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摇动木铎,这是采用天子宣布政教的作法。在庙的斗拱上雕刻山形图案,在梁上的短柱雕刻水草图案,双层的屋顶,双层的屋檐,刮磨光滑的楹柱,敞亮的大窗,两楹之间设有主客喝完酒用于放回空酒杯的土台,土台在酒樽的南边;还有一个高的土台,用来安放玉圭,还有镂花的屏风。所有这一切,都是天子太庙才有的装饰。
鸾车,这是有虞氏祭天所乘的车;钩车,这是夏代天子祭天所乘的车;大路,这是殷代天子祭天所乘的车。玉路,这是周代天子祭天所乘的车。有虞氏鸾车上插的是大旗,夏后氏钩车上插的是大绥(sui),殷代大路上插的是大白,周代玉路上插的是大赤。夏后氏驾车是用白身黑鬣的马,殷代是用黑头的白马,周代用的是黄马。夏后氏祭祀用黑色的牺牲,殷代用白色公牛,周代用赤黄色公牛。
泰是有虞氏用的酒壶,山罍是夏后氏用的酒壶,着是殷代用的酒壶,牺樽、象樽是周代用的酒壶。敬酒所用的爵著是殷代用,夏后氏用玉琖,殷代用斝,周代用爵。灌祭时所用的酒樽,夏后氏用鸡夷,殷人用斝,周人用黄目。灌祭时所用的勺,夏后氏用龙勺,殷人用疏勺,周人用蒲勺。垒个小土台子就当鼓,把徒传成长天就当鼓褪,截一节苇子就当龠来吹,这是上古伊耆氏时代的乐器。而拊搏、玉磐、祝敲、大琴、大瑟、中琴、小瑟,这是虞、夏、商、周四代的乐器。
鲁公伯禽的庙,相当于天子的文王庙,百世不毁。武公敖的庙,相当于天子的武王庙,也是百世不毁。米廪是有虞氏的学校,序是夏代的学校,瞽宗是殷代的学校,頖宫是周代的学校,这四代的学校,周天子都有,鲁国也都有。
崇国的鼎,贯国的鼎,夏后氏的大璜,封父国的龟甲,这本来是天子拥有的重器。越国的棘、大弓,这本是天子使用的兵器。夏后氏的足鼓,殷人的楹鼓,周人的悬鼓,鲁国也都拥有。垂发明的和钟,叔发明的离磬,女娲发明的笙簧,鲁国也都拥有。悬挂钟磬的架子,夏代只是在架子的横杆上绘龙,殷代又在横杆上加上崇牙这些东西鲁国也都有。
在有虞氏祭祀时盛放黍稷用两敦,夏代用四连,殷代用六瑚,周代用八簋(gui)。盛放牲体的俎,有虞氏用梡,夏后氏用嶡,殷人用椇,周人用房俎。盛放湿物祭品的豆,夏后氏是用木制的,上面没有任何装饰,殷代则用玉加以装饰,周代就更进一步地将玉豆雕饰一番。有虞氏祭服上的蔽膝什么图案也没有,夏代加上了一种山的图案,殷代有加上一种火的图案,周代又加上一种龙的图案,有虞氏吃饭前的祭祀看重祭祀牲首,夏后氏看重祭祀牲心,殷人看重祭祀牲肝,周人看重祭祀牲肺。
第455节 有虞氏()
(有虞氏是中国上古时代的部落名,有虞氏部落的始祖是穷蝉,他是少典的玄孙、黄帝的曾孙,自幼喜欢歌唱,擅长制作乐器,经常引得百鸟和鸣,凤凰翔集。因为这样的功德,黄帝就封此人在虞地。此人把封地作为姓,号称有虞氏,舜是穷蝉的后裔,当时是以孝悌闻名于世的圣贤。后来成为有虞氏部落首领,接受尧帝的禅让,成为中原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历史上称为虞舜帝,是中华远古的三皇五帝之一。)
(华胥氏生伏羲、女娲;伏羲配女娲,生少典;少典生二子,长子炎帝、次子黄帝;黄帝生二子,长子少昊、次子昌意;昌意生一子,颛顼;颛顼生六子,穷蝉、鲧(gun)曾、古蜀王、称、魍魉、梼杌(táowu);穷蝉生敬康;敬康生句望;句望生桥牛;桥牛生瞽(gu)叟;瞽叟生二子,长子舜、次子象;舜生商均;商君的第32世孙,就是陈国始祖虞阏(è)父;虞阏父是商末周初的制陶专家;虞阏父的儿子妫满,是陈国首任国君,史称陈胡公。)
夏后氏祭祀时崇尚使用明水,殷人崇尚使用甜酒,周人崇尚使用清酒。参与祭祀的官员,有虞氏为五十人,夏后氏为一百人,殷为二百人,周为三百人。丧葬的时候,有虞氏把牛尾系在旗杆顶端作为装饰,夏后氏用绸练的旗作为装饰,殷人把旗的边缘刻为齿形作为装饰,周人把树在钟鼓横架两角的扇状装饰物作为装饰。
总而言之,凡是虞、夏、商、周祭祀的官员,鲁国都兼有。四代所用的礼服、礼器,周都有使用。因此,鲁国使用的礼乐乃是天子规格的礼乐,天下的人对此可以说是早就知道了。鲁国没有发生过君臣相互残杀的丑恶现象,礼乐、刑法、政俗也始终保持着周天子的正宗,不敢肆意改变,所以普天之下的诸侯都认为鲁国是遵循正道的国家,他们要想学习正宗的礼乐,就要到鲁国来取经。
*********
(15)丧服小记
