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瓜瓤不收,国内有大战发生。如果施行春天的政令,就会导致蝗虫为灾,河水井水一齐干涸枯竭,百姓会多患恶疮。
季冬十二月,太阳运行的位置在婺女宿;黄昏时,娄星位于南天的正中;拂晓时,氐星位于南天的正中。冬季的吉日是壬癸,五行属水。尊崇的帝是以水德王的颛顼,敬奉的神是水官玄冥。和水相配的动物是介虫。和水相配的五声是羽,和本月相应的音律是大吕。水的成数是六。和水相配的五味是咸,五臭是休。五祀中祭祀行神,祭品中以肾脏作为尊贵的物品。
(水德,是古代阴阳家称帝王受命的五德之一。史记中记载,秦始皇根据五德终始的演变次序进行推演,认为周朝得到了水德,秦朝代替周朝的火德,遵循五行相生相胜的法则,水克火,秦朝应该是水德的开端;于是秦始皇改变一年的首月,十月初一群臣入朝庆贺;衣服、旄旌、节旗都崇尚黑色;数目用六作为标准,符冠、法冠都是六寸;舆车宽六尺,六尺为一步,驾车用六匹马;把河改为德水,作为水德的开始;为政强硬果断,暴戾苛细,事情都依法决断,刻薄严峻,没有仁爱恩德,没有温情道义,认为这样才符合五德演变的原则。于是急迫地加强法制,囚禁很久罪犯也不赦免。)
(秦朝水德是王室把黄帝作为自己的祖先所推导得到的德行。推导过程是这样的:黄帝木德少昊火德颛顼土德帝喾金德帝尧水德帝舜木德夏禹火德商汤土德周文王金德秦水德。水德崇尚黑色,所以秦的礼服旌旗都用黑色的。汉书中记载,秦朝变革了周朝,是得到水德的时代;春秋时期秦文公出外打猎,获得黑龙,这就是水德的瑞兆;于是秦把黄河改名为德水,把冬天的十月作为一年的开始,颜色崇尚黑色,尺度把六作为数,音声崇尚大吕,政事崇尚法令。)
这个月,大雁向北飞,鹊开始筑巢,野鸡开始鸣叫,鸡开始下蛋。
这个月,天子住在北向明堂的右侧室,乘黑色的车子,驾着黑马,车上插着绘有黑龙的旗子,穿黑色的衣服,陪到黑色的饰玉,吃黍米和猪肉,使用的器物中间大而口小。这个月,命令有关官员举行大规模地驱除疫鬼的仪式,在国都的所有城门分解牲体来消除邪恶;命令官员制作土牛,用来送走寒气。老鹰凶猛迅捷。对名山大川的祭祀,对帝的大臣的祭祀,对天神地祗的祭祀,这个月进行完毕。
第419节 曾子问孔子()
这个月,命令渔师开始捕鱼,天子亲自前往观看。于是天子品尝新捕到的鱼,在品尝之前,先敬献宗庙。这个月冰正厚,无论是流动的水还是不流动的水,都又厚又结实地冻成了冰。于是命令凿取冰块,存入冰窖。命令农官告示百姓,从仓库中取出五谷的种子,细加选择;又命令农官计划二人并耕的事情,修好翻土农具耒耜,准备好一切农具,命令乐师组织太学生进行一次吹奏乐的大合奏,然后宣布学年结束。命令主管山林川泽的官员,将应该征收的薪柴征收上来,用来供给祭天祭祖以及其他各种祭祀所用的烧柴以及火把的需要。
这个月,日、月、星都运行了一圈,又回到了老地方。一年365天,差不多也算过完了,新年即将开始。要让农民专心务农,不要派他们干别的活。天子和卿大夫共同整顿国家固定的法典,讨论适应季节需要的政令,来方便适宜于来年实行。命令太史把所有的诸侯按照国家的大小排列出一个名单,以便确定每个诸侯应该交纳牺牲的数额,来供祭祀上帝、土神和谷神。
又名令和天子同姓的诸侯,有义务提供祭祀宗庙所需的牺牲。又名令小宰编排从卿大夫到平民各自占有土地的数额,据此向他们征收牺牲,来供给山林名川的祭祀。总之,凡是生活在普天之下九州之内的居民,没有不贡献他们各自的力量,来供给皇天大帝、社稷宗庙、山林名川的祭祀的需要。
季冬十二月如果施行秋季的政令,就会导致白露早降,甲虫成为祸害,四面边境上的居民要进入城堡躲避敌人。如果施行春天的政令,就会导致尚未出生和刚刚出生的小动物大多受到损伤,国人容易患上不易治愈的疾病,这种现象被称作反常。如果施行夏季的政令,就会导致水灾为害国家,该下雪时反而不下,冰冻融化。
*********
我们再来简单地回顾一下礼记?月令。月令分为“孟春之月”“仲春之月”“季春之月”“孟夏之月”“仲夏之月”“季夏之月”“年中祭祀”“孟秋之月”“仲秋之月”“季秋之月”“孟冬之月”“仲冬之月”“季冬之月”,共13篇。月令是上古时期的一种文章体裁,按照一年12个月的时令,记述国家的祭祀仪式、职务、法令、禁令,并把它们归纳在五行相生的系统中。
