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墓地远在四郊之外,等到安葬后丧主捧着神主归来哭泣时,要先都戴上帽子走一段路,进入城郊后再脱帽戴上免冠,返回祖庙去哭。国君来给臣下吊丧,即便是在不该戴免冠的时候,丧主也一定要戴免冠,要种的麻带不要有散垂的部分;即便是异国的国君来吊丧,凡是大功以上亲属也都要这样打扮。为未成年而死的人服丧,到了除服之祭时一定要服玄冠、玄衣、玄裳。为成年人服丧,到了除服的祭祀时要服缟冠、细衣、素裳。

    奔父亲的丧,到家后应该在堂上用麻束发,袒露左臂,从东阶走下正堂,在东阶的东面边苦边跺脚,然后升堂,在东墙下穿好衣服,系好麻带;奔母亲的丧,不须束发,只须在堂上袒露左臂,从东阶走下正堂,在东阶的东面边哭边跺脚,然后升堂,在东墙下穿好衣服,戴上免冠。

    此后,无论是奔父亲的丧或者奔母亲的丧,就该就孝子的位置,边哭边跺脚,然后走出殡宫的门,停止哭泣。头三天内,总共哭五次,袒露左臂三次。嫡长子的媳妇去世,公婆本应该为她服大功。但如果由于嫡长子残疾或者没有子嗣,不能做父亲的继承人,在这种情况下,嫡长子的媳妇死了,婆婆只为她穿小功丧服。

    *********

    (16)大传

    按照礼的规定,不是天子就不能举行禘祭。天子举行禘祭,是祭祀诞生天子的始祖天帝的,并且用自己的始祖来配享。诸侯在合于祧庙而祭祖先时,可以上到太祖。而大夫、士的合祭祖先,要比诸侯简省得多,最多可以到高祖。

    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关键战役。当这场战役取得胜利以后,周武王就将胜利的喜讯焚柴祭告上天,祭告土神,祭告随军而行的祖先神主,接着又率领天下诸侯回到周都,在周人的祖庙里,手捧祭品,忙而不乱的各行其事,追加尊号古公直父、季历、西伯昌为王,来避免后辈的爵位高于上述祖先。

    排列好上代祖称的顺序,是为了尊敬自己应当尊敬的;排列好下代子孙的顺序,是为了亲近自己应当亲近的人;排列好兄弟等旁系亲属的关系,集合同族的人在祖庙中聚餐,按照父昭子穆的顺序排列座次;用礼义区别男女。做人的道理,也就是这么多了。

第459节 制定丧服的依据() 
圣人一旦坐上天子宝座而治理天下,有五件事是当务之急,老百姓还不包括在内。第一件是排列好所有亲属的顺序,第二件是报答有功的大臣,第三件是选拔德行出众的人,第四件是任用有才能的人,第五件是体恤有仁爱之心的人。这五件事如果通通做到了,那么百姓就不会有不满意的,没有不富足的。这五件事如果有一件做得糟糕,老百姓就要大吃苦头了。

    所以,圣人一旦坐上天子宝座而治理天下,一定要从依礼法端正亲属之间的关系开始抓起。统一度量衡,制礼作乐,改变历法,改变服色,改变徽号,改换器械,改变衣服,以上这些事情,都是可以随着朝代的更迭而让百姓也跟着改变的。但是,也有不能随着朝代的更迭而随意改变的,那就是同族相亲,尊祖敬宗,幼儿敬长,男女有别,这四条可不能因为朝代变了就让百姓也跟着变。

    凡是同姓的男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宗,组合为一个昭穆分明的族属,从外族嫁过来的女子按照自己丈夫的昭穆为昭穆,从而确定自己的名分称呼,以便于参加族内的交际和聚会。名分称呼明确了,男女之别才可以做到。对于嫁到本族的异姓女子来说,如果她的丈夫属于父辈,那么他的妻子就属于母辈;如果她的丈夫属于儿子一辈,那么他的妻子就属于儿媳一辈。如果把弟弟的妻子称作儿媳,而称呼嫂嫂为母亲,这不是乱套了吗?所以说名分称呼,是人伦中的大事,不可以不慎重!

    同一高祖的子孙彼此互相只穿绍麻丧服,这已经是五服的最后一等了。同一高祖的子孙,已经出了五服,彼此互相,只须袒露左臂、戴免冠示哀就可以,这是因为同姓血缘已经很远,所以减少其中的情谊。同一高祖的子孙,彼此同姓而已,亲属关系已经没有了。这些同姓的人,从高祖以上已经姓氏有别,从玄孙一下已经出了五服,他们之间可以彼此通婚吗?回答是:这些人都是系在一个老祖宗的正姓之下,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没有分别;在合族聚餐的时候,大家还是按照辈分入席。因此,周代制定的办法是,只要是同姓的人,即便离老祖宗已经百代,也不可以彼此通婚。

    制定丧服的依据有六条:第一条是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第二条是根据社会地位的尊卑,第三条是根据异姓女子嫁来以后所取得的名分,第四条是根据本族女子的出嫁与否,第五条是根据死者是成年人与否,第六条是从服。从服又可分为六种:第一种是属从,也就是因为亲属关系而为死者服丧,如儿子跟从母亲为母亲的娘家人服丧;第二种是徒从,也就是非亲属而为之服丧,例如臣子为国君的家属服丧;第三种是本来有从服而变为无服,例如国君的庶子,本来是应该跟从他的妻子为他的岳父服丧的,但因为怕触犯国君的禁忌,就不服丧了。

