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狐:差不多就在一起吧
卫国经过动乱之后,百姓遭受了巨大的灾难,流离失所,有不少人失去了配偶。有一位失去丈夫的年轻女子,在路途中遇到一位失去妻子的男子,女子对他产生了爱意,很想嫁给他。但是女子没有直接表白求爱之意,只是内心中有了强烈的活动。
把这位女子比作狐狸,可想而知,女子还是颇有风姿的,这样一感觉,让本来显得沉重的逃难生活变得楚楚动人起来。这位女子站在淇水边的桥上,看着那位男子,多情的女子在内心中开始表白了:我一看到你,心里就觉得忧愁,你现在都没有件像样的衣服,要是娶了我,你就可以不愁没有衣服穿了;还有在涉过淇水的深水区时,需要衣带来束衣,要是我们在一起了,我就可以替你结成衣带,这样就不愁涉过深水时没有衣带了。
女子的爱心是真挚的,内心是真实的。遭逢乱世,男女在各自失去配偶之后,想重建家庭,享受夫妻之爱,这是人生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值得称道的。
所以有人写诗来赞美:
有只狐在独行求偶,在那淇水边的桥上。心里感到忧愁,只怕那人没有衣裳。
有只狐在独行求偶,在那淇水可涉之处。心里感到忧伤,只怕那人没有衣带。
有只狐在独行求偶,在那淇水的近岸处。心里感到忧郁,只怕那人没有衣服。
木瓜:情谊天长地久
情谊,多指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关切、爱护、帮助的感情。情谊是无价的。曾经,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你给了我一个木瓜,虽然木瓜不是什么特别珍贵的礼物,但这却是你全心全意送给我的,我会把这份情谊记在心里。如今,我送给你一块美玉,不是为了答谢你,而是为了表示我很珍视你送我的东西,我只是想让我们的情谊天长地久。
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谊永相好。
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谊永相好。
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谊永相好。
*********
国风王风
王风中的“王”,是王畿的简称,是指东周王朝直接统治的地区,王风就是产生于这个区域的诗歌。东周王朝失去了原本的宗主地位,对诸侯国不但没有了控制能力,而且还要受到强大诸侯国的欺凌,领土日渐削减。然而在春秋之初,周王朝还不免要摆出一副天子尊严的架势,对所谓的无礼诸侯国进行征伐,但可悲的是,总是以失败告终。
正因为东周王朝前期征伐频繁,又加上大贵族比较集中,生活奢侈,所以不得不加重对自己统治区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在沉重的兵役、劳役、经济的负担之下,造成不少大龄剩男剩女还有流浪汉,人民普遍感到生活水平一天天地下降,大不如东迁以前了。王风中的诗歌,大部分都是在反映百姓的这种痛苦和怨恨。王风和周南中的诗歌来源部分是相同的,但作为当时用来歌唱的诗歌,由于它们受到的影响元素不同,它们的曲调还是有所不同。王风中的诗歌是东周王畿的土乐,编入周南的则是受到南音影响的外来乐歌。
王风共有10首诗歌,它们分别是黍离君子于役君子阳阳扬之水中谷有蓷兔爰葛藟采葛大车丘中有麻。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王风中的这10首诗歌吧!
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作为西周的王畿之地,应该具有从容大度的尊贵之气,朴素雅致的平民之风。可平王东迁不久,这里便换了人间,昔日的繁华很快就一去不复返了。
朝中的一位大夫到西周的都城镐京来办公事,他特意来到这里,想看一下故宗的宗庙宫室。可最终他看到的是一片葱绿,当年的繁盛不见了,昔日的奢华也不见了,就连刚刚经历的战火也难觅痕迹了。他能看到的,是一片绿油油的黍苗在盛长,还有那刚开始要长的高粱苗。
见到这样的情景,这位大夫心里怎能有好滋味!他缓步在荒凉的小路上,内心充满了惆怅。惆怅尚且能承受,令人不堪的是这样的忧思不能被其他人理解,随行的人都在问他为什么如此悲伤,真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尴尬!此情此景,不是更令人伤感吗?大悲哀诉于人间,却得不到他人的回应,他只能把这种心情向上天倾诉。苍天更是不会回应他什么,所以只留下了他一人黯然神伤。
那儿的黍子茂又繁,那儿的高粱刚发苗。走上旧地脚步缓,心神不定愁难消。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这个理解我的人是谁?
那儿的黍子茂又繁,那儿的高粱已结穗。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事沉沉昏如醉。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这个理解我的人是谁?
那儿的黍子茂又繁,那儿的高粱已实成。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中郁结塞如梗。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这个理解我的人是谁?
