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马驾车奔驰狂,王事总是急又忙。夸我年龄正相当,赞我身强力又壮。体质强健气血刚,派**劳走四方。
有人安逸家中坐,有人尽心为王国。有人**榻仰面躺,有人赶路急星火。
有人征发不应召,有人苦累心烦恼。有人游乐睡大觉,有人王事长操劳。
有人享乐贪杯盏,有人惶惶怕责难。有人遛达闲扯淡,有人百事都得干。
无将大车:那个年代的无奈
古代多用坐车子的人来指天子或者诸侯,在车尾推车自然就是为国效力、服侍君主的意思。今天的这位士大夫,面对时世的混乱,政局的动荡,他忧心忡忡,辗转难宁。也许,他的忧思不能被上层统治者所理解,他的谏言不仅不能被采纳,反而会给自己招来麻烦。因此,在遇到这种情况,他会首先发出追悔之词、自责之词。可是仔细想想,直言劝谏反过来需要自责,这不是黑白颠倒了吗?
他们在感伤的时候,也只能是用唱歌来排遣一下了。他们唱到:人帮着推车前进,只会让扬起的灰尘洒满一身,辨不清天地四方。他也由此感叹:心里老是想着世上的种种烦恼,只会使自己百病缠身,不得安宁。言外之意就是,人生在世不必劳思焦虑、忧怀百事,只要做到旷达逍遥就可以了。
他在用否定的口吻规劝世人,同时也是一种自我排遣,在看似旷达胸怀的背后,是一种追悔和怨叹。身处在这样的年代,更是一种无奈:
不要去推那大车,推着它只会蒙上一身灰尘。不要去寻思种种烦恼,想着它只会惹来百病缠身。
不要去推那大车,推着它会扬起灰尘天昏地暝。不要去寻思种种忧愁,想着它便会难以自拔心神不宁。
不要去推那大车,推着它尘埃滚滚蔽日遮天。不要去寻思种种悲伤,想着它就会心事加重疾病**。
小明:忧怨之后,继续踏上征程
一位生于乱世的大夫,他长年行役,久久不能回家,每天都是事务缠身,忧心忡忡。他的心情是复杂的,面对这样的现实,他也只能是叹息忧怨。
他行役的过程是困苦的,朗朗青天高高在上,他奔波之地也都是荒凉僻远的地方,不管酷暑和严寒,这样的奔波有开始之日,一年到头却看不到结束的日子。他总是一个人形单影只,数不胜数的,却是上级交给他的差事。地域艰险,天气冷暖无常,差事繁忙,形单影只,看不到归期,这样终日的生活,让谁能受得了呢!
事到如今,他只能后悔自己在乱世之中为官,开始强烈地向往归隐的生活。这样的劳役已经让他厌倦,想要安处休息都不可能。他是一位效命王室、忠于职守的人,面对这样的劳逸不均,他想到了和他一样奔波的人,他又油然产生了一种同病相怜、眷然怀恋的情感。
可是,忧怨之后,他仍起身踏上了征途,虽然他忧伤孤独,终日疲于奔命,但他对王事还是有一种使命感,不敢有半点懈怠。他把那些正直之人作为自己的榜样,虽然有时候连席子都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得起身奔走四方,但是这样也总比那些贪图安居逸乐,不知道勤政尽职,不懂得为社稷黎民操劳的上位者好很多,因为他们那个样子是长久不了的。
高高在上那朗朗青天,照耀大地又俯察人间。我为公事奔走往西行,所到的地域荒凉僻远。周正二月某吉日起程,迄今历经酷暑与严寒。心里充满了忧伤悲哀,深受折磨我痛苦不堪。想到那恭谨尽职的人,禁不住潸潸泪如涌泉。难道我不想回归家园?只怕将法令之触犯。
想当初我刚踏上征途,那时候正逢旧岁将除。什么日子才能够回去?眼看年将终归期仍无。顾念到自己形单影只,差事却多得数不胜数。心里充满了忧伤悲哀,我疲于奔命无暇自顾。想到那恭谨尽职的人,我无限眷念朝夜思慕。难道我不想回归家园?只怕上司的责罚恼怒。
想当初我刚踏上征途,正值由寒转暖的气候。什么日子才能够回去?公务却越加繁忙急骤。眼看将年终时日无多,人们正忙着采蒿收豆。心里充满了忧伤悲哀,我自讨苦吃自作自受。想到那恭谨尽职的人,我辗转难眠思念不休。难道我不想回归家园?只怕世事翻覆祸当头。
长叹息你们这些君子,莫贪图安逸坐享福分。应恭谨从事忠于职守,交正直之士亲近贤人。神灵就会听到这一切,从而赐你们福祉鸿运。
长叹息你们这些君子,莫贪图安逸碌碌无为。应恭谨从事忠于职守,与正直之士亲近伴随。神灵就会听到这一切,从而赐你们洪福祥瑞。
本来自 。。/bk/hl/32/32419/nex。hl
第146节 先民祭祀全过程()
=〃('')〃 =》
鼓钟:乱离之世中的鼎盛之乐
西周末期,周王室衰微,周朝的礼乐制度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复制址访问 周朝的一位贤者,在淮水边听到了奏乐之声,而且演奏的音乐是雅乐。他聆听着音乐,不由得想起了周王朝前期的善人君子,从很大程度上,发出了对当今时代混乱的感慨。
听着雅乐的钟鼓铿锵,面对着滔滔奔流的淮水,他不禁悲从中来,忧思萦绕。雅乐是周王朝的正乐,在周王朝鼎盛时期,钟鼓齐鸣、琴瑟和谐,更重要的是,那时候有众多的淑人君子。而此时,再奏起雅乐,却给人一种发自内心的悲凉感。这些音乐,走过了周朝最辉煌的历史,也走到了周朝国运衰微的末世。在乱离的末世中,听到这种盛世之音,会给人何等的感慨,悲从中来,不禁眼泪盈眶。
周王朝之所以拥有鼎盛时期,是因为那时有很多的淑人君子,他们有德有才,共同创造了无比辉煌的西周王朝。而如今的西周王朝,渐渐地走到了末世,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当初那样的淑人君子太少了!
