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枭士-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已经占了便宜,就不能做得太过分了,他便欣然笑道:“那我们就一言为定!”

    这个交易就是张容以一半《早报》的份额加上十六万两银子,换取了时楼一半的份子和三成矾楼的份子,这其实也是各取所需,矾楼代表着身份,张容能拿到三成的份子,在一般人眼中是他占了大便宜,但李延庆却通过这个交易掌握了舆论权,这却是整座矾楼也换不来的政治资源。

    很快,两人白纸黑字,签下了契约,其他契约都是李大器签署,唯独《早报》的契约是由李大器的妻子杨氏签订,在临安县官府的备案上,《早报》的两大东主,一个是张容,另一个则是杨梅,恐怕谁也想不到,这个杨梅居然是李大器的妻子。

    随即李大器又和张容约定,两人各出十万两银子,扩大《早报》在天下各州的发行量,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早报》从现在的每天三十万份扩大到每天百万份。

    当然,和李大器结盟的好处也是显然易见,当天晚上一更时分,便有消息灵通人士向《早报》提供了一个震撼消息,宋军在今天上午收复了东京汴梁,伪王刘豫自焚身亡。

    这个消息连朝廷在第二天上午才得到,但天刚亮,便有报童在临安大街上高声叫喊:“最新消息,宋军已攻克汴梁,收复东京故都!”

    正在前往官员们纷纷停住脚步,花十文钱买一份《早报》,正在前往皇宫的范致虚也愣住了,连忙让手下去买一份《早报》回来。

    范致虚急切地看了一遍北伐消息,头版头条写着宋军主力在摄政王的率领下,已于昨天上午攻克了东京汴梁,伪王刘豫举家自焚而亡。

    在下面还写了宋军举行盛大入城仪式,受到满城百姓的热烈欢迎,当然,一些对李延庆不利的话自然不提。

    范致虚很惊讶,这个消息还没有送到临安,连朝廷都不知道,早报居然抢先知道了,着实让人感到匪夷所思,这只能说明《早报》的消息探子已经身临汴梁。

    这时,城内的鞭炮声开始放响了,四周的欢呼声不断响起,临安有一半人都是从东京汴梁迁来,对他们而言,收复旧家园比歼灭多少金兵还要重要,在感情上更能激动人心。

    范致虚连忙下令加快速度,很快他便抵达了知政堂官衙,这时,临安城内的鞭炮声已响成一片,很多官员都纷纷从官衙中走出来,不知道情况的官员满脸惊讶,不知发生了什么喜事。

    “范相公,发生什么事了?”

    高深快步从官衙内走出来问道,他今天来得早了一点,没看到《早报》,范致虚把《早报》递给他,“你自己看吧!”

    高深匆匆浏览一般,眼睛登时瞪大了,惊喜得嘴都合不拢,“收复东京汴梁了,大喜事啊!”

    范致虚苦笑一声,“我们这些堂堂的相国,居然要从《早报》上得到最新消息,真的有点滑稽啊!”

    高深呵呵一笑,“其实也没什么,咱们早知道晚知道没有什么损失,但《早报》就不一样了,这是他们的核心利益所在,如果三天后再登出来,谁还愿意买这份报纸?”

    “说得也是!”

    范致虚笑着点点头,“里面很多民生问题很及时,对我们朝廷决策非常重要,我每天早晨都要看一看,否则我就不知道今天的米价是多少了,相比之下咱们的《朝报》的失效性就差远了。”

    “咱们《朝报》看的不是这个,也不需要什么趣味性,而且咱们的消息更准确,更丰富,《早报》也要来找消息呢!”

    两人边说边走,很快便进了内堂,今天他们知政堂也有一个重要议程,那就是将讨论是否准许赵氏皇族进行经商。

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赵氏皇族() 
五名相国已经就坐,今天他们将讨论宗正寺卿赵初提出的一个议案,赵初建议恢复皇商制度或者准许宗室直接经商,实际上,宗室经商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了。

    从隋唐时代开始就是朝中常常讨论的话题,时禁时松,朝廷财政紧张时,为了减轻朝廷负担,就会默许宗室皇族以代理人的名义经商。

    而当社会矛盾激化时,又会禁止宗室皇族经商,防止他们与民争利,而今天讨论这个问题,却是在皇权日渐衰落情况下,朝廷为了进一步削减皇室开支。

    五名相国都有一种默契,他们同属文官集团,代表着大宋最强大的势力,在抑制皇权方面,他们和李延庆的利益是一致的。

    在场面上,他们会赞颂明君,会追思先帝的宽和,但如果真让赵构再复活过来,他们却未必愿意了。

    说到底,自身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维护相权,抑制皇权,这才是他们利益的保证,所以今天商讨准许宗室经商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他们心知肚明,给宗室一条出路,让宗室泯于世俗。

