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474节 《武》舞()
武舞表演到最后都跪了下来,这象征周公、召公的用文治替代武功。。: 。頂點說,。。再从武乐的表演过程来讲,第一节象征武王出孟津等待诸侯会合,第二节象征武王灭商,第三节象征回师向南,第四节象征南国归入版图,第五节时舞者分为两列,这象征周公和召公一左一右地辅佐天子,第六节时舞者回到表演开始的位置,这象征诸侯凯旋,尊崇武王为天子。在表演过程中,有时在舞队的两侧各有一人摇动铎铃,而舞者用戈矛四度击刺,这象征军威雄壮,威震华夏;有时舞者像将帅部署士卒,又摇动铎铃夹队而进,这象征要早一渡河伐纣。至于舞者站在舞位上久立不动,这象征武王在等待各路诸侯的到来。在,你难道没有听过对武乐的评论吗?武王战胜了殷纣王,来到了殷都,未等下车,就把黄帝的后代封于蓟,把帝尧的后代封于祝,把帝舜的后代封于陈地。下车以后又封夏禹的后代于杞地,把商汤的后代安置在宋地,整修了比干的墓,把箕子从牢中释放出来,让他去寻访商代的礼乐之官并且官复原位。为民众废除了殷封的苛捐杂税,为一般士人成倍地增加俸禄。然后渡过黄河向西,把驾车的马放牧在华山南面,表示不再用它们拉战车;把牛放牧在桃林的原野,表示不再役使它们;把兵车铠甲盖好包好以后收藏到府库里,表示不再使用它们。把干戈等武器倒放,用虎皮包裹起来,这叫做把干戈束之高阁。把带兵的将帅封为诸侯。这样一来,普天之下都知道武王不再用兵打仗了。解散了军队,在郊外的学宫举行射箭比赛。诸侯在东郊习射时,奏狸首;天子在西郊习射时,奏驺虞之曲。大家都穿上了礼服,带着礼帽,腰插笛板,而勇士也不身带佩剑了。天子在明堂祭祀祖先,而民众也就懂得孝道了。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然后诸侯就懂得如何做臣下了。天子亲自耕种藉田,然后诸侯就懂得如何敬祖了。这五件事,是对天下进行教化的重大举措。在太学中宴请三老、五更,天子袒开衣襟亲自切割牲肉,捧着酱请他们吃,端起酒请他们漱口,还头戴礼帽,手执盾牌,为他们起舞。这是示范诸侯怎样敬老养老。像这样,周代的教化就普及四海,礼乐都得到了贯彻,而这又非一朝一夕之功,由此看来,舞者每舞完一节都要亮相好大一会儿,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君子:礼乐不可以片刻离身。深刻体会乐的作用并用来陶冶内心,平易正直慈爱诚信的心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有了平易正直慈爱诚信之心就自然感到快乐,感到快乐就会心神安宁,心神安宁就会生命长久,久而久之就会被人信之如天,畏之如神。这就有如天虽不言,而四季的交替从不失信;神虽不怒,而人人敬畏其威。这就是深刻体会乐的作用从而陶冶内心的结果。深刻体会礼的作用并用来整饬(chi)自身的外貌,就会给人以庄重恭敬之感,这种庄重恭敬之感又会使人感到威严。如果内心有片刻的不和不乐,卑鄙诈伪的念头就会乘隙而入;如过外貌有片刻的不庄不敬,轻易怠慢的心志就会乘隙而入。所以,乐这个东西,是影响人的内心的;礼这个东西,是影响人的外貌的。乐追求的目标在于和,礼追求的目标在于顺。内心和悦而外貌恭顺,那么民众只能看到他的脸色就不会与他相争了,只要望见他的容貌就不敢有轻慢的年头了。由此可见,面色和善发自内心而民众莫不乐于听从,动作中规展现在外而民众莫不乐于顺从。所以:深刻的体会礼乐之道,并将它用来治理天下,就没有什么难办的事情了。乐这个东西,是影响到人的内心的;礼这个东西,是影响到人的外貌的。所以礼注重谦逊退让,乐注重丰满充实。礼虽注重谦让,但也要自我勉励,以自我勉励为美;乐虽注重丰满充实,但也要自我抑制,以自我抑制为美。礼注重谦让,如不自我勉励,就会由于谦让过分导致礼数有缺。乐注重充实,如不自我抑制,就会由于充实过头而导致放纵。所以礼讲究自我勉励而乐讲究自我抑制。礼做到了讲究自我勉励就会感到快乐,乐做到了讲究自我抑制就会感到安宁。礼的自我勉励,乐的自我抑制,都是为了做到了恰到好处,所以二者的道理是一样的。音乐和舞蹈,是让人快乐的,这是人之常情,不可或缺。人有了快乐的事情,一定要通过声音来表示,一定要表现于动作,这也是人之常情。声音和动作,作为表达人的心情变化的手段,也不外乎就这两了。所以人不能没有快乐,快乐又不能不通过声音和动作表现出来,对这种表现如果不给以引导,就不能不出乱子。先王认为出乱子是件丢人得事,所以特地制定雅颂之声加以引导;使声的曲调足以让人感到快乐而不放荡,使其文辞足以讲求义理而不塞窒使其声调的曲折和平直、复杂和简单、刚强和柔和、急促和缓慢足以感动人的善心就可以了,不要使放荡之心和邪恶之念影响人心。这就是先王制乐的原则。
第475节 音乐的重大意义()
