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况且现在整个厂区还没有建起来,这就让人过来,未免有些大题小做了。
所以,现在这里的情况,大多数都是刘善在负责的,不过身边也跟着一个备选的厂长,但是那货现在也是个生手,还需要时间去适应,学习,现在还不太合适站在台前。
“整个机械厂分为第一工程车辆总装厂,第二农用车辆总装厂,第三工程大部件生产制造厂,第四农用大部件制造厂,第五工程零部件制造厂,第六农用零部件制造厂,第七部件集成分装厂,第八蒸汽动力厂八个分厂。
顾名思义,现在采取的是流水线生产模式,总装厂,就是负责将另外两个部件厂制造出来的部件组装成车辆成品,可以上路跑的那种,即只负责最后的总装。
大部件厂就是负责制造车辆所需要的一些大规格的部件,比如说地盘,驾驶舱,车厢等等。
零部件厂则是负责生产制造一些相对较小的东西,比如说座椅,方向盘,刹车,轮子等等。
集成分装厂则是负责将一些可以整装的零部件进行一次组装,这样到了总装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拿来使用,可以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工位专一化,也可以有效的防止残次品的概率。
蒸汽动力厂就不用多说了,就是制造车用蒸汽机的地方。
也就是说,原材料会先进入几个部件厂,生产出零部件以后,送往总装厂,然后在那里进行总装,各个厂的职责分明,工作相对较为简单,可以极快的上手工作,且容易熟练操作,避免失误发生。
接下来会对大家进行详细的分厂实习,然后各自会被分配到相应的车间进行学习,你们必须在三个月内,彻底的掌握交给你们的这门技术,并且熟练的掌握,并运用,三个月后,新厂建成,到时候你们需要负责教会你们手下的工人,并且指导他们进行生产。”刘善说着详细的情况。
随着话音的落下,下面也开始了小声的议论。
没有议论那是不可能的,没学过机械的也就算了,但是学过机械的,可是都知道这里面可不是那一点东西的。
他们在学校学习了四年的时间,都没敢说完全掌握了这门技术,现在只给三个月的时间就让他们掌握这门技术,这个难度……
抱歉,真的很让人头大。
不过刘善却没有跟他们说的太多,因为说不如做,难度大不大?
讲真,就刘善个人而言,难度一点也不大,就算让他这个从未学过机械的人去干他们的工作,他都可以保证在一个月内彻底掌握这项技术。
之所以给三个月,不是觉得这些学生笨,而是因为建厂房需要那么多的时间,制造设备需要那么多的时间。
虽说可以提前进行下一步,但是让这些管理人员彻底的摸透这里面的东西,总归是有好处的。
接下来,进行的自然就是人员的细分。
这个很快,名单什么的都有,直接点名,然后各自去各自的区域待命就是了,整个过程只用了不到一刻钟的功夫就搞定了。
再然后,目标自然是试验场。
除了那里以外,现在也没更多的地方去给他们学习。
而那几十个学徒,现在也成了老师傅,这些新毕业的学生,接下来就由这些学徒来负责调教。
当然了,考虑到人多,厂多,试验场内也是提前准备了一些东西的,比如说将之前研究的厂房进行了拆分,将很多零部件的生产工序进行了重新的划分等等。
原本还以为很难的众多学生,到了试验场,被分配了详细的老师傅,见了他们亲自操作以后,心里只想说一句MMP。
是的,就是妈卖批。
每个人负责的技术数量不一样,相对难一些的,要求高一些的,那些人就单独负责这一项技术,只要搞清楚这里面的情况就可以了,其他的什么都不用懂。
而一些简单的,生产速度快的,则需要负责两三个技术,而这些技术也根本称不上难,就是熟能生巧,别的不说,就是一个普通人在这里,你让他待上一个月的时间他们也能有九成以上的把握制造出符合标准的部件。
这特喵的完全就是智商的鄙视啊。
当然,试验场内的设备是有限的,很多零部件,都是在同一台机器上加工的,这里只是负责研究,而不是用来生产,所以机器可以照顾的过来,但是到了工厂就不行了,这些步骤是必须要分开的,否则就会影响工作效率。
半个月的时间过去了,这批新来的学生基本也都熟悉了整个工序,在没有老师傅的指导下,终于在半个月后,成功的制造出了第一台属于他们制造的车辆。
再然后,就是试车,然后继续制造,熟练那些工序,熟练那些步骤。
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些生疏,但是到了一个月以后的时候,他们几乎每天都能制造一台卡车,压路机,铲车,拖拉机等。
