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他虽然忠事于楚怀王,但却屡遭楚国贵族的排挤。怀王去世后,楚顷襄王听信了谗言,把屈原进行流放,屈原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
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边上游荡,他沿着江边走边唱,面容憔悴,模样枯瘦。渔父见到了屈原,向他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到这步田地呢?屈原回答:天下都是浑浊不堪的,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我被放逐了。渔父听后说道:圣人从不死板地对待事物,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世上的人都肮脏,何不一起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美酒呢?为什么想得过深而又自命清高,以至于让自己落个放逐的下场?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么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的腹中。渔父听了,微微一笑,摇起船桨动身离去,渔父唱到:沧浪之水清又清,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渔父远去了,不再同屈原说话了。
屈原和渔父的对话,是楚辞中的一篇,名为渔父。通过屈原和渔父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处世哲学。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了楚国的国都郢都。当年的五月五日,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头投汨罗江而死,端午节也因此而来。
第129节 老子的道()
老子,字聃,谥号伯阳,又称李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鹿邑县人。曾经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官员,是我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道德经用道来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的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不依靠任何外力而能**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根本”的永恒意义。
道德经中包括了大量的朴素辩证法的观点,例如,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具有正反两面,“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并能由对立面转化而来,“正常与怪异互相转变,善良与邪恶也能彼此循环”,“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老子还认为,世间事物都是有和无的统一,有无相生,而无是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而有生于无”。
“天道,就像是把弦绷在弓上射箭一样,弦位高了就要压低一些,弦位低了就要抬高一些。多出来的时候,就要加以减弱,不足的时候,就要加以补足。天道,是减损有余的,用来补给不足的。但人之道却不是这样,总是在减损不足的,用来供给有余的。有谁能够把有余的拿来补给天下不足的呢?只有能够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的道者才能做得到。所以,开悟的道者不会储藏财物,而是把多余的财物用来帮助别人,他们越是这样做,反而越会拥有财物。越是给予别人,自己反而越多。道的创造总是利于万物,而不是去伤害它们。开悟的道者无论做什么事,都不会与人相争。”
“人民之所以遭受饥荒,是因为由于统治者吞吃的赋税太多,所以人民才陷于饥饿。人民之所以难于统治,是由于统治者政令繁苛、喜欢有所作为,所以人民就难于统治。人民之所以轻生冒死,是因为统治者为了奉养自己,把民脂民膏都搜刮净了,所以人民觉得死了都不算什么。老百姓连死都不怕了,再用死来吓唬他们还有什么用呢?只有不去追求生活享受的人,才比过分地看重自己生命的人高明。”
老子的学说对于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后面我们还会好好地学习道德经这本经典。老子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两千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项羽,西楚霸王,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和著名的政治人物。中**事思想“勇战派”的代表人物,秦朝末年起义军领袖,西楚王朝的建立者,是力能扛鼎气压万夫的一代英雄豪杰。秦朝末年,项羽随着项梁发动会稽起义,在公元前207年,在决定性的战役巨鹿之战中,项羽率领的楚军大破秦军主力。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后来在楚汉战争中,西楚霸王被汉王刘邦所败,在乌江自刎而死。项羽自刎前和虞姬诀别的情景非常悲壮,后世为此也创作了霸王别姬的戏剧。