    第四种是本来没有从服而变为有服,例如国君的庶子不为自己的母亲的娘家人服丧,而庶子的妻子却要为之服丧;第五种是本应该跟着服重服而变为服轻服,例如妻为自己的娘家父母服齐衰一年,是重负,而丈夫为自己的岳父母仅仅服绍麻,是轻服。第六种是本应该跟着轻服而变为服重服,比如国君的庶子为自己的生母仅仅头戴练冠,葬后就要礼记除去,而庶子的妻子却要为之服齐衰一年。

    从恩情这个角度上讲,沿着父亲逐代上推以至于远祖,那时愈远愈轻;从道义这个角度上讲,沿着远祖逐代下推以至于父庙,那时愈远愈重。这样,远祖在恩情上虽轻,在道义上却重;父亲在恩情上虽重,在道义上却轻。这样的有轻有重,从人情道理上讲也就应该这样。国君身为大宗的嫡长子,有义务聚合族人宴饮,敦睦族谊,但族人却不可以自恃和国君有血缘关系而用家人之礼来对待他,这是国君所处的地位决定的。

    庶子不祭祀祖祢(mi),这表明祭祀祖祢的事情应该由大宗的嫡长子来做。做父亲的是庶子,就不能为自己的长子服丧三年,因为庶子卜筮祖祢的继承人。嫡长子以外的儿子为自己后裔的始祖,继承嫡长子以外的儿子的嫡长子是大宗,继承嫡长子以外的儿子的庶子是小宗。有百世不迁的宗族,就是大宗;有五世就迁的宗族,就是小宗。百世不迁的大宗,就是嫡长子以外的儿子的嫡长子的那一支。

    继承嫡长子以外的儿子的嫡长子那一支,就是百世不迁的大宗。只能继承高祖的宗,是五世就迁的小宗。因为尊敬祖先,所以才尊敬嫡长子,而尊敬嫡长子,也就等于足劲祖先。诸侯公子的宗法,第一种是只有小宗而没有大宗,第二种是只有大宗而没有小宗,第三种是没有人可以成为自己的宗,也没有人把自己当作宗,这就是诸侯公子宗法的情况。诸侯的公子有这样的宗法,也就是由国君立一个同母弟作为其余被封为士大夫的异母弟的宗子,这就是公子的宗法。出了五服的族人,恩义已经断绝,就不再彼此互相挂孝。至于五服以内的亲属,该怎样服丧还是怎样服丧。

第460节 古人的相见之礼() 
从恩情上讲,从父亲开始逐代上推以至于远祖,那是愈往上推愈轻;从道义上讲,从远祖开始逐代下推以至于父庙,那是愈远愈重。由此看来,爱自己的父母乃是人的天性。爱自己的父母就必然会尊敬祖先,尊敬祖先就必然会尊敬大宗的嫡长子,尊敬大宗的嫡长子就必然会团结族人,团结族人就必然会宗庙尊严,宗庙尊严就必然会重视社稷,重视社稷就必然会爱护百官,爱护百官就必然会刑罚公正,刑罚公正就必然会百姓安宁,百姓安宁就必然会财用充足,财用充足就必然会万事如意,万事如意就必然会礼俗美好,礼俗美好就会导致普天同乐。诗经上说:文王的功德,伟大而令人叹美,人们永远怀念他。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

    (17)少仪

    听说古人的相见之礼,如果是第一次拜访君子,就要说:某某很希望把贱命报告给您的传达人员。不可指名道姓地求见主人。如果是拜访和自己地位相等的人,就说:某某特地前来拜会。平时难得见面的,就说:某某很希望将贱名通报给您的传达。常常见面的,就说:某某常常麻烦您的传达人员通报。盲人求见,他的致辞和平时难得见面的人相同。到有丧失的人家去求见,应该说:特来和您的传达一齐效劳。未成年的孩子则说:特来听候使唤。到有丧事的公卿之家去求见,应说:特来听侯府上总管的差遣。

    国君将到他国出访,臣下如果要向国君赠送金玉货币等物,应该谦让地说:这是一点送给陛下随从的养马费用。如果是赠给地位相当的人,就应该说:送点微薄的礼品供您的侍从使用。臣下送敛衣给国君,应该说:臣某来给掌管采购物品的贾人送点废置不用的衣服。如果是送敛衣给地位相当的人,就应该说:特来为死者送敛衣。如果是大功以上的亲属赠送敛衣,那就不必客套,直接把敛衣送去就是。

    臣下为国君的丧事向国君进献货币,应该说:这是向有关部门进献一点田野的物品。送给死者的马可以进入庙门。送给丧主料理丧事的马和礼品,以及插有大白旗帜的兵车,就不应该进入庙门。赠送丧主礼品的人在吊唁以后,要跪着将礼品放在地上,然后由帮助丧主接待宾客的人从地上拿起来,加以收藏,丧主是不亲自接受的。

    一般情况下,授受礼物的双方都采取站立的姿势,不采取跪着的姿势,这样比较方便。但是,如果生来就是葛身材高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