除了总装那边的速度慢了点,不过这也是情有可原的,那些负责总装的家伙,可是要知道每一个零部件需要安装在哪个地方的,什么样才算是合格,他们的难度是最大的。
但到了实际当中,他们的难度又是最小的,因为那时候他们手下有很多工人,每一个工人只需要熟悉几个步骤就可以了。
第六四六章:主任,我有个想法()
流水线生产是整个世界上效率最高,对工人要求最低的一种生产模式。
同理,相对应的情况下,流水线模式也是所需成本最低的一种模式。
尽管流水线所需要用到的工人数量将会是传统模式的十倍,甚至是二十倍之多。
但是时间,产出,综合成本计算下来,却又是最低的。
而放在大唐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流水线模式无疑又是最合适的。
人口多,人工成本低,这就是最大的优势。
且流水线模式对于工人的要求,几乎为零,只要是个正常人,哪怕脑子笨一些,无非也就是多练习几天的功夫而已,熟能生巧以后,效率自然而然的也就会提升上来。
大唐的每一个人都会种地,无论聪明的还是笨的,都可以种地,这是打小就学会的技能。
而且两者相比较起来的话,流水线比种地反而简单了许多。
是的,流水线俗称傻瓜式操作,简单到爆。
就算后世逐渐的采取了工业机器人来取代人工操作,但是流水线的模式依旧没有改变,只是在自动化方面做了更大的进步,可以看做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一种方式。
但是现在,完全不需要。
第一批人现在已经成为了老手,三个月的时间,如果还记不下几个步骤要求,那这么多年的学就算白上了。
为了确保每一个零部件都不存在问题,在制作标准的时候,将其定制的特别严格。
至于普通工人的工钱,每月只有八十钱。
零工每天还有三钱呢,一个月下来也就是九十钱,长工反倒是工资更低了。
当然,这还不算最低的,比起外面大多数地方来说,给这个价格已经算是良心价了,与商业集团的薪资定位是一样的。
零工工钱是高,但零工却不是天天都有的,竞争之激烈,超出常人的想象。
一个月下来,大多数人能够干个半月就算烧高香的了,运气好的话,能干个二十天左右,干满一个月的,更是鳞毛凤角一般的存在。
所以,长工的工资相对低一些,但却胜在稳定,每个月八十钱,这是固定的,除去三天的假期,所以这个待遇还是很容易被接受的。
招工的消息被放出去之后,仅仅一个上午的时间,八座分厂所需要的人员,就已经招满了。
根本不用担心有人会有什么质疑,觉得工钱低之类的,谁敢多说几句,说不定人家就招满人了,大多数只是大致的问一下工钱的事情,然后就直接报名参加。
入厂的第一件事,自然就是体检。
大体上跟征兵体检差不多,因为年龄上有限制,所以这方面并不需要有太多的担忧。
体力测试,包含了跑步耐力测试,举重臂力测试等等,然后就是视力等测试,这个要求低一些,只要能不把东西看错就算过,再然后就是智力测试。
一个流水线工人用得着智力测试?说是智力测试,其实也就是对学习能力的一个简单测试。
方法很简单,就是堆积木,由示范员做示范,不断重复的去做,觉得学会了,就到隔壁的屋子进行测试,就按照刚才示范员堆积木的顺序将图形堆出来就算合格。
题目也不算困难,只有八块大小不一的积木,要求是不出错误,一次性堆积完成。
示范员其实就是先前被招募进来,并且通过学习的落榜学生,每演示一遍,就会在工人的卡片上画上一个记号。
五次以内能够学会的,算作一等,十次以内学会的,是二等,二十次以内学会的,是三等,二十次以上的,是四等。
这只是一个初步的筛选,但却关系到他们之后的岗位分配。
虽说都是流水线,但也有技术类的岗位,当下没有足够的技术员,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去初步筛选出合适的人,然后在进行培养,同时也会在后期进行发现补充。
等级越高,接下来分配的工作就越好,虽说开始拿到的合同都是一样的,但一个零部件车间负责打造方向盘的,跟总装车间负责组装卡车的工人,前途能一样吗?
理论上说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后者却有更大的晋升空间。
经过十来天的忙碌,八个分厂终于算是进入了尾声,马上就要进入正式的生产工作当中。
设备什么的也在进行着最后的调试,而八个分厂,人数最多的,自然是两个总装车间,各自有八百七十余人,十人一组,不管他们目前掌握的知识怎么样,至少这个车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