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老爹发了话作为妹妹的张洁妤不能不给哥哥面子,对张白易冷哼一声慢慢的坐回了凳子上。
正厅一下静了下来,只有嗦嗦的吃饭声,气氛很沉默,
“文儿,你最近不是又做了一首诗想请教你朱舅母吗!”一直吃饭的张洁妤突然打破沉默道。
张洁妤说的时候斜眼轻蔑的看着张白易,“又”字咬的极重,
为了卖弄学问崔成文经常饭后众人未散之际向朱秀秀请教诗词,朱秀秀仗着读书人的出身也是有模有样的指点崔成文。
古人言:食不言,寝不语。
张洁妤为了找回面子便不顾什么食不言的古人言了。
“舅舅,二位舅母,成文最近作了一首咏春的诗作,想在西湖诗会上咏出,还请舅舅及二位舅母指点一番。”崔成文起身向张三金及两位舅母行礼。
“好,成文不愧是崔家的孩子,读书人家的孩子就是不一样,这般年纪就能吟诗作对了,不像我家白易,整天不误正业,游手好闲。”朱秀秀说道张白易的时候一脸厌恶的表情。
张三金并未说话,作为商人的他眼光何等犀利,已经看出自己的妹妹已经向自己的儿子发难了,张白易今天给自己太多的惊喜,就是不知道这次能不能应对。
崔成文又向朱秀秀行了一礼道:“朱舅母,成文作的这首诗作叫《春来》”
清了清嗓子吟道:“《春来》冬去春又来,所有百花开,游子踏春去,众人笑开怀。”
“好,成文这首诗作的真是好。”刚咏完二娘麻小芹就在一边喝彩,虽然听不懂,但肯定很好。
“嗯,成文这首诗作的不错,已属上等佳作了。”二娘朱秀秀有模有样的点评道。
“噗—”“咳—咳咳…”正在喝银耳粥的张白易突然把粥喷了出来,接着咳的面色涨红。
这也叫诗?还上等佳作?这样的诗本少爷一作一大把,真不知道以前这二人是怎么作诗怎么评诗的,就这种诗还好意思自鸣得意的拿出来吟。
“怎么?易儿对你表弟的诗不满还是对大娘的评论有意见?”大娘朱秀秀眉头一挑看向张白易。
勉强控制住咳嗽,张白易清了清了清嗓子,“成文表弟的诗作的—挺好的,大娘的评论也是极佳的,就是白易觉得第二句所有跟百花的百有重复的意思,白易虽未读过书,但也知道诗作最忌重复。”
朱秀秀脸色一阵红一阵白,朱秀秀都知道张白易说的不错,如果承认张白易对就是承认自己错,自己刚才还点评此诗作是上等佳作,现在承认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以前点评诗不就是一个笑话。
二娘麻小芹与崔成文见朱秀秀久久不语,知道张白易说的不错,此时脸色涨红,尤其是麻小芹刚才还一阵喝彩,此时脸已经涨成猪肝色。
第六章 晚饭风波 (下)()
“诗作更重意境,成文的这首《春来》虽然又重复的意思,但并不影响全诗的意境,也算是好的作品了。”良久,朱秀秀终于开口辩解道。
“意境?呵呵。”张白易轻笑两声道,“大娘说意境,请问大娘此诗有何意境?”
朱秀秀一时语结,朱秀秀只是一个秀才的女儿,平时并未读过书,只是偶尔听父亲朱友才吟诗,她自己那懂什么诗作,更不懂什么意境了,评诗只是纯粹的虚荣心作祟罢了。
“白易这样说,看来也能作出诗句了。”商人出身的张洁妤虽然不懂吟诗作对,但脑袋却是很灵活,一句话又把箭头指向了张白易。
现在是评诗,跟本少爷会不会作诗有毛关系啊。
“对,你这样说,肯定是胸中已有佳作了。”崔成文插口道。
“易儿既然已有诗作,何不吟出来让你大娘为你点评一二。”麻小芹在煽风点火的说道。
“易儿是看不起大娘觉得大娘不配点评你的诗作吗?”朱秀秀在有火药味的气氛上又添了一把火。
“不是,易儿—”张白易有些着急,一时也想不出良好的诗作来。
“那你是吟不出了?”麻小芹冷冷道。
“废物就是废物,自己不懂吟诗还班门弄斧乱加点评别人的诗作。”张洁妤嘲讽道。
张白易现在真后悔当时不应该喝那银耳粥,不然就不会呛到,也不会引来这一串的麻烦。
外面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了小雨,张大少爷看着小雨心中灵光一闪,大叫一声,“有了”
“什么有了?”张洁妤知道张大少爷什么德行,才不相信张白易能作出什么诗作来,刚才只是为了给自己和儿子找回面子嘲讽他一下罢了。
“诗作有了。”张白易看到外面的小雨想起了杜甫的《春夜喜雨》。
“我这首诗作叫作《春夜喜雨》”张大少爷开口吟道,“《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诗吟完后众人都被这首诗的意境深深吸引,就连不懂诗的众人都觉的好,比之刚才催成文的《春来》高的不止一个档次,