所以这样的乐,如果在宗庙之中演奏,君臣上下一道来听,就无不和谐肃敬;在地方上演奏,长幼一道来听,就无不和洽顺从;在家门内演奏,父子兄弟一道来听,就无不和睦相亲。所以,这样的乐,是审定一个基调来定调和之音,再配上各种乐器表现它的节奏,使节奏合成为乐章,就可以用来使父子、君臣各安其位,和谐相处,使普天之下的百姓亲附。这就是先王制乐的原则。
雅颂这样的乐,听它们的声,纯正的思想就会占据脑海;手执盾斧一类的舞具,练习舞蹈的俯仰屈伸姿态,容貌就会变得庄严。按照固定的舞位舞域行进,和乐曲的节奏取得一致,行列就很规矩,进退就很整齐。所以,乐可以说是天地之间最能和同的东西,是协调世间万物的纲纪,是人情不可缺少的东西。
乐这个东西,是先王用来表示喜悦的;军队和刑罚这一套,是先王用来表示愤怒的。由此看来,先王的喜悦和愤怒,都找到了相应的表达手段。先王喜悦,则百姓们也跟着喜悦;先王愤怒,暴乱之徒就害怕。先王的治国之道,礼乐起了重大的作用。
子贡去拜访鲁国乐师师乙而向他请教,说:我听说唱歌要适合个人的性格,像我这样性格的人适合唱什么歌?师乙答道:我是一个卑贱的乐工,哪里配得上回答您的问题。我只能告诉您一diǎn我知道的情况,听了以后,由您自己做出判断。宽厚安静、柔和正直的人,适合唱颂。志意宏大而安静,疏朗通达而诚信的人,适合唱大雅。恭慎而好礼的人,适合唱小雅。正直而安静、廉约而谦让的人,适合唱国风。坦率而慈爱的人,适合唱商。温良而果断的人,适合唱齐。
唱歌这件事,就是直接表达自己的心情,展示自己的品德,自己唱了起来以后,会觉得天地也在响应,阴阳和顺,星辰按序运行,万物各得其所。商是五帝遗留下来的歌曲,因为上代人把它记了下来,所以叫做商。齐是三王遗留下来的歌曲,因为齐国人把它记了下来,所以叫做齐23。o《 s=〃arn:2p 00〃》s;。明白商曲真谛的人,遇事总能果断。明白齐曲真谛的人,能够见利而让。
遇事总能果断,这是勇;能够见利而让,这是义。这种有勇有义的人,如果不是通过歌声表达出来,谁又能知道?所以跟着歌者的旋律变化来说,或者上抑而高亢,或下降而低沉,或拐弯如同物的折断那般干脆,或停顿如同枯树那般沉寂,平直的音合乎曲尺,回环的音合乎圆规,连绵不断的音恰似一串珍珠。
所以,唱歌也是说话,只不过是拉长声调的说话罢了。心里高兴,就想说话;说话还不足以表达这种高兴,就拖长声调来说;拖长声调还不足以表达,那就加上咏叹吁磋;咏叹吁磋还不足以表达,那就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
*********
乐记是儒家音乐理论的专著,关于它的作者,历来有两种说法:一是战国时期孔子的再传嫡子公孙尼子所作;二是汉代刘向、刘歆父子校先秦古籍所得。比较公认的观diǎn是,乐记成书于西汉,其思想资料来源于先秦诸子言乐事的人。
乐记强调音乐和政治、音乐和社会的密切关系。它认为:太平盛世的音,去掉安详而欢乐,反映了当时政治的和谐;混乱世道的音,去掉怨恨而愤怒,反映了当时政治的紊乱;亡国之音,曲调哀伤而深沉,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困苦。由此看来,声音和政治是相通的,有什么样的政治就有什么样的声音。
乐记主张使音乐和治理朝政、端正社会风气、礼治、伦理教育等相配合,为统治者的文治武功服务。它认为:如果在宗庙之中演奏,君臣上下一道来听,就无不和谐肃敬;在地方上演奏,长幼一道来听,就无不和洽顺从;在家门内演奏,父子兄弟一道来听,就无不和睦相亲。所以,这样的乐,是审定一个基调以定调和之音,再配上各种乐器表现其节奏,使节奏合称为乐章,就可以用来使父子、君臣各安其位,和谐相处,使普天之下的百姓亲附。这就是先王制乐的原则。礼、乐、刑、政,如果这四个方面都得到贯彻而不发声梗阻,也就具备王道政治了。古先圣王制礼作乐,其目的并不是要满足人们口服耳目的享受,而是要教育人民辨别好坏,回到做人的正道上来。
在音乐的美感认识上,乐记有比较深层的论述。它强调音乐给人们的愉悦感受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它认为:音乐和舞蹈,是让人快乐的,这是人之常情,不可或缺。乐记作为先秦儒学的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它丰富的美学思想,对两千多年来汉民族古典音乐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并在世界音乐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476节 乐的最大特点是和()
乐记中的乐兼指诗、歌、舞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