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墓地去,不要上到坟头上。参加葬礼必须帮助挽柩车。参加追悼,不可以嬉笑。和人作揖,必须离开原位。从远处看见运灵柩的车,不可以唱歌。进入有丧事的人家,走路不要张开双臂。吃饭时不要唉声叹气。邻居有丧事,即使在舂米时也不可以喊号子。邻里有停殡待葬的,就不要在街巷中唱歌。
到墓地上,不要唱歌。吊丧的那一天,不要唱歌。护送柩车,不要走小路。挽着柩车,不要只顾自己而避开路上的积水。参加追悼一定要有哀伤的表情。帮助挽柩车时不可以嬉笑。听音乐时不可以叹气。披上铠甲戴上头盔,就要表现出不可侵犯的神态。所以君子小心谨慎,在什么场合就要有什么场合的神态。
第386节 行军的队阵()
遇到国君倚在车前横木上行礼时,大夫就要下车表示尊敬。遇到大夫倚在车前横木上行礼时,士就要下车表示尊敬。礼制不往下推及到普通百姓,刑罚不上及到大夫。受过刑罚的人,不宜让他在国君左右。乘兵车时不需倚在车前横木上行礼。天子所乘的武车,旌旗是招展着的,意在宣扬威猛;天子所乘的德车,旌旗是缠在旗竿上的,来表示内在的美德,不崇尚显耀。
如果国君去参加会盟,随行的史官要负责携带文具,司盟的士要负责准备好有关盟辞。在队伍行进的途中,前面发现水,前导的警卫就竖起画有青雀的旌旗来警告众人;发现尘土飞扬,就竖起画有鸣鸢的旌旗来警告众人;发现车骑,就竖起画有飞鸿的旌旗来警告众人;发现兵众,就用竿子举起虎皮来警示众人;发现猛兽,就竖起画有貔貅(pixiu)的旌旗来警告众人。
凡是行军的队阵,前锋用画有朱雀的旗子作为标志,后卫用画有玄武的旗子作为标志,左翼用画有青龙的旗子作为标志,右翼用画有白虎的旗子作为标志。中军则用北斗七星旗作为令旗。所以士卒坚劲奋勇,如天帝的威怒。前进后退,都要有一定的法度。左右两翼,也要各有主官负责。
对于杀父的仇人,做儿子的必须要和他拼个死活,什么时候杀了他什么时候才算罢休。对于杀害兄弟的仇人,要随时携带武器,遇见就杀。对于杀害朋友的仇人,如果他不逃到别国去,见到就杀。
如果国都的四郊筑有许多防御工事,那是卿、大夫的耻辱。土地尽管广大,如果任其荒废不加以治理,那是地方官长的耻辱。
参加祭祀,不可以懒惰。祭服破了要烧掉,祭器破了要埋掉,用于卜筮的龟策破了要埋掉,用于祭祀的牲口死了要埋掉。凡是在国君的庙里帮助祭祀的士,祭祀过神之后,都要把应得的一份祭肉自己带回家中。
行过卒哭的祭祀,就要避免称呼死者的名字。但根据礼的规定,和死者的名字读音相同的字可以不避开,双字的名字只要避开其中的一个字就可以。如果赶上侍奉父母,就要避讳祖父的名字;如果没有赶上侍奉父母,就可以不避讳祖父的名字。在国君面前不避开家族的避讳,在大夫面前要避开国君的避讳。
读诗经尚书等经典,不需避讳;写文章时,不需避讳;否则将会辞不达意,闹出笑话。庙中的祭文和祝辞,不需避讳。国君夫人家族的避讳,即便是在和国君对话,臣子也不需避讳。妇人应该避讳的师、长之名,仅限于家门之内。对大功、小功的亲属,不需避讳。凡是到了一个新地方,要先打听当地的禁忌;进到城里边,要先打听城里的风俗;进到别人家,要先打听主人家族的避讳。
祭祀家族之外的神要用单数的日子,祭祀家族内的神要用双数的日子。凡是用卜筮的办法来选定吉日,本旬之外的日子称作“远某日”,本旬之内的日子称作“近某日”。丧葬等事情,应先占卜较远的日子;祭享等事情,应先占卜较近的日子。卜筮时要说:卜个吉日,借助泰筮判个吉凶,泰筮的灵验是一贯的。
卜筮时要说:筮个吉日,借助泰筮判个吉凶,泰筮的灵验是一贯的。不管是用卜或者用筮,都不能超过三次。用了龟卜,就不可以用蓍草卜筮;用了蓍草卜筮,就不可以再用龟卜筮。用龟甲来判定吉凶叫做卜,用蓍草来判定吉凶叫做筮。卜和筮,这是古昔圣王用来使得百姓相信择定的吉日吉时、崇敬祭祀的鬼神、敬服君长的法令而用神道实施教化的方法,同时也是使得百姓在徘徊犹豫时借以做出判决的办法。因为犹豫不决才进行卜筮,既然已经卜筮,就不可以再对卜筮的结果产生怀疑,已定在那一天举行祭祀,就必须在那一天举行。
国君的乘车将要套马时,仆人应手拿着马鞭立在马前。马套好之后呢,仆人要检查车轮有没有毛病并且试车。试车时,仆人要首先抖落衣服上的尘土,然后从右边拉着登车时手挽的副索上车,用跪姿乘坐,拿起马鞭,两手分别握着缰绳,驱车前行五步停止。国君出来登车时,仆人要一手把缰绳总握,用另一只手将登车时手挽的正索递给国君。