    范致虚对众人道:“我个人并不反对宗室经商,现在皇室开支只是为了维持皇宫嫔妃生活,事实上,年初放了一批宫女宦官出宫后,皇宫内宫人的数量已不到六百人,可就算这样,宗室的开销每年还要一百五十万两银子。

    这个开支虽然朝廷能承受,但有些开支其实并不需要,比如宗室,一百五十万两银子中,真正用在皇宫的支出只有五十万两,另外百万两都是补贴给各亲王帝姬的,目前一共有六十四名亲王和帝姬领取补贴,平均下来,每人每年七千两银子,但他们真是靠这七千两银子生活吗?其实不然,他们自己庄园每年的收入可远不止这个数,所以我认为,每年百万两银子的补贴其实流于形式了。”

    范致虚的言外之意,就是要取消这每年百万两银子的补贴。

    郑望之道:“取消宗室的补贴,我原则上是同意的,但也不能一刀切,对于未成年宗室,补贴还是应该保留,等他们成年后,给于一定的土地财产,补贴就可以取消了。”

    高深接口道:“这个未成年的范围太广,据我所知,几乎每个亲王家中都有孩童,难道他们也要给补贴?宗室成年后给一笔财产,难道他们的子子孙孙都要一直拥有这个特权吗?”

    “高相公误会我的意思了。”

    郑望之连忙解释道:“我说的未成年皇室只限于先帝子女,王子给一笔财产,帝姬给一笔嫁妆,然后就此结束,至于他们的子女,就是今天我们商议的内容了。”

    众人点点头,对未成年皇子帝姬继续补贴,这个大家都没有异议。

    一旁李纲笑道:“今天我们坐在这里,其实就是把一些规矩定下来,未成年皇子帝姬继续补贴,可以!但每月补贴多少?将来他们成年或者出嫁,又一次性给多少?这些标准要定下来。”

    曹俨也补充道:“事实上,皇子经商早已是公开事实,大家可能不知道,西湖边景元大酒楼的东主,就是景王赵杞,另外,景王在常州还拥有两座庄园,占地三千顷,每年获得佃租收入至少二十万贯,加上他的酒楼和其他产业的收入,每年收入不低于五十万贯。

    还有病逝在燕山府的郓王赵楷,他留给儿子的产业也十分可观,每年收入也不下数十万贯,其他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但我可以肯定,几乎每一个皇子都有可观的产业,或者商业,或者田庄,更多是两者皆占。”

    众人沉默了,大家都意识到一个问题,既然皇子经商已经事实上存在,现在通过一个决议就取消他们的补贴,这无疑会引起皇族的强烈不满。

    这时,范致虚缓缓道:“摄政王的意思是以权换利,随着中原及河北的收复,皇族想要拿回他们从前的土地房产,就必须有先决条件,放弃爵位,可以把财产返还给他们。”

    这才是范致虚召开这次议事的真正目的,削爵。

    。。。。。。。。。。

    五名相国商议了一个上午,终于敲定出了一个方案框架,一些原则确定下来了,比如取消特权,放名换利等等。

    入夜,范致虚负手望着窗外的庭院久久沉思,他心里比谁都清楚,今天这个议案虽然是宗正寺卿赵初提出,但其实是李延庆的意思。

    议案名义上是准许皇子经商,可实际上是为了消除宗室对目前制度的威胁,李延庆的好手段啊!

    在这个节点上提出方案,中原即将收复,宗室皇族必然会提出收回他们的田庄财产,这种情况下,宗室就要做出选择了,要么放弃头上的王爵,要么就失去田庄土地。

    这时,范致虚的儿子范麟低声道:“父亲,这是在变相削藩吗?”

    范致虚摇摇头,“削藩谈不上,宗室本身就已经无权无势,只能说是李延庆为将来上位做准备。”

    范麟大吃一惊,“李延庆会上位吗?”

    范致虚笑了笑,“他上不上位其实没有意义,关键是他儿子,再过几十年,天下人把赵氏皇族忘得差不多了,李延庆的儿子再接他的位子,大家也觉得顺理成章,相反,突然冒出一个赵氏皇帝来,大家反而会不习惯。”

    “难道朝中没有人反对吗?”

    范致虚在自己位子上坐下,淡淡笑道:“如果是五十年前,李延庆这样干,那肯定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没人会支持他,光唾沫都会把他淹死,但靖康之耻,大宋半壁江山沦落,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读书人,数千万人的利益遭受严重损害,在大家心中,赵家就已经灭亡了。

    所以李延庆做了摄政王,除了宗室外,朝廷和地方根本就没有任何反对意见,为什么?这就是主要原因,大家都对赵家失望透这种没意义的话,我们当然不可能造反,但我们的利益要靠自己来争取,我们是宗室,怎么能把王爵交出去,我们应该联合起来,集体抵制朝廷这种无理决定。”

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兵指大同() 
赵杞从书柜里取出决议草案,翻开第二页道:“上面写得很清楚啊!并不是强迫除爵,皇叔可以选择保留爵位。”

    “那我陈州的庄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