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位。大夫来吊丧时,如果碰上国君派使者、命夫命妇派使者、或四邻来吊丧,大夫就让主人站在自己身后,自己先代表主人向吊宾拜谢,然后主人再拜谢。国君吊丧,要见到尸体或者灵枢以后再顿足拍胸而哭。大夫、士在国君来吊丧时,如果事前没有得到通知,仓促之中也办不来殷奠,那就只有在国君离去之后,礼记设奠,祭告亡灵。
诸侯的棺有三重:最外边的大棺厚八寸,中间的属厚六寸,贴身的椑(bēi)厚厚四寸。上大夫的棺有两重:大棺厚八寸,属厚六寸。下大夫的棺两重:大棺厚六寸,属厚四寸。士棺一重,厚六寸。诸侯的里棺内壁用朱色作为衬里,用金钉、银钉、铜钉钉牢;大夫的里棺用玄色作为衬里,用牛骨钉钉牢;士的棺不用衬里。
诸侯的棺盖和棺身的接缝要用漆涂合,而且每边有三处接合,再用三条披带捆紧。大夫的棺盖和棺身的接缝也要用漆涂合,但每边只有两处接合,再用两条皮带捆紧。士的棺盖和棺身的结合不用漆涂合,但每边也有两处接合,再用两条皮带捆紧。从国君、大夫遗体上梳下来的乱发和剪下来的指甲,要盛放在小囊里,塞到衬里中;士棺不用衬里,所以就埋在两阶间的坑里。
诸侯的殡是将灵枢放在灵车上,在灵车的四周堆积木材,上面堆成屋顶形状,最后用泥加以通体的涂抹。大夫的殡用棺衣罩在棺上,棺放在西序下,一边靠着西序,其他三面堆积木材,但上面不堆成屋顶形状。涂泥时只涂外面堆积的木材,不涂棺。士的殡是掘个坑将棺浅埋,露出接合以上部分,将露出部分用泥涂抹。无论贵贱,停殡期间都要用布幔围起来。
炒熟的谷物放在殡的两旁:国君是黍、樱、稻、粱四种,分装八筐;大夫是黍、樱、粱三种,分装六筐;士是黍、樱二种,分装四筐,每筐还要加上干鱼、干肉。出葬时的棺饰:诸侯的棺材四周挂着画龙的帷幔,帷下三面设池,池下悬有棺饰振容。棺上的蓬顶部分,边缘画有黼(fu)形花纹,中央有三行半环形花纹,三行火形花纹。先用素锦做的棺罩罩在棺上,再用棺罩的四周加上帷幔,在棺罩上方加上伪荒。
帷和荒用六条绛色纽带系连在一起。荒顶的齐,由一串球形物组成,共五个,每个一色,另外还挂有五串贝壳。画有黼(fu)形花纹的棺饰翣(shà)两面,画有黻(fu)形花纹的翣两面,画有云气的翣两面。每面翣上边两角都把悬圭作为装饰。池下挂着铜鱼,随着枢车的行进而上下跳动。用六条绛色帛带把灵枢捆紧。设置六条绛色披带。大夫的棺材四周挂着画有云气的帷幔,前后设置池,池下不设置振容。
荒的边缘画有云气花纹,中间有三行火形花纹,三行黻(fu)形花纹。素锦做的棺罩。帷幔之间用两对绛色、两对玄色的纽带连接。顶部的齐,由一串三个球形物组成,颜色分别为朱、白、苍,另外还挂有三串贝壳。画有黻形花纹的翣两面,画有云气的翣两面,每面翣的上边两角都用五彩羽毛作为装饰。池下挂着铜鱼,随着枢车的行进而上下跳动。大夫的用来把灵枢捆紧的带子,前边两条是绛色,后边两条是玄色。披带的数目和颜色也是如此。
士的棺材四周挂的是白色帷,上面罩的是白布荒,荒下前方设置池,池下设置揄绞。帷、荒之间用两对绛色、两对黑色的纽带连接。荒顶的齐,由一串三个球形物组成,颜色分别为朱、白、苍,另外还挂有一串贝壳。画有云气的翣两面,每面翣的上边两角都用五彩羽毛作装饰。士的用来把灵枢捆紧的带子,前边两条是绛色,后边两条是黑色。每边的两条披带都是绛色。
诸侯出葬徒众用牲车载枢,下棺时用四条绳子和两座碑,用羽葆来指挥送葬队伍。大夫出葬徒众用牲车载枢,下棺时用两条绳子和两座碑,用旗帜指挥送葬队伍。士出葬途中用栓车载枢,下棺时用两条绳子,不用碑;从起灵以后,用木棍挑着一块大功孝布指挥送葬队伍。凡是下棺,拉绳子的人都是背对碑,向离开碑的方向牵拉,使棺徐徐下落。诸侯下棺时,用一根大木棍穿在束棺的革带下,再将绳子系在木棍两端;大夫、士下棺时,都是将绳子直接系在束棺的革带上。
第493节 天下九州()
诸侯下棺时,指挥的人命令众人不要喧哗,听着鼓点逐渐松绳下棺。大夫下棺时,指挥的人不用鼓点,只是命令停止哭泣。士下棺时,没有专人指挥,正在哭泣的亲属互相劝告停止哭泣。诸侯用松木做椁,大夫用柏木做椁,士用杂木做椁。棺椁之间的空隙,诸侯要容得下祝,大夫要容得下壶,士要容得下甒(wu)。诸侯的椁,内壁有衬里,外壁也经过精心加工;大夫的椁,内壁没有衬里;士的椁,外壁也没有经过加工。
*********
(23)祭法
祭祀的规定:有虞氏禘(di)祭时用黄帝配享,郊祭时用帝喾(ku)配享,宗庙的祭祀以颛顼(zhuānxu)为祖,以帝尧为宗。夏后氏禘祭时也用黄帝配享,郊祭时用鲧(gun)配享,宗庙的祭祀用颛顼为祖,以禹为宗。殷人禘祭时用禘喾配享,郊祭时用冥配享,宗庙的祭祀用契为祖,以汤为宗。周人禘祭时以帝喾配享,郊祭时以后授配享,宗庙的祭祀以文王为祖,以武王为宗。
