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该做到人人能各司其职、各得其所,尽量赦免小的过错,在用人方面一定要重用贤人。我们在做事情之前,首先要正名分,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会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不能办成;事情不能办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了;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的执行不会得当,老百姓就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所以君子在做事之前,一定要先定下一个名分,这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能够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来都不会马马虎虎对待的。
为政者自身如果正了,即使不去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主动去干;如果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在位者只有让近处的人高兴了,才能使远处的人前来归附。我们做事情,求快反而会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在治理国家上,能够无所作为而治理天下的人,大概只有舜了吧?他都做了些什么呢?只不过是庄严端正地坐在朝廷的王位上罢了。真正的君子,在给别人好处的同时,自己却没有什么牺牲损害;有毅力,做起事来任劳任怨;有**,但不会过分贪求在这上面;有个人修养,有威德,但并不会让人害怕。
(七)关于评价人与事的。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当国家有道时,他就显得特别聪明,当国家无道时,他就开始装傻;他的那种聪明别人是可以学来的,但他的那种装傻别人就学不来了。孔子非常敬重郑国的卿大夫子产,他评价子产时说道:子产这个人有君子的四种品德,他自身行为庄重,事奉君主时恭恭敬敬,养护百姓时有恩惠,役使百姓时有法度。晏子是个善于与人交朋友的人,和他认识久了,别人仍然会尊敬他。
孔子很欣赏卫国的大夫公叔文子,于是他就向卫国人公明贾打听关于公叔文子的事情,孔子问道:公叔文子老先生不说话、不微笑、不取财,这是真的吗?公明贾听后笑着回答:这可能是传话的那个人说得太夸张了,才让人对公叔文子留有这样的印象。公叔文子老先生到该说的时候才会说,因此别人就不会讨厌他说话;在真正开心的时候才会笑,因此别人不会讨厌他笑;财利合乎礼的要求的时候他才会取,因此别人也不会厌恶他取财。
(八)关于孔子人格的。卫灵公向孔子请教军队列阵的方法,孔子回答道:如果是祭祀礼仪这方面的事情,我还是听说过的;但用兵打仗的事,我是从来都没有学过的;第二天,孔子便离开了卫国。公伯寮向季孙告发子路,子服景伯把这件事告给了孔子,并且说:季孙氏已经被公伯寮迷惑住了,我的力量能够把公伯寮杀了,将他陈尸于市;孔子听后回答:道如果能够得到推行,那是天命决定的;道如果不能得到推行,那也是天命决定的,公伯寮能把天命怎么样呢?
陈司败问孔子:鲁昭公懂得礼吗?孔子说:懂得。孔子离开之后,陈司败向旁边的巫马期做了个揖请他走近自己,然后对他说:我听说君子是没有偏私之心的,难道君子还包庇别人吗?鲁昭公在吴国娶了一个同姓的女子作为夫人,是国君的同姓,大家都称她为吴孟子。如果鲁昭公算是知礼的话,那么天下的人还有谁不知礼呢?后来巫马期把这句话告给了孔子,孔子听后感叹道:做君子的人真是幸运,他如果有了偏差,别人是一定会发现并且指出来的。
孔子想要去东方未开化的地方居住,有人对他说:那里文化闭塞,你怎么在那里住啊?孔子回答:有君子去那里居住了,还会有什么闭塞的呢?君子学习了礼乐,就会爱人;老百姓学习了礼乐,就容易使唤。如果富贵合乎于道,我们就可以去追求,即使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也可以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乎于道,就不必去追求了,那就还是按照自己的爱好去做事吧!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就在于此;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我从来都不埋怨上天给我的命运,也不一遇到挫折就开始抱怨别人;通过学习平常的知识,了解其中的哲理,获得人生的真谛,了解我的只有天了吧!我非常谨慎小心地对待三件事情,那就是斋戒、战争和疾病。我从来都不谈论关于怪异、暴力、变乱、鬼神这类的问题;我也很少谈利益,却赞成天命和仁德。喝酒,我没有限制过自己,但我从来都没有喝醉过;我吃饭的时候就不会再说话了,睡觉的时候也不会再说话了。
(九)孔子的弟子及其当时的人对孔子的评价。子贡评价自己的老师孔子时说道:夫子语气温和、善良直爽、恭敬庄重、勤俭节制、礼让谦逊。仪地这个地方的长官想求见孔子,他说:只要有才德的人到我这里,我是没有理由不去拜见的;孔子的学生带着他去拜见孔子,那人出来后说:你们为什么要担心社会礼崩乐坏呢?天下不在正道已经很久了,上天要你们的老师来当救世主啊!有一次,子路在石门过夜,守城的人问他:你是从哪里来的?子路回答:从孔夫子那里来。守门人听后又问道:就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是要做的人吗?
