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1。修己而不责人
写完了三礼,我们来写三传。春秋三传是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的合称。春秋经文言简义深,如果没有注释,就无法理解。春秋三传都是编年体史书。
春秋是中国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根据汉书和史记记载,孔子作春秋时,和左丘明参观鲁国的史记,根据事件,讨论人道,借助日月来定历数,其中有所褒讳贬损,没有写明,就口授弟子。然后,弟子们后来所说的互有差异。左丘明惟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实,因此讨论原事而作传,证明夫子不以空言说经。至于公羊传谷梁传,则是口传要义,传了几代以后,才写成文字。公羊传是齐国的公羊高受传于子夏,再传其子,子孙口耳相传,到汉景帝时,由公羊高的玄孙公羊寿和齐人胡母生合写成书。谷梁传是何时何人开始为书,史记不详。根据汉志注,只知道始承传者是鲁国的谷梁子。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改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止于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重点是记人和记事。内容多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东晋儒学家范宁评价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传的文章优美而且材料多,但缺点是多述鬼神、预言祸福;谷梁传辞清义通而且含蓄委婉,但缺点是资料短缺不足;公羊传叙事分明而且善于裁断,但缺点是流于粗疏。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
左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编年史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它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不单记录鲁国一国的史实,还兼记各国的历史;不但记录政治大事,还广泛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事情;它一改春秋流水账式的记史方法,内容丰富,代之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史书编纂方法;不但记录春秋时的史实,而且引证了许多古代史实。这就大大提高了左传的史料价值。
公羊传亦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止年代和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其解释历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经。
第542节 左丘明()
谷梁传又称谷梁春秋春秋谷梁传。om是为春秋作注解的儒家经典。传说孔子的弟子子夏将这部书的内容口头传给谷梁赤,谷梁赤将它写成书记录下来,但实际上这部书的口头传说最然早已有了,但其成书时间是在西汉。它以语录体和对话问题为主,用这种方式来注解春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其记载的时间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体裁和公羊传相似。
*********
我们先来学习一下左传。
左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共35卷。它既是一部战略名著,又是一部史学名著。左传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证明是左丘明,这是目前最为可信的史料。
左传对后世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历史学方面。它不仅发展了春秋的编年体,并引录保存了当时流行的一部分应用文,给后世应用写作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并且,它在我国的文学界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左传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左传虽不是文学著作,但从广义上看,仍可以说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性作品。比较以前任何一种著作,它的叙事能力表现出惊人的发展。om许多头绪纷杂、变化多端的历史大事件,都能处理得有条不紊,繁而不乱。其中关于战争的描写,尤其写得出色。
作者善于将每一战役都放在大国争霸的背景下展开,对于战争的远因近因,各国关系的组合变化,战前策划,交锋过程,战争影响,以简练而不乏文采的文笔写出,且行文精炼,严密而有力。这种叙事能力,无论对后来的历史著作,还是文学著作,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并且,左传注重故事的生动有趣,常常以较为细致生动的情节,表现人物形象。左传对后世的战国策史记的写作风格产生很大影响,形成文史结合的写作风格。
左传虽是历史著作,但和尚书春秋有所不同,它情韵并美,文彩照耀,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它的文学性体现在: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时间的故事情节化;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擅长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左传有鲜明的政治和道德倾向,其观念较接近于儒家,强调等级秩序和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可以看出这是春秋时期一种重要的思想进步。作者要求担负有领导国家责任的统治者,不可逞一己之私欲,而要从整个统治集团和他们所拥有的国家的长远利益考虑问题,这些地方都反映出儒家的政治思想。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魏晋时期贺循将其评价为“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历来研究者常把它和史记并称,尊为历史散文之祖,文有左丘明、司马迁,就像书有王羲之、王献之。左传尤其擅长记述战争,因此有人称之为互相砍杀的书。它又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左传在史学中的地位被评论为继尚书春秋之后,开史记汉书之先河的重要典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左丘明是春秋末期鲁国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与孔子同时或者比孔子年龄略长些。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说:甜言蜜语、满脸堆笑、过分谄媚,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内心藏着怨恨跟别人交朋友,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太史公司马迁称其为鲁之君子。
左丘明出身的家族时代为史官,曾和孔子一起像周朝标准一样坐马车,看周朝史书,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又作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详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他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成为中国史家的开山鼻祖。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
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左传的记事年代大体与春秋相当,只是后面多十七年。与春秋的大纲形式不同,其内容记述了这一时期列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和有关言论,以及天道、鬼神、占卜、占梦之事等;作者对凡是可以借鉴和劝诫的都进行记载。
左传的作者,最为可信的就是左丘明,他曾任鲁太史,与孔子同时。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班固等人都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作。司马迁史记说:鲁国君子左丘明害怕众弟子各持己见,各以所解,以至尚失孔子本意;所以依照孔子春秋,论述详尽真实的记录成书,编撰成左氏春秋。
第543节 鲁国()
我们今天熟知的很多成语都是出自左传,比如:东道主、退避三舍、及瓜而代、言归于好、魑魅魍魉、狼子野心、外强中干、表里山河、厉兵秣马、困兽犹斗、风马牛不相及、城下之盟、尔虞我诈、贪天之功、假途灭虢、经天纬地、多行不义必自毙、一鼓作气、居安思危、一问三不知等等。頂点小说,。。
左传是我国最早最详备的完整的编年史书,同时也是一部长于修辞的文学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左传与春秋合编,成为儒家的一部经书,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学派所谓的文其实是指文化,主要是历史经验、政治哲学、以及典章制度、风俗习惯等等方面的内容,而这一方面,左传正是春秋的绝好辅助材料。孔子之后,孔门弟子要系统地总结孔子遗教为当时的政治服务,有了春秋这样的简明提纲,有了左传这样丰富而具体的历史事实作为它的印证,自然就深切而明了了。
左传在史料和写作方法上,对后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司马迁的史记不少取材于左传。总之,这部搜罗广泛,丰富多彩的史学巨著,对后世史学、散文乃至、戏剧的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
左传还记载了很多文采斐然的辞令,这些辞令的共同特点是委婉巧妙,典雅从容,在彬彬有礼的外表下包藏着锋芒。即便是敌国交战,在兵戎相见之际,也不失温文尔雅之态。例如齐晋之战前夕,齐侯与晋人的一段对话中,齐侯的态度极为强硬,晋国也不示弱,但双方的辞令却又委婉谦恭,尽力表现出文雅安详的风度,使人难以相信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在辩论方式上,左传中的辞令又往往援引典章,依礼而论,用道义的力量使人折服,也有些辞令直率有力,以鞭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