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说:孔子的学问、文章政治事业,朗如日月,灿若星辰,果足为万世师表。
陈独秀说: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两大主动力,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于科学的。
**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郭沫若说:我在这里告白,我们崇拜孔子,他把自己的个性发展到了极致;孔子的立场大体上是代表人民利益方面的,他很想积极地利用文化的力量来增进人民的幸福。
美国学者艾默生说: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中心,孔子是全世界多民族的光荣。
美国学者甘霖说:孔子不独为一国之圣人,实为万国之圣人。
英国诗人拜伦说:在道德上,我喜欢孔子。
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说:中国是教化最著之邦,历数千年而存在,我认为是孔子的功劳;我虽然信仰耶稣,但对于孔子之道,却是非常乐意学习的。
宣统皇帝溥仪的英文老师庄士敦说:中国的政教文化基于孔教,外教无论如何优美,也不可与孔教开峙于中国。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中国的文化基于孔子的学说,孔子的学说关系,建立了一个中华大帝国。中国切不可盲目地采用欧洲文化,时代变迁,只要将中国旧文明中不适合今日的,略加改易即可。欧洲人都说,中国若无孔教,中国的道德必然破产,这话我特别赞同。中国最重要的,不在于吸收西方文化,而在于东方旧有文明的复兴。中国学术远在两千年前粲然大备,若加以整理使之复兴,会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最后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文化的中心。
全世界的诺贝尔奖得主,在1988年1月,汇聚在法国巴黎。会议结束后,一个破天荒的宣言震彻寰宇,宣言中称: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收孔子的智慧。
*********
好了,朋友们,我们暂时就把论语写到这里吧!论语是一部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散文集,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论语、易经和道德经,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性经典,它们不仅是道德与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也是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道悟道、天人合一的智慧结晶。
论语结束后,我打算写诗经了。孔子曾经这样教导自己的儿子;不学诗经,就不会懂得怎样说话。孔子说:学诗经,可以激发人的志气,可以观察天地万物以及人间的盛衰得失,可以让人懂得合群的必要性,可以让人懂得怎样去讽谏上级;近可以用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在诗经中,还可以知道很多鸟兽草木的名称。这样看来的话,诗经的可读性和欣赏价值是极高的。
诗经的画面感极强,每一首诗,就像一集微电影,镜头虽然不是那么丰富,但是这里面却包含了起因、经过和结果,每一个画面都是那么的自然和纯净。这里面有爱情,有亲情,有友情;有赞美,有牢骚,有愤恨;连孔子都直言它思想纯洁!诗经的表情达意永远都是那么地直接,和人最原始的情感相共鸣。
让我们来好好欣赏一下诗经吧,这是一份来自上古时代的珍贵礼物!我希望在这里读到的诗经,是我们从来都没有读到过的风格。在这里,我们可以领略到诗经的美好和重要性,从而喜欢上诗经!
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我们如何才能拥有自信呢?其实,做好两点就可以了。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都是相对的,因为在特定的情况下,优点会变成缺点,缺点也会变成优点。我们步入社会,会接触到很多的人,由于不同方面的比较,往往会导致我们的内心起一些波澜;严重时,我们甚至会产生不良的情绪。
拥有自信,从内在来说,就是要尊重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无论我开心,郁闷,自卑,甚至嫉妒,我们都不要为了什么原因去压制它,我们要知道,这就是我们内心的真实感受,是一种自然反映,要尊重它,让自然而然产生的情绪顺其自然地消失。从外在来说,我们要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头发,面容,衣服,鞋子;懂得合理地打扮自己,就是尊重自己,也是尊重他人。当我们把这两点做好的时候,自信自然会慢慢地回来,压抑的内心也会逐渐明朗起来。
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一切都有可能改变,我们要怀揣着希望,认真地活在当下。我以前特别在意别人对我的评价,哪怕是一个貌似带有评价意味的眼神。原因是我害怕别人给我负面的评价,哪怕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对我很称赞,只要有一个人对我不屑,我就会很压抑。后来,我想了想,每个人都很忙,没有人会把精力放到你的身上,因为你对其他人来说,一点都不重要。别人的称赞与不屑,也都是片面的,裹杂着个人情感的,也只有在和你相遇的时候,才会有这样的暗示。
第53节 吉甫作颂,穆如清风()
我怕别人的贬低,是因为我在内心里一直贬低着自己。为什么我会贬低自己呢?一开始我以为是我没有足够多的自信;后来我慢慢发现,我不是没有足够多的自信,而是自己把自信封锁在一个角落里,顺便把灯也给关上了。这样下去最终导致的结果是——自己在任何时候都会有一种忧伤感,失去了原本应该有的活力。再后来,我发现,每个人表现出来的不自信,其实都是假的,和我的情况是一样的。压抑中,我猛地冲刺了一下,开始品尝到了爱自己的感觉;慢慢地,我逐渐地找回了自己,变得乐观阳光起来。我同样也可以去安慰其他人了,告诉他们:人活着,低沉压抑也是活,朝气蓬勃也是活,还是后者叫人痛快!
