有得到上面的批准,原本想攻下宋都立下不世之功,现在一场大火和一颗震天雷忽然让他有点清醒过来,既然宋军已经知道他来了,那还偷袭什么?
但要他就这么灰溜溜退回去,完颜独却又不甘心,他只得令军队就地驻扎,等待巡哨探子的消息,中午时分,探子还没有回来,这时,一队金国骑兵却从北面疾奔而来,为首骑兵手执一支令箭,大喊道:“都元帅军令!”
完颜独连忙上前听令,为首士兵将令箭递给他,又道:“都元帅令将军立刻撤回大名府,不准擅自南下!”
完颜独吓了一跳,“都元帅已经到大名府了?”
“已经到了,听说将军擅自率军南下,都元帅非常生气,恐怕会有责罚,请将军要有心理准备。”
完颜独呆了半响,不由叹了口气,无精打采令道:“传我的命令,全军返回大名府!”
金兵折道返回着实出乎燕青的意料,他只是想放缓金兵的进攻速度,尽量给京城守军争取时间,却没有想到金兵居然撤退了。
燕青当然不会认为是自己把敌军惊退了,一把火和一颗震天雷未必把金兵吓倒,这里面必有隐情。
燕青当即立断,派出一人去京城送信,他自己则率领一百余人过了黄河,尾随着金兵向大名府奔去。
李延庆在天亮时接到了燕青的警报,一支约五千人的金国骑兵准备偷袭京城,这让李延庆也有点紧张起来,他的三万精兵已经到了,接替三万厢军成为京城防御主力。
这两天李延庆都在紧急部署各种防御,之前他们厚积薄发,做了大量准备,所以防御部署起来也变得格外迅速,也格外顺利。
燕青的快信送来时,李延庆正在城墙上监督军队砍伐城外大树,这种事情当然是由厢军来做,短短两天时间,城外的十几万棵大树便被砍伐殆尽,最后还剩下东城外的数千棵大树。
李延庆脸色阴沉地看完了燕青的情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