(十)关于孔子弟子的。孔门弟子有复圣颜子、宗圣曾子、亚圣孟子和述圣子思子。孔门十哲中德行好的有:颜回、闵子骞、冉伯牛、冉雍;善于辞令的有:宰我、子贡;擅长政事的有:冉有、子路;通晓文献知识的有:子游、子夏。
第25节 践行孔子之道就是幸福生活之道()
子贡向孔子请教问题时说道:夫子,您感觉子张和子夏两个人谁更优秀一些呢?孔子回答:子张过分,子夏不足。子贡接着问:那么是子张好一些吗?孔子回答: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有一次孔子和弟子们谈论用人的问题,他看着颜回说:用我呢,我就去做;不用我呢,我就隐藏起来,能做到这样的只有我和颜回了吧!子路问孔子:夫子,如果让您统帅三军去打仗,那么您愿意和谁一起共事呢?孔子回答:赤手空拳就和老虎博斗,不用船只就直接过河,这样的一介武夫,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共事的。我愿意共事的人,是那种在面临任务时就变得恐惧谨慎,善于谋略最终又能完成任务的人。
孔子这么评价颜回:颜回这个人,他从不把怒气牵扯到别人身上,也从不犯同样的错误,他的心思可以长时间内不离开仁德,其余的学生则只能短时间内坚持仁德而已。颜回的品质高尚,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屋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他却从来都没有改变过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多高尚啊!
鲁哀公问宰我:你感觉土地神的神主应该用什么树的木头做呀?宰我回答:夏朝用的是松树,商朝用的是柏树,周朝用的是栗子树。用栗子树的意思是说,使老百姓颤栗。孔子听到此事后对宰我说:已经做过的事情也就不要再提了,已经完成的事情也就不用再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情也就不必再追究了。宰我大白天在孔子那里偷懒睡觉,孔子看到后无奈地说:腐朽的木头是不能再拿来雕刻的了,用粪土垒的墙壁是无法再进行粉刷的了,对于宰我这个人,我责备他还有什么用呢?起初,我对于人的看法,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的看法,是听了他说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在宰我这里,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十一)关于孔门弟子言行的。有子说:平时在家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人,出来为官后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欢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呀!礼的应用,应该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宝贵之处就在这里;但无论大事小事只顾按照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了;这是因为,为了和谐而和谐,不用礼来节制和谐,也是行不通的。
有子还说:做人,讲的信用应该要符合义的标准,只有符合义的标准的话才能去实行;平时待人恭敬而符合礼的标准,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这样也就值得尊敬了。曾子说:我每天都会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时是不是做到尽心竭力了?同朋友交往时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做到按时复习了?谨慎地对待父母的过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就会使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鸟快死了,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快死了,他说的话也是善良的。
曾子说: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己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有学问一样;知识很充实了却好像还很空虚;被人侵犯了却从来都不计较,我以前有个朋友就是这样的。君子,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去解释: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政权托付给他,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就可以称为君子了。士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刚强,因为他肩负着重担,路途遥远。把实行仁道作为自己的任务,这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它需要士人奋斗终生,死了以后才可以罢手,是一条很遥远的路。
曾子还说:君子用文章和学问来结交朋友,依靠朋友来帮助自己培养仁德。君子思考的问题,从来都不会超出自己的职位范围。阳肤在做典狱官的时候,曾经向曾子请教过该怎样做官的问题;曾子告诉他:在上位的人如果离开了正道,百姓早就离心离德了,你如果能弄清楚他们的情况,就应该怜悯他们,而不是自鸣得意。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时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时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时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