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476节 乐的最大特点是和() 
乐记中的乐兼指诗、歌、舞三者,但主要以论述音乐为主。乐记认为,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现情的,情来自人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大凡音的产生,都是出于人类有能够产生思想感情的心;人类思想感情的变动,是外界事物影响的结果;受外界事物的影响,人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变动,就会用声表现出来。所谓乐,是由音所构成的,而其本源乃在于人心对于外界事物的感受。

    这打破了以往认为乐是上天赐予或神圣创造的说法,乐记认为,外界事物的变化使人的感情产生各种变化,音乐则是这种感情变化的表露。这种感于外物而发的声音,并不就是乐。声音并非一种,其中有同有异;同声相应,异声相杂,于是产生错综变化;把这种错综变化的声按照一定的规律表现出来,就叫做歌曲;这些歌曲按照顺序加以演奏,再加上武舞和文武,这就叫做乐。

    这就是说,发出来的声音,要能按照宫、商、角、徵、羽排列变化,形成高低抑扬、有节奏的音调,才能称之为乐。按照一定的音调歌唱、演奏,并举着盾牌、长柄斧、鸟羽毛、牛尾跳舞,这就是乐。审定一个基调来定调和之音,再配上各种乐器表现其节奏,使节奏合成为乐章。

    乐的最大特diǎn是和,尚书中早已有“律和声”、“八类乐器能够相互和谐”、“神和人通过诗歌音乐可以交流思想感情而能协调和谐”的思想。郑国的史伯提出过“和六律以聪耳”的思想,认为诸多声音相异相和才能构成动听的乐曲。孔子提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强**感和理智的平衡和谐。乐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认为“最高尚的乐像天地那样的和谐”,“地气上升。天气下降,阴阳相互摩擦,天地相互激荡,雷霆来鼓动,风雨来滋润,四季交替循环,日语日昼夜照耀,于是万物化生;圣人依此制乐,可知乐是体现天地之和同的”。音乐犹如阴阳相摩、天地相荡、风雨飞动、日月光照、百化兴焉那样和谐美妙。和谐而不互相损害,这是乐的精神。

    乐记认+。o《 s=〃arn:2p 00〃》s;,音乐可以表达情感。乐所表达的,是感情的不可变易;礼所表达的,是道理的不可变易;乐强调调和同一,礼强调区别差异;礼和乐的学说,贯通了全部人情。音乐和舞蹈,是让人快乐的,这是人的常情,不可以缺少。音乐是人感情的表现,音乐离不开情感。人生在世,谁能没有感情,因此人人都需要音乐,乐是人情所不能避免的天生的情感的表露。

    音乐是人情感的表现,情感能影响音乐,音乐能影响情感,所以不同的情感可以从不同的音乐中表现出来。引起悲哀的情感时,发出焦虑急促的声音,引起快乐的情感时,发出舒畅和缓慢的声音;阴气愤怒的情感时,发出粗暴严厉的声音;引起敬重的情感时,发出直爽庄重的声音;引起慈爱的情感时,发出柔和的声音。以上六种情感和相应的六种声音的变化,都不是处于人的本性,都是感于物发出的,引起哀、乐、喜、怒、敬、爱等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情感用不同的声调表现出来。

    反之,由于人和人之间的感情是相通的,因此表达不同感情的音乐也能影响听者的感情,引起听者的共鸣。乐记说:人是有感情冲动和认识的本能的,但喜、怒、哀、乐的变化是无常的,受了客观外在事物的影响,才能形成主观内在的情感和认识。所以当微弱充满焦虑的音乐流行时,人们就产生了忧心忡忡的情感;当舒畅、和谐、缓慢、平易,内容丰富而又鲜明节奏的音乐流行时,人们便感到安康和快乐,当粗壮、威严、猛起猛落充满激愤的音乐流行时,人们就能刚强而有毅力;当庄重、正直、真诚的音乐流行时,人们就产生严肃崇高的情感;当舒畅、洪亮、流畅、柔和的音乐流行时,人们就会产生慈爱的情感;当邪僻、散乱、淫邪的音乐流行时,人们就会产生邪乱的情感。

    由于音乐是感情的体现,而感情饰有个体特征的,所以音乐对人的性格能产生巨大影响。乐记列举了郑国、宋国、卫国、齐国不同特diǎn的音乐对人意志和性格的影响的例子。郑国的音乐很复杂,使人意志放纵;宋国的音乐很抚媚,使人意志消沉;卫国的音乐很急促,使人的意志烦乱;齐国的音乐很古怪,使人意志傲慢。以上四种音乐,都是用声色丧志来损害品德。所以不能登大雅之堂,祭祀时当然不能用这些音乐。

第477节 礼和乐的重大意义() 
乐记还说:商、齐是两种来源不同、内容也不同的古代歌曲,对人的性格产生不同的影响,熟悉商乐的人,遇事而有果断性,熟悉齐乐的人,见利相让而不争。遇事能果断的解决,是勇敢的表现,见利相让是义气的表现。既勇敢又讲义气的性格,没有诗歌的感染力怎能保证形成呢?果断、勇敢、义气、谦让都是人的性格特征,音乐对这些性格特征是有影响的。乐记认为这种音乐能培养和影响热的性格的观点是有价值的。

