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辈子不容易,确实是啊!这其中的一个点把握不好,可能都会有颠覆性的改变。

    上面的这些想法,源自于周易易学易理中的阴阳消长、互为转化的观点。从这个观点中,我思考出了这么一个关于生活的能量平衡关系,在这其中,也花费了我很长一段时间去思考。我不敢多引申了,因为引申太多就会变乱。生活是没有一成不变的定论的,也不会有那么一个标准的公式供我们去参考。正是因为这种生活的无常吧,才让我们拥有了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兴趣。如果说吃饭、睡觉、运动、工作是生活平衡中的必需的话,那么亲情、友情、爱情就是生活平衡中的奢侈。我们只有把握好必需,才能更好地拥有奢侈。

    学习国学可以让人变得美好。为什么呢?无论我们平时所说的道理也好,总结的经验也好,甚至读到的一些格言也好,这些经过总结提炼后的东西,都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更好。我们自己变得更好了,我们的生活自然也会变得美好。而国学呢?是经过几千年沉淀下来的真理,经过了时代的考验,经过了人们几千年的筛选,流传下来。我们直接去吸收国学中的东西,直接去吸收真理,怎么可能不会使我们变得美好呢?有国学作为我们精神思想的支撑,我们怎么能会不幸福呢?

    好了,我们来欣赏一下大雅中的内容吧!

    大雅文王之什

    文王之什一共有10首诗歌,它们分别是文王大明绵棫朴旱麓思齐皇矣灵台下武文王有声。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这10首诗歌!

    文王:歌颂文王

    歌颂文王,是雅颂的基本主题之一。这是因为文王是周人崇敬的祖先,伟大的民族英雄,周王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姬昌五十年的艰苦奋斗,使得僻处于西北的一个农业小国,逐渐发展为可以与殷商王朝抗衡的新兴强国,他奠定了新王朝的基础。他又是联合被侵略被压迫的各民族,结成统一战线,反抗殷商王朝暴虐统治的政治联盟领袖。他组织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力量,在他生前已经完成对殷商王朝的三面保卫,完成了灭商的决战准备。

    文王采取比较开明的政策,以代天行道、反对暴政、实行仁德为旗帜,适应了当时各民族各阶级反对暴虐统治与努力要求解放的时代潮流,因此得到了各族人民的拥护。文王死后三年,武王继承了他的遗志,运用文王组织的力量,抬着文王的木主讨伐殷商,一战成功,推翻了殷商的奴隶主政权,建立了比较开明的周王朝。

    文王确实是当之无愧的周王国国父,对他的歌颂,自然就成了许多诗篇的共同主题。每个时代都曾产生自己时代的颂歌,歌颂自己时代深受爱戴的统治领袖,歌颂为自己的民族、阶级、国家建立功业的英雄。歌颂文王的诗篇,就是在上述现实基础上理所当然的历史产物。如同每个时代的颂歌都体现着它们产生时的时代精神,关于文王的颂歌,也打上了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的时代烙印。诗篇歌颂他是天之子,具有非凡的人格和智慧,是道德的楷模,天意的化身,赋予人们光明和幸福的恩主,这是把他神圣化、偶像化了。

    本来自  。。/bk/hl/32/32419/nex。hl

第157节 胎教先驱() 
=〃('')〃 =》

    这首诗歌的作者可能是周公,诗歌中除了歌颂之外,周公还以深谋远虑、富有政治经验的政治家的见识,向当时的周天子和全宗族的既得利益者,提出了敬天法祖、以殷为鉴的告诫,以求得周王朝的长治久安。 。。天帝命文王兴起周邦,同时也福泽周朝的子子孙孙,因为文王,周族的子孙百代会得到福禄的荣耀。周王朝人才众多,才得以世代继承传统,众多人才济济一堂,才使得文王可以放心安定。

    文王的风度庄重而恭谨,行事光明正大,他的德行感动天帝,所以才能承接天命而兴起周朝,从而取代殷商。这是天命所系,连殷人都心悦诚服。商朝的子孙如今已经臣服周朝,可见天命无常是会改变的。殷商正是因为不顺应天命,才使得失去了享受福禄的资格,作为周朝子孙,一定要以殷商为鉴,敬天修德,才能使天明不变,永保福禄。要想让天命不改变,就必须自身做到效法于天,而周人的榜样就是文王。所以作为周人,一定要学习文王的德行和勤勉,这样就可以得天富佑,长治久安。

    天命论本来是殷商奴隶主的政治哲学,认为统治者的权利是天帝赐予的,奉行天帝的旨意,才能在人间实行统治。统治者所作的一切都是天意,天意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周王朝在推翻殷商的统治时,也是借用天命作为自己建立统治的理论依据。然而,周王朝吸取了殷商亡国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天命无常”、“唯德是从”的观点。意思是上天只选择有德之人来统治天下,统治者失德,便会被革去天命,而另以有德者来代替,文王就是以德而代殷兴周的。所以周人要以殷为鉴,敬畏天帝,效法文王的德行,才能永保天命。