敲起钟声音铿锵,淮河水浩浩荡荡,我的心忧愁而又悲伤。那善人君子啊,想起他叫人怎么能忘。
敲起钟声音和谐,淮河水滔滔不歇,我的心忧愁而又悲切。那善人君子啊,他的行正直无邪。
敲起钟擂起鼓点,乐声回荡在淮上三洲,我的心悲哀而又难受。那善人君子啊,他的德行将永垂千秋。
敲起钟声音清脆,又鼓瑟来又弹琴,再加笙磬一起和谐奏鸣。演奏起雅乐和南乐,吹籥歌舞合拍分明。
籥(yuè)
楚茨:华夏先民祭祀的全过程
这是一首祭祖祭神的乐歌,它描写了祭祀的全过程,从祭祀前的准备一直到祭祀后的宴乐,详细地展现了周代祭祀的仪制风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华夏先民在祭祀时的那种热烈庄严的气氛,还有家族欢聚宴饮时融洽欢欣的场面。
人们清除掉田地里的蒺藜荆棘,种下的黍子,如今已经获得了丰收。丰盛的粮食堆满了谷仓,酿成酒,做成饭,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就可以用来献神祭祖,祈求鸿福了。人们步履整齐严肃,仪态端庄,先将牛羊涮洗干净,宰剥烹饪,然后盛在礼器中奉献给神灵。祖宗都来享用祭,并且降福给后人。掌厨的恭谨敏捷,或烧或烤,主妇们勤勉侍奉,宾客主人之间敬酒酬酢。整个仪式是那么的井然有序,大家更是笑语融融,恰到好处。
祭祀中大家都极其恭谨,司仪代表天地神灵向大家致词:祭丰美芬芳,神灵喜欢;祭祀按期举行,合乎法度,庄严隆重,因而要赐给大家亿万福禄。祭祀完成后,钟鼓齐名,主祭人回归原处,司仪宣告神已有醉意,代表神接受祭祀的人称为皇尸,皇尸此时也起身引退。钟鼓声中送走了皇尸和神灵,撤去祭,同姓的亲朋开始相聚宴饮,共叙天伦之乐。在乐队的伴奏下,大家享受着祭祀后的美味佳肴,酒足饭饱之后,老少大小一起叩头祝福。
华夏先民在祭祀祖先时的气氛是热烈庄严的,祭祀后家族欢聚宴饮的场面是融洽欢欣的。在这个过程中,皇尸在祭祀活动中的作用是非常耐人寻味的。皇尸是用同姓或者异性的卿大夫来扮祖先神灵化身的人,他代表着天地神灵来接受祭享并传达神的意旨,赐福保佑行祭的人。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这首诗歌:
田野里生长簇簇蒺藜,去清除这些带刺荆棘。为什么自古就这样做?因为要种植高粱小米。我们的小米长得茂盛,高粱在地里排得整齐。粮食堆满我们的谷仓,囤里也装得严实紧密。用它们做成美酒佳肴,作对列祖列宗的献祭。请他们前来享用祭,赐我们鸿福无与伦比。
我们步趋有节神端庄,把那些牛羊涮洗清爽,拿去奉献冬烝和秋尝。有人宰割又有人烹煮,有人分盛有人捧献上。司仪先祭于庙门之内,那仪式隆重而又辉煌。祖宗大驾光临来享用,神灵将它们一一尝。孝孙一定能获得福分,赐予的福分宏大无量,赖神灵保佑万寿无疆!
掌膳的厨师谨慎麻利,盛肉的铜器硕大无比,有人烧肉又有人烤炙。主妇怀敬畏举止有仪,盘盏中食多么丰盛,席上则是那宾客济济。主客间敬酒酬答来往,举动合规矩彬彬有礼,谈笑有分寸合乎时宜。祖宗的神祇大驾光临,赐福回报子孙的心意,万寿无疆宏福与天齐!
祭祀中我们极其恭谨,因而礼仪周全没毛病。于是司仪向大家致词,赐福给主祭孝子贤孙。上供的祭美味芬芳,神灵很喜欢又吃又饮,要赐给你众多的福分。祭祀遵法度按期举行,态度恭敬而举止敏捷,庄严隆重又小心谨慎。因而永赐你极大福分,成万成亿绵长无穷尽!
各项仪式都已经完成,钟鼓之乐正准备奏鸣。孝孙也回到原来位置,司仪致词向大家宣称:神灵都已喝得醉醺醺。皇尸起身离开那神位,把钟鼓敲起送走皇尸,祖宗神祇于是转回程。那边众厨师和主妇们,很快地撤去肴馔祭。在场的诸位父老兄弟,一起来参加家族宴饮。
乐队移后堂演奏曲调,大伙享用祭后的酒肴