什么是生活的品质呢?可能,我们永远也进不了高级饭店享受一份大餐,但是我们却可以安心地做一顿营养早餐;我们睡觉的床可能不是非常大,但我们却可以享受一晚精致的睡眠;我们可能永远也达不到一个领域的巅峰,但我们却可以拥有清静自在的生活,换来的是平凡踏实的一生;我们如果还有精力的话,平时可以研究一下如何吃好,如何运动等等。这些都是组成生活的元素,也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只要我们稍微注意一下,都是我们可以做到的。考虑一下这些细节,其实就是在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是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的是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305篇诗歌。除此之外,还有6篇只有题目没有内容,被称为笙诗。先秦时代,诗经被称为诗、诗三百或者三百篇。西汉时期,它被尊为儒家经典,称为诗经,一直沿用到今天。诗经的成书时间大概是在春秋时期,到了汉朝的时候,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传授的诗歌先后亡失,所剩无几;毛诗在东汉以后慢慢地盛行起来,并且一直流传到今天。也就是说,现在流行于世的诗经,就是毛诗。
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概成于西周时期,根据尚书记载,豳风鸱鸮是周公的作品;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在诗谱序中记载,诗经中最晚的作品大概成于春秋中叶,是陈风株林;最早和最晚大约跨越了500年。诗经的作者不是一个人,它产生的地域很广。从内容上来看,诗经除了有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这些民间歌谣是诗经中最精彩的内容,至于它们是如何集中到朝廷上来的,后世则有不同的说法。
汉代有些学者认为,周王朝有专门的采诗人,他们主要负责到民间去搜集歌谣,用来了解政治和风俗的盛衰利弊。又有一种说法是,这些民间歌谣是由各国的乐师搜集的,乐师是掌管音乐的官员和专家,他们以唱诗作曲为职业,搜集歌谣是为了丰富他们的歌词和乐调。经过了各种各样的搜集方式,这些脍炙人口的民间歌谣最终都汇集到了朝廷里。
尹吉甫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据说他是诗经的主要采集者,被尊为中华诗祖。西周宣王时,北方的少数民族犬戎侵扰周王室。公元前823年,尹吉甫奉周宣王之命出征犬戎,率军反攻到太原,并在此地部署军队驻扎防守,就是今天的山西平遥城一带。尹吉甫辅助过三代帝王,到了幽王时期,周幽王听信谗言,砍了尹吉甫的头。后来,周幽王知道自己错杀了忠臣,愧疚不已。于是,幽王命人做了一个金头为尹吉甫进行厚葬;为了防止别人盗墓,他又做了十二座墓**,把尹吉甫葬在了今天的湖北房县东侧。
从诗经的内容来看,尹吉甫和诗经确实是有很大关系的。诗经中有些篇章是赞美尹吉甫功绩的,更有些篇章就是尹吉甫的作品,像大雅中崧高、烝民、韩奕、江汉等篇。东晋著名政治家、书法家谢安石,曾经问他那位才华横溢的侄女谢道蕴:你感觉诗经中哪一句诗最好?谢道蕴回答:吉甫作颂,穆如清风。
*********
诗经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大约五百多年的305篇诗歌,从内容上看可以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指的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国风,共160首;“雅”主要是指朝廷的乐歌,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首;“颂”主要是宗庙的乐歌,有40首。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赋就是铺陈,平铺直叙;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启发,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诗经中,思想和艺术价值最高的当数民歌了,“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贴近生活,感情真挚自然。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的“六义”。风雅颂,是诗经的体裁,也是诗经作品分类的主要依据。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大多是民间歌谣。风中的诗歌是从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