“好,吾儿有才!”张老爹激动有些说不出话来,张老爹高兴的不只是张白易能作诗,而是能根据环境现场作诗,有商人眼光的张三金刚才已经看出张白易心中并没有诗作,刚要打算为张大少爷解围就听到张白易咏出了诗句,并且还是不错的诗句,最起码张三金自己认为不错,
催成文此时羞愧难当,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张洁妤三人也是面红耳赤,刚才还对张白易冷嘲热讽,没想到他竟然能真的做出诗句来,而且感觉要比崔成文的《春来》要好很多!三人竟然挑不出毛病,(主要是三人不懂诗,懂也不会挑出毛病,堂堂诗圣的诗,谁敢说不好。)。
“好一首《春夜喜雨》,张兄这首诗作要是放在西湖诗会上定能夺冠!”门在一个爽朗的声音传来,一个白衣少年单手执伞站在张府正厅门口。
“原来是楠公子,快请进。”来人是楠家的三少爷楠竹钰,
楠竹钰收起伞进得堂内。
楠家是江南唯一一个书香门第的儒商家族,楠竹钰的爷爷是开文七年的榜眼,现任鸿胪寺卿,官拜四品。
楠竹钰的叔父楠鸿羽是建文二年的进士,现任织染局大使,官从九品。
楠竹钰的父亲楠家的家主楠鸿天是楠鸿羽的同年进士,楠鸿羽跟随父亲的脚步进入了官场,而楠鸿天却弃文从商,称为一代儒商。
楠家的大公子楠竹锦是宇文高学院的书生,
楠家的二小姐楠竹燕儿则是楠家家主的掌上明珠楠家的少年天才,江南七大才女排行第六位。
楠鸿天是张三金生意场上的合作伙伴,楠鸿天谈生意的时候经常带着楠竹钰,让其从小耳读目染有了商人的品质,楠竹钰虽是读书人出身却与张大少爷臭味相投,二人经常一起出去喝花酒,偷看女人洗澡,
出身书香世家的楠竹钰自然从小就读过几年书,比在座的所有人都有学问,虽然学问也不高,但已经是众白丁中的佼佼者了,楠竹钰说好自然没有人敢反对。
“张伯父好,侄儿竹钰给您见礼了。”楠竹钰抖了抖袖子向张三金行了一个问候礼,受张大少爷的影响,楠竹钰并不喜欢张大少爷的两位娘亲及姑姑,进门后却不正眼看张白易的两位娘亲及姑姑,更不要说见礼了,
“侄儿不必多礼,你父亲近日可好?”张老爹上前搀起楠竹钰,
“回张伯父,家父一切安好!”楠竹钰回答的很谦逊,一副谦谦君子的模样。
张白易在一旁看的想笑,别人不知道楠竹钰什么德行张大少爷可清楚的很。
张三金对楠竹钰很是喜爱,拉着楠竹钰问了一下家里的健康情况,
“楠公子来是找我家易儿的吧。”大娘朱秀秀满脸笑容的向说道,
人家是读书人自然要套近乎,
楠竹钰没搭理她,
朱秀秀一阵尴尬,
张老爹有些不好意思了,品了一口香茗,人家是来找自己儿子的自己却拉着聊了那么长时间的家常,忙转移话题道:“嗯,侄儿是来找易儿的吧。”
以往张老爹对张白易的所作所为虽谈不上反感,但也不怎么喜欢,唯有张大少爷与楠家三少爷交好让张老爹比较高兴,主要是因为楠竹钰是读书人出身,所谓近朱者赤,在一起久了多多少少会沾染一些读书人的气质,就比如今天,张大少爷能背书,又能吟诗,在张三金看来,主要原因是整天跟书香世家的楠竹钰在一起久了受其熏陶而至。张老爹对楠竹钰的情感里多了一些感激。
“是的,伯父,我跟白易兄约了几位公子一起吟诗作对,欣赏这夜色美景。”楠竹钰答道。
什么吟诗作对,不就是约好去看醉花楼的花魁吗,去逛青楼还说的这么文雅,张大少爷腹诽了一下。
“好,好”张老爹甚是高兴,连叫了两声好,自己的儿子终于也参与读书人的活动了,怪不得儿子今天能给自己惊喜,我果然没有猜错。
“易儿,你们去吧,路上注意安全。”张老爹唤过张大少爷交代了两句。
“是,父亲”
张白易辞别父亲与楠竹钰一起走出张府,此时外面小雨已经停了,二人并未撑伞。
两人钻进楠府的马车,马车向柳巷醉花楼驶去。
刚上马车楠少爷就露出了纨绔子弟的本色,
楠竹钰淫笑道:“白易,听说这次这次的花魁该大的地方大,该翘的地方翘,可水灵着呢,你可不要与我抢,醉花楼的花魁今晚是我的。”
“说的就跟你能抢到手似得。”张大少爷打击了一下楠竹钰。
“整个江南除了你张家生意比我家大一些外,恐怕还没人敢与我楠家比财力。”楠竹钰仍是豪气顿生。
“人家争花魁比的是文才,是才气,不是财力,凭你的文才你能争到花魁吗?”张大少爷不给楠竹钰面子,一句话把他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