君子于役:丈夫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先秦时代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下层贵族的生活,并不比后世普通的农民好到哪里去。就像这位女子的丈夫,是一位武士,在当时也算贵族阶层的人物。可是他大部分的时间,是用在戍边服役上。女子一个人在家里,日子自然好过不了。
等待丈夫回来,归期无定,是最令人心烦的事情,好像每天都有希望,结果每天都是失望。如果只是外出时间长,但有个归期也好啊,可是现在这样的情形是最让人心烦的。女子带着叹息在问,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
相思的人儿,无论看到什么样的景象,都会触动自己最伤感的地方。乡村晚景,在夕阳的余晖下,鸡儿归了巢,牛羊从村落外的山坡上缓缓地走下来。把视线再放远一些,炊烟袅袅升起,灯火时隐时现,幽远的树林和蜿蜒曲折的林间小路越来越朦胧模糊。这会是一副多美的画面,可此时的女子看到这样的景象,又要开始担忧了:我好想自己的丈夫,他没有忍饥挨饿吧?
慢慢地,这种思念便成了一首温柔的诗:
君子远出服役,不知它的限期。何时才能归里?鸡儿回窠栖止,日头垂挂天西,牛羊下山歇息。君子远出服役,如何能不相思?
君子远出服役,不知日月程期。何时才能重聚?鸡儿回栏栖止,日头垂挂天西,牛羊缓缓归至。君子远出服役,该是没挨渴饥?
第83节 一日三秋()
君子阳阳:载歌载舞真快乐
对于并不省心的东周统治者来说,他们需要忧虑的事情太多了,可是,人不能总是处在忧虑之中,该享受的时候就享受,该开怀的时候就开怀,这也不失为人生存的一种方式。这不,贵族们就叫来了乐官和舞师,他们今夜要载歌载舞,好好地开心一下。舞师一会儿手握着笙中的簧片,一会儿摇动着羽毛;乐师一会儿奏曲子“由房”,一会儿奏曲子“由敖”。古代人尚且都这么做,这只能说明,音乐和舞蹈确实能给人带来快乐。
大家一起嗨起来吧:
舞师喜洋洋,左手握笙簧,右手招我奏“由房”。心里乐又爽!
舞师乐陶陶,左手摇羽毛,右手招我奏“由敖”。快乐真不少!
扬之水:士兵也想家
平王在位期间,周朝还是比较混乱的,这主要是因为天子的权威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强大了。周平王的母亲是申国人,申国又常受到楚国的侵扰。周平王为了母亲故国的安全,就从周朝抽调出部分军队,到申国的战略要地去屯垦驻守,来防止楚国的侵扰。这些被派去的周朝士兵,只得远离故乡,去守卫并非自己诸侯国的土地,心中的不满和凄苦,自然会有所流露。申国、甫国和许国的国君都是姜姓,周平王的母亲是申国的姜姓公主,与甫国、许国两个诸侯国也是亲戚关系。所以周平王在派兵保卫申国的时候,也会照顾到甫国和许国这两个国家。
戍守时,战士们会非常想家,想念守在家园的妻子。如果说士兵是远离泉源的河水越流越远,那么妻子就如同坚定不移的木柴不飘不流;如果说日月如流水一样不断流失,那思家的情怀就如沉重的柴草不动不移。分离的日子越长,思念妻子的感情就越强烈。终于,士兵喊出了自己的心声:家里的妻子你还好吗?我何时才能回家和你相聚?夫妻之情,故园之思,远戍之苦,不平之鸣,都融化在士兵的呐喊中。
这就是士兵内心想说的:
小河沟的水再湍急,也冲不走成捆的木柴。那位远方的人儿,不能和我驻守申国城寨。想念你很想念你,哪时我才能回到故里?
小河沟的水再湍急,也飘不起成捆的柴草。那位远方的人儿,不能同我守卫甫国城堡。想念你很想念你,哪时我才能回到故里?
小河沟的水再湍急,也流不动成捆的柳枝。那位远方的人儿,不能与我守卫许国城池。想念你很想念你,哪时我才能回到故里?
中谷有蓷(tui):被抛弃的女子也要坚强地面对生活
女子遇人不淑,最终的结果会是痛苦、悲伤、愤怒。妇女在春秋时代被男子遗弃的情况,显示了男权主义在那个时代已经成为社会**观念的主流。女子择偶不慎,嫁个忘恩绝情的丈夫,最终被抛弃,只得落个自怨自艾的下场。中国妇女地位的低微,已经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了。
益母草是中草药,根据本草纲目记载,益母草对妇女有名目益神之功效,可做妇女治疗调养之用。在古代,一提起益母草,便可以使人联想到妇女的婚恋、生育、家庭、夫妻这样的内容。益母草干枯后,把益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