在泰坛上架柴焚烧祭品,这是祭天之礼。在泰折挖坑掩埋祭品,这是祭地之礼。祭天和祭地,都用赤色牛犊作为牺牲。把少牢埋到泰昭坛上,这是祭祀四时之礼。在坑里或在坛上祭祀,这是在祭祀司寒司暑之神。日坛是祭日的地方,月坛是祭月的地方,星坛是祭星的地方,水旱坛是祭祀水旱之神的地方。东西南北四方的坑和坛,是祭祀四方之神的地方。一切山林、川谷、丘陵,只要它能吞云吐雾,兴风作雨,出现异常现象,就把它叫做神。天子应该遍祭天下的名山大川;诸侯只祭祀自己境内的名山大川,如果丧失了国土,也就不用祭祀了。
总的说来,凡是生活早天地之间的东西都叫做有生命。其中,万物的死都叫折,,人死则叫鬼。这是五代以来都没有什么改变的。七代依赖有所变化的只是禘祭、郊祭、宗祭、祖祭的对象有所不同,其他方面并没有什么改变。
普天之下只有一个天子,于是分九州之地,建诸侯之国,为公卿设都,为大夫置邑,还普遍设立庙、祧(tiāo)、坛、墠(shàn)来祭祀祖先,并按照关系的远近来决定祭祀的次数和规格。所以天子设立七庙和一坛一墠:也就是父庙、祖父庙、曾祖庙、高祖庙、始祖庙,以上五庙都每月祭祀一次;高祖以上的远祖之庙叫祧,天子有两个祧,只是每季祭祀一次;祧中的远祖迁出,则在坛上祭祀;坛上的远祖迁出,则在墠上祭祀;对于迁出坛墠上的远祖神主,只是在有所祈祷时才加以祭祀,无所祈祷就不祭祀;从墠上迁出的远祖叫做鬼,除非遇上禘祭,通常就不祭了。
诸侯设立五庙和一坛一墠:也就是父庙、祖父庙、曾祖庙,以上三庙每月祭祀一次;高祖庙,始祖庙,每季祭祀一次;从始祖庙迁出的神主在坛上祭祀,从坛上迁出的远祖神主在墠上祭祀;对于迁出坛墠上的远祖神主,有所祈祷就祭祀,否则就不祭祀;从墠上迁出的远祖叫做鬼,除非遇上禘祭,通常是不祭祀的。
大夫设立三庙二坛:也就是父庙、祖父庙、曾祖庙,这三庙每季祭祀一次;大夫的高祖、始祖无庙,如果有事向他们祈祷,就在坛上祭祀,从坛上迁出的远祖叫做龟。嫡士设立二庙一坛:也就是父庙、祖父庙,这二庙每季祭祀一次;曾祖没有庙,如果有时向曾祖祈祷,就在坛上祭祀;从坛上迁出的曾祖以上的远祖叫做龟。官师只立一庙,也就是父庙;祖父没有庙,如果要祭祀,就在父庙祭祀;祖父以上的祖先死了叫做鬼。普通的士和庶人没有资格立庙,他们的父祖死了就叫做鬼。
天子为天下百姓所立的社,叫大社。天子为自己立的社,叫王社。诸侯为国内百姓所立的社,叫国社;诸侯为自己立的社,叫侯社。大夫以下不自立社,而和同里之民共立一社,叫置社。
天子为天下百姓祭祀七个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神,也就是司命之神,中溜之神,国门之神,国行之神,泰厉之神,户神,灶神。天子也为自己祭祀上述七神。诸侯为国内百姓祭祀五个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神,也就是司命之神,中溜之神,国门之神,国行之神,公厉之神。诸侯也为自己祭祀上述五神。大夫祭祀三个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神,也就是族厉之神,门神,路神。普通的士和普通百姓只祭祀一个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神,或祭祀户神,或祭祀灶神。
对于未成年而死的嫡系子孙,天子可以往下祭祀到五代,也就是嫡子、嫡孙、嫡曾孙、嫡玄孙、嫡来孙。对于未成年而死的嫡系子孙,诸侯可以下祭三代,也就是嫡子、嫡孙、嫡曾孙;大夫可以下祭二代,也就是嫡子、嫡孙;嫡士和庶民,只祭祀到嫡子就停止了。
圣王制定祭祀的原则:凡是被百姓树立为榜样的就祭祀,凡是因公殉职的就祭祀,凡是为安邦定国有功劳的就祭祀,凡是能为大众防止灾害的就祭祀,凡是能救民于水火的就祭祀。所以当厉山氏统治天下的时候,他有一个儿子叫农,能够指导人民种植百谷;到了夏代衰亡的时候,周人的始祖弃能够继承农的未竟之业,所以被后人封为稷神来祭祀。当共工氏称霸九州的时候,他有一个儿子叫后土,能够区划九州的风土,使人民各得其所,所以被人当作社神来祭祀。
帝喾能根据星辰的运行画定四时,使人民的劳动和休息各有定时;帝尧能尽量使刑法公正,为百姓表率;帝舜为操劳国事而死在他乡;鲧(gun)治理洪水,大功未成而被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