国君登车之后,侍从们退向路的两边。车子开动以后,负责警卫的车右急忙跟在车的后面。车子走到大门口,国君按住仆人的手,示意停车,并回过头来命令车右登车。车子经过城门、里门和沟渠时,车右必须下车步行。凡是驾车的仆人,按礼来说,一定要把登车绳递给乘车的人。如果驾车人的身份低于乘车的人,乘车的人就接受;不然的话,就不能接受。
第387节 不能再更换名字()
更具体地说,如果驾车人的身份低于乘车的人,乘车的人在接受登车绳时,应先用手按住驾车人的手,示意不敢当,然后再接受;如果双方身份相等,就应该从驾车人手的下方直接取绳。
客人的马车不可以驶入主人的大门,这是表示谦虚。妇女乘车不可以站着。犬马不可以牵到堂上。君子乘车时,遇到老年人要倚在车前横木上致敬,经过卿的朝位要下车表示尊敬,进入城门不可以驰骋,进入里门必须倚在车前横木上表示尊敬。国君命人召唤,即使来人的地位低贱,大夫、士也必须亲自出迎,来表示尊重国君的命令。
穿铠甲的人不用跪拜,因为穿着甲衣跪拜有损军容。死者生前所乘的祥车要空着左边尊贵的位子。如果乘国君的从车,可千万不要空着左边的尊位,因为那样就意味着国君去世。既然是驾御车马的御者立在左边的尊位,为表示自己的局促不安,所以御者始终做倚在车前横木上的姿势。为妇人驾车,要伸出左手拿着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右手后缩,这是为了避免嫌疑。为国君驾车,则要伸出右手拿着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左手后缩,朝国君略微俯身,来表示敬意。国君不可以乘坐奇邪不正的车。
在车上不要大声咳嗽,不要随便指指点点。站着,视线达到车轮转动五周的距离;倚在车前横木上行礼时,视线只达到马尾;回头看时,视线不得超过车轮。进入国都就改用马鞭轻轻掻摩驾车的马,降低车速,使得尘土不至于飞扬到车辙的外面。
国君经过宗庙的门口要下车,遇见供祭祀用的牛要倚在车前横木上致敬。大夫、士经过国君的门口要下车,遇见君主驾车的路马要倚在车前横木上致敬。臣子驾驭路马,一定要穿上朝服,虽然带有马鞭,但只是备而不用,也不敢把登车的引绳递给别人;并且要站在车的左边,必须要倚在车前横木上致敬。牵着路马步行,一定要走在道路正中间。凡是践踏路马草料的人,要受到惩罚;估量路马年龄的人,要受到惩罚。
(2)曲礼下
凡是捧东西,要让双手和胸口齐平;凡是提东西,要让手和腰带齐平。如果捧的是天子的器物,就要双手高于胸口;如果捧的是国君的器物,就要双手和胸口齐平;如果捧的是大夫的器物,就要双手低于胸口;如果是士人的东西,单手提到腰带就行了。凡是捧着尊贵的人的器物,尽管很轻,也要小心翼翼,好像捧不动的样子。凡是捧着尊贵的人的器物,或者捧着币帛瑞玉之类的礼品,应该右手在下面,左手在上面,走路时要脚不离地,拖着脚后跟,就像车轮转动时总是着地一样。
站立时要弯着腰,使得腰带上的佩玉自然下垂。如果国君直立,腰佩附贴在身上,那么使臣就要弯腰,使得腰佩自然下垂;如果国君弯腰使得腰佩自然下垂,那么使臣就要高度弯腰,使得腰佩垂到地面。使臣在捧玉时,如果玉下面使用彩色垫板,使臣就要袒开正服的左襟,露出锡衣;如果玉下面不用彩色的垫板,则要装掩好正服,不能使得锡衣露出。
国君不可以直接呼唤上卿、世妇的名字,大夫不可以直接呼唤世臣、陪嫁的侄娣的名字,士不可以直接呼唤家相、长妾的名字。国君和大夫的儿子在守孝时,不可以对人自称“余小子”。大夫和士的儿子居丧时,也不可以对人自称“嗣子某”。大夫和士的儿子不敢和太子同名。
国君命令士陪射,士人如果不会,就要借口有病,说“某背柴劳累,体力还未恢复”。在君子身旁陪坐,君子有事情要问,如果不环顾周围是否有胜于自己的人就贸然回答,是失礼的。
君子虽然移居他国,行礼也不要务求改变故国的礼俗。例如祭祀的礼节,居丧的服制,哭泣死者的位置,等等,都要像在故国一样,小心地遵循故国的法度而谨慎地加以实行。如果离开故国已经超过3代,但家族中仍有在朝为官的,或遇到喜事丧事和国内尚有来往的,以及兄弟族人中尚有留在国内的,在这种情况下,遇到喜事和丧事,要派人回国报告嫡长子。如果离开故国已经超过3代,家族中已经没有在朝为官的,遇到喜事和丧事也和国内无来往的,就从被委任为居住国卿大夫的那天起,可以遵循居住国的法度。
君子在父亲去世之后不要再更换名字。父亲去世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