月令,有人说它是战国时期的作品,有人认为是两汉时期的人杂凑撰集的一部儒家书。吕氏春秋淮南子中均有记载。在月令的作者看来,人,包括帝王在内,不能是绝对自由的。人的自由不光表现在利用自然,而首先表现在遵循自然。政令应该以生产规律作为根据,应该有益于生产的发展和正常的运行,不能站在它的对立面破坏它。
它把世界描绘为一个多层次的结构。太阳最高,具有决定的意义。太阳的盍(hé)形成了四时,每时又分为三个月。四时各自有气候特征,每个月又有各自的征候。和四时相对应,每时都有一班帝神,和时月、神的变化相对,每个月各有相应的祭祀规定的礼制。五行和四时的运转相配合,春为木,夏为火,秋为金,冬为火,土被放在夏秋之交,居于中央。四时的变化不仅受到太阳的制约,还受到五行的制约。再下一个层次是各种人事活动,如生产、政令等等。上述的结构基本是同向制约,特别是人事,要受到太阳、四时、月、神、五行各种力量的制约。
(7)曾子问
曾子问记叙了孔子师徒之间的一段对话。
曾子问道:国君死后灵柩停在殡宫,这时候继承君位的世子诞生,怎样行礼呢?孔子回答说:世子诞生的那天,卿、大夫、士都要跟随代理主事的人到殡宫,脸朝北,站在西阶的南面。大祝身穿裨衣戴着冕,手捧束帛,从西阶往上登,登上最高的台阶,但不跨进堂内,让在场的人都不要哭泣。然后,太祝长喊3声,对灵柩说:妇人某氏生了世子,特此察告。说完登上正堂,把束帛放在灵柩东面的几案上,哭泣一阵,走下正堂。
众多主人、卿、大夫、士、妇女都开始哭泣,但不顿足拍胸,尽情哭了一阵之后,都回到平常朝夕哭泣的位置。于是举行朝奠。礼毕,小宰走上堂,把放在几案上的束帛等祭品取下,埋在东西两个台阶之间。第三天,众主人、卿、大夫、士都来到殡宫,站在前天站的位置上,面向北。太宰、太宗、太祝都身穿裨衣戴着冕。少师抱着世子和孝服,太祝走在前面,少师抱着世子跟在后面,太宰、宗人又跟在世子后面。
进入殡宫的门,众人都停止哭泣。少师抱着世子从西阶登堂,走到灵柩前,面朝北站立。太祝立在灵柩的东南角,长喊3声,向灵柩察告说:夫人某氏所生世子某,让执事陪同着,特来拜见。然后少师遍抱着世子向灵柩行两次跪拜礼,哭泣。太祝、太宰、宗人、众主人、卿、大夫、士都一齐哭,跺脚,跺脚3次为一节,共跺脚三节。众人都从西阶下堂,回到东边的原位,袒露左臂。
第420节 诸侯之间的互相访问()
少师抱着世子跺脚,妇女等人也跟着跺脚,也是跺3次为1节,跺够3节。,x。然后让世子穿上孝服,拿着哭丧棒,举行朝奠。礼毕,走出殡宫,太宰命令太祝、太史把世子的名字遍告五祀及山川诸神。
曾子问道:如果国君的灵柩已经埋葬而世子出生,那应当如何行礼?孔子回答:太宰、太宗跟着太祝到殡宫去向神主(供奉祖先或死者用的小木牌)察告。到了3个月以后,又拜见神主,并给世子取名,然后把世子的名字遍告社稷、宗庙以及山川诸神。
孔子说:诸侯去朝见天子,一定要在祖庙和父庙设置祭祀察告。然后穿上裨衣戴着冕临朝听政,命令祝官史官告祭于社稷、宗庙、山川诸神。然后对留守的五大夫郑重交代一番才动身,出发之前,要举行祖道的祭祀,祈求旅途平安。祝官和史官必须在五日之内将告祭进行完毕,否则便是违背礼。凡是举行告祭,都把束帛作为供品,返回时的祭祀之礼也是这样的。
诸侯之间的互相访问,也必须告祭于父庙。然后穿上朝服听朝,命令祝官、史官告祭于五庙和途径山川之神。同样也要对留守的五大夫郑重交代一番才动身,动身之前,举行祖道的祭祀,来祈求旅途平安。返回时,诸侯一定要亲自告祭于祖庙、祢庙。然后命令祝官史官向出发前祭告过的众神举行和告辞一样的祭祀,然后才回朝管理国事。
曾子问道:如果有两个亲人同月而死,这样的丧事该怎么办?谁先谁后?孔子回答:埋葬,要先埋恩轻的,后埋恩重的;祭奠,要先祭奠恩重的,后祭奠恩轻的。这是正礼。从出殡到下葬这段时间,因为忙于埋葬恩轻的人,所以对恩重的人暂时不设置朝夕奠。出葬时,灵柩经过大门外的房舍,孝子也不在这里顿足拍胸而哭表示哀伤,这是因为恩重的人尚且把灵柩停在殡宫。埋葬恩轻的人回来后,为恩重的人设置祭奠,然后将恩重的人出殡日期告诉宾客,接着就为恩重的人举行葬礼。至于葬后的虞祭,先祭奠恩重的人,后祭奠恩轻的人,这才是正礼。
孔子说:大宗的嫡长子即使已经70岁,也不能没有主妇。不是大宗的嫡长子,即使没有主妇也是可以的。
曾子问道:将要为儿子举行冠礼,被邀请参加冠礼的宾和赞者已经来到,并且已经被用礼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