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丁训诫荆楚,你这偏僻之地荆楚,长久居住中国南方,从荆楚所处的地理位置,指出它理应俯首听命。从前成汤建立殷商,那些远方民族氐羌,没人胆敢不来献享,没人胆敢不来朝王。殷王实为天下之长。这里以成汤征服氐族、羌族的先例来告诫荆楚归服,可以说是刚柔并举。
武丁秉承天命统治诸侯,因而四方诸侯入国来朝见天子,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勤治农事,这都是他们应尽的职守。武丁是受天命的中兴之主,人民百姓只能安分守己,按照商朝的政令行动。商朝的国都西亳地处于中心地带,这里曾是中兴之主武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地方,殷商都城富丽堂皇,它是天下四方榜样。而武丁在位长达59年,说他有着赫赫声名,他的威灵光辉鲜明,并不过分。
在修建高宗寝庙的时候,登上那座景山山巅,看到松树柏树挺拔参天,这象征着武丁的中兴事业是垂之不朽的。
殷王武丁神勇英武,是他兴师讨伐荆楚。王师深入敌方险阻,众多楚兵全被俘虏。扫荡荆楚统治领土,成汤子孙功业建树。
你这偏僻之地荆楚,长久居住中国南方。从前成汤建立殷商,那些远方民族氐羌,没人胆敢不来献享,没人胆敢不来朝王。殷王实为天下之长。
上帝命令诸侯注意,建都大禹治水之地。每年按时来朝来祭,不受责备不受鄙夷,好好去把农业管理。
上帝命令殷王监视,下方人民恭谨从事。赏不越级罚不滥施,人人不敢怠慢度日。君王命令下达诸侯,四方封国有福享受。
殷商都城富丽堂皇,它是天下四方榜样。武丁有着赫赫声名,他的威灵光辉鲜明。既享长寿又得康宁,是他保佑我们后人。
登上那座景山山巅,松树柏树挺拔参天。把它砍断把它远搬,削枝刨皮****完善。长长松木制成方椽,楹柱排列粗壮溜圆。寝庙落成神灵安恬。
***********
写到这里,我们的诗经结束了,305首诗歌全部写完了,我也可以稍微舒一口气了。在刚开始写关雎的时候,我非常怀疑自己能不能把一整本诗经写下来,于是就这样小心翼翼地摸索着,就像走进了一片草地,在跋涉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我坚持着,终于走出了这片草地,开心的同时,感觉收获了很多东西。我会坚持保持经典的原貌,因为我感觉国学的精髓就是原著。我没有对诗歌进行分类汇总,更不敢断章取义,只是一首诗歌一首诗歌地写着。我希望的是,大家能够明白诗经是什么内容的时候,读起来会有一种轻松舒服的感觉。
本来自 。。/bk/hl/32/32419/nex。hl
第193节 人法天的《周礼》()
=〃('')〃 =》
写完诗经,我们要写三礼了,三礼就是周礼、仪礼、礼记。 。 。 我在儒家十三经的安排上,会尽量地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来写,在写这一部经典的时候,尽量地能联系到下面要写的经典,来做好预热。
三礼是古代中华民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做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周礼又称为周官,讲的是官制和政治制度;仪礼记述的是有关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礼、朝礼、聘礼等礼仪制度;礼记是一部秦汉以来儒家有关各种礼仪制度的论著选集,其中既有礼仪制度的记述,又有关于礼的理论及其伦理道德的论述。
中国为什么称为礼仪之邦,想知道****礼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吗?三礼会给我们作源头上的解释。
三、天地春夏秋冬之官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意思是说,天地是没有感情和仁爱的,万事万物在它们面前都是刍狗。刍狗就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从老子的这种角度来说,上天不会对任何人有偏私之心,人最终的好与坏都是取决于自己。而佛家说,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好缘结好果,恶缘结恶果。人的因缘体现在人的一切念想和作为上,我们可以先用“业力”这个词来概括。
老子的意思是,老天很忙,没有时间给人惩罚和救度,于是它把惩罚和救度的权利赋予给了人。我们把业力作用在谁的身上,谁就会给我们果报,好的业力自然会有好的回报,恶的业力自然会有恶的回报。从儒家的天命论学说来看,上天不会亏待恪守天道的人,因为上天自有救度和惩处。
所以,我们来纵观儒道释,他们本身就是一体的,它们是从不同的层面来诠释天道。儒学、道学、佛学,从为人,到处世,再到修心,他们是逐级上升的,三者的结合,是在完整地阐述着关于人的真理。如果非得给它们排顺序的话,那儒学应该居于基础的地位,道学和佛学属于高层建筑。