    乐记还认为,音乐表演应适合自己的个性特点,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德性来选择歌曲。宽厚平静、柔和正直性格的人,宜于歌唱颂;胸怀宽大、直率诚实性格的人,宜于歌唱大雅;恭俭好礼性格的人,宜于歌唱小雅,正直平静,廉洁谦逊性格的人,宜于歌唱风;坦率慈爱性格的人,宜于歌唱商;温良果断性格的人,宜于歌唱齐。

    乐记提出六种性格的人各自宜于歌唱颂、大雅、小雅、风、商、齐六种诗篇,和诗经的同名诗篇是一致的。乐记的作者在2000年前已经发现了性格和音乐之间的关系,提出什么性格的人宜于唱什么歌曲的思想,是难能可贵的。孔子曾认识到乐有感人至深的力量,但没有进行更具体的阐述。孟子和荀子发挥了这一思想,荀子的论述,更为详细。而乐记则大大发挥了这种观点,把音乐对人的情感、性格、意志等心理的影响,论述得更加深入和全面。

    乐记认为,乐是人的感情对外界事物的反映,而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人们所处的社会政治状况是紧密相联的。治世的音乐和安而且快乐,说明政治太平和谐;乱世的乐声悲怨而且愤怒,说明当时的政治****而不协调;临亡国家的乐声悲哀而又伤心,说明当时的政治危险、人民困苦。音乐和当时的政治是相互联通的。音乐能反映出一个国家社会政治风俗的盛衰得失。

    一定的音乐反映一定的世。有什么样的世,就会有什么样的音乐。这个世包括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和人们的生活状况。乐记同样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关心乐,一方面通过乐观风俗、知兴衰,作为考察时政的手段;另一方面也可以防范和禁止出现乱世之音、亡国之音,使得没有乱民闹事,诸侯归服,兵革不用,刑罚不用,百姓无所忧虑,天子无所不满,做到了这一步,就表明乐已经深入民心了。乐记从礼乐配合、礼乐并重的角度,论述了乐对辅助政治,维护社会稳定所起的特殊作用。

    我们知道,礼是关于等级制度和道德行为的规范,这必然是来自外在对人们的强制和约束。乐是用高低、强弱、长短不同的音阶配合所产生的旋律和谐。乐记强调这种和的性质反映着等级制度的完美性、合理性,试图表现各阶层阶级之间各守其伦、互不冲犯、上下有序的和谐秩序。希望人们在乐的作用影响下,接受礼所规定的道德伦理规范,从而将人们的伦理同心理协调统一起来。

    乐记认为,礼和乐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它们是一个强调同,一个强调异,有同才会相亲,有异才会相敬。最高尚的乐像天那样的和谐,最隆重的礼又像天地那样的有别。由于和谐,所以万物各得其所;由于有别,所以要祭天祀地。乐强调调和同一,礼强调区别差异;礼和乐的学说,贯通了全部人情。

    正是由于礼和乐二者作用不同,所以,在政治伦理上就有不同的影响。礼的制度建立了,贵贱的等级才有区别;乐的文采协调了,上下的关系才能和睦。乐是从内心发出,礼是从外部表现。因为乐从内心发出,所以诚实无伪;因为礼从外部表现,所以文质彬彬。最高级的乐一定是平缓的,最隆重的礼一定是简朴的。乐深入民心,就会消除怨恨;礼得到贯彻,就会消除争斗。

    乐偏重于治心,用情感人,用德化人,潜移默化地使人承听和顺。礼却偏重于从外在行为上规范人,强制人们去遵守。乐从内,礼从外;乐从情感,礼从理智;乐从潜移默化去感染人;礼从制度规范去强制人。礼乐配合,使人们内则无怨,外则不争,使社会呈现一种所谓内和而外顺的礼乐之治的升平景象。

    总之,礼和乐各有自己的本质、提点和作用,同时,又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不可偏废的。过于偏重乐就会使人放荡不羁,过于偏重礼就会使人离而不亲。乐如果超过极限,就会招致忧乱;礼如果没有节制,就会产生邪恶。所以礼乐相辅相成,交互为用,不可分离,共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手段。

    ;

第478节 乐教的三个方面() 
荀子曾对礼乐关系有过深刻的论述。乐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把礼和乐的关系论述得更加辩证、完善。由于乐具有如此特殊的作用,因此,乐记一再强调统治者要利用乐来教化人民,弘扬礼教,以乐治国。

    乐记认为,乐对人的感情、性格、意志等有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必将扩展到人的心理的各个方面,从而对人的道德品质发生作用。音,都是出于人心;而比音高级的乐,是和社会伦理相通的。凡是邪恶之声影响到人,人身上的邪恶之气就与之呼应;邪恶之气成为一时的风尚,于是淫乐就产生了。凡是纯正之声影响于人,人身上的纯正之气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