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君子要根据学生学习时感到的难易不同,从而看出学生资才的好坏,然后能做到分别情况,对学生多方面的启发诱导。能够多方面启发诱导,才能当好教师。能当好教师才能做官长,能做官长才能当人君。所以说,当教师的,就是教统治权术的人。因为这个缘故,所以选择教师不可以不慎重。古书上说:古代君王把选择教师作为首要任务。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在教育工作中,尊敬教师是难能可贵的。尊敬教师才能重视他传授的道。在上的君王能尊师重道,百姓才能专心求学。所以君王不以臣子相待的臣子有两种人:一是正在代表死者接受祭祀的人,不按照臣子相待;二是教师,不按照臣子相待。根据礼制,这二种人虽被天子召见,可以免去朝见君王的礼节,这就是为了表示尊师重道的缘故。
会学习的人,能使教师费力不大而效果好,并能感激教师;不会学习的人,即使老师很勤劳而自己收效甚少,还要埋怨老师。会提问的人,像木工砍木头,先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再砍坚硬的节疤一样,先问容易的问题,再问难题,这样,问题就会容易解决;不会提问题的人却与此相反。会对待提问的人,要回答得有针对性,像撞钟一样,用力小,钟声就小,用力大,钟声就大,从容地响,让别人把问题说完再慢慢回答;不会回答问题的恰巧与此相反。以上这些,讲的是有关进行教学的方法。
若要学到父亲高超的手艺,高明的冶金将的儿子,一定要先去学缝皮袄;高明的弓匠的儿子,一定要先去学编撮(cuo)箕;用来学拉车的小马,要放在车后跟着走。君子懂得了这三例是通过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反复练习、循序渐进使事业成功的道理,就可以搞好教学工作了。
古代求学的人,能够对同类事物进行比较,举一反三。鼓不等同于五声,而五声中没有鼓声,就不和谐;水不等同于五色,但五色没有水调和,就不能鲜明悦目;学习不等同于五官,但五官不经过学习训练就不会发生好的功能;教师不等同于五服之亲,但没有教师的教导,人们不可能懂得五服的亲密关系。
君子说:德行很高的人,不限于只担任某种官职;普遍的规律,不仅仅适用于那一件事物;有大信实的人,用不着他发誓后菜信任他;天有四季变化,无须划一,也会守时。懂得这四点,就可以领会到做事求学,也就抓住根本的道理了。古代的三王祭祀江河的时候,都是先祭河而后祭海,这是因为河是水的本源,而海是水的归宿。这才叫抓住了根本。
*********
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它从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目的、学校制度、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做了比较系统精辟的概括和理论上的阐述。其中很多东西,不仅是教育史上的首创,还是经过两千多年教育实践的检验,即使放在现代教学理论的范畴中,也仍然闪烁着生命的光芒。
学记全文共20节,1229个字,篇幅短小精悍,内容相当丰富、精辟、深刻,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学记主要论述了教育作用和目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以及教师问题等有关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问题。
第465节 《学记》中的教育观()
学记继承了先秦儒家的一贯思想,把教育作为实施政治,进行社会管理的最有效手段,所以学记一开篇就用格言式的优美语言论述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它说:自古以来,凡是有作为的统治者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仅仅依靠发布政令、求贤就士等手段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统治者要像使百姓遵守社会秩序,形成良风美俗,从而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必须发展社会教化,通过社会教育手段,提高全体国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自觉来实现。另外,人虽然具有天生的善性,但是,不接受教育,不经过学习,就无法懂得道理,更不能遵守统治者的法令。这就像一块美玉一样,质地虽美,但不经过仔细雕琢,就不能成为美器。古代的帝王深刻理解这个道理,他们在建设国家,统治人民的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发展教育,让教育优先得到发展。
学记的作者用格言式的精美语言阐发了教育在移风易俗和建国君民中的作用,强调了教育为社会政治服务的目的,从而把教育和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密切相连,尤其突出了教育的政治功能,形成了中国古代教育的突出特色。
学记在强调教育的作用,阐明了教育目的的同时,规划了学校教育制度,并提出了学校管理的具体措施。
在学校的教育制度方面,学记的作者首先按照托古改制的方式,规划了教育体系。作者提议,在不同的地方行政机构中建立不同等级的学校,在中央建立国立大学和小学来形成纵横交错的教育网络,塾、庠、序、学就是设在家、党、术、国的学校。这一提议对中国封建社会教育体制的形成影响极大。汉代以后,逐渐形成了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并立的教育体制。其次,作者提出了确立学年编制的设想。学记的作者主要谈到了大学的修业年限和时间安排。他把大学的教育划分为小成和大成两个阶段。小成阶段学习年限为7年,大成阶段为9年,这是古代教育中确立年级制的萌芽。