父亲去世,孝子在小敛以后成服以前要用麻括住头发。母亲去世,小敛以后也要用麻扩住头发,但没有到成服就改为用免束发。女子服齐衰,头上要戴柞木做的丧笄(ji),腰部要缠麻带,就这样一直到服丧期满。男子的冠,相当于女人的笄;小敛以后,男子用“免”,女子用“髽”(zhuā),这也没有什么特别原因,只不过是作为男子就用“免”,作为女子就用“髽”,来表示区别而已。为父亲服丧用的哭丧棒叫苴杖,是用竹子做的;为母亲服丧用的哭丧棒叫削杖,是用桐木做的。
祖父如果先去世,而后祖母又去世,在这种情况下,承重的嫡孙要为祖母服丧三年。父母丧失长子,或者长子失去父母,在宾客来吊孝时,丧主都要行稽颡(sǎng)之礼。如果丧主是士,而大夫来吊,为了表示尊重,尽管是服绍麻之丧也要行稽颡之礼。妇人只在为丈夫和长子服丧时;对来吊的宾客行稽颡之礼,此外就再没有这种情况了。如果丧家绝后没有子嗣,要寻一个接待男宾的主人,就一定要找同姓的男子,要找一个招待女宾的主人,就一定要找异姓的女子。如果自己是父亲的嫡长子,为父母就不需要穿任何孝服。
凡是人亲近的亲人,首先是上亲父,下亲子,形成三辈相亲。然后由父亲亲祖,由子而亲孙,扩展为五辈相亲。在五辈相亲的基础上,再往上推,亲及曾祖、高祖;再往下推,亲及曾孙、玄孙,这样就扩展为九辈相亲。由父亲往上,血缘关系愈远,亲情愈薄,丧服愈轻;由儿子往下,血缘关系愈远,亲情愈薄,丧服愈轻;在旁系亲属中,和自己血缘关系愈远,亲情愈薄,丧服愈轻。这样向上逐代减损,向下逐代减损,向旁逐代减损,亲情关系就完结了。
按照礼的规定,不是天子就不能举行禘祭。天子举行禘祭,是祭祀诞生他的始祖天帝,并且用自己的祖先配祭,立高、曾、祖、祢(mi)四亲庙。即便是庶子继承王位,祭天、立庙之礼也是如此。诸侯嫡长子以外的儿子作为自己后裔的始祖,继承嫡长子以外的儿子的嫡长子是大宗,继承别子的庶子的是小宗。有五世迁来之宗,就是小宗,因为小宗四世亲情散尽,不可能继续祭祀高祖的父亲。
因此高祖的庙牵动居上,继祢的宗同时变易居下。因为尊祖,所以菜尊敬嫡长子,而尊敬嫡长子正是尊重祖祢的具体表现。庶子之所以不祭祖,就是要表明这件事该由嫡长子来做。作父亲的是庶子,就不能为自己的长子服丧三年,道理就在一庶子不是祖祢的正体。庶子不祭祀未成年而死的人和没有后嗣的人,因为这种两种人都是附属在祖庙中接受祭祀,而庶子没有资格祭祀祖庙。
第456节 服丧两周年()
庶子不祭祀父庙,因为父庙由嫡长子主祭。在亲属之中,为父母的丧服最重,为祖、曾祖、高祖的丧服就逐代减轻,为旁系亲属的丧服也依照亲疏递减,为男性和为女性的丧服也有区别,这就是制定丧服轻重的基本道理。
凡是穿徒从丧父的人,如果所从的人已经不在,就可以停止不穿。凡是因为亲属关系而跟从为之服丧的人,尽管所从的人已经不在,还应该为之服丧,因为亲属关系仍然存在。如果妾跟随主妇一道被丈夫休弃,就不再为主妇之子服丧。天子、诸侯的太子虽然身份高贵,但也并不因此而降低为自己岳父岳母服丧的规格。天子、诸侯的太子为自己的妻服丧,规格和大夫的嫡子为自己的妻相同,都是齐衰,不用拿着居丧的棒一年。
父亲生前的爵位是士,而他的儿子现在贵为天子或诸侯的祭礼规格来祭祀他的父亲,但代替亡夫接受祭祀的尸却必须仍穿士服。反过来,父亲生前贵为天子或诸侯,而儿子今天却沦落为士,那就应该用士礼来祭祀他的父亲,而代替亡父接受祭祀的尸也只能穿士服。作为媳妇,在为公婆服丧期间被丈夫休弃,因为恩断义绝,所以也就不再继续为公婆服丧。
如果是为娘家的父母服丧,有下列几种情况:如果是在练祭之前被丈夫休弃,那就应该和自己的娘家兄弟一样服丧三年;如果是在练祭之后被丈夫休弃,因为本应服的为期一年的丧服已经服满,就不须要再为父母服丧;如果是在练祭之前又被丈夫召回,那就按照常规为父母服为期一年的丧服;如果是在练祭之后才被丈夫召回,那就要像未出嫁的闺女那样,为父母服丧三年。
服丧两周年,就算三年。服丧一周年,就算两年。服丧九个月或七个月,就算三个季节。服丧五个月,就算两个季节。服丧三个月,就是经历了一个季节。这是说服丧的长短和四季之气是相应的。死后一周年举行小祥之祭,二周年举行大祥之祭,这表示对于已故亲人的思念,礼数应当如此;在小祥之祭以后,男子可以除去头上的服丧头饰,妇人可以出去腰上的服丧服饰;在大祥之祭以后就可以完全出去丧服;这表示活着的人也要节制悲哀,顺乎天道。
祭祀和除服二者虽然同时并举,但各有各的道理,切莫误会为举行二祥之祭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