对于项羽的刚壮和气概,后人佩服至极而又扼腕叹息。司马迁评价道:项羽分封18路诸侯王,自号为西楚霸王,他的权利和皇帝是一样的;最后虽然他没有当成皇帝,但这也是古今未曾有过的事情。对于项羽的失利,后人也有诗云:别歌仍显霸王刚,山可拔兮鼎怎扛。天与英雄机会等,民心毕竟向刘邦。
大泽乡起义不久,项羽在会稽郡斩杀郡守后崛起,举兵反秦。巨鹿之战后,他率军挺近关中,灭掉暴秦,威振海内。项羽的勇武古今无双,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上最为勇猛的将领,“霸王”一词专指项羽。
刘邦生于公元前256年,卒于公元前195年,楚国沛郡人,也就是今天的江苏丰县人。刘邦出身平民阶级,秦朝时曾担任泗水亭长,在沛郡起兵,称为沛公,秦朝灭亡后被封为汉王。在后来的楚汉战争中,他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成为了西汉的开国皇帝。他对中华民族的统一、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和发扬有着决定性的贡献。他不仅是汉朝的开国皇帝,更是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我国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和指挥家。
陈胜,秦朝末年反秦义军的首领之一,与吴广一同在大泽乡率众起兵,成为了反秦义军的先驱,拉开了秦末轰轰烈烈的楚人反秦大幕。
春申君,明智忠心,宽厚爱人,以礼贤下士、招致宾客、辅佐治国而闻名于世。楚顷襄王时,秦昭王派大将白起带兵打败了韩国和魏国之后,联合韩、魏两国共同讨伐楚国,形势危急。楚顷襄王派能言善辩的春申君出使秦国,说服秦昭王退兵。楚顷襄王病重,春申君又设计将留在秦国做人质的楚太子熊完救回楚国即位。春申君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
孙叔敖,楚国名臣。在海子湖边被楚庄王举用,公元前601年,担任楚相,辅佐楚庄王教导百姓,宽刑缓征,发展经济,政绩非常的突出。他改善了农业的生产条件,增强了楚国的国力。
*********
好了,写完了以上这几位名人,我们需要恢复一下情绪,慢慢回到我们的诗歌上来。因为一个周王朝征讨蛮荆的事情,我们详细地介绍了一下楚国,我们现在该回到今天的这首采芑上来了。诗经是文学经典,而文学是用来反映生活面貌的,生活面貌的来源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是息息相关的。我想通过诗经这本文学经典,把整个周朝的历史进行一下简单的梳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整个周王朝的来龙去脉。这件事情做好了,我们的诗经也就更好理解了,也方便了后面其他经典的学习。毕竟,大部分的国学经典之作都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第130节 宣王田猎()
周宣王的卿士、大将方叔为了震慑荆蛮,而进行军事演习。这场军事演习声势浩大,凸显出了方叔卓越的军事才能。通过这次演习,来表现周王朝大军无城不破、无坚不摧的自信心和威慑力,达到震慑荆蛮的目的。
演习的地点是在新田和菑(zi)田,紧接着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出现在了旷野上,马蹄阵阵,却敲不碎阵列之中的严整肃穆;军旗飘飘,却掩盖不住苍穹下的杀气腾腾。周军猛将如云,战车如潮,阵容强大。看完周军整体的阵势之后,我们把视线往队伍的正中间转移,一个特写的镜头下,主将方叔赫赫威仪地出场了。只见他乘坐一辆红色的战车,竹席为帘,鲨鱼皮做的车厢外包,牛皮做的马缰;四匹战马训练有素、戴着铜铁辔头。方叔在整个队伍里坐镇中央,高大威仪而又与众不同,一看就是一位威猛之人。
方叔朱衣黄裳,佩玉鸣鸾,气度真是让人一震。隼鹰一飞冲天,暗示着方叔率领的周军勇猛无敌和斗志昂扬。在方叔的指挥下,周军进行阵法的演习;雷霆般的战鼓声中,战车保持着进攻的阵势,在响彻云霄的喊杀声中向前冲去。演习结束后,又是一阵鼓声,方叔下达了收兵的命令,队伍井然有序地退出了演习场,整顿完毕后,大军浩浩荡荡地返回了营地。
周军气概雄壮,告诫无端滋乱的荆蛮,有方叔训练下的周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讨伐荆蛮,定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摧敌之军,拔敌之城,俘敌之众,击败荆蛮于谈笑挥手之间。
方叔曾经带领周军征讨过犬戎,制服荆蛮照样不在话下:
采呀采呀采芑忙,从那边的新田里,采到这边菑田旁。大将方叔来此地,战车就有三千辆,士卒舞盾操练忙。方叔统帅自有方,驾起战车驱四马。四马齐整气昂昂。大车红漆作彩饰,竹席帷子鲛皮厢,牛皮胸带与马缰。
采呀采呀采芑忙,从那边的新田里,采到村庄的中央。大将方叔来此地,战车就有三千辆,龙蛇大旗鲜又亮。方叔统帅自有方,车毂车衡皮饰装,八匹马铃响叮当。朝廷礼服穿在身,红色蔽膝亮堂堂,绿色佩玉玱玱响。
鹰隼振翅疾飞翔,迅猛直上抵云天,忽而落下栖树上。大将方叔来此地,战车就有三千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