关于学校管理的具体措施,学记首先特别重视大学的入学教育和对学生日常的管理。它把儒学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开始,要求在开学这一天,王子率领文武百官亲临学宫,参加开学典礼,用新鲜的蔬菜、水果等祭祀先圣先师,来表示尊师重道的意思。
开学典礼结束后,新生入学后首先学习的内容是小雅中的三首诗,也就是鹿鸣、四牡和皇皇者华,这是三首君臣宴乐的诗,入学教育学习它们是为了告诉学生,大学教育是培养国家官员的,上了大学就等于踏上了仕途的第一步,就要思考今后如何才能做一名忠于君王、勤政爱民的好官。入学教育结束之后,日常的教学工作也必须严格进行。上课的时候,学生只有听到鼓声才能打开书籍,把书取出来,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待学业的严肃认真的态度。教师上课之前应该准备好惩罚学生的教鞭,目的是严肃课堂纪律,使学生不敢因懈怠而荒废了学业。
天子委派的政府官员或天子本人不到夏季大祭完毕,不要到学校里来视察和考核学生的学业成绩,以使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按自己的志趣从容地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正确引导,但不能指手画脚说得太多,为的是能给学生独立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培养强烈的求知欲和自学能力。年幼的学生要注意多听少问,按照由浅入深的学习顺序,这是大学进行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规程和具体行为指南,明确、具体、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其中规定的天子视学制度被继承下来,成为中国封建教育的优良传统。
学记的作者提倡大学必须建立严格的成绩考核制度,平时的小考要经常进行,大的成绩考核每隔一年进行一次,每次考核必须有明确的标准。学记说:大学每年都招收新生入学,大的成绩考核每隔一年进行一次;第一年考察学生给经书分析句子分段的能力和学习志趣;第三年考察其是否敬业乐群;第五年考察其是否能够做到博习亲师;第七年考察其论学取友的能力,符合标准的,叫小成;再过二年也就是九年考察学生能否做到对知识能融会贯通,思想和行为都能坚实不移,符合标准的叫做大成。
由此可见,学记的作者所提倡确立的成绩考核制度具有循序渐进,智德并重的特点,反映了中国古代教育重德重智的传统。
第466节 教育教学的几个原则()
学记的作者总结先秦以来教育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从指出问题为切入点,提出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应该采用的方法。
首先,作者指出当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他说:今天的教师,单靠朗诵课文,大量灌输,一味赶进度,而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致使他们不能安下心来求学。教人不能因材施教,不能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的方法违背教学的原则,提出的要求不合学生的实际。这样,学生就会痛恶他的学业,并怨恨他的老师,苦于学业的艰难,而不懂得它的好处。虽然学习结业,他所学的东西必然忘得快。
教师只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而不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只是烦琐地提问,一味地教训、灌输,而不注意学生主动精神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顾赶速度,抢时间而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只从教育者的愿望处罚,而不考虑学生的内心需要;教师不考虑学生在个性以及才能上的差异,教学一刀切,没有因材施教。这几大弊端对教学工作的为好极大,它导致学生讨厌学习和怨恨教师,把学习当成是痛苦的事情,而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这样虽然表面上看学生是每天都在学习,但却在学业上没有获得实质性的进步,即使勉强结束了学业,也会很快遗忘掉。为了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记论述了教育成功的因素和教育失败的原因,提出了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大学教育的原则:在青春期的发育前进行教育叫做放置叛逆;在德行和学业有所成就时进行教育叫做及时;不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教育叫做顺利;相互琢磨师生的问答从而达到各自理解叫做观摩。这四点,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问题发生之后再设法禁止,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抗拒心理而没有效果;如果错过了最佳学习时机才学习,即使勤奋刻苦也难有成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