    周公在表达“天命无常”、“唯德是从”的时候,不是只空发议论,而是通过对文王功业和德行的歌颂,以事实为依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如果没有文王的德行,就无法创立今天的周王朝,也就没有今日和后世的荣耀显贵。殷商人口原本比周国要多得多,因为丧失了民心,最终落得失败的下场,殷商的贵族也沦为了周朝的服役者。周公作为老资格的政治家,他是在歌颂文王,同时也是对后生晚辈的谆谆教导、恳切叮咛,这其中有劝勉,有鼓励,有启发,有引导,可谓是理正情深、苦口婆心。

    我们来好好地欣赏一下这首诗歌:

    文王神灵升上天,在天上光明显耀。周虽是古老的邦国,承受天命建立新王朝。这周朝光辉荣耀,天帝的意旨完全遵照。文王神灵升降天庭,在天帝身边多么崇高。

    勤勉进取的文王,美名永远传扬人间。天帝厚赐他兴起周邦,也赏赐子孙宏福无边。文王的子孙后裔,世世代代繁衍绵延。凡周朝继承爵禄的卿士,累世都光荣尊显。

    累世都光荣尊显,深谋远虑恭谨辛勤。贤良优秀的众多人才,在这个王国降生。王国得以成长发展,他们是周朝栋梁之臣。众多人才济济一堂,文王可以放心安宁。

    文王的风度庄重而恭敬,行事光明正大又谨慎。伟大的天命所决定,商的子孙成了周的属臣。商的那些子孙后代,人数众多算不清。天帝既已降下意旨,就臣服周朝顺应天命。

    商的子孙臣服周朝,可见天命无常会改变。归顺的殷贵族服役勤敏,在京师祭享作陪伴。他们在祼礼上服役,身穿祭服头戴殷冕。为王献身的忠臣,要感念你的祖先。

    感念你祖先的意旨,修养自身的德行。长久地顺应天命,才能求得多种福分。商没有失去民心时,也能与天意相称。应该以殷为戒鉴,天命不是不会变更。

    天命不是不会改变,你自身不要自绝于天。传布显扬美好的名声,依据天意审慎恭虔。上天行事总是这样,没声音没气味可辨。效法文王的好榜样,天下万国信服永远。

    大明:周朝开国历史的颂歌

    这是一首具有史诗性质的颂诗,从周朝始祖后稷诞生、经营农业到公刘迁徙到豳地,古公亶父迁到岐地,王季继续发展,文王伐密伐崇,直到武王灭亡商朝,可以说是把每个重大的历史事件都写到了。这首诗歌应该是周王朝贵族为了歌颂自己祖先的功德,为宣扬自己王朝的开国历史所作。

    皇天伟大,天命难测,想做一位好的国王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是天命让帝辛坐上了商朝的王位,又是天命让帝辛失去了商朝。这是因为殷商的命运走到了末路,周朝的命运慢慢兴旺起来。周文王的父亲王季娶了任家姑娘,太任是商朝末期贵族家的女儿,她生性端正严谨、庄正诚敬,做事合乎仁义道德。她嫁给王季之后,主持后宫立身端正,宫廷上下肃穆祥和。

    太任怀孕的时候眼睛不看邪曲的场景,耳朵不听邪乱无礼的声音,不讲傲慢自大的言语。作为历史上有记载的胎教先驱,姬昌一生下来就非常聪明,太任教他一,他能知道十。人们都赞叹说:这都是太任的胎教做得好啊!文王承受天命,是位伟大英明的君主,恭敬谦让而又勤勉努力,很好地肩负起周朝的祖业。

    天帝明察人世间,发现在文王身上集中体现了天命,于是在文王还年轻的时候,天帝赐予了他一桩好姻缘,天作之合。姬昌在渭水之滨遇到太姒,面对她的美貌,姬昌感叹惊为天人。后来得知太姒仁爱而明理,生活俭朴,姬昌决定迎娶太姒。因为渭水上没有桥,姬昌决定在渭水上造舟为梁,舟舟相连,成为浮桥,在迎娶太姒的时候,场面盛大。太姒生下了武王,武王承受天命讨伐殷商。在牧野之战,虽然敌军众多,而武王率领的周军斗志昂扬。牧野之战场面盛大,武王在姜尚的辅佐之下,最终一举灭亡了殷商。

    本来自  。。/bk/hl/32/32419/nex。hl

第158节 周人的来源() 
=〃('')〃 =》

    皇天伟大光辉照人间,光采卓异显现于上天。 。。天命无常难测又难信,一个国王做好也很难。天命嫡子帝辛居王位,终又让他失国丧威严。

    太任是挚国任家姑娘,也可以算是来自殷商。她远嫁来到我们周原,在京都做了王季新娘。就是太任和王季一起,推行德政有着好主张。

    太任怀孕将要生儿郎,生下这位就是周文王。这位伟大英明的君主,小心翼翼恭敬而谦让。勤勉努力侍奉那天帝,带给我们无数的福祥。他的德行光明又磊落,因此承受祖业做国王。

    天帝在天明察人世间,文王身上天命集中现。就在他还年轻的时候,皇天给他缔结好姻缘。文王迎亲到洽水北面,就在那儿渭水河岸边。

    文王筹备婚礼喜洋洋,殷商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