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子说: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备利欲驱赶到罗网、机关、陷阱却不知道躲避。人人都说我是有智慧的,但他们选择了中庸之道,却不能坚持一个月。
孔子说:颜回的为人,选择了中庸之道,取得了一点进步,就牢牢记在心中,使其永不丢失。孔子说:天下国家可以得到治理,爵位俸禄可以辞掉,锋利的刀刃可以脚踏上去,而中庸之道却是很难做到的。
子路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强。孔子说:你问的是南方的强呢,还是北方的强呢?抑或是你自己的强?用宽厚柔和来教诲人们,尽管别人最自己无理,自己也不以牙还牙,这便是南方的强,君子才能做到。鼎盔贯甲,枕戈待旦,战死不悔,这便是北方的强,性情强悍的人才能做到。所以,君子和顺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正的强!中立而不偏不倚,这才是真正的强!国家有道之时,也不改变穷困时的操守,这才是真正的强!国家无道之时,至死也不改变志向,这才是真正的强!
孔子说:探求隐僻的道理,做出诡异的行动,后世会对这种欺世盗名的行径有所称述,我不这样干。君子遵循正道而行,半途而废,我却不能停顿下来。君子依照中庸之道行事,如果碰上无道的时候,不得不隐遁于世,即便不被人知也不后悔。这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君子之道,广大而又精微。就其一般情况来说,即使是普通的男男女女,也可以知其一二;如果说到它的最高境界,即便是圣人也有所不知。就其一般情况来说,普通的男男女女也能做到;如果说到它的最高境界,即便是圣人也有所不能。
天地如此之大,人们尚且感到有所遗憾。所以,君子所说的大,整个天下都无法承载;所说的小,整个天下也五人能够剖析。诗经上说:老鹰展翅飞上天,鱼儿游动在深渊。这是说圣人之德昭著于天地。君子之道,从普通男男女女的所知所行开始;说到它的最高境界,则昭著于天地之间。
孔子说:道不可以远离于人。人所实行的道却远离于人,那就不可以作为道了。诗经上说:砍斧柄呀砍斧柄,式样就在你面前。握着斧柄去砍斧柄,手握斧柄伐木制斧柄,斜着眼审度两者,仍然觉得相差很远。所以君子的治人,即便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有过能改,也就不再责备。忠恕的精神;离道不远,别人让自己做自己都不愿做的事,也不要让别人去做。
第511节 鲁哀公问孔子()
鲁哀公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方法。孔子回答说:文王、武王的治国方法,都记载在典籍上面。他们在世,这些治国方法就能得到实施;他们去世,这些治国方法也就随着废弛。治人之道在于讲究治国方法,种地之道在于讲究种植方法。治国方法,就好像蒲伟一样。所以,治理国家的根本问题在于得到贤人,而能否得到贤人又决定于国君自身的修养,加强自身修养道德,加强道德修养要靠仁。所谓仁,就是爱人,爱人之中,以亲近自己的亲人最重要;所谓义,就是适宜,适宜之中,以尊敬贤人最重要。
亲近亲人而有亲疏之别,尊敬贤人而有贵贱之差,礼这个东西也就应运而生。职位卑下,又得不到上级的信任,是不能够把百姓治理好的。所以,君子不可以不加强自身修养;要想加强自身修养,不可以不事奉双亲;要想事奉双亲,不可以不知人;要想知人,不可以不知道天理,天下通行的准则有五条,实行这五条准则的美德有三种。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的交往,这五条就是天下通行的准则;智、仁、勇,这三点就是天下通行的美德,是用来推行这五条准则的。
对于这五条准则,有的人生下来就知道,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有的人受到挫折才知道;不管是怎样知道的,只要知道了,就是一样的。对于实行这五条准则的三项美德,有的人是心安理得地去实行,有的人是抱着功利目的去实行,有的人是勉强地去实行;不管是怎样地去实行,只要是最后都取得成功,就是一样的。
孔子说:爱好学习,接近于智;努力行善,接近于仁;懂得羞耻,接近于勇。知道了这三条,就知道怎样修身;知道该怎样修身,就知道该怎样治理百姓;知道该怎样治理百姓,就知道该怎样治理天下和国家。
凡是治理天下、国家,有九条原则,即修养自身,尊重贤人,亲爱亲属,敬重大臣,体恤群臣,爱护民众,招徕百工,怀柔藩国,安抚诸侯。修养自身,道德就能树立;尊重贤人,遇事就不迷惑;亲爱亲属,伯父,叔父、兄弟就不会怨恨,就能安之若素;敬重大臣,治理政事就不至于糊涂;体恤群臣,士就会尽力予以报答;爱护民众,百姓就会受到鼓励;招徕百工,财货就能充足;怀柔藩国,四方就会归顺;安抚诸侯,天下就会畏服。