好了,我们先来学习周礼吧!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周礼是以人法天的理想国为思想纲领,“法”大概就是效法的意思,就是说:人要按照天道的规矩来做事。西汉景帝和武帝的时候,河间献王刘德在民间征集得到了一批古,其中就有一部名为周官。
在这里我们稍微地介绍一下刘德。他是西汉的藏家,汉景帝刘启的第二个儿子。公元前155年,他以皇子的身份受封为河间王,地点就在今天的河北献县。古代宝贵文化遗产的保存和延续,和刘德做出的贡献是密不可分的。刘德为王26年,始终没有卷入诸王政权的政治旋窝之中,而是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到对中国文化古籍的收藏和整理之中。后来刘德因为遭到汉武帝的猜疑而忧郁成疾,在公元前130年逝世于封国。汉武帝念其功劳,于是赐予谥号为“献王”。现今流传后世,影响很大的是诗经和左传,大概就是刘德的功劳。
周官原中有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篇,其中,冬官的篇目已经丢失,汉代的经学家选取与之性质相似的考工记作为补缺。王莽时期,因为经学家刘歆的奏请,周官被列入学官,并改名为周礼。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为周礼做了出色的注解。由于郑玄崇高的学术威望,周礼一跃成为了三礼之首,成为儒家的煌煌大典之一。
周礼是一部通过官制来表达治国方案的著作,内容非常的丰富。周礼中的六官分工大致是这样的:天官主管宫廷,地官主管民政,春官主管宗族,夏官主管军事,秋官主管刑罚,冬官主管营造,这其中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这在上古文献中是实属罕见的。周礼所记载的礼的体系最为系统,既有祭祀、朝觐、封国、巡狩、丧葬等等的国家大典,也有比如用鼎制度、钟磬的悬挂制度、车骑制度、服饰制度、礼玉制度等等的具体规制,还有各种礼器的等级、组合、形制、度数的记载。还有许多的制度只有在这本上才能看到,因此异常珍贵。
周礼的作者是周公,我们在之前详细地介绍过周公。周公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位多才多艺的诗人、学者,他的一些言论可以在尚中找到。
周礼在面世之初,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连一些身份很高的儒者都没有来得及看到就被藏入了秘府之中,从此以后便无人知晓。直到汉成帝的时候,刘向、刘歆夫子在校理秘府所珍藏文献的时候,才重新发现了这本,并为之加以著录。刘歆十分推崇周礼,认为这是周公亲手所作,是周朝太平盛世的真实写照。东汉初年刘歆的门人杜子春开始传授周礼中的学问,很多鸿儒都景仰周礼,一时间,关于周礼的注解蜂起。
就是这样一部重要的著作,却无法确定它是哪朝哪代的典制。这本的名为周官,刘歆说是西周的官制,但中并没有直接的证明。西汉立于学官的周易、诗经、尚、仪礼、春秋等儒家经典,都有师承关系可以考证,而周礼在西汉的时候突然被发现,根本就没有端绪可寻,而且先秦的文献中也没有提到过这本,所以它的真伪和成年代问题成为了聚讼千年的一大公案。
周礼展示了一个理想的、完善的国家典制,国家中的一切都是井然有序、富有哲理的。比如,在国家的行政规划上,国都地点的选择,是通过土圭来确定的。土圭是一种测量太阳影子长短的工具,通过测量土圭显示的日影长短,求得不东、不西、不南、不北的地方,也就是所谓的地中。
本来自 。。/bk/hl/32/32419/nex。hl
第194节 儒家的阴阳()
=〃('')〃 =》
周礼地官大司徒中写道:
用土圭测量日影的方法来测量土地四方的远近,校正太阳的影子,来求得地中央的位置。(。。)位置偏南,太阳的影子就短,说明这个地方气候炎热;位置偏北,太阳的影子就长,说明这个地方气候寒冷;位置如果偏东,说明正午时分太阳已经偏西,这里的气候干燥多风;位置偏西,正午时分太阳应该是偏东的,说明此地的气候是潮湿多雨的。
如果测得夏至那天中午的日影长一尺五寸,这个地方就叫做地中,这是天地之气相和的地方,是四时之气相交替的地方,是风雨适时而至的地方,是阴阳二气和谐的地方。因为这个地方会百物丰盛而安康,于是在这个地方建立王国,制定地方千里的王畿,在王畿的疆域内挖沟种植物来坚固王畿。
周礼中用土圭测量太阳的影子,在地中建王城,既是哲学寓意的需要,也是治理国家的需要。周代王都城郭以内称为国中,距离城郭百里之内称为郊,三百里之内称为野,一般来说,国包括国中和郊野。王者划分国野和野外之地,都得以王城为中心。方圆千里的王畿,都是以王城为中心建立的,王畿之外还有所谓的九畿。
周礼夏官大司马写出了九畿的分布,它是以方圆千里的王畿为中心从四周向外扩散五千里,分别划分为侯畿、甸畿、男畿、采畿、卫畿、蛮畿、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