斋戒沐浴,衣冠整齐,不合乎礼的事情不做,这是用来修养自身的办法;摒退谗侯,远离女色,轻视财货而看重道德,这是用来鼓励贤人的办法;高位厚禄,好亲人之所好,恶亲人之所恶,这是用来鼓励亲爱亲属的办法;属员众多,足备使令,这是用来鼓励大臣的办法;忠信对待士人,给以厚禄,这是用来鼓励群臣的办法;役使有时,减轻赋税,这是用来鼓励百姓的办法;每日检查,每月考试,论功行赏,这是用来鼓励百工的办法;来时欢迎,走时欢送,多夸奖而少责备,这是用来怀柔藩国的办法;延续断绝了的世系,恢复灭亡了的国家,国内有乱就帮助平定,国势危急就给予支援,按时接受朝聘,走的时候赏赐丰厚,而来的时候微薄,这是用来安抚诸侯的办法。
凡是治理天下国家有九条原则,而用来实行这九条原则的方法是事先要有所准备。不管什么事,事先有所准备就能成功,事先没有准备就会失败。说话事先有所准备就不会中断,做事事先有所准备就不会受窘,行动之前有所准备就不会出错,道路事先计划妥当就不会搞到走投无路。职位卑下,又得不到上级的信任,是不能够把百姓治理好的。
要得到上级的信任有方法:首先要得到朋友的信任,如果得不到朋友的信任,也就得不到上级的信任了;要得到朋友的信任有方法:首先要孝顺父母,如果不孝顺父母,也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了;要做到孝顺父母有方法:首先要反省自己是不是诚心诚意,如果不是诚心诚意,也就做不到孝顺父母了;要使自己诚心诚意有方法: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善,如果不明白什么是善,也就不能使自己诚心诚意了。
诚,这是上天的准则;做到诚,这是做人的准则。作为上天准则的诚,不用勉强就正好,不用思考就得到,从容不迫,一举一动都恰如其分,能这样做到的是圣人。要做到诚,就要择善并且牢牢抓住不放。
广泛地学习,详细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切实地实行。除非不学,学了而没有学会,就不罢休;除非不问,问了而没有弄懂,就不罢休;除非不思考,思考而没有得到结果,就不罢休;除非不分辨,分辨而没有分辨明白,就不罢休;除非不实行,实行而不实行彻底,就不罢休。别人聪明,学一遍就能学会,自己就学上百遍;别人学十遍就能学会,自己就学上千遍。如果真能这样做了,即使是愚笨的人也一定会变得聪明,即使是柔弱的人也一定会变得刚强。
第512节 至诚()
由至诚而有明德,这是圣人的天性;由明德而有志诚,这是贤人学习的结果。有至诚则必有明德,有明德则必有至诚。只有天下至诚的圣人,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天性;能完全发挥自己的天性,就能完全发挥他人的天性;能完全发挥他人的天性,就能完全发挥万物的性能;能完全发挥万物的性能,就可以帮助天地化育万物;可以帮助天地化育万物,就可以和天地并列而为三了。贤人只能从点滴小事做起,在点滴小事上能有至诚;有了至诚就会表现出来,表现出来就会日益显著;日益显著就会大放光明,大放光明就会感动人心;感动人心就会变恶为善,变恶为善就会让人脱胎换骨。只有天下至诚的贤人才能化恶为善,移风易俗。
心怀至诚,就可以预知未来。国家将要兴盛,必定有吉祥的预兆;国家将要灭亡,必定有妖异的前征。反映在占卜的筮草、龟甲中,表现在人们的仪容、举止上。祸福将要来临的时候,是福,必定预先知道;是祸,也必定预先知道。所以,心怀至诚的人就像神明一样。
诚,就是自身品德修养的完成;而道,乃是走向完成品德修养的自我指导。诚贯穿于万物的始终,没有诚也就没有万物。所以,君子把诚看作是最高贵的品德。诚,并非完成自身的修养就算完事了,二是要使万物都得到完成。完成自身的修养,叫做仁;使万物都得到完成,叫做智。仁和智是人性固有的美德,综合了成物、成几的规律,所以任何时候用它都是适宜的。
所以,至诚是不间断的。不间断就可以长久,长久就可以得到验证,得到验证就可以行之悠远,行之悠远就可以广博深厚,广博深厚就可以高大光明。广博深厚,能用来承载万物;高大光明,能用来覆盖万物;行之悠远,能用来成就万物。广博深厚可以和地相配,高大光明可以和天相配,行之悠远而无边无际。圣人之德如此广博深厚、高大光明、行之悠远,以至于不见所为而功业彰显,不见动作而万物改变,无所作为而道德成就。
天地之道,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一个诚字。它以至诚不二对待万物,所以能够生育万物而其数无法估量。天地之道,广博、深厚、高大、光明、悠远、长久。就拿天来说,刚一开始也不过是区区一片微光,微光越积越多,以至于无穷无尽,到了这个时候,